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佗夹脊穴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夹脊穴的命名夹脊,原指挟于脊柱两旁的经穴,又作“挟脊”、“侠脊”,最早见于《素问·刺疟篇》“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素问·缪刺论》也有“邪客于足太阳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背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宥,立已。”...  相似文献   

2.
历代医家对夹脊的论述夹脊又称“挟脊”、“侠脊”,原指挟于脊椎两旁的经穴 ,属经外奇穴。夹脊最早出自《素问·刺疟篇》:“十二疟者 ,……又刺项已下挟脊者必已。”夹脊穴的位置记录最早的是《后汉书·华佗别传》:“有人病脚 ,坐不以行。佗切脉 ,便使解衣 ,点背数十处 ,相去四寸或五寸 (分 )…… ,言灸此各七处 ,灸疮愈即得也。后灸愈 ,灸处夹脊一寸 ,上下行 ,端直均匀如引绳。”近代《中国针灸学》中 ,将此穴位置确定为自第一胸椎以下至第五腰椎为止 ,每穴从脊中旁开 5分 ,称“华佗夹脊穴”。后又有人将颈椎旁开 0 .3分 ,自上而下的 7对穴…  相似文献   

3.
夹脊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富培 《河北中医》2002,24(11):834-835
夹脊穴分布在脊柱两侧 ,位于颈椎至骶椎之间 ,通过经络与全身脏腑、肌肉、筋骨、关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广大医家共同努力下 ,夹脊穴在数量、运用范围和治疗作用方面均有了新的发展。1 夹脊穴的沿革顾名思义 ,夹脊是指脊柱两侧的部位 ,古代又名“挟脊”、“侠脊”。始见于《素问·别疟篇》曰 :“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侠脊必已。”此处“侠脊”不是穴名 ,也无确切部位。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说 :“夹脊大骨空中 ,去背脊各一寸。”作为灸治霍乱的穴位 ,首次提出了夹脊穴的具体位置。《华佗别传》言 :“又有人病脚蹩不能行……后灸愈 …  相似文献   

4.
胡氏运用夹脊穴经验浅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朱蔓佳  胡玲香 《陕西中医》2002,23(5):432-433
夹脊一名首见于《素问·刺疟篇》,“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夹脊者必已。”是对夹脊穴最早的描述。“夹背脊大骨之中 ,去脊各一寸”(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最早明确提出了夹脊穴的位置所在。夹脊穴位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 0 .5寸 (同身寸 ) ,与背俞穴相平行 ,共三十四个 ,是十四经以外的经外奇穴 ,后世又有人加入颈夹脊。本文所论述的夹脊穴包括颈夹脊在内 ,共四十六个穴 ,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胡玲香副主任医师多年临床实践 ,证明夹脊穴具有针刺安全 ,治疗范围广泛 ,疗效显著的特点 ,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华佗夹脊穴(简称夹脊穴),从古至今备受历代医家重视,其临床治疗范围广泛,疗效卓著,且针刺安全。夹脊一名首见于《素问.刺疟》:"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夹脊者必已。"是对夹脊穴最早的描述。"夹背脊大骨之中,去脊各一寸"(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最早明确提出了夹脊穴的位置所在。  相似文献   

6.
关于夹脊穴,最早见于《灵枢·经脉》云“从腰中,下挟脊,贯臀……”,但关于夹脊穴的定位,历代各有不同的定位。李平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文献研究,认为夹脊穴为棘突下旁开0.5个同身寸,并在临床运用中确有疗效,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志芬 《陕西中医》2012,33(5):617-618
<正>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相关理论,探求主选夹脊穴,寻找痛点"以痛为腧"刺法治疗疾病的独特性,同时辅以膀胱经背部腧穴区域,选穴范围相对集中,用以治疗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及慢性疾病,具有独到的治疗效果。夹脊穴[1],夹脊一名首见于《素问.刺疟篇》,"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夹脊者必已。"是对夹脊穴最早  相似文献   

8.
<正>华佗夹脊又名夹脊、脊旁、华佗穴,此组穴位于背腰部脊柱棘突下旁开五分位置,为临床所常用。华佗夹脊穴最早出自《素问.刺疟》:"十二疟者……又刺项下夹脊者必已。"最早提出明确位置概念的是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夹背脊大骨完中去脊各一寸。"《中国针灸学》将此穴位置确定:自胸1之下至腰5之上为止,每穴从脊中旁开5分,计左右共34  相似文献   

9.
<正>关于夹脊穴,最早见于《灵枢·经脉》云"从腰中,下挟脊,贯臀……",但关于夹脊穴的定位,历代各有不同的定位。李平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文献研究,认为夹脊穴为棘突下旁开0.5个同身寸,并在临床运用中确有疗效,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华佗夹脊穴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华佗夹脊穴系经外奇穴 ,从古至今被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 ,或针或灸 ,多获良效。1 来源与发展  华佗夹脊穴最早出自 :《素问 .刺疟篇》 :“十二疟者 ...又刺项下侠脊者必已。”最早提出明确位置概念的是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夹背脊大骨完中去脊各 1寸。”《后汉书》注引《华佗别传》曰 :“有人病脚 辟足 不能行 ,佗切脉 ,便使解衣 ,点背数十处 ,相去 1寸或五分 ...后灸愈 ,灸处去脊 ,上下端直如引绳。”此处华氏所点数十穴当为今之夹脊穴。《中国针灸学》将此穴位置确定 :自T1之下至L5之下为止 ,每椎从脊中旁开 5分 ,计左右共 34…  相似文献   

