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摘 要目的:建立福州地区表观健康人群血清 25– 羟维生素 D〔25(OH)D〕参考区间,并分析不同性别间、 不同年龄间血清 25(OH)D 的差异。方法: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体检的 401 例健康人群,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25(OH)D 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参考区间。结果:本研究建 立的血清 25(OH)D 参考区间为 12.30 ~ 44.87 ng·mL-1;以性别分组,男性的血清 25(OH)D 浓度高于女性,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年龄分组,30 ~ 39 岁组和 40 ~ 49 岁组间血清 25(OH)D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 0.05),其余组间比较显示年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福州地区健 康人群血清 25(OH)D 参考区间为 12.30 ~ 44.87 ng·mL-1,血清 25(OH)D 水平与性别、年龄有相关性,男性高 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的维生素 D3 对配方奶喂养早产儿血清 25 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2016 年 8 月至 2020 年 7 月收治的 421 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检测 血清 25–(OH)D 水平,依据检测结果,分为维生素 D 缺乏、维生素 D 不足、维生素 D 充足三组,每组随机分为低剂量组 和高剂量组,给予补充维生素 D3 制剂 3 个月,低剂量组 400 IU·d-1,高剂量组 800 IU·d-1。治疗 3 个月后随访复查血清 25–(OH)D 水平,比较各组别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25–(OH)D 的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高剂量组患儿 25–(OH)D 水平 均明显高于同组别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缺乏组患儿按高剂量治疗后未出现维生素 D 缺乏,维生 素 D 充足水平比例达 90.0 %。结论:早产儿出生后补充 800 IU·d-1 维生素 D3 效果优于 400 IU·d-1 的补充剂量,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维生素 D 水平与患者微血管病变及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关系。 方法:研究对象为郑州市妇幼保 健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6 月收治的 75 例 HIE 新生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 35 例亚低温治疗,观察组 40 例予以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不同用药方法治疗后效果。 结果:三组不同维生素 D 水平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 A 组平均年龄(59.54 ± 5.01)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6.36 ± 2.18)kg·m-2 ,B 组平 均年龄(59.34 ± 5.43)岁,BMI(27.35 ± 2.08)kg·m-2 ,C 组平均年龄(60.82 ± 5.71)岁、BMI(28.36 ± 3.14)kg·m-2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维生素 D 水平越高的患者,微血管病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米索前列醇相较于 低位水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的效果更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采用精氨酸刺激试验评估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 β 细胞功能,探讨血清 25 羟基维生素 D 〔25(OH)D〕水平与胰岛 β 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6 月 期间收治的 160 例 T2DM 患者,根据血清 25(OH)D 将患者分为三组〔维生素 D 缺乏组(Q1 组);维生素 D 不足组(Q2 组); 维生素 D 充足组(Q3 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精氨酸刺激试验结果的差别,分析血清 25(OH)D 水平与胰岛 β 细胞细胞功能的关系。 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5(OH)D 与糖负荷后葡萄糖增量(ΔI)、糖负荷后 C 肽曲线下面 积增量(ΔCP)、糖负荷后胰岛素增量与糖负荷葡萄糖增量比值(ΔI/G)、C 肽曲线下面积增量与糖负荷葡萄糖增量比值 (ΔCP/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C 肽曲线下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后, 25(OH)D 与 ΔI、ΔCP、ΔI/G、ΔCP/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C 肽曲线下面积显著正相关。 结论:T2DM 患者的血清 25(OH) D 水平与胰岛 β 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 1,25– 二羟维生素 D3〔1,25(OH)2D3〕、胱抑素 C(CysC)、载脂蛋白 B(ApoB)在糖 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龙岩市新罗区 2 型糖尿病患者 200 例,按照是否出现 DN,将其分为 DN 组 117 例及无 DN 组 83 例,据病情严重程度,将 DN 组分为 DN Ⅲ 期组 70 例、 DN Ⅳ 期组 25 例、DN Ⅴ 期组 22 例,另外纳入 100 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 DN 组、无 DN 组、对照组的 1,25(OH)2D3、 CysC、ApoB 水平差异,采用 Spearman 分析法分析 1,25(OH)2D3、CysC、ApoB 与 DN 严重程度相关性,并采用受试 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1,25(OH)2D3、CysC、ApoB 对 DN 的预测效能。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 1,25(OH)2D3 水平比较,DN 组<无 DN 组<对照组,CysC、ApoB 水平比较,DN 组>无 DN 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DN Ⅲ 期组、DN Ⅳ 期组、DN Ⅴ 期组的 1,25(OH)2D3 水平比较,DN Ⅲ 期组> DN Ⅳ 期组> DN Ⅴ 期组, CysC、ApoB 水平比较,DN Ⅲ 期组< DN Ⅳ 期组< DN Ⅴ 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 分 析结果显示,1,25(OH)2D3 与 DN 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 = –0.621,P = 0.036);而 CysC、ApoB 与 DN 严重程度呈正 相关(r = 0.649,0.658;P = 0.020,0.015);1,25(OH)2D3、CysC、ApoB 预测 DN 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 为 0.804、0.950、0.792,截断值分别为≤ 13.93 ng·L-1、> 1.46 mg·L-1、> 1.20 mg·L-1 。