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是穴”就是临床上当医者掐掐病人某一部位时,病人随即喊出“啊”的声音,以示反应,此处即是穴位,形象地取名为“阿是穴”。阿是穴又叫做天应穴,以压痛是穴,没有固定的部位,这类穴位是在一定的病理生理状态的反应下出现的,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写道阿是穴名为天应穴、不是穴。《千金要方》:“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果当其处,不问孔穴  相似文献   

2.
略论阿是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士杰 《中国针灸》2001,21(2):89-90
读安徽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年出版的《针灸学辞典》 :阿是穴 指按压痛点取穴 ,《千金·灸例》 :“吴蜀多行灸法 ,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 ,即令捏其上 ,若里当其处 ,不问孔穴 ,即得便快成(《普济方》作‘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意指按捏其病痛部位 ,病人感到舒适 (快 ,或疼痛处 )就可以作为针灸的穴位。“阿” ,原指对痛感的惊叫声。此法与《灵枢·经筋》 :“以痛为输”及后人所称的“天应穴”同义。天应穴 同阿是穴。《玉龙经》注 :“不定穴 ,又名天应穴 ,但疼痛便针。参见…  相似文献   

3.
“阿是穴”又名“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以及“敏感点”等。凡无固定部位和名称,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定做针灸和按摩治疗穴位的,叫做“阿是穴”。它和经穴、经外奇穴一样,都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俞穴。若“阿是穴”取得准确,应用恰当,对一些病症确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针灸问答     
18、何谓阿是穴? 阿是穴是无一定名称,无一定部位,无一定数目,无固定的主治功用,即何处疼痛,在何处针灸,以痛点为俞穴的意思。《灵枢·经筋》篇:“以痛为俞”即含有此义。阿是穴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千金要方》一书中,他说:“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需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症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果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  相似文献   

5.
阿是穴命名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是穴 ,出自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灸例》 :“吴、蜀多行灸法 ,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 ,即令捏其上 ,若里当其处 ,不问孔穴 ,即得便快成 (成 ,《普济方》作“或”)痛处 ,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1 ] 至于阿是穴名之涵义 ,诸家多以为“痛处为是” ,此说值得探讨。考最早将“阿”释为“痛甚”者 ,为日人小阪元佑 ,他在《经穴纂要》中引《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 :“今人痛甚则称阿云云”。[2 ] 然《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等大型工具书内 ,“阿”字并无疼痛之义。查《汉书·东方朔传》 :“上令倡监榜舍人 ,…  相似文献   

6.
"阿是穴"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正式命名见于唐代《千金方》中“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理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日阿是穴也”。以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称“不定穴”,《医学纲目》称“天应穴”,其名虽异,而其义皆同。  相似文献   

7.
现行一些书籍如《内科学》、《黄帝内经词典》、《经外奇穴纂要》认为《内经》记载的“奇输”为奇穴,笔者认为此种解释不妥,在此阐明自己的见解,与同道商榷。我们知道,腧穴包括经穴、奇穴、阿是穴三部分。经穴是归属十四经的腧穴,有固定部位和名称;阿是穴是“以痛为腧”,没有固定部位,没有名称;奇穴则是指没有归属十四经的腧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有明确位置且有名称称为“有名奇穴”,一部分有明确位置但尚无定名称为“无名奇穴”,可见奇穴为不归属十四经、具有明确位置的有名或无名腧穴。而《灵枢·刺节真邪篇》载:“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  相似文献   

8.
取阿是穴的方法由来已久。早在《内经》中就有“以痛为输”的记载。到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首先提出“阿是穴”的概念。尔后,阿是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明代吴昆的《针方六集》称为“不定穴”;楼英的《医学纲目》则称为“天应穴”。关于阿是穴的作用,《千金要方》认为,“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玉龙歌》中写道:“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在针灸界流传颇广的《四总穴歌》中,后人特地补上“酸痛寻阿是”一句,足以证明阿是穴应用之广了。现将个人在这方面的拙  相似文献   

9.
历代医家对“以痛为输”进行了解释,近代学者结合临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疼痛点的不同认识,二是与阿是穴的关系。重温《内经》有关条文,认为“以痛为输”是《灵枢·经筋》提出的取穴方法,而经筋病变多集中于入腠袭筋之体表筋肉之处,其症候主要表现为疼痛为主,并以压痛为主要病理反应,而经筋不能传输气血,无穴可言,唯有“以痛为输”作为治疗经筋痹证的优化取穴方法。“以痛为输”属阿是取穴法的一种,与经穴、奇穴以外无明确定位的一类腧穴的总称——阿是穴的概念不同,当明辨之。  相似文献   

