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甘草是常见的补气中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用于脑卒中的治疗。甘草的活性成分能通过抑制位于13号染色体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pbility group box 1,HMGB1)基因活性,阻断protein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p-38MAPK)、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能通过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通过激活红系衍生的核转录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2-like 2 protein, Nrf2)信号通路,调节miR-20/PINK1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活性;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分泌和抑制HMGB1/GPX4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元铁死亡;维持血脑屏障的稳定,对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能抑制HMGB1-MMP...  相似文献   

2.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淋巴细胞数量与功能、抑制IgE抗体形成、抗炎症介质及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药理活性.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光甘草定、甘草醇等)、甘草多糖和甘草酸是其抗炎、抗变应性炎症的活性成分.其中对异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和甘草酸的抗炎及抗变应性炎症作用的研究较为深入.综述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及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李秀春 《世界中医药》2012,7(4):365-366
甘草为豆科植物,根及根茎是其药用部位。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抗病毒、抗菌、调和诸药等功效。为更好的发挥甘草的临床疗效,将历代医者对甘草的研究与应用作出概述,并详细的指出了甘草在临床中的应用禁忌。  相似文献   

4.
由于现代精神疾病发病率的激增,抗抑郁药的应用增加。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抗抑郁药诱导的肝损伤已经逐渐成为严重的健康负担。此外,由于人们对抗抑郁药肝毒性的认知大多来源于药物警戒和临床病例报告,而缺乏观察性的研究,所以对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在该研究中,抗抑郁药帕罗西汀(paroxetine)直接触发了炎症小体(inflammasome)的活化,表现为caspase-1的成熟和下游效应因子interleukin(IL)-1β的分泌,并且这种活化可以经甘草活性成分刺甘草查尔酮(echinatin)的预处理完全阻断。另外,研究还发现,刺甘草查尔酮有效地抑制了帕罗西汀诱导的炎症小体非依赖性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产生。从机制上讲,线粒体活性氧(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tROS)的累积是帕罗西汀诱导炎症小体活化的关键上游事件,并且可以被刺甘草查尔酮显著抑制。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介导的特异质性药物性肝损伤(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DILI)模型中,LPS与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共同暴露于小鼠触发了炎症小体的异常活化从而诱导了特异质肝毒性,而这种损伤可以通过刺甘草查尔酮预处理得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此研究还发现甘草的多种活性成分对帕罗西汀触发的炎症小体活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多种抗抑郁药诱导的炎症小体异常活化可以被刺甘草查尔酮预处理完全阻断。总而言之,该研究为抗抑郁药诱导肝损伤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同时为抗抑郁药肝毒性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甘草为我国传统药材,古有“十方九草”之说。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抗肿瘤、抗炎杀菌、抗病毒、保肝、抗心衰、调节免疫及抗纤维化等作用。恶性肿瘤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的疾病,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增加趋势,且年轻化,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临床对其治疗主要以放化疗为主。目前临床多数抗肿瘤药物无选择性,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严重损伤,对机体重要器官有一定损伤,且长期用药还会降低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传统中医药辨证论治思想和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使其在抗肿瘤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有研究显示,中药与抗肿瘤药物联合用药在增强抗肿瘤作用的同时,还能降低毒性,故从中医药中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成为一大热点。近年来,甘草有效成分在抗肝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肿瘤及联合抗肿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此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其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细胞周期、诱导自噬、抑制糖酵解、调节免疫、调控miRNA和信号通路等作用机制,以及联合抗肿瘤增效减毒、增敏进行分析总结,为甘草有效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2):199-201