结论:1,25(OH)2D3、 CysC、ApoB 均可较好预测 DN 发生风险,可通过补充维生素 D、调脂治疗等方式降低 DN 发生风险、减缓疾病进展, 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 2021 年 1 月 至 2023 年 2 月纳入的 200 例老年(年龄≥ 60 周岁)高血压患者,根据 Fried 量表得分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高血压非 衰弱组(52 例)、高血压合并衰弱前期组(84 例)及高血压合并衰弱组(64 例),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 C 反应蛋白(CRP)、 25– 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分析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与血清 CRP、25–(OH)D 水平的相关性,探究老年人 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 结果:高血压合并衰弱前期组和高血压合并衰弱组的 CRP 水平及年龄均高于 高血压非衰弱组(P < 0.05),高血压合并衰弱前期组和高血压合并衰弱组的 25–(OH)D 水平均低于高血压非衰弱组 (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RP、25–(OH)D 均为影响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 (P < 0.05);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血清 CRP 与老年高血压伴衰弱患者的衰弱程度呈正相关性(r = 0.381,P < 0.05); 血清 25–(OH)D 与衰弱程度呈负相关性(r = –0.420,P < 0.05);64 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衰弱患者中平和质为 11 例(占比为 17.19 %);偏颇质为 53 例(占比为 82.81 %),其中最多的为痰湿质 18 例(占比为 28.13%),其次为阴虚质 11 例(占比 为 17.19 %)、阳虚质 8 例(占比为 12.50 %)及血瘀质为 5 例(占比为 7.81 %)。 结论:CRP、25–(OH)D 水平对老年人 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痰湿质、阴虚质和阳虚质为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的易感体质,可以中医 体质学为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的衰弱状态进行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探究在早产儿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 25 羟维生素 D 对其的影响。 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100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是否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分为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组(24 例)与非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组(76 例),在早产儿及其母亲入院时,检测其外周静脉血 25 羟基维生素 D 水平,分 析早产儿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因素。 结果: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母亲和 早产儿 25 羟维生素 D 低是早产儿发生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早产儿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 炎的发生与早产儿和母亲 25 羟维生素 D 水平具有相关性,提示注重母孕期维生素 D 补充,可对早产儿早期坏死性小肠结 肠炎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替勃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效果及对骨碱性磷酸酶(BALP), Ⅰ 型胶原交联 C 端肽(β–CTX),25– 羟维生素 D3〔25(OH)D3〕、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泉州市正骨医院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118 例 PMO 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单药组(阿仑膦酸钠治疗)和联合组(单 药组基础上加用替勃龙治疗),各 59 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骨代谢情况。 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3.22 %, 高于单药组的 79.6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 25(OH)D3、E2 水平高于单药组,BALP、 β–CTX 水平低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替勃龙治疗 PMO 能改善患者骨代谢,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尿 N– 乙酰 –β–D– 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在糖尿病肾病早期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检验科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 100 例临床检验患者为研 究对象,按照患者病症表现不同,将其中 5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 50 例糖尿病不伴有并发症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尿液 NAG 和 UACR 水平检测结果,同时对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以及尿肌酐水平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观察组 患者尿液 NAG 和 UACR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过程中,为患者实施尿 NAG、 UACR 诊断能够了解患者患病情况,对患者自身病症识别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 D3 应用于小儿佝偻病防治中的临床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厦门市湖 里区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佝偻病高危患儿 3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 照组 150 例,予以常规健康指导、饮食干预等;观察组 150 例,加用维生素 D3。比较两组患儿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 儿血清碱性磷酸酶< 200 U·L-1 者明显多于对照组,200 ~ 250 U·L-1 者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 250 U·L-1 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良好(≥ 75 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佝偻病发生率为 4.0 %,低于对照组的 1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维生素 D3 有助于将患儿碱性磷酸酶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且通过相关指导、随访,还可提升患儿治 疗依从性,对降低佝偻病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访0~1岁婴儿补充维生素D后维生素D缺乏及中毒的情况。