10.
阿是穴的临床应用226000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陆美娟主题词阿是穴,临床研究“阿是穴”属于输穴的一种,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灸例》:“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提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  相似文献   

11.
反阿是穴及其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灸、推拿等临床上治疗痛症时取穴 ,常用阿是穴。阿字 ,据《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 ,是痛的意思。因按压痛处 ,病人常会呼痛 ,发出“啊”的一声 ,故名“阿是”。阿是穴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灸例》,与后人所称“天应穴”同义。治痛取阿是穴之理论依据乃来自于《灵枢·经筋》篇中的“以痛为输”。现代的局部封闭疗法、小针刀疗法等便是以阿是穴为主的治疗方法。阿是穴强调的是寻得痛点 ,而“反阿是穴”与此相反 ,即寻找一点 ,按压之如果疼痛会立即消失或明显减轻 ,即是该穴。大多数反阿是穴与阿是穴处在同一肌肉或相邻肌肉上。一般而言 ,…  相似文献   

12.
阿是穴的起源及其命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是穴作为腧穴 (亦称输穴 )名称 ,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灸例》篇中 ,文载 :“吴蜀多行灸法 ,有阿是之法 ,言有人病痛 ,即令捏其上 ,若里当其处 ,不问孔穴 ,即得便快成 (成 ,据明代朱棣等撰《普济方》作‘或’)痛处 ,即云‘阿是’,灸刺皆验 ,故曰‘阿是穴’也”。孙氏详细记载了阿是穴的渊源、取穴方法。从理论上看 ,孙氏的这一记载 ,是有文献根据的。中医经典著作《灵枢经·经筋》篇就有“以痛为输”(输 ,腧的通借字 ,即腧穴 )的记载 ,说的就是以病人痛处(即压痛点 )为针刺或艾灸的腧穴 ,显然 ,这与孙氏的记载 ,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3.
阿是穴止痛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凡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作为腧穴,称为阿是穴。对于阿是穴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只是一种治病方法,到成为一大类腧穴的过程。对于某些病症,特别是痛症,阿是穴的疗效往往优于经穴或经外奇穴。阿是穴止痛,关键环节是针刺该穴以引“气至病所”起主要作用,它是调节人体气血的法宝。只要抓住气血运行障碍这一主要矛盾的同时,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往往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取可是穴应慎重,除了找寻感应外,肌肉、肌腱、骨骼的缝隙、凹陷,这些体表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阿是穴又名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以及敏感点等。凡无固定部位和名称,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作针灸和按摩治疗位的,叫做阿是穴。它和经穴、经外奇穴一样,都是临床上的一种俞穴。阿是穴取得准确、适用恰当,对一些病症确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取阿是穴治病的方法由来已久。早在《内经》中就有“以痛为输”的记载;到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首先提出“阿是穴”的概念;以后随着阿是穴的发展应用,又有了“不定穴”及“天应穴”等名称。关于阿是穴的作用,《千金要方》认为:“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  相似文献   

16.
阿是穴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是针灸学科中一类特殊的腧穴。早在《内经》时代即记载有该类穴位的性质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1)痛点。《灵枢·经筋》:“以痛为腧”。临床以痛点为穴进行治疗。2)舒适感。《灵枢·癫狂》:“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俞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临床以可以减缓症状的点为穴进行治疗。3)热感。《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临床以出现特殊热感的点为穴进行治疗。4)一些特殊感觉或现象。《素问·骨空论》:“切之”。但对其解剖定位、分布规律却是语焉不详。至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云:“有…  相似文献   

17.
腧穴分类是以归经作为基础的,自唐《千金翼方》等书对经外奇穴有较多之记载后,明代医籍《针灸大成》专列经外奇穴为一类,形成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的分类法,一直沿用至今。但从腧穴与脏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内经》中记载腧穴总数,从有穴名而无定位,既有穴名又有定位,无穴名但有刺灸部位,阿是穴等4个方面进行了考证。认为《内经》实际腧穴159个,有刺灸部位无穴位名称337处,阿是穴有3方面含义。  相似文献   

19.
阿是穴是临床常用的腧穴,在某些疼痛性疾病中疗效疗肯定.阿是穴的取法及命名最早见于《备急千金要方》:“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1].阿是穴应具备以下特点:穴位不固定;多有压痛点,有迅速止痛的肯定疗效.笔者结合阿是穴的特点,结合病例对阿是穴介绍以下.  相似文献   

20.
阿是穴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作为一类腧穴名称,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文载:“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有人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成,据明代朱棣等撰《普济方》作‘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辞海》注:“阿,吴方言中作语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