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IGFBP-1和IGFBP-2在围着床期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孕激素(P)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孕3-10天大鼠血清P水平;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检测IGFBP-1、IGFBP-2及孕激素受体(PR)在孕早期大鼠子宫内膜及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孕鼠血清P呈峰值变化,最大值出现在孕5-7天,PR在大鼠内膜腺、腔上皮,基质细胞,脱膜细胞及滋养层细胞中均有表达,其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强度也呈峰值变化,最大值出现在孕5-7天,并与血清P水平呈正相关;而PR在大鼠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随孕天升高,且与血清P无相关。IGFBP-1和IGFBP-2在孕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与PR具有相同细胞定位,但在滋养层细胞中没有表达。IGFBP-1表达的变化趋势与PR类似,而IGFBP-2的表达则是在妊娠后升高并维持相对恒定,孕8-9天降到动情期水平,孕10天又迅速升高。二者在围着床期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血清P都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5和0.345,P均<0.05)。结论:IGFBP-1和IGFBP-2可能都参与了孕早期大鼠子宫内膜蜕膜化,胎盘形成及胚胎生长发育的调节,P可通过PR诱导IGFBP-1和IGFBP-2在大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但IGFBP-1和IGFBP-2究竟是作为P的中介因子还是协同因子来实现上述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血清孕激素 (P)水平对胚胎“植入窗”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自然交配孕 3~ 10天大鼠的血清及子宫组织 ,以动情期雌鼠为对照。通过组织学切片确定各孕天发生胚胎着床的大鼠数 ,以 P2 .5~P97.5间距表示胚胎“植入窗”。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 P水平。用免疫组化 L s AB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孕激素受体 (PR)在孕早期大鼠子宫内膜及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胚胎着床的中位数时间为 6 .6 5天 ,大鼠胚胎“植入窗”在孕 4.6 5~ 8.6 8天之间。孕 3~ 10天大鼠血清 P曲线的峰值出现在“植入窗”内 (孕 5~ 8天 )。PR在大鼠内膜腺、腔上皮、基质细胞、蜕膜细胞及滋养层细胞中均有表达 ,其表达强度曲线的峰值也出现在大鼠胚胎的“植入窗”内 ,并与血清 P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 ;PR在大鼠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随妊娠期增加而升高 ,与血清P无显著性相关。P、PR与胚胎植入时间均呈显著性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6 8和 0 .72 4,P<0 .0 5 )。结论  P通过上调自身受体 ,对胚胎“植入窗”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P可能是胚胎“植入窗”的启动因子。连续监测血清 P可作为确定“植入窗”的生化标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激素(P)通过其受体(PR)及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3(IGFBP1-3)介导,对胚泡着床的影响。方法选取早孕5~7周行人流术的健康成年妇女蜕膜和绒毛标本共48例,每一孕周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每个时期5~6例。以分泌中期(月经周期第21d)宫内膜标本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水平;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检测IGFBP1-3和PR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蜕膜和绒毛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血清P值从分泌中期逐渐上升,在孕5~6周时呈现一峰值,高于分泌中期水平(P〈0.05)。PR在宫内膜腔上皮和蜕膜细胞中表达与血清P存在相关性,但在腺上皮及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与血清P无相关性。IGFBP1-3在子宫内膜腺、腔上皮和蜕膜细胞中的表达与血清P具相关性。