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勤  王恩  林敏华  颜小丹  张玉 《胃肠病学》2012,17(7):430-432
背景:研究发现凝血机制活化在炎症性肠病(IBD)的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CD62P)参与介导凝血和炎症反应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与活化的血小板或内皮细胞的黏附。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标记物P.选择素以及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C)疾病活动度评估的价值。方法:纳入65例活动期UC患者、31例缓解期UC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P-选择素阳性率,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MPV,分析三者与UC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UC患者外周血CD62P阳性率、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P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UC患者三项指标的变化均较缓解期UC患者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62P、PLT与UC活动度呈正相关(P〈0.05),MPV与UC活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UC患者的机体处于高凝状态。P-选择素、PLT、MPV能反映UC疾病活动度,对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蒯文霞 《山东医药》2008,48(25):71-72
对51例川崎病(KD)患儿和45例正常儿童进行P-选择素、PLT值检测.结果KD患儿P-选择素、PLT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0.05);KD合并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狭窄患儿P-选择素和PLT计数升高明显.提示血小板活化过程参与KD免疫性血管炎的病理损害过程,P-选择素和PLT计数变化与KD病情变化有关,其变化有助于指导KD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并且是发生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心房颤动患者每年的中风发生率约4.5%左右,我们研究反映心房颤动患者血小板活性、纤溶活性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指标即血浆P-选择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及NO的改变,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P-选择素与类风湿关节炎及血小板升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程中常可观察到血小板计数的升高 ,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P 选择素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之一。我们通过检测RA患者外周血P 选择素水平 ,探讨P 选择素与血小板计数及RA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一、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4 4例患者均符合 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RA分类标准。男性 10例 ,女性 34例 ,平均年龄(48± 17)岁 ,病程 (36± 31)个月。其中 2 3例患者为RA活动期。RA活动期的标准为 :(1)≥ 3个关节肿胀 ;(2 )≥ 6个关节压痛 ;(3)晨僵≥ 30min ;(4)血沉 (ESR)≥ 2 8mm…  相似文献   

6.
P-选择素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转移是复杂多步骤的肿瘤细胞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 ,包括肿瘤细胞侵袭周围组织、从原发灶脱离进入循环系统、逃避免疫监视以及在远隔器官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转移灶。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选择素 (selectin)是细胞粘附分子中的一个家族 ,包括L 选择素、P 选择素和E 选择素。研究证明 ,P 选择素能介导肿瘤细胞与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 ,促进肿瘤细胞的血道转移和扩散[1] 。本文就P 选择素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一、P 选择素的分子生物学特点P 选择素亦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血小板参与了人体内炎症反应的调节〔1〕。慢性炎症性疾病血小板的改变及其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我们观察了RA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改变,并探讨了RA患者血小板参数与IL1β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研究...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累及多关节、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内外学者很早即发现RA患者活动期常伴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或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其中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可继发于急、慢性炎症及恶性肿瘤,非骨髓造血异常所致,而是炎症或肿瘤相关的细胞因子作用的结果。RA活动期血小板升高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 (WBC)计数升高除并有细菌感染外 ,还可见于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癌药物 ,以及无其它原因的肺癌本身引起的WBC升高。严格区分在 WBC升高中感染和非感染因素的作用 ,对于防止滥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1 996~ 2 0 0 1年 ,我院收治肺癌患者 847例 ,WBC升高 1 3 4例 ,现将其升高原因及临床特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 WBC升高入选标准为感染、糖皮质激素和抗癌药物所致 WBC>1 0 .0× 1 0 9/L者 ;无其它原因WBC>2 0 .0× 1 0 9/L[1]肺癌者。细菌感染时 ,患者入院体温 >3 7.5℃ ,咳黄痰或痰培养…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18和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Th1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而白细胞介素 18(in terleukin 18,IL 18)具有介导Th1免疫反应、促进单核因子产生等多种生物学活性。1 IL 18的发现和命名1989年Nakamura首次发现经脂多糖 (LPS)诱导的小鼠脾细胞的血清能诱导干扰素 γ (interferon γ ,IFN γ) ,但又只能与IL 12发挥共刺激作用[1] 。日本学者Okamura等[2 ] 在脓毒性休克的小鼠肝脏中提取出该因子 ,因其具诱导Th1细胞产生IFN γ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由于机体免疫调节系统紊乱所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活化的T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多种抗体。其中黏附分子则参与了T、B细胞活化以及T、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黏附分子是一类能介导免疫及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糖蛋白分子 ,它们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各种白细胞表面。在炎症细胞的渗出、定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来黏附分子在SLE中作用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包括从黏附分子探讨SLE的发病机制 ,黏附分子与病情活动性的判断 ,…  相似文献   

