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MSCTA)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资料,使用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成像(VRT)及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病变的MSCTA表现为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其中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3例,闭塞1例;髂动脉狭窄7例,闭塞2例;股动脉狭窄10例,闭塞8例;腘动脉狭窄8例,闭塞10例;小腿动脉狭窄11例,闭塞12例.23例均显示有动脉管壁钙化.结论:下肢动脉MSCTA检查可清楚地观察下肢动脉的血管形态,了解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且能观察下肢动脉壁的钙化斑块,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性病变的术前评价诊断和筛选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容积重建成像在体部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怀疑体部动脉病变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结合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显示技术进行后处理三维重建及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体部动脉病变25例,其中肺动脉栓塞1例,双下肢动脉次全闭塞1例,颈总动脉闭塞12例,椎动脉狭窄3例,颈内动脉瘤1例,椎动脉动脉瘤1例,椎动脉畸形1例,颈动脉合并椎动脉狭窄3例,胚胎性大脑后动脉1例,腹主动脉附壁血栓1例;体部动脉正常20例,其中正常肺动脉1例,正常颈、椎动脉16例,正常胸腹主动脉2例,正常胸主动脉1例。结论容积重建成像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对体部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体部动脉病变有效的首选诊断方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诊断胸痛三联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收治的152例高度可疑胸痛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A检查,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血管进行图像重建,分析影像学特征。结果:152例患者通过CTA检出冠状动脉狭窄98例(64.5%),肺动脉栓塞28例(18.4%),主动脉夹层6例(3.9%),未见异常20例(13.2%)。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优良率为9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胸痛三联征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20排CT心肺血管一站式成像对急性不典型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9例表现为急性胸痛行320排CT心肺血管一站式成像检查的连续病例资料。对比剂使用三期双流速方案同时显示肺动脉、冠状动脉和胸主动脉,并测量三大血管强化CT值,评价图像质量及右心腔对比剂伪影。以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肺动脉、冠状动脉、胸主动脉均得到良好强化。可诊断冠状动脉血管段比例为95.69%,仅有2例右心腔对比剂伪影影响右冠状动脉评价。所有患者中,22例结果为阴性,肺栓塞13例;胸主动脉病变16例,其中主动脉夹层9例,壁内血肿2例,穿透性溃疡3例,胸主动脉瘤2例;冠状动脉病变为17例,其中7例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以血管段为计算单位,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为90.91%、97.65%、83.33%、98.81%、96.88%。结论320排CT心肺血管一站式成像能快速排查肺动脉、冠状动脉和胸主动脉病因,是急性胸痛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行MSCTA检查,同时行DSA检查和/或手术治疗,所有MSCTA检查均行MIP、VR、MPR和CTVE重建。结果48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MSCTA均能获得准确的诊断,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其面积狭窄百分率,以狭窄程度最严重处为准,表现为轻度狭窄者3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16例,闭塞21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MSCT血管成像可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狭窄程度,有利于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 angiography,CT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及技术特点。方法 对44例临床疑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人行螺旋CT下肢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1100-1200mm,层厚2.5-5mm,螺距1.375—1.75.重建层厚1.25mm,重叠50%。对比剂量120—150ml,注射速率2、5—3ml/s,Smartprep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4—35s。对全部重建图像行MIP,VR重建,并对图像进行评价。其中6例同期进行了DSA检查,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44例可疑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下肢动脉在CTA上得以清晰显示。其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36例,动静脉畸形2例.髂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2例,3例未见异常。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的36例中,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7例,闭塞2例;髂总动脉狭窄5例,闭塞4例;髂内外动脉狭窄7例,闭塞7例;股动脉狭窄14例,闭塞19例;胭动脉狭窄5例,闭塞12例;小腿动脉狭窄17例,闭塞20例。29例显示管壁钙化。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的14例中,敏感性92.9%,特异性100%,准确性92.9%。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较好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病变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急性胸痛而心电图检查或临床症状无法准确提示病因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下胸部血管成像(CTA)检查.所有患者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分别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诊断.其中12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结果相对照.