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齐墩果酸新型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和包封率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齐墩果酸新剂型,制备齐墩果酸新型前体脂质体,并对其包封率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一种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将齐墩果酸制成前体脂质体,考察前体脂质体水合后形成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包封率、体外吸收等各项指标,验证这种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制备齐墩果酸脂质体的可行性。结果所形成的齐墩果酸脂质体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包封率为(85.65±7.96)%。且包封率的大小与脂质体溶液pH、药脂比有关。pH升高,包封率增大,药脂比由5:1增加到10:1时,包封率增大。离体小肠吸收实验证明,齐墩果酸脂质体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促进药物吸收。结论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可将齐墩果酸制成齐墩果酸脂质体,且形成的脂质体包封率较高,此研究为齐墩果酸脂质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一种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将4种不同极性的药物分别制成前体脂质体,考察此种制备方法对不同药物的适用性。方法:比较齐墩果酸、水飞蓟素、替加氟、肉苁蓉总苷4种前体脂质体制剂水合后所形成脂质体的包封率,选用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水飞蓟素前体脂质体水合后进行离体小肠吸收实验,以考察所形成脂质体的吸收情况,从而对体内吸收情况进行预测。结果:4种前体脂质体制剂中,包封率为齐墩果酸>水飞蓟素>替加氟>肉苁蓉总苷;离体小肠吸收实验结果显示:齐墩果酸脂质体、水飞蓟素脂质体与其对照溶液相比,药时曲线下面积增大。结论: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尤其适用于弱极性药物如齐墩果酸,制成的脂质体制剂与对照相比,明显促进了药物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齐墩果酸新型前体脂质体大鼠小肠吸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齐墩果酸新型前体脂质体大鼠小肠吸收情况,探讨制备齐墩果酸新型前体脂质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制备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的大鼠小肠吸收,以齐墩果酸溶液同法考察吸收情况作为对照。结果: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给药后大鼠浆膜侧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可增加齐墩果酸的大鼠小肠吸收,初步表明齐墩果酸前体脂质体这一剂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齐墩果酸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以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例、脂质体与齐墩果酸比例、乙醇与氯仿的比例以及加热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包封率为主要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齐墩果酸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脂质体中齐墩果酸含量,同时对其稳定性和加标回收率进行评价,粒度分析仪分析脂质体粒径。结果齐墩果酸脂质体的最优制备工艺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为2∶1,脂质体与齐墩果酸比为2∶1,乙醇与氯仿比为1∶1,制备温度为6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齐墩果酸脂质体包封率为85.29%,平均粒径为150.4 nm,加标回收率为99.08%( RSD=0.61%,n=3)。该脂质体在4℃条件下可稳定保存24 h。结论该方法制备的齐墩果酸脂质具有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回收率理想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齐墩果酸脂质体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制备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脂质体,优选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以氢化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载体,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齐墩果酸脂质体,设计正交实验。以包封率、形态为考察指标选择最优处方。结果:按最优处方制得的齐墩果酸脂质体均匀圆整,平均粒径82.1nm。包封率在90%以上。结论:选择薄膜超声分散法优化工艺制备齐墩果酸脂质体处方合理,工艺可行,有比较满意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灯盏花素口服生物利用度,考察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灯盏花素前体脂质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灯盏花素前体脂质体;超滤-HPLC法测定灯盏花素前体脂质体的包封率,考察了载体、药脂比、进口温度、喷雾速率和喷雾风量对前体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结果以山梨醇为载体,药脂比小于1∶3的前体脂质体包封率较高,进口温度、喷雾速率和喷雾风量对包封率均有一定影响;在较优条件下制备的前体脂质体颗粒流动性较好,粒径分布较均匀;重建的灯盏花素脂质体平均粒径为98nm,包封率为(63.1±2.8)%(n=3)。结论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灯盏花素前体脂质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葛根素前体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载体沉积法制备葛根素前体脂质体,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优选处方;透射电镜观察形态;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Zeta电位;透析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动态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性质.结果 制得的脂质体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278 nm,Zeta电位为-17.5 mV,包封率为(43.53±1.33)%,体外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 葛根素前体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尼莫地平前体脂质体片剂的制备及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前体脂质体片剂(Proliposome Tablet,PT),考察其体外的释放特性.方法以磷脂/β-环糊精为材料制备尼莫地平前体脂质体;采用湿法制粒将前体脂质体和其它辅料制备成为片剂;建立反透析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观察脂质体混悬液的粒径和形态;研究PT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并考察压力、前体脂质体的粒子大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尼莫地平前体脂质体片剂介质中释放符合Hixcon-Crowell方程,释放形成的脂质体溶液,平均粒径在212.7±12.98 nm,包封率达到71.8%.结论前体脂质体片剂制备方法可行,药物的体外释放符合Hixcon-Crowell方程.  相似文献   

9.