但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与血清P无相关性。结论P对早期妊娠发生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胎盘界面PR及IGFBP1-3的介导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分布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取未孕动情期、真孕及假孕3~6 d小鼠子宫做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BP-4在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结果 IGFBP-4在小鼠子宫内膜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细胞、腔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及蜕膜细胞.IGFBP-4在真孕组小鼠子宫内膜于孕3 d出现阳性表达;孕4~5 d中等强度表达;孕6 d表达最强,主要分布于整个蜕膜区细胞.未孕动情期小鼠子宫内膜IGFBP-4呈弱表达.假孕组小鼠子宫内膜IGFBP-4只在孕5~6 d有微弱表达.真孕组小鼠子宫内膜IGFBP-4表达明显强于同期假孕组.结论 IGFBP-4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持续表达,提示IGFBP-4可能在小鼠胚泡植入过程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活性的激酶C受体(Rack1)与胚胎着床及蜕膜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早期妊娠、假孕、延迟着床和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收集各种模型的子宫材料,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ck1在大鼠子宫中的表达。结果:Rack1在妊娠第6~9天的子宫蜕膜上呈强表达;假孕第6~9天和延迟着床的大鼠子宫腔上皮下基质中无明显的免疫信号,而延迟着床激活胚胎周围的腔上皮下基质中有强的免疫信号。蜕膜化子宫中整个蜕膜区呈强的免疫染色信号。结论:Rack1蛋白的表达与胚胎着床及蜕膜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1 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基本过程 胚胎的植入和生长要求子宫各种组织高度的重构.基质细胞快速增生和分化,腔上皮细胞逐渐凋亡,继之发生胚胎着床.胚泡滋养层与容受性子宫内膜接触后,基质细胞分化成蜕膜细胞,这一反应称为蜕膜化[1-2].人类蜕膜化一般发生于每个月经周期的第23天,受孕后持续至妊娠结束.小鼠的月经周期较短且不规则,只有接受到胚胎植入信号才会发生蜕膜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着床前后小鼠子宫内膜及胚胎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定位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IL-8在妊娠4d和妊娠8d小鼠子宫内膜及胚胎的表达部位.结果:妊娠4d(着床前),IL-8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的腔上皮、腺上皮和基质;胚泡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亦有阳性表达.妊娠8d(着床后),子宫内膜的腔上皮IL-8表达呈阴性,腺上皮和蜕膜细胞均呈弱阳性;胚胎IL-8表达呈阴性.结论:IL-8可能参与胚泡着床的过程,但与胚胎分化、发育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袁云川  龚明  黄海兵  杨宏静  龙云   《四川医学》2023,44(11):1144-1148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孕1~6 d小鼠子宫内膜VDR表达;孕2 d小鼠一侧子宫角注入25μl 1 mM Calcifediol(VDR抑制剂)处理,另一侧子宫角注入等体积溶剂对照,孕4 d收获小鼠子宫组织,检测子宫内膜接受态标志分子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或孕6 d观察胚胎着床情况。结果 VDR在孕1~5 d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呈现动态变化,孕1~2 d主要在上皮表达,基质表达较弱,孕3~4 d开始基质表达逐渐增强,孕5 d达到高峰,孕6 d着床区VDR表达显著高于非着床区(P<0.01);与对照侧比较,VDR抑制剂Calcifediol处理组孕4 d小鼠子宫内膜LIF和整合素ανβ3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孕6 d胚胎着床数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VDR在孕1~6 d小鼠子宫内膜中呈动态表达,着床区VDR表达显著高于非着床区,而抑制子宫内膜VDR可降低子宫接受态使胚胎着床受损。  相似文献   

9.
