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对1999年10月~2005年6月53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术后出现胆管并发症,使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治疗4例次,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5例次。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结论: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其远期结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介入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发生并发症的频次和类型。资料与方法对29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狭窄的30例患者分别行胆道球囊扩张术、胆道引流术和胆道支架置入术,观察术中反应、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B超和复查胆道造影表现。结果 3例(10.0%)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3例(10.0%)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行气囊扩张术和胆道引流后痊愈。8例(26.7%)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7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4例(46.7%)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患者中12例(40.0%)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2例(6.7%)T形管引流口段狭窄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30例患者(100.0%)术中均感疼痛,其中12例(40.0%)疼痛剧烈。2例(6.7%)术中发生出血,其中1例再次行肝移植。27例(90.0%)术后胆管仍再狭窄,需反复多次成形。2例(6.7%)治疗后狭窄持续存在而再次行肝移植,其中1例曾置入胆道支架,另1例直接行二次肝移植。结论疼痛、再狭窄是经皮肝穿刺胆道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常见并发症,术中预防大出血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已逐渐成为众多严重不可逆肝脏疾病患者的唯一选择.介入方法在LT中起重要作用,尤其为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随着介入技术及导管等设备的发展,其在LT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了6例LT术后并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血管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肝移植后胆道、血管并发症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肝移植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其中肝动脉狭窄8例,行肝动脉造影及溶栓治疗;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狭窄2例,行内支架置入术;胆瘘及胆道狭窄8例,行PTCD治疗。结果:胆道并发症8例,PTCD治疗后症状消失;肝动脉狭窄8例,溶栓后肝动脉完全开放6例,1例血流部分开放,1例肝动脉血流未恢复再次肝移植治疗;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狭窄2例内支架置入术后下腔静脉梗阻及肝肿大症状消失。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移植后胆道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LT)已成为终末期肝脏疾病和部分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疗法.胆道并发症(BC)是LT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采用引流、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多种介入手段,处理BC已经获得广泛认同,但是引起LT后BC发生的因素很多,了解BC的发病机制、病理、分类和诊断有助于合理制订治疗策略,提高LT并发症的处理水平和临床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总结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在原位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和意义.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资料与随访结果. 结果 31例患者中单纯肝动脉并发症11例,门静脉并发症11例,腔静脉并发症6例,合并肝动脉与门静脉并发症1例,合并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复杂并发症1例,脾动脉窃血综合征1例.均成功进行了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共置入肝动脉支架13枚,静脉支架21枚,进行肝动脉栓塞1例,部分性脾动脉栓塞2例,单纯腔静脉球囊扩张1例,1例患者肝动脉局部灌注溶栓后置入肝动脉支架,1例患者先后置入腔静脉、肝静脉与门静脉支架各1枚,1例患者同时置入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支架.所有血管腔内介入操作成功有效,技术成功率10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9%,并且并发症经处理无后继影响.随访中除1例肝动脉于支架置入后19天发生再狭窄外,其余血管至随访结束未出现明确再狭窄. 结论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技术成功率高而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除了常见的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和胆道并发症外,本文归纳了其他少见的并发症,这些不常见的并发症多数以个案或短篇报道的方式出现在以往的文献中,部分此类并发症也可以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另外,介入医师应该了解在不同病因下的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助于全面认识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供血障碍性并发症主要为门静脉狭窄和门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临床危害大,一经确诊,需积极处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作为检测门静脉血流的首选方法,对确诊有功能意义的狭窄还需依赖血管造影。对于门静脉狭窄行球囊扩张术以及支架置入术可有效降低门脉压力,而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可用药物溶栓、机械碎栓和支架置放术相结合进行治疗,必要时可行TIPS降低门脉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肝移植(LT)术后胆道并发症(BC)的介入治疗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至2009年11月北京朝阳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41例LT术后B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BC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综合诊断,部分患者行肝穿刺活检;疗效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黄疸相关指标综合评判,采用SPSS 18.0软件对黄疸指标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1例患者BC包括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32/41)、局限性胆管狭窄(16/41)、胆漏、胆汁瘤(3/41)、胆泥淤积(2/41)、胆管结石(1/41)、肝外胆管迂曲延长(2/41)。全部患者术后近期(1个月内)黄疸明显缓解,黄疸指标显著下降(P<0.05);多数患者中远期黄疸复发,但予以介入干预后均再获缓解。结论胆管狭窄是LT术后最常见的BC,经皮穿刺胆汁引流适用于各型BC,球囊扩张成形对局限性胆管狭窄效果良好。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适当的介入治疗有助于患者顺利渡过LT危险期,随后适时的介入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引流管技术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双引流管技术治疗4例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病例的资料.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介入技术,建立1~2条引流道置入双引流管.