结果:所有行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胸部CTA的患者1次检查均可清晰显示双侧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胸主动脉.显示肺动脉栓塞15例、冠状动脉狭窄19例、主动脉夹层5例、主动脉瘤3例;并诊断气胸1例、肺感染1例、缩窄性心包炎1例、3例未见明显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对比,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3%、96.1%、60.0%.结论: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A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种无创、准确、快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诊断价值。方法 48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行MSCTA检查,同时行DSA检查和俄手术治疗,所有MSCTA检查均行MIP、VR、MPR和CTVE重建。结果 48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MSCTA均能获得准确的诊断,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其面积狭窄百分率,以狭窄程度最严重处为准,表现为轻度狭窄者3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16例,闭塞21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 MSCT血管成像可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狭窄程度,有利于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病变的价值。方法因腹痛就诊拟诊SMA病变患者104例,均行彩超检查,观察SMA管腔有无斑块、血栓、动脉瘤等,有无狭窄或闭塞,并测量狭窄处及腹主动脉血流速度;对超声诊断SMA病变者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并进行结果对比。结果超声检查共检出SMA病变17例,其中粥样硬化斑块并重度狭窄11例,闭塞2例(1例为完全闭塞,1例为起始段闭塞并侧支循环形成),主动脉夹层累及SMA致血栓形成2例,SMA动脉瘤2例,均经CTA证实超声诊断。结论彩超对SMA病变诊断价值较高,并与CTA具有良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为患者实施GE256排CT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进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治的患者41例,为所有患者实施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扫描。结果:41例患者应用血管探针技术、MIP、MPR、VR等图像重建技术,椎动脉、颈内动脉、脑内各动脉及主要分支均可获得清晰显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占19.51%,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占34.15%,颅内动脉伴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占46.34%。颅内动脉狭窄中,4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5例基底动脉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狭窄,4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伴大脑中动脉狭窄,14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6例M2段狭窄。颅外颈动脉狭窄中,1例单侧椎动脉发育细小,5例椎动脉C2、C3水平狭窄,5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8例颈内动脉分叉部狭窄。斑块血管共计29支,基本位于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部位。累及血管中中重度狭窄伴闭塞患者33例、轻度狭窄患者8例。结论: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扫描能够使病变部位程度、类型以及部位等得到准确显示,可为临床进行病情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64层螺旋CT机对21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容积扫描,在VITREA2工作站对数据分别行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二维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仿真内窥镜(VE)等图像后处理,后由3名中级以上职称医生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扫描成功,原始图像效果满意。21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19个,其中大脑中动脉6个,大脑前动脉7个,大脑后动脉4个,颈内动脉2个。2例海绵窦旁动脉瘤漏诊。MSCTA上动脉瘤显示直径3~28mm不等。结论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不同病变的显示各有优势,综合使用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颈内动脉和脑动脉成像(CTA)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方法21例疑为颈内动脉、脑动脉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分别进行血管成像。结果21例颈内动脉和脑动脉均可清晰显示,其中正常者9例,动脉狭窄9例,动脉阻塞1例,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血管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支架内置入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合理应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优势,提高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 6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5人,B组30人,均采用预注射或智能跟踪法预测延迟时间,pitch值分别为0.562、1.75,对比剂用量为75~85 m1、35~38 ml.结果 A组3D-CTA图像上动静脉畸形和脑膜瘤明显强化,供血血管、与大血管空间毗邻甚至引流静脉均可清晰显示;B组3D-CTA图像受静脉干扰少,对动脉瘤及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精确延迟时间是CTA成功的关键,针对不同病情设置相应的扫描参数提高了MSCTA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影像及临床治疗资料,对所有患者的64排螺旋CT薄层网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所有患者的CTA图像均明确显示责任血管.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可发现病变、确定病变性质及范围,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原始及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94例显示异常,其中狭窄梗阻性病变50例,动脉瘤21例,动脉瘤支架术后1例,夹闭术4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例,静脉窦血栓4例,直窦闭塞伴永存镰状窦1例,大脑大静脉和直窦瘤样扩张1例,永存舌下动脉1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和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内脏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采用容积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多平面重建(MPR)行血管重建.