张元元  王光明 《广东医学》2013,34(14):2147-2150
目的观察整合素亚单位αv和β3在小鼠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和孕早期人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整合素αv和β3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方法取小鼠月经周期和妊娠1~4.5 d的子宫及孕早期经人工流产得到的人子宫内膜,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在小鼠妊娠第4天,经子宫角注射5μL整合素αv和β3抗体原液(每侧),第16天处死小鼠,统计子宫中胚胎数和卵巢中黄体数,计算着床率。结果整合素αv、β3在小鼠子宫和人孕早期的子宫中均有表达,在小鼠其表达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上皮和子宫腺上皮,表达强弱不等;而在人子宫中期表达主要分布在蜕膜细胞上;整合素αv和β3抗体子宫角注射后小鼠胚胎着床率明显下降。结论整合素αv和β3可能与受精卵在输卵管中的趋化运动有关,推测其参与胚卵对母体子宫内膜的识别以及胚卵在输卵管中向子宫运动以及维持胚胎的着床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正常早孕滋养层细胞与蜕膜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特点,探讨子宫内膜蜕膜化进程中MMPs的变化及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 收集正常妇女分泌期子宫内膜及人正常早孕绒毛和相应蜕膜标本各5例,分别进行离体培养,鉴定其纯度在98%以上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利用Luminex(LmnAvidin Beads)测定培养上清液中MMPs(MMP-1、MMP-2、MMP-3、MMP-7、MMP-8、MMP-9、MMP-12、MMP-13)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MMPs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及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在不同培养条件下,MMP-1、MMP-2、MMP-3、MMP-7、MMP-8、MMP-9均有表达.MMP-12及MMP-13分别在ESC及DSC中无表达,且MMP-8、MMP-12、MMP-13表达均低。②与子宫内膜细胞相比,MMP-1、MMP-3、MMP-7在DSC,EVCT中表达均降低,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MP-2、MMP-8、MMP-9在DSC,EVCT中则显著升高,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蜕膜细胞中,MMP-1、MMP-3、MMP-2、MMP-7高表达尤为显著。③与蜕膜细胞相比,MMP-1、MMP-3、MMP-7在EVCT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MMP-2、MMP-9、MMP-13在EVCT中升高有显著性(P〈0.05)。且在滋养层细胞中,MMP-2、-9高表达尤为显著。④MMPs之间的相关性:MMP-2与MMP-9相关关系显著(P〈0.05),且关系较密切(r=0.6645)。MMP-1,MMP-3,MMP-7两两间相关关系显著(P〈0.05),且关系密切(r〉0.7340)。其他MMP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结论 首次利用Luminexx MAP方法多通量的检测到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早孕蜕膜细胞与滋养层细胞的多种MMPs的表达,它们均可分泌多种MMP,但是不同种类组织细胞的表达量不同;MMPs可能通过调控子宫内膜蜕膜化及母胎界面间MMPs的变化而影响胚胎着床,为成功妊娠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排卵正常的妇女子宫内膜接受性标志物胞饮突的形成情况;研究胞饮突的发育与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关系。方法:(1)对27名妇女进行阴道B超结合检测尿LH监测排卵。(2)于尿LH+3~11天随机进行1次子宫内膜活检,标本一部分行扫描电镜观察胞饮突,另一部分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3)活检日静脉采血3ml,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雌、孕激素。结果:(1)按扫描电镜下所见超微结构特点将子宫内膜分为胞饮突发育之前、发育中、成熟的和退化的胞饮突四个阶段;(2)胞饮突的发育与血清孕激素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15,P〈0.01);(3)胞饮突发育后,PR在腺上皮的表迭明显下降,而在间质中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腺上皮PR水平与血清孕激素水平呈负相关(y=-0.550,P〈0.01),与胞饮突的发育有负相关关系(r=-0.793,P〈0.01);(4)未发现胞饮突的发育与ER、雌激素水平有相关性。结论:孕激素水平升高与胞饮突发育和腺上皮孕激素受体水平下调同步,孕激素通过调节PR参与对胞饮突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The anti-implantation effect of estriol on rats was studied by enzyme histochemical methods. The activities of 3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3beta-HSD), AcP in corpus luteum, A1P in endometrium of treatment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s. In order to know the effect of estriol on endometrium during preparing for blastocyst implanting, we counted the number of mitosis cell in endometrium of 4th day pregnant rat under microscope. Serum progesterone level of early pregnant rats was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Estriol administrated postcoitally could prevent the early pregnancy of rats by the way of anti-implantation of blastocyst; 2. Activity of ovarian corpus luteal 3beta-HSD was depressed, whereas activity of AcP increas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3. The number of mitotic cell in endometrial stroma wa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0.2 +/- 0.2, in the control group 45.7 +/- 16.2 (P less than 0.001); A1P reaction of endometrial stroma was negativ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hereas it was positiv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4. The serum progesterone level wa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17.4 +/- 12.6, in the control group 39.3 +/- 11.1 ng/ml (P less than 0.01).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estriol can disturb the biosynthesis of progesterone of corpus luteum and reduce the serum progesterone level. Mitosis and decidulization of stroma cell can be disturbed owing to the low serum progesterone level, so the blastocyst cannot be implanted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子宫在位、