结果 4例胆道并发症均患者表现为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形成.患者平均年龄55岁,供肝冷缺血时间11.4 h、热缺...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血管和胆系并发症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MR胰胆管成像(MRCP)对诊断肝移植术后血管及胆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均用磁共振(MR)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及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FLASH)序列常规扫描、MRCP、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动态增强3DMRA检查,分析各序列图像特点。结果术后正常2例,主要表现少量腹水,积血和轻度淋巴结增大。血管并发症4例:肝动脉过长迂曲1例,肝动脉供体端瘤样轻度扩张2例;门静脉轻度狭窄2例,位于吻合口;肝静脉末梢分支杵状扩张2例。胆系并发症3例:吻合口胆管狭窄3例;在吻合口以外的胆管狭窄2例,位于肝门及肝内;胆总管在吻合口扭曲2例;胆囊管残端黏液囊肿2例;胆漏1例。结论MRA和胆管造影作为1种非侵袭性影像检查方法,可准确、快速诊断肝移植术后出现的血管和胆管并发症,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在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报道4例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和狭窄病例,结合文献分析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血管造影结果。结果:肝动脉血栓3例,肝动脉血栓合并吻合口狭窄1例。肝门区有侧支循环2例,门静脉扩张3例。结论:肝动脉及间接门静脉造影对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了解向肝侧支动脉血管重建情况,为再次肝移植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评价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5年10月肝移植术后发生的6例胆道并发症的相关资料,其中胆总管狭窄2例、胆总管狭窄并胆瘘1例、胆瘘1例、胆汁瘤2例.结果 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治疗5例,放置胆道支架1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结论 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可减少再手术创伤,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诊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介入手段在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应用,分析移植术后T管留置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介入诊治资料,分析有无T管所需采取的介入治疗方式.结果 保留T管的28例患者经造影证实胆道并发症存在后需进行介入治疗的17例,仅需通过原T管引流治疗的11例,而仅需进行球囊扩张后仍以T管引流的3例,需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治疗(和辅以球囊扩张)的14例;无T管的27例患者全部进行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诊断发现梗阻病变并予以介入治疗.共发现8例同时存在血管并发症并予以相应处理.所有患者在介入治疗后黄疸均明显消退,技术成功率100%,短期(1个月)缓解率100%.结论 对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介入治疗安全、可靠,可重复性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术后留置T管可为部分患者提供针对胆道梗阻进行造影诊断与引流治疗的途径,但大部分患者仍需介入手段干预,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MSCT在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 83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因临床和生化检查可疑胆道并发症行MSCT增强检查.胆道并发症的确诊依据为直接胆道造影69例、移植肝病理11例、肝管空肠吻合术3例.分析CT诊断胆道并发症的能力,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刚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用x2检验比较胆管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的CT特征.结果 83例中,62例(74.7%)证实有胆道并发症,其中胆管吻合口狭窄32例,非吻合口狭窄21例,胆管结石16例(12例合并胆管狭窄),胆总管吻合口漏5例,胆汁瘤4例(合并胆管狭窄)、胆源性肝脓肿2例(合并胆管狭窄).CT诊断胆管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86.7%、89.2%、92.3%和83.9%.CT对胆管结石、胆总管吻合口漏、胆汁瘤、胆源性肝脓肿均能正确诊断,无漏诊和误诊.非吻合口狭窄表现为胆管不均匀扩张的发生率(71.4%,15/21)显著高于吻合口狭窄者(25.0%,8/32;P<0.01),而肝外胆管扩张(33.3%,7/21)和胆管均匀扩张(14.3%,3/21)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吻合口狭窄者(84.4%,27/32和68.8%,22/32;P<0.01).非吻合口狭窄肝动脉缺血的发生率(66.7%,14/21)明显高于吻合口狭窄者(15.6%,5/32;P<0.01).结论 MSCT对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还可初步诊断胆管狭窄类型;肝动脉缺血是胆管非吻合口狭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男40例、女1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行64层螺旋CT平扫、四期增强扫描及CTA检查,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肝实质、血管、胆道情况及有无转移.将结果与彩超及临床随访行对照分析.结果:CT检查示:肝动脉并发症3例、门脉并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年5月~2008年3月以来成功实施的65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尸肝移植54例,亲体肝移植11例,女性占16.92%(11/65),男性占83.08%(54/65)。结果本组65例肝移植患者其中有8例3个月内出现胆道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2.31%(8/65),分别为胆漏3例,胆汁瘤1例,肝内胆汁湖1例,胆泥形成1例,胆道狭窄2例。女性患者早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9.09%(1/11),男性患者早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2.96%(7/54)。8例患者中,留置T管引流1例,未留置T管引流7例。治愈6例,好转2例,死亡0例(0%)。其中3例术后3d内出现单纯胆漏,通过留置的腹腔引流管得到及时的诊断,同时应用留置的腹腔引流管持续引流4周~2月后得到治愈。5例经B超、MRCP、ERCP得到诊断;1例胆汁瘤和1例肝内胆汁湖通过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而得到治愈;1例胆泥形成通过ERCP进行胆道冲洗后好转出院;2例通过ERCP进行球囊扩张或者放置支架后好转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主要手段是留置的腹腔引流管、B超、MRCP、ERCP等:肝移植术中留置的腹腔引流管对于肝移植术后早期胆漏的治疗起着特殊的作用: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是治疗胆汁瘤、胆汁湖的重要手段;ERCP下胆道冲洗对胆泥形成非常有效.ERCP下球囊扩张或者放置胆道支架对胆道狭窄的治疗很有效。  相似文献   

18.
介入放射学诊疗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介入放射学手在诊断和处理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对通过介入方法诊断的7例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病例进行了回顾,对该7例病例相关生化指标,血管造影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7例中6例在操作技术上获得了成功。其中3例腔静脉狭窄者术后临床症状和肾功能改善满意,其中1例超过20个月,另2例由于其它死亡原因分别术在术后10d和29d死亡。肝动脉并 介入术后肝功能未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血管造影对肝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下腔静脉狭窄的介入处理效果令人鼓舞,介入处理移植后肝动脉并发首的受到诊时间等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