11.
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96例疗效观察100700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任小群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刘秀华自从86以来我们运用辨证分型,选用挟脊穴为主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96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  相似文献   

12.
背俞穴厚薄规律B超探讨86例730003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连维真310000空军杭州医院B超室吴筱辉脊俞穴,《灵枢·脊俞》”灸之则可,利之则不可。”而《灵枢·刺疟篇》云:“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伍肢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风疟,疟发则...  相似文献   

13.
华佗夹脊穴与硬脊膜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迄今为止,关于夹脊穴的深层定位问题一直未能统一标准,故对该穴位群的认识和应用仍停留在传统定义和个人经验的水平上,在针灸医学从宏观向微观发展的过程中,对夹脊穴的针刺深度,角度做定性,定量分析已十分必要。利用脉冲电流的辐射效应,结合硬脊硬外麻醉技术等,对C5-L5夹脊穴进行了12000人次(患者)的操作实践,从而发现夹脊穴之所以能产生特定针感效应(或称夹脊穴-硬脊膜效应)的组织形态学基础是硬脊膜,就是说夹脊穴的深部定位应在硬脊膜,而不刺破硬脊膜为限度。  相似文献   

14.
华佗夹脊穴研究及应用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琳瑛  赵贵捷 《中国针灸》1998,18(11):695-697
华佗夹脊穴系经外奇穴,从古至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或针或灸,多获良效。然综观所及资料,在夹脊穴的定位、穴数、刺法、及特性等方面尚不完全统一。笔者复习古今资料,从文献角度对华佗夹脊穴加以整理研究,旨在抛砖引玉,为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线索。1 名称及穴区定位华佗夹脊穴,亦称夹脊穴、佗脊穴,首见于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近代[1]在《中国针灸学》中首先提出了“华佗夹脊穴”的名称,包含34穴,归入经外奇穴。然而在临床运用中[2,3],夹脊穴被不断扩充,如颈段和骶段夹脊处已被不少医家列入夹脊穴范畴。在夹脊穴的运用中,各医家对其定…  相似文献   

15.
华佗夹脊,又称夹脊、脊旁、佗脊、华佗穴,夹脊穴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刺之无任何毒副作用,属自然疗法,其临床价值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临床用途也日渐广泛。因此,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研究并充分利用它来治疗疑难病证。  相似文献   

16.
夹脊穴属经外奇穴,是临床上基本和常用的穴位。夹脊穴具有调和阴阳、疏通气血、沟通内外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中应用颇多。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总结近5年来夹脊穴的临床应用状况,结果发现夹脊穴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等疾病疗效显著。因此对夹脊穴的临床应用进行系统总结,能够为临床应用夹脊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夹脊穴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夹脊穴,又名华佗夹脊穴、佗脊等,是临床常用的经外奇穴之一,由于其取穴方便、治疗范围广泛、疗效确切,自古至今都被临床医家所青睐。本文就夹脊穴作一简单述评: 1 夹脊穴的渊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五年来华佗夹脊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佗夹脊穴(简称夹脊)系经外奇穴,首见于《肘后备急方》,其临床应用在近代得到很大扩展。七十年代末夹脊在机体各部位的针麻手术中的成功运用是夹脊研究的第一个高潮。近五年来又在扩展夹脊临床应用范围、提高治疗效果和夹脊作用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现将这部分成就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夹脊穴的定位和针刺安全性一般针灸书籍都认为华佗夹脊穴是指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两侧共计34穴。但事实上颈段夹脊已经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如颈推病)和针刺麻醉。八髎穴系膀胱经输穴,但其解剖结构、临床功用和作用途径均与其他夹脊穴相似。况且从广义论,夹脊之“脊”当包括所有脊柱骨。因此,金百仁等认为八髎骶段夹脊,是  相似文献   

19.
夹脊穴,又称华佗夹脊、侠脊、脊旁、佗脊、华佗穴,系为临床所常用的位于肩、背、腰部脊柱棘突下旁开的一组腧穴。通常认为,华佗夹脊穴的定位在脊柱正中旁开0.5寸处,膀胱经背侧第一条线内侧,起自第一胸椎旁,终于第5腰椎旁,两侧各17穴,  相似文献   

20.
<正>夹脊穴也叫华佗夹脊穴。其中关于夹脊穴纵向定位,有从棘突旁开者,有从棘突下旁开者。最早确立夹脊穴位置的是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谓夹脊穴在棘突下旁开l寸,而《后汉书》注引《华佗别传》云华佗灸夹脊去脊各5分,或1寸。承淡安谓棘突下去脊5分,沿用至今[1]。夹脊穴具有取穴便捷、操作安全、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在治疗腰椎间突出症方面发挥出其特有的优势并取得显著疗效,深受临床医师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