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前来进行儿童保健的500名儿童在半月时开始补充VitD,并定期随访,于6月及1岁时分别进行血肝功、碱性磷酸酶、钙、磷及C反应蛋白的化验检查。结果:经过口服维生素D预防后佝偻病的患病率极低,且均为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予以维生素D3治疗后基本上都恢复正常;无维生素D中毒。结论:临床工作中补充维生素D500-1000单位既可预防维生素D缺乏,又不会出现维生素D中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维生素D、K2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OPF)患者的骨密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阳市骨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OPF患者的资料,从中选取采用常规术后治疗的6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选取在常规术后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维生素D、维生素K2及骨化三醇的6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骨密度、血清维生素D与维生素K2水平,分析其中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股骨颈骨密度、维生素D、维生素K2及各项骨代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维生素D、K2水平与ODI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碱性磷酸酶(ALP)均呈负相关,与股骨颈骨密度、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均呈正相关,而维生素D与维生素K2间呈正相关。结论:维生素D、K2水平与老年OPF患者的骨密度、临床疗效及骨质相关骨代谢指标均具有明确的相关性,通过补充维生素D、K2能够辅助提高患者的...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维生素D缺乏被认定为工业化城市中儿童流行性佝偻病的病因。这个发现导致了多种食物的营养强化,并解决了一个与雏生素D相关的重要健康问题。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缺乏和不足与各年龄段人群的其他病理状态有关。在骨骼发育、骨健康保养和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维生素D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补肾中药对老龄成骨细胞VDR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VDR)在老龄大鼠成骨细胞(OB)中的表达,研究补肾中药对老龄大鼠成骨细胞VDR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中药促进骨形成的新机制。方法:16月龄大鼠成骨细胞被分离,采用组织块翻转方法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矿化结节染色对成骨细胞加以鉴定。采用RT-PCR、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成骨细胞VDR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在老龄大鼠成骨细胞中,补肾益精方、固本壮骨胶囊、金匮肾气丸可上调VDRmRNA和蛋白表达,但是知柏地黄丸对于VDR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却存在着差异。结论:补肾益精方、固本壮骨胶囊、金匮肾气丸上调老龄成骨细胞VDR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剂量维生素D3对心血管和肾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灌胃生理盐水,B组灌胃维生素D340万IU/(kg.d),每天1次,共3 d,第7天皮下注射钙黄绿素7 mg/kg,第8天取心脏、主动脉弓和肾脏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同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肾脏钙化情况。结果病理学观察显示大鼠心血管和肾脏均发生钙化。结论大剂量维生素D3可使大鼠心血管和肾脏发生多发性钙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龙牡壮骨颗粒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给予龙牡壮骨颗粒口服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疾病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变情况等。结果: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好转率都达到88%。头部、胸骨骨骼畸形、牙齿迟出前后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骨骼畸形用药前后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欲食量、面色、汗证、肌肉、毛发、精神、夜惊、枕秃用药前后证候积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龙牡壮骨颗粒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对面色、汗证、肌肉、毛发、精神、夜惊、枕秃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山地区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研究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180例研究对象分为骨质疏松组及非骨质疏松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CP)技术检测2组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腰椎(L2-L4侧位)骨密度.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心汤对维生素D缺乏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运用干扰维生素D合成的两个途径(避光及饮食),观察正常组、模型组、康心汤治疗组维生素D、肾素、心脏结构变化。结果:康心汤治疗组能改善维生素D缺乏模型心脏结构。结论:康心汤对维生素D缺乏模型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对维生素D 缺乏大鼠骨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组。实验周期8周。实验结束后,酶免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VD3]、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股骨HE 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维生素D 缺乏大鼠模型组血清25(OH)VD3、Klotho降低,FGF-23升高,存在骨质疏松。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血清25(OH)VD3、FGF-23降低,Klotho升高;黄芪组骨质疏松明显改善。结论:黄芪具有调节维生素D 缺乏大鼠FGF-23、Klotho,保护骨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非关联文献情报发现工具ARROWSMITH发现巴戟天与抑郁症以及维生素D轴的关联文献,并对文献统计研究,提示巴戟天可调节人体维生素D轴,其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可能与维生素D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