齐墩果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齐墩果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 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齐墩果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包封率、形态等性质进行研究. 结果:制得齐墩果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形态均匀圆整、粒径范围为(62.0±10.3) nm,包封率为98.29%,载药量为8.17%. 结论: 选择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齐墩果酸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可行,为开发齐墩果酸新型注射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主动载药法制备双氯芬酸钠脂质体,考察包封率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体外释放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醋酸钙梯度法制备双氯酚酸钠脂质体,考察不同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并对药物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脂质体包封率随温度和醋酸钙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药脂比的增大而降低。与混悬剂相比,其体外释放较完全。结论:醋酸钙梯度法适于制备双氯芬酸钠脂质体,后者的体外释放具有明显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盐酸青藤碱(sinomenine hydrochloride,SIN-HCl)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并阐明处方药量与脂质体粒径等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规律。方法 以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测定SIN-HCl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与成型性为主要指标筛选薄膜分散法(TFH)、逆相蒸发法(REV)与乙醚注入法(EI)3种制备方法;考察水化液的种类、pH值、离子浓度以及pH梯度载药、磷脂-胆固醇比例、药脂比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全面设计试验考察处方药量与粒径两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规律;考察代表性脂质体样品在4 ℃下的稳定性。结果 最适的制备工艺为薄膜分散法;最佳水化液为柠檬酸缓冲液(CBS);随着水化液pH值的升高,包封率增加;当水化液的pH值相同时,脂质体包封率随着水化液离子浓度的降低而增加;pH梯度载药可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pH梯度载药脂质体的最适水化液为pH值2.5的CBS,最适大豆磷脂-胆固醇比例为6∶1,SIN-HCl与大豆磷脂的比例由1∶6增至6∶6,未经探针式超声处理的脂质体包封率略有下降;建立了药物包封率与处方药量和粒径之间的定量关系,一定粒径与处方药量的脂质体包封率大于80%;成品脂质体的稳定性良好。结论 pH梯度主动载药技术可以制备高包封率的SIN-HCl脂质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齐墩果酸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齐墩果酸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超声时间为40min,齐墩果酸与大豆磷脂的比例为1∶8,60g/L甘露醇的用量为15mL。所得齐墩果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范围为(75±20.3)nm,包封率大于97.81%。结论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齐墩果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可行,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13.
汉黄芩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包封率高且粒径适宜的汉黄芩素脂质体,考察其体外释放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汉黄芩素脂质体,用葡聚糖凝胶色谱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考察脂质体在等渗磷酸盐缓冲液(pH 7.4)中的释放规律及血浆存在对其释放的影响,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制备的汉黄芩素脂质体包封率为(81.2±4.2)%,粒径为(157±22)nm。在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仅释放约40%,血浆的存在会导致释放有所增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生物利用度是溶液剂的3.48倍。结论:制备的汉黄芩素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符合要求,体内外研究均表明脂质体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褪黑素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褪黑素脂质体,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优化最佳处方和工艺;透射电镜下观察外观形态,激光散射测定Zeta电势和粒度分布,低温高速离心法分离脂质体与未包封的药物,UV法测定包封率与载药量,膜动态透析法探讨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均匀试验设计优化的最佳处方为药脂比1:25,磷脂和胆固醇比10:1,温度40℃,最佳处方制备的脂质体为封闭的多层囊状或多层圆球体,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5.542±0.04)μm,Zeta电势为-31.68mV,包封率为(77.23±2.51)%,栽药量为(3.60±0.29)%.体外释放可延长至72h,释放特性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r_α=0.988 6和r_β=0.9874).结论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褪黑素脂质体,包封率较高,体外释药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的可供注射给药的桂利嗪(cinnarizine)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包合物脂质体,并考察其有关性质.方法 绘制桂利嗪HPCD包合物的相溶解度曲线,制备包合物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以薄膜-分散法制备桂利嗪HPCD包合物的脂质体,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处方,并采用微柱离心法考察该脂质体的包封率;测定脂质体粒径和Zeta电位;评价单纯包合物和包合物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对脂质体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考察.结果 桂利嗪与HPCD相溶解度曲线为非线性曲线;通过优化处方,桂利嗪包合物脂质体包封率可达到约70%,平均粒径为145 nm,Zeta电位为36.5 mV;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包合物脂质体比单纯包合物有更好的血浆稳定性;长期放置稳定性结果显示,该脂质体应低温保存.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该制备工艺和处方可用于制备具有较高包封率及稳定性的桂利嗪包合物脂质体.  相似文献   

16.
