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19年12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46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选择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方案进行检查,对两组不同方法检查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资料共86例,均为本院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监测结果及应用价值。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56%,60.47%,P<0.05);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对室早二、三联律、室早成对、房早二、三联律、房早成对、短阵室上速等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治中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更加详细的提供患者心律失常的变化,如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情况.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查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及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明显比常规心电图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5.
毛小琼 《现代医院》2012,(Z1):49-49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4小时动态心电图85例,分析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24例(其中10例为运动后出现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1 mV持续时间>1分钟),心律失常63例(其中频发房性早搏并短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占60%)。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远远大于普通心电图,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一些不典型的胸闷、头晕、心悸者,普通心电图正常,应及早做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早查出原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心得,方法:对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中收治的8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护理,对护理结果和及体会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人员的精细护理,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未出现并发症和感染情况.结论: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合理的,精细的护理,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拟诊为冠心病(CAD)的280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常规心电图和24 h DCG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为依据,比较常规心电图和24 h DCG诊断SM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将280例受试者分为SMI者(观察组,n=165)、有症状心肌缺血者(对照组,n=48)和正常者(n=67),记录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24 h DCG检查结果。结果①24 h DCG诊断SM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均以6:00-12:00最高,0:00-6:00最低。③观察组的ST段下降幅度和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CG较常规心电图诊断SMI的准确率高,是诊断SMI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老年动态心电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近十年来,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1868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进行了统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5例.实验组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择取100例在本院进行心电图诊断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时间从2016年3月~2019年4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电图的诊断,研究组进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记录2种心电图中患者心律失常和...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认为,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者降低都是引发心肌缺血的重要因素。并不是所有心肌缺血患者都拥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还有一种患者称之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也就是说其在发病期间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极有可能因漏诊或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动态心电图技术可以自身强大的功能和效应进行定位诊断,以更加原始的方式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的各项医疗数据,例如心肌缺血程度、持续时间等。可有效避免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引发的漏诊或误诊问题,为患者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了更加权威的保障。同时,动态心电图技术费用较低,操作更为简便,对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挑选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室性早搏阳性率60.00%,远高于对照组的22.22%,同时房性早搏、心动过速、心房过速、房颤、室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DNN、SDANN、RMSSD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患者,有着突出的优势,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13.
阚小杰 《现代保健》2014,(32):142-144
目的:探讨对于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SMI)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临床分析。方法:采集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98例和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98例,先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观察,再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总结两种检查情况。结果: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出现313阵次ST段缺血性改变。上午6~12点发作152阵次,占48.56%;下午12~18点发作64阵次,占20.45%;夜间18~24点发作54阵次,占17.25%;凌晨0~6点发作43阵次,占13.74%。98例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共发作210阵次,所占比例为67.09%。SMI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比较ST段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应用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可以有效检查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情况,提供了临床工作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以及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与常规心电图相比较,动态心电图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导致心肌供氧供血不足的一种病症,临床依据患者是否存在胸痛症状将该病划分为两个类别,即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既往研究资料中表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25%左右为有症状者,75%左右为无症状者;而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的占比区间为20%~60%;以此导致很多患者发病后,因不具备典型症状而大概率误诊、漏诊。现阶段临床多通过冠脉CT、冠脉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以及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等方式对心肌缺血进行诊断,但这些技术存在有创性、体制运动能力要求等弊端,难以普及;动态心电图因不具备上述弊端,且诊断信息更为充足成为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心肌缺血诊断方案。本文结合既往研究资料对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进行分析,旨在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分别实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统计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93.4%(71/76),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为76.3%(58/76),检验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三联以及短阵室上速检出率,动态心电图均要高于常规心电图,检验各类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更为理想,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对冠心病患者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判断价值。方法:纳入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所有患者均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治疗,在术前及术后分别测定患者cTnT(血清心肌钙)的水平,同时记录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电图ST段的改变情况,术后,c TnT平均水平≥0.1ng/mL的患者判断为心肌损伤,纳为损伤组,而cTnT<0.1ng/mL的患者判断为无心肌损伤情况,纳为无损伤组。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ST段改变对冠心病患者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情况。结果:患者术前的cTnT水平均正常,30例(37.5%)患者在术中表现为ST段改变阳性(有意义的ST段改变),50例(62.5%)患者表现为ST段改变阴性(无意义的ST段改变);术后,损伤组37例(46.25%),其中27例(72.91%)为ST段改变阳性,无损伤组43例(53.75%),其中3例(6.98%)为ST段改变阳性,组间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段改变阳性是心肌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PCI患者术中心电图ST段的改变对其相关心肌损伤有着准确、敏感的监测价值,可作为判断PCI患者心肌损伤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在进行冠心病诊断时应用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进行病情诊断的价值。方法:以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样本量患者71例,患者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病情诊治,患者首先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进行动态心态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心肌缺血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及室性早搏早发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两种检查方式心律失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更高,假阴性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心肌缺血假阳性率及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能够准确反映心律失常种类及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9.
林建荣 《现代保健》2013,(22):26-27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以便达到优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心内科于2011年1-9月收治的89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研究,观察总结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以此来具体分析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以便达到优秀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最大耗氧量、CI值、无氧阈值正常的人数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ST段压低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的总良好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对照组患者胸闷与心绞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过程中,可以在传统综合治疗的方法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和补中益气丸,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