目的:观察研究血必净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严重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科室收诊疗的诊断为严重脓毒血症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应用常规西药仙力素抗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记录并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2+及APACHEII评分、利钠肽原(NT-pro BNP)和降钙素原(PCT)变化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PACHEII为(13.79±2.3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7.42±3.52);实验组治疗后血清Ca2+、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和降钙素原(PCT)分别为(2.15±0.12mmol/L、1031±97.5ng/L、7.53±2.04ug/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68±0.23mmol/L、1792±246.1ng/L、14.02±3.57ug/L)。3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13.76±1.12×109/L、73.92±1.1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11±1.38×109/L、77.64±1.54%)。4实验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严重脓毒血症疗效确切,与常规治疗相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甘草甜素是甘草中的重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炎、保肝、保护神经、抗癌等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炎、肝纤维化、肝癌、SARS-冠状病毒、2019新型冠状病毒、疱疹病毒、慢性荨麻疹、脓疱性银屑病等多种疾病,还可作为药物载体与食品甜味剂使用,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化工等领域。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甘草甜素研究的国内外文献,总结了甘草甜素的重要药理作用及其应用途径,以期为甘草甜素的合理应用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患者160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炎性指标与SCr之间的关系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8%和8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IL-8、TNF-α、SCr、BUN水平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IL-6、IL-8、TNF-α水平与SCr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连续血液净化可明显降低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甘草总黄酮及其成分体外抗炎活性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甘草总黄酮(TFGR)及其成分对干扰素-γ(IFN-γ)和脂多糖(LPS)协同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的抗炎机制.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和大孔树脂富集纯化制备甘草醇提物、组分及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IFN-γ和LPS协同诱导细胞炎症模型;Greiss反应法测定各层次提取物及黄酮类单体对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RT-PCR法考察TFGR及异甘草素对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OX-2,IL-1β,IL-6,PPAR-γ mRNA的影响;Western blot法考察TFGR及异甘草素对细胞iNOS,COX-2及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甘草乙酸乙酯部位与其他提取物相比,在相同剂量时对亚硝酸盐含量的抑制率最高.乙酸乙酯提取物经大孔树脂富集的甘草总黄酮(甘草苷占60.08%)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且优于乙酸乙酯提取物,并对刺激后的细胞活力有保护作用,且总抗氧化能力也强于其他提取物;TFGR抑制iNOS,IL-6 mRNA并提高PPAR-γ基因水平,抑制iNOS,COX-2,p-ERK的蛋白表达;甘草黄酮类单体异甘草素能抑制iNOS,COX-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和IL-1β,IL-6的基因表达,还能上调PPAR-γ的基因表达.结论:活性导向的分离提示乙酸乙酯部位是甘草抗炎活性组分之一,由此活性组分富集得到的TFGR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含量,部分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抑制iNOS和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而达到抗炎效果.其中异甘草素可能为TFGR抗炎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进行数据挖掘,探讨甘草-枳壳的抗乳腺癌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的甘草-枳壳活性成分与药物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TTD)数据库检索的乳腺癌靶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甘草-枳壳中活性成分抗乳腺癌作用的主要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 3. 7. 1软件构建甘草-枳壳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类药性(DL)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B)相关条件筛选获得甘草-枳壳活性成分-乳腺癌靶标网络图,该网络总共包括133个节点,化学成分116个,乳腺癌药物靶点有17个;与乳腺癌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甘草活性成分有109个;与乳腺癌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枳壳活性成分有6个;与乳腺癌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枳壳、甘草共有的活性成分有1个;网络图中有400个乳腺癌靶点-相互作用靶标对。结论:甘草-枳壳抗乳腺癌作用的发挥是基于多成分、多通路和多靶点的整体药效效应,挖掘了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指导临床使用中药和阐释中药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据.有着"国老"美誉的甘草,因其药性和缓,是中医方剂中发挥调和作用的首选药物;而素有"将军"之称的大黄,其药性峻烈,虽为泻下良药,使用不当却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大黄-甘草临床配伍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甘草以其"调和"之性缓大黄峻烈之力,不...  相似文献   

12.
