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杨家珍  吴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505-6505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感染,其特征为成群的密集性小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常伴有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痛,愈后极少复发[1]。疼痛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科2008-12-2010-12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心绞痛误诊为带状疱疹神经痛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7岁.主因反复胸痛半个月、加重4h人院.患者于2011-04-25开始,多于上午安静状态下发作前胸及后背胀痛,伴双上肢酸胀感,程度可耐受,偶有微汗,日常活动及进食时,胸痛性质和程度无变化,持续1~2 h可自行缓解,未就诊和治疗.因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于2011-05-04上午就诊神经内科,考虑带状疱疹神经痛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对症治疗,无好转.  相似文献   

3.
我们2007-01/2008-02应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61~74岁(平均68)岁,病程2周~3个月。本组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均应用过抗病毒,消炎镇痛及外用药。水泡、红斑、消退皮损痊愈后,仍有剧烈疼痛,口服止痛药稍有缓解,夜间不能入睡。受侵犯神经部位:胸神经4例,腰神经1例,腰、骶神经1例。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是指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着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5.
陈广秀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804-880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者疱疹消退后疼痛持续1个月者[1]。PHN的临床特征为持续性、自发性的灼痛或刀割样疼痛,特别是老年患者常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2]。PHN是难治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2009-08我院社区门诊康复科收治1例PHN合并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俗称“缠腰龙”,是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区疼痛及皮肤疱疹为特征的一种疼痛性疾病。多发生在胸部,其次是颌面部,腰腿部也可累及。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困扰中、老年人的顽固性痛症之一,其持续时间短则1~2a,长者甚至超过10a,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应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给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神经阻滞和痛点注射。评价疼痛程度、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采用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给药时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浮针埋线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埋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浮针埋线组(n=32,以18G套管针在皮下运针并埋线治疗)和对照治疗组(n=28,将18G套管针置入皮下后,仅以采用相同运针手法进行治疗而不做皮下埋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 d、7 d以及14 d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身体机能状态(PS)和患者满意度(P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浮针埋线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各时点疼痛强度、身体机能状态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呈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治疗组相比,浮针埋线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疼痛强度、身体机能状态和患者满意度评分亦呈明显下降(P<0.05~0.01)。不良反应:浮针埋线组及对照治疗组分别出现5例和1例皮下出血。结论浮针埋线疗法对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先有局部疼痛2~3 d,后沿受侵神经呈带状排列之集簇水泡[1].开始出现透明发亮水泡,其后可变为血泡.自觉有针刺样、烧灼样、电击样或挠拧样疼痛,经2~3周自愈,终生免疫,很少复发,但是,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规范,护理不当,可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现就做好带状疱疹的临床护理及后遗神经痛的预防应做到的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青黛膏包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遗留的慢性神经痛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其发病机率为9%~34%。我科自2002年以来采用复发青黛膏包敷,并辅以丹参及能量合剂静滴、微波照射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与其干预用药和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皮肤科2002—08/2004—08收治的178例带状疱疹病例,资料来自归档病案及“军卫一号”计算机病案库,以及定期随访的完整资料。从临床角度进行总结分析。①应用皮质激素的干预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关系。②应用前列腺素E1的干预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关系。③两者同时干预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比较。④年龄、疼痛程度与其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的关系。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17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分为强的松组、凯时组、联合用药组、普通组4组。①早期使用皮质激素组后遗神经痛发病率为19.3%。②静脉给予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凯时注射液后遗神经痛发病率为16.5%。③两者合用组发病率为9.5%;而普通组高达35.7%。④患者的疼痛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178例患者中以皮疹消退1个月仍然有明显的神经痛为统计标准时发生后遗神经痛39例,占21.91%,其年龄均大于50岁。结论:皮质激素和前列腺素E1预防后遗神经痛均有很好的疗效,但皮质激素的应用存在潜在的风险,受到一定的限制。早期积极的控制神经根/节炎症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以及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对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疏导,住院后经视、触、听、闻,观察患者情绪、言语、思维及行为变化,并根据患者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有针对性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行为去影响患者,使患者情绪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4.
对结核性脑膜炎合并带状疱疹1例的护理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16岁。2006—01底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伴乏力、纳差,按上感治疗效差。后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发热、头痛,为阵发性胀痛,恶心、喷射状呕吐。经抗结核治疗病情好转,脑压波动在170~240mm H2O。2006—03—13出现右胸背部疼痛,进行性加重,后出现皮疹及水疱,诊断为带状疱疹,脑积液压力大于330mmH2O,体温波动在37~39℃,  相似文献   

15.
王荫范  周长浩  王双印  陈向红 《临床荟萃》2006,21(18):1331-1331
2002年3月至2006年2月,我们采用微波加胸腺素(迪赛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并与单纯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针药合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78岁。2007—10—23初诊,主诉:右侧胁肋及前胸部疼痛2个月,患者于2个月前曾患右侧胁肋及前胸部起簇集型水泡伴阵发性刀割样剧烈疼痛,在当地某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经输液及口服药治疗(具体不详)后疱疹消失,但留有右侧胁肋部疼痛,疼痛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加重每于患部皮肤接触衣物等时出现,严重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先后口服维生素B1、B12等营养神经及西药卡马西平、中药疏肝理气方剂止痛,  相似文献   

17.
宁宁  刘艳 《医学临床研究》2014,(8):1656-1657
【目的】总结糖尿病(DM)并发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入住本院的43例DM 并发带状疱疹患者,采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同时予以单磷酸阿糖腺苷抗病毒治疗,针对分布于不同部位、不同皮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重点做好疼痛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43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2.3±3.5)d。【结论】DM合并带状疱疹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做好局部皮肤护理、全身护理及健康教育,以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50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经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9-70岁,38例患者均有典型带状疱疹症状和体征及单侧沿外周神经分布的成簇状水疱状损害,伴有神经痛,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发病部位:腰背部33例,占66%;头面部8例,占16%;其他9例,占18%。  相似文献   

19.
微波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较为困难,应用微波照射治疗并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20.
刘妮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458-3458
2007—09—2009—04我科曾收治3例发于外阴部位的成年女性患者,经积极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成簇小水疱发生于单侧外阴部位,1例皮损伴见于同侧臀部,均有发热和不同程度神经痛。年龄25-46岁,病程10~14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