肉苁蓉总苷前体脂质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肉苁蓉总苷前体脂质体的各项理化性质及水溶性天然药物提取物制成前体脂质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技术,将水溶性药物肉苁蓉总苷制成肉苁蓉总苷前体脂质体;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形成的脂质体形态;采用粒径测定仪测定脂质体粒径;采用葡聚糖凝胶柱洗脱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结果电镜下脂质体呈球形,外层隐约可见有多层。脂质体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脂质体稀释倍数越大,粒径越小,ξ电位在-21.05mV,包封率值为(24.98±0.76)%。结论新型前体脂质体制备技术可将水溶性天然药物提取物肉苁蓉总苷包封在脂质体内,初步说明前体脂质体制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麻黄碱壳聚糖修饰脂质体凝胶剂,考察其粒径分布、包封率及体外透皮特性。方法 采用薄膜蒸发法制备麻黄碱脂质体混悬液,在麻黄碱脂质体混悬液中缓慢滴加pH值为5~6的0.35%壳聚糖溶液,制成麻黄碱壳聚糖修饰脂质体凝胶剂。激光粒度仪测定修饰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反透析法测定包封率,Franz扩散装置考察其体外透皮特性。结果 麻黄碱壳聚糖修饰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在1 400~1 900 nm;平均包封率达(41±0.94)%;修饰脂质体中麻黄碱能缓慢透过大鼠皮肤,与普通剂型相比累积透过量随时间变化差异较明显,缓释效果显著。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药物包封率较高,定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药物透皮速率缓慢,释药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丹参总酚酸(TSA)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TSA脂质体,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处方,并对其表面特征、包封率、粒径、pH值、体外释放等性质进行考察。结果所得脂质体外观光滑圆整,分散性好,包封率为72.0%,粒径为(145.3±58.7) nm,pH为4.07,体外24 h累计释放46.8%,释放动力学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制备的TSA脂质体具有包封率高、粒径小、良好的缓释作用等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包封率较高且具有较好缓释性能的盐酸青藤碱多囊脂质体。方法用复乳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多囊脂质体,以包封率和囊形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选最佳处方和工艺,并考察其形状、粒径及体外释放性能。结果制得的盐酸青藤碱多囊脂质体包封率在80%以上,形状圆整,粒径较均匀,多数分布在20~30μm,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t1/2为52.7 h。结论盐酸青藤碱多囊脂质体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包封率高且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漆黄素脂质体,并对其进行制剂学研究及体内外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漆黄素脂质体,以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制备不同磷脂与胆固醇总量、不同磷脂胆固醇比例及不同药脂比的漆黄素脂质体,确定漆黄素脂质体最优处方。采用激光散射粒径仪测定漆黄素脂质体的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采用超滤离心法测定漆黄素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对漆黄素脂质体的稳定性,在3种释放介质(pH 1.2 盐酸、双蒸水和pH 7.4 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体外释放情况,细胞毒性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等体内外参数进行评价。 结果:采用最优处方(漆黄素22.2 mg、磷脂133.3 mg、胆固醇16.7 mg、胆酸钠110 mg、肉豆蔻酸异丙酯60 mg)制备的漆黄素脂质体平均粒径为(60.32±1.08)nm,多分散系数为0.198±0.011,包封率为(94.37±0.62)%,载药量为(4.500±0.02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漆黄素脂质体外形圆整且分布均匀。制成脂质体后可提高漆黄素原料药的溶解度、体外释放率以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漆黄素脂质体在30 d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漆黄素脂质体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漆黄素脂质体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漆黄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