结果 42例患者中,共发现58个动脉瘤,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其中脾动脉瘤27个(46.6%),肝动脉瘤6个(10.3%),肾动脉瘤10个(17.2%),肠系膜动脉瘤7个(12.1%),腹腔动脉瘤8个(13.8%),3个破裂(5.2%),8个合并显示载瘤动脉狭窄(13.8%).结论 MSCTA能准确诊断内脏动脉瘤及伴发或继发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ple-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和三维DSA(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重建成像在颈内动脉瘤构型分析中的意义,对比其在颈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行MSCTA和3D-DSA检查,其重建成像显示颈内动脉瘤的三维空间构型,比较研究颈内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颈内动脉瘤瘤颈开口与载瘤动脉的连接方式、动脉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开口的相互空间结构关系。并以3D-DSA重建成像结果为标准,计算MSCTA重建成像对诊断颈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采用Kappa分析评价MSCTA重建成像与3D-DSA重建成像两种诊断方法显示颈内动脉瘤的一致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检验MSCTA重建成像与3D-DSA重建成像两种诊断方法显示双泡及多泡型颈内动脉瘤的阳性率。结果 3D-DSA重建成像证实为颈内动脉瘤78例,其中单发59例,多发19例,共发现108枚动脉瘤;所有颈内动脉瘤可分型为三类:(1)单泡型动脉瘤74枚(68.52%)。(2)双泡及多泡型动脉瘤33枚(30.56%)。(3)梭型动脉瘤1枚(0.93%)。MSCTA重建成像检出颈内动脉瘤77例,单发58例,多发19例,共发现106枚动脉瘤;其中单泡型86枚(81.13%),双泡及多泡型19枚(17.92%),梭形动脉瘤1枚(0.94%);两者检查均为阴性13例。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所有颈内动脉瘤根据3D-DSA重建成像还可分型为:颈内动脉分支开口无关型动脉瘤、颈内动脉分支开口相关型动脉瘤和分支泡上发出型动脉瘤,分别有52枚、37枚和19枚;MSCTA重建成像显示的以上各型颈内动脉瘤分别是51枚、36枚和19枚;以3D-DSA重建成像为标准,MSCTA重建成像诊断颈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8.14%、92.86%、97.54%,两种检查方法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883,P<0.05)。3D-DSA重建成像显示双泡及多泡型颈内动脉瘤的阳性率为30.56%(33/108),高于MSCTA重建成像显示的阳性率17.92%(19/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5,P<0.01)。结论 MSCTA重建成像为诊断颈内动脉瘤提供一个可靠的筛选、早期诊断的手段;而3D-DSA重建成像则清晰显示颈内动脉瘤的结构形态、动脉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开口的空间结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必要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56层与128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舒张后期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差异性分析。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方式,对存在完全型心肌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收集2014~2016年间256层CT 113例,128层CT 151例,共264例,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TA)检出心肌桥279支,其中男149例,女115例,年龄27~87岁,主要通过分析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多平面重组(multi planar reforma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图像,测量MB厚度及长度,MCA的桥前段、桥下段及桥后段管径,计算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析256层与128层螺旋CT在舒张后期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128层CT与256层CT冠脉造影在心肌桥厚度总体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在心肌桥厚度≥3.2 mm组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CT与256层CT在心肌桥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CT与256层CT在舒张后期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3%,两组数据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28层螺旋CT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心肌桥厚度≥3.2 mm和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3%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256层CT与128层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层螺旋CT冠脉造影完全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4月35例行CTA检查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原始数据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容积再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进行主动脉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进行诊断。结果 35例均可明确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及破裂口部位。Ⅰ型12例,Ⅱ型3例,Ⅲ型20例;累及左锁骨下动脉5例,左颈总动脉2例,无名动脉2例,腹腔干3例,肠系膜上动脉4例,左肾动脉3例,右肾动脉2例,右髂总动脉受累6例,左髂总动脉受累8例,其中双侧髂总动脉均受累4例;合并动脉瘤3例;壁内血肿4例;所有患者均显示了单一或多发破口。结论 CT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MS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10例,8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为下肢动脉急性栓塞。其中4例行DSA检查,结果与MSCTA相符。MS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12例。4例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MSCTV未见异常。其中6例行DSA检查,4例结果与MSCTV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