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讨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科行常规扫查后发现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与常规扫查图像对比,观察良恶性病变检出率及恶性患者的时间-增强特性曲线特点。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病灶定性检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增强检查观察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肝癌患者声像图"快进快出",转移癌灌注不均匀增强,胆管癌表现均不一致,血管瘤"快进慢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早期表现为轮辐状离心性强回声,并且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不消退,肝囊肿和肝脓肿未见增强回声。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检查相对于常规超声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实现良恶性占位的初步鉴别诊断,可以用于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病灶后的进一步排查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患者的45个病灶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了肝脏局灶性病变动脉相(开始注射造影剂后的40 s内)、门脉相(40~120 s)、延迟相(120 s后)有无增强及增强类型.结果 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分别出现了高于、低于、等于三种表现,非均质性脂肪肝表现为与周围肝实质同步增强及减退,肝炎性假瘤表现为动脉相呈环状增强及无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反映了肝脏局灶性病灶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可提高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的45个病灶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了肝脏局灶性病变动脉相(开始注射造影剂后的40s内)、门脉相(40-120s)、延迟相(120s后)有无增强及增强类型。结果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分别出现了高于、低于、等于三种表现,非均质性脂肪肝表现为与周围肝实质同步增强及减退,肝炎性假瘤表现为动脉相呈环状增强及无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反映了肝脏局灶性病灶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可提高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招飞体检中不同类型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招飞标准,将肝脏超声检查中不典型病灶纳入研究分析,应用超声造影剂及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肝良性占位病变造影剂灌注特点,观察病灶回声变化过程。结果:不同类型的结节造影后有不同的变化特点,部分病灶经超声造影后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改变,并拥有其特异性表现。结论:超声检查诊断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结节有一定局限性,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对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建议必要时应用于招飞体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分别对其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将上述两种临床检查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对肝细胞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基本相当,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造影对肝内胆管癌、肝血管癌、局灶性结节增生与硬化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开展超声造影检查可明显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更有助于早期诊治的合理开展,从而确保患者的有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09.8至2012.12在我院住院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221例,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分析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影像学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程度,计算相应诊断效能指标。结果超声造影对FLL诊断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与CECT及CEMRI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准确度及特异性则明显优于CECT及CEMRI,增加了FLL的鉴别诊断能力。同时本研究得出CEUS诊断肝脏恶性病变准确率高于CEMRI,诊断肝脏良性病变准确率也高于CECT及CEMRI。联合三种影像学方法与单独任何一种检查手段准确性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CT对肝脏局限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增强MRI;影像学联合应用可提高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率;超声造影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实时动态、安全性高、价格相对便宜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低回声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肝脏低回声病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造影检查,并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率和误诊率。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良性病灶48例,恶性病灶18例,2例病变性质不明确。临床病理分析确诊良性病灶48例,恶性病灶17例,2例不明确性质为炎性病灶,1例病理不明确。超声造影检查良性病变48例和17例恶性病变与病理诊断相符,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5.58%,1例患者实为血管瘤造影误诊为肝癌,误诊率为2.94%。结论:超声造影技术是一项辨别性高、安全性强、无创伤性的检查诊断技术,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漏诊的现象发生,为临床尽早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增强特征,并与常规超声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56例患者中,超声造影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符合率(90.9%)明显高于常规超声(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79.3%)明显高于常规超声(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在脾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SonoVue),使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56例脾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共74个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造影剂灌注特征。结果恶性肿瘤病灶20个,良性病灶54个,除包括微波消融后病灶、梗塞灶、囊肿、挫裂伤病灶和脓肿等共计34个病灶呈现造影无增强外,其余40个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强。20个恶性肿瘤中6个(30.0%)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19个(95.0%)表现为延迟期低增强,其中80.0%(8/10个)的转移瘤病灶动脉期呈偏低增强,8个淋巴瘤病灶动脉早期呈现高增强和低增强者均为4个(50%);20个增强的良性病灶中16个表现为动脉期等或高增强(80%),13个(65.0%)表现为延迟期等或高增强,其中76.9%(10/13个)血管瘤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周边结节样高增强。与病理诊断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6.8%、95.0%及96%,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分别为64.5%、89.5%及78.0%)。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对脾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超声、CT、MRI)、临床诊治方法及疾病预后。方法对我院病理证实的3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变部位、病灶最大径线、病理诊断等资料,统计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正确诊断情况,并进行随访,统计并发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中,体检中发现占位者21例,有症状表现者10例;AST轻度异常者2例,HBs Ag阳性者6例,CA19-9水平升高者1例。