12.
取3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观察组)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血球计数仪测定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PAF、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PV、PDW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认为检测血清PAF及血小板参数有助于RA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孙红胜  陈昀  张源潮 《山东医药》2003,43(22):32-32
既往对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机制的研究侧重于淋巴细胞及抗原 ,对抗原提呈细胞在 RA发病中的作用则较少报道。近 1 0年来 ,树突状细胞 (DCs)逐渐成为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为了解 DCs在 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们对 40例 RA患者 ,检测外周血中活化 DCs表面标志CD83 的表达 ,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40例 RA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 1 987年修订的 RA分类标准。其中男 8例 ,女3 2例 ;年龄 2 0~ 6 0岁 ,平均 3 7岁 ;病程 1~ 1 0年 ,平均为 5年。根据症状、体征及…  相似文献   

14.
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HA)关节腔注射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方法:25例老年RA患者关节腔注射HA,每周1次,持续5周。记录治疗前后关节静息痛、活动痛、被动活动痛,肿胀、浮髌试验、局部皮温、步行距离痛和晨僵时间。结果:完成治疗后,老年RA患者关节活动痛、静息痛、关节肿胀、浮髌试验,局部皮温、步行距离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被动活动及晨僵时间评分有下降趋势。结论:对全身治疗抵抗的老年RA患者部分关节腔注射HA有效。  相似文献   

15.
核因子kB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及其配体(RANKL)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滑液中的表达,探讨RANKL、RANK和OPG在RA骨破坏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活动期R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滑液和健康对照,以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RANK、RANKL和OPG在外周血和滑液中CD3+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D14+单核细胞的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结果①RA组治疗前后外周血RANK、RANKL和OPG在CD3+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D14+单核细胞上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RANK的表达强度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1)。②RA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上RANKL及RANK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滑液,OPG的表达则高于滑液(P<0.01),RANKL/OPG比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RANK表达强度的改变提示其可能与RA炎症的发展和转归有关,而活化的CD3+T淋巴细胞可能通过上调RANK、RANKL的表达,下调OPG表达参与RA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损伤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情况及其骨代谢水平。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RA患者腰椎前后位(L2~L4)、双侧股骨颈、大转子的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钙素(bone gal protein,BGP)等骨代谢参数以及炎性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的水平,并同时对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RA患者OP的发生率为56.67%,女性高于男性,绝经后高于绝经前,OP的发生率在大转子处最高。与正常对照比,RA患者血清OPG水平显著降低,IL-1β、BGP水平显著升高;合并OP的RA患者较骨量正常或骨量减少的RA患者年龄大,血清钙水平低,OPG、IL-1β和碱性磷酸酶水平高。结论 RA患者存在较高的OP发生率,老年及绝经后女性尤为明显,OP的发生与较高的骨转换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现象与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on,PS)表达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冠心病患者50例,测定干预前PS水平,阿司匹林100mg1次/晚干预2周,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及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两组,测定干预后PS表达。结果 AR的发生率为18%,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高血压是AR的独立危险因素。AR组患者服药后PS水平显著高于AS组。结论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高血压是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PS可作为检测AR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液及外周血中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CCR5及CXCR3的表达。并测定CCR5的配体MIP-1β。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及T细胞亚群,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RA患者滑液单个核细胞(SF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正常人PBMC(对照),以三色荧光素标记物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CD14^ ,CD3^ 细胞膜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5,CCR3及细胞内趋化因子MIP-1β,RANTES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的表达率。结果 与PBMC相比,RA患者SFMC中的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CCR4及CEXR3表达显著增高;且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趋化因子MIP-1β,RANTES的百分比较高;SFMC中Th1细胞亚群(即IFN-γ^ T细胞)的表达率与滑液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CCR4及CXCR3的表达率显著相关。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CR5^ ,CXCR3^ 的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积聚在RA患者的病变关节内,且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较多趋化因子;CCR5,CXCR3可能参与调节细胞移动。与Th1细胞亚群及其“伙伴”细胞在RA关节内积聚有关;可能与RA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生成素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及其血小板增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很早即发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活动期常伴血小板增多。RA活动期血小板升高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参与RA炎症的细胞因子包括IL-3、血小板生成素(TPO)、IL-11等,这些作为促进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长的因子可能在RA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