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作为一种可长时间保留的深静脉导管,其临床应用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局部损伤,为肿瘤化疗及需要长期输液、输注高营养药物的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快捷的静脉通道,可有效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保证病人的治疗,且在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中也有独特优点。随着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穿刺局部出血成为置管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发生率与导管型号、穿刺手法、病人的基础状态及包扎换药方法等有关。通过选择合适的导管、改进穿刺方法、包扎技术,并合理使用凝血药物,能有效地预防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碘伏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将某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PICC门诊就诊的106例PICC穿刺点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百多邦涂抹治疗,实验组采用碘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实验组显效48例、有效5例,对照组显效46例、有效6例、无效1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56,P=0.58);实验组患者治愈时间为(7.58±2.41)d,短于对照组的(11.55±3.66)d(t=5.27,P<0.01)。结论碘伏用于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操作简单,疗效好,治愈时间短,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头静脉植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处理后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方法286例经头静脉置管的患者,经胸部X线检查发现PICC异位39例,其中26例使用末端开口PICC,13例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观察PICC异位处理后输入化疗药过程中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在输化疗药时,使用末端开口PICC患者静脉炎发生率(11.5%)显著低于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患者(76.9%)(P〈0.05)。结论临床PICC置管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导管类型。出现异位后正确处理,加强置管后局部观察和护理,可以提高异位导管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联合运动训练预防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深静脉血栓(DVT)风险的价值。方法 选取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96例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行PICC置管和常规抗凝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IPC干预。测定两组置管前、置管30 d后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液流变学[高切还原黏度(HSRV)、低切还原黏度(LSRV)、红细胞压积],统计两组置管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DVT、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置管30 d后,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低于本组置管前,但高于对照组;FIB、HSRV、LSRV、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本组置管前,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PC联合运动训练用于肺癌患者PIC...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患者穿刺点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352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的穿刺点或分泌物取样做细菌培养,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352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发生穿刺点感染25例,感染率为7.10%,感染与一次穿刺成功、年龄、留置时间,贴膜更换间隔周期有显著相关性;检出病原菌共21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71.43%,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占23.81%.结论 PICC导管留置患者穿刺点感染与一次穿刺成功、年龄、留置时间、贴膜更换间隔周期密切相关,应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降低PICC导管穿刺点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杨竞 《现代保健》2009,(34):123-12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针对易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制定置管方法、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结果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干预导管相关性感染。结论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过程中,对导管进行正确应用及护理,可避免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以下简称PICC)的穿刺及维护颇为重要,若其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很多并发症以至于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等情况。为此,本文对PICC穿刺及维护的方法及效果加以总结。方法:通过借助于行PICC的病患416例的穿刺及维护过程中风险情况的识别、管理、评价,了解其满意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带管病患416例中354例没有在维护期间出现并发症,置管手臂血栓在协助溶栓后拔管、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识别并处理、发生堵管并并再通者分别为2、10、26、24例,无不良事件。对服务质量/维护技术/对环境要求满意率方面,同行和病患分别为100.0/99.4/95.3%和99.7/99.7/99.3%。结论:加强PICC穿刺和维护风险管理可以对并发症的发生加以有效避免,并提升病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术肢局部感染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2006年10月~2008年2月置管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健康宣教及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术后术肢局部感染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冰敷加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冰敷加热敷对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40例PICC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置管后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方法为:置管24h内冰敷置管后立即开始冰敷1h、间歇2h,交替进行2次冰敷后,改为每6h冰敷1次,每次1h,共2次。热敷在置管后24h进行,每天1次,连续热敷3d。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例,对照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后24h内立即给予冰敷,置管24h后热敷能有效减少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痊愈妥敷料对血液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穿刺点局部感染的预防效果,为临床预防局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医院就诊的PICC置管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PICC置管后应用痊愈妥敷薄片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置有红霉素软膏的纱布置于穿刺点,外面用无菌贴膜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感染情况,对感染患者感染部位采样并进行菌种培养鉴定。结果研究组患者感染率为1.6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67%;研究组患者自感舒适、非计划性拔管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共检测出病原菌2株,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2株,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痊愈妥敷料能够有效降低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穿刺点感染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1例PICC导管断裂遗留体内的案例回顾与处置分析,对医护人员提出了PICC导管安全管理的建议,包括改进置管技术,优化维护流程,规范拔管操作,落实高风险患者导管安全管理制度,医护团队合作与有效沟通等。该案例也反映出集团医院一体化模式在确保基层医院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静脉治疗技术方面所凸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对90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中患者使用PICC,代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注入化疗药物.结论 选用PICC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预防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白血病PICC患儿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按压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在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法,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法。比较2组患者的渗血程度和24h换药次数。结果:2组患者渗血程度和24h换药次数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加压止血能收到较好的止血效果,缓解患者痛苦,降低经济费用,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静脉通道是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命线,应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进行静脉输液,可有效保护外周血管、减少反复外周血管穿刺带给患儿的疼痛刺激。通常,低出生体重儿PICC穿刺血管以肘部贵要静脉、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为主。  相似文献   

17.
叶莉  陈泽玲  龚衍 《医疗装备》2022,(1):155-157
目的 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于医院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留置IVAP,对照组留置PICC,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意外拔管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化学治疗患者延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对我科2002年6月-2006年6月间留置PICC的826例患者的留置时间、拔管原因、维护方式、导管相关性感染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PICC留置时间为7天-34个月,其中留置时间达1年以上者112例(13.6%);拔管主要原因是治疗结束及死亡,占95.4%;因导管相关性感染拔管者12例,仅占2.5%。结论因治疗方案需要长期化疗的患者,在经过PICC资格培训的护理人员的维护下,能够将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延长至1年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时改良穿刺法对肺癌脑转移化疗患者置管成功率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2例肺癌脑转移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PICC,对照组采用改良塞丁格(microcannula sheath technology,MST)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穿刺法。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穿刺疼痛程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7.0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PICC成功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现时疼痛状况及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分别为(1.94±0.36)、(1.87±0.3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0.41)、(3.06±0.38)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癌脑转移化疗患者行PICC时采用改良穿刺法可减轻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注射液湿敷对PICC穿刺点局部湿疹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PICC置管处局部湿疹的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用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加生理盐水10m L湿敷与皮炎平软膏外涂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运用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加生理盐水10m L湿敷,获得满意疗效。实验组显效41例,有效4例,缓解率为90%,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5例,缓解率为32%,无效3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P<0.01)。结论:PICC管周围皮肤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加生理盐水10m L湿敷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