人体的免疫功能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生理性功能,在免疫系统的功能受损或低下时,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甘草作为一种补益类中药,有补脾益气之功,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在开发成免疫增强新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通过对近期国内外甘草免疫增强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从所含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分类及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殷文俊  唐建飞  郑洁  张璐  张弘旭  刘霄谊  颜继忠  张慧 《中草药》2021,52(18):5560-5568
目的应用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多种预处理算法和多种特征波段筛选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甘草配方颗粒提取过程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实时监测。方法以甘草配方颗粒为研究对象,收集提取过程中各个时间点的提取液样本,进行拉曼光谱检测。采集得到的光谱与液相色谱结果对应,分别建立3种甘草苷和甘草酸定量校正模型,考察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变量筛选方法。结果甘草苷模型中标准正态变换(SNV)预处理方法和甘草酸模型中Savitzky-Golay 13点平滑方法对模型性能参数提升幅度最大。通过连续投影算法筛选的甘草苷和甘草酸模型分别只需要4个和3个光谱变量即可达到全光谱变量模型水平,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筛选后建立的贝叶斯岭回归(BRR)甘草苷和甘草酸定量模型具有全局最优性能。结论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甘草配方颗粒提取过程中所建立模型性能良好,为实现中药配方颗粒提取过程实时监测和快速分析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赵凡凡  李肖  高丽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中草药》2017,48(17):3545-3553
目的研究甘草水提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的影响,并初探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和甘草水提物低、中、高剂量(1、5、10 g/kg)组;模型组连续ip给予D-半乳糖溶液(300 mg/kg)5周,对照组ip等量生理盐水,甘草水提物各组在造模同时ig给予相应剂量药物。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其肝组织损伤程度,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并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为了探究其作用机制,对肝脏组织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HE染色结果以及血清AST和ALT水平显示,甘草水提物(1 g/kg)能明显改善D-半乳糖导致的大鼠肝损伤情况,同时也能够显著降低衰老大鼠肝组织MDA(P0.05)的量和ACh E活性,提高SOD和GSH-Px活性,表明甘草水提物(1 g/kg)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调节胆碱能系统的作用。肝脏组织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共找到13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4个代谢通路。结论代谢组学方法为进一步研究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和甘草水提物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瑞  王礼强  刘颖 《中草药》2014,45(12):1796-1802
甘草为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和调和诸药等作用,素有"国老"、"十方九草"之誉,国内外用量很大。由于过度采挖,甘草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而大部分栽培甘草存在品质退化和甘草酸量低等问题。为了很好地解决甘草资源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很多研究者开展了甘草组织培养的研究。对甘草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来源及预处理、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植株诱导、快速繁殖研究、毛状根诱导以及组织培养物中活性成分6个方面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归纳与综述,以期为部分解决甘草的资源替代问题以及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基因与代谢工程研究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甘草为临床常用配伍药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甘草化学成分多样,至今已发现黄酮、三萜、香豆素、二苯乙烯等化合物共400余种.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神经保护、肝脏保护等药理作用.对甘草中新发现的化学成分、人工合成化学成分、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  相似文献   

17.
甘草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芳  李羽涵  杨志刚 《中草药》2018,49(19):4662-4669
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作为临床常用大宗药材之一,不仅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而且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与甘草有关的科学研究被大量开展。代谢组学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总结代谢组学在甘草的基原鉴定、炮制、药理作用及生态因子等方面的应用,将有助于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甘草,并揭示其药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海强  刘一宁  陆晓燕  王书芳 《中草药》2016,47(23):4155-4159
目的研究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中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ODS、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LC-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从甘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苷(1)、芹糖甘草苷(2)、异甘草苷(3)、芹糖异甘草苷(4)、sophoraisoflavone A(5)、粗毛甘草素F(6)、光甘草酮(7)、光甘草定(8)、甘草黄酮醇(9)和粗毛甘草素D(10)。结论化合物1、3、5、6、8和9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6和9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分泌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曹玉洁  唐于平  沈娟  谭亚杰  康安  段金廒 《中草药》2017,48(21):4552-4559
通过数据挖掘研究甘草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规律。应用计算机编程将中医方剂数据库中含有甘草的26 185首方剂信息读取为便于数据分析的形式,统计与甘草配伍较多的中药,对甘草与这些中药的配比,所治疾病科属,方剂功效及配比与科属、功效间的联系进行挖掘。通过数据挖掘发现甘草常与人参、当归、茯苓、芍药、姜、白术等药配伍应用,各药对配伍时常用比例多为1∶1,多用于内科疾病,常见方剂功效包括清热、止痛、化痰止咳平喘、温里、补虚、止呕、祛风化湿等。甘草的药性及功效是其配伍应用的基础,通过配伍应用起到增效减毒的目的,为甘草功效基础研究提供依据,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徐玉玲  白婷钰  付春梅  谭悦棋  郑燕  刘涛 《中草药》2016,47(24):4357-4363
目的研究三七与丹参配伍对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隐丹参酮、丹参酮IIA、迷迭香酸、丹酚酸B、固含物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醇提及水提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将三七与丹参配伍,采用HPLC法检测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参醇提最佳工艺为浸泡0 h、10倍量75%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丹参水提最佳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三七对丹参中主要成分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提取溶出无显著性影响,且三七对丹参中其他醇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溶出也无显著性影响。结论三七对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