影像学检查结果:(1)31例患者均行腹部彩超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0例,诊断率为32.26%;9例患者加行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者7例,诊断率为77.78%;(2)31例患者均行肝脏平扫增强CT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2例,诊断率38.71%;(3)11例患者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者8例,诊断率72.72%。MRI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彩超及CT(P0.05)。病理学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直径为2~11 cm,平均(4.6±2.1)cm。治疗方法及结果:3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肝切除18例,开腹肝切除13例。与开腹肝切除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随访结果:31例患者随访29例(93.55%),随访时间3~24个月,均诉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肝脏良性增生性病变,因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较困难,多种影像学及病理学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率,对于不能排除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或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者应行手术切除治疗,腹腔镜肝切除较开腹肝切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7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增强CT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治疗前对比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治疗后对比病灶增强时间和增强强度。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病灶的检出率发现,超声造影、增强CT对>30mm病灶的检出率均为100.0%,但超声造影对<10mm、10~30mm病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造影的病灶增强时间与增强强度均明显优于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介入治疗中,超声造影的价值更为显著,病灶检出率高,可成为指导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EUS)在诊断肝内小结节样(≤3cm)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8例患者(共357枚病灶)应用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分析造影模式。所有病灶均进行增强CT或增强核磁或病理检查。并将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进行比较。结果全部357枚病灶中,经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诊断肝血管瘤14枚、硬化结节42枚、炎性坏死7枚。肝细胞肝癌236枚、胆管细胞癌7枚、肝转移癌22枚、诊断不明1枚、考虑恶性病变28枚。良、恶性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差异有显著性(X2检验,P〈0.05)。超声造影诊断良性病灶的准确率为87.5%,诊断恶性病灶的准确率为96.8%。结论应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小结节样病灶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田安娜 《现代保健》2013,(24):73-74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鉴别的价值。方法:88例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130个病灶),其中良性35例,恶性53例。采用GE-LOGIQ9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采用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的成像,及时记录肝实质和病灶的充填过程、充盈的方式和增强强度。结果:肝良性病灶:51.7%的病例早期动脉相出现了造影增强图像,96.7%的病例延迟相呈现等增强和高增强,2例血管瘤呈现低增强。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反映不同肝脏病变血流灌注的特征,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魏玮  王海燕 《中国校医》2020,34(7):508-510
目的 探索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与彩超影像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7年1月—2019年9月于某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疑似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的原发性肝癌93.33%、转移性肝癌78.95%、肝血管瘤92.31%、肝局灶性结节增生60.00%以及肝孤立性坏死结节80.00%,检出率高于多普勒超声检出率(P<0.05)。超声造影的总检出率为87.50%,高于多普勒超声的60.83%(P<0.05)。超声造影和多普勒超声对肿瘤直径>30 mm的检出率均为100%。超声造影的肿瘤直径介于10~30 mm的占84.42%、肿瘤直径<10 mm的检出率为72.73%,高于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P<0.05)。超声造影后恶性肿瘤的肿块开始实施时间(12.43±3.15)s、最大值时间(24.11±2.85)s以及消退时间(36.74±11.52)s均低于良性肿瘤和良性病变(P<0.05)。恶性肿瘤的肿块峰值强度(46.83±8.45)高于良性肿瘤和良性病变(P<0.05)。结论 超声造影和多普勒彩超影响均能够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但超声造影还能够对肿块的性质、大小进行鉴别,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脓肿的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肝脓肿患者12个病灶;均经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12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相均有增强,9个病灶呈蜂窝状强化和厚壁环状强化;3个病灶虽呈周边一过性增强;常规超声诊断为肝脓肿9个,3个病灶不能确定性质;超声造影后12例病灶中11个诊断正确,1个病灶误诊为恶性可能。结论超声造影能提高超声诊断肝脓肿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CT和超声影像特征及对比两种影像检查的诊断效能。方法:通过回顾的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9年5月本院住院确诊为腺性膀胱炎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手术病理资料,同时入院后接受CT和超声检查。分析5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手术病理情况及B超影像学和CT影像学特点;B超和CT检查对于疾病诊断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治疗,三角区16例,侧壁22例,后壁10例,弥漫分布4例。结节型20例,结节增厚型10例,片状增厚型13例,弥漫增厚型3例;超声影像学提示病灶分为结节型病灶、结节增厚型、弥漫增厚型;CT影像学提示大多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密度较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CT检查对于腺性膀胱炎的准确率为92%,明显高于B超的76%,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腺性膀胱炎的CT和超声影像特征各不相同,CT对于疾病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支的19例肝脏炎性似瘤的MRI表现。结果19例20个病灶,均位于肝右叶,呈圆或类圆形。平扫.T2WI为等信号或高信号,TIWI为稍低或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无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或)延迟期,所有病灶均可见到强化表现,如:周边环形强化,中心强化或偏心性强化。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反映了肝脏炎性假瘤的病理学特征,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超声造影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疑似肾动脉狭窄的患者13例通过静脉超声造影进行检查,在之前先进性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在超声造影之后26条肾动脉显影,其中13条显示出现各程度的狭窄。其中1例患者在常规超声下诊断结果为双肾动脉狭窄,超声造影现象后肾动脉无异常。1例患者在常规超声诊断下为左肾动脉狭窄,超声造影结果为双肾动脉狭窄。和血管造影的结果相比,超声造影其结果和常规超声相比吻合度更高。结论通过超声造影对肾动脉狭窄进行检测,能够使肾动脉血流信号的显示得到改善,和常规超声检测相比在较大程度上克服了其原有的局限性,使得肾动脉狭窄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和血管造影的结果有着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析超声造影(CEUS)技术对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为后续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总有效率、病灶增强方式、时间、强度。结果:CEUS总有效率优于CT诊断;治疗后增强时间长于治疗前,增强强度低于治疗前。结论:超声造影可显示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残留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及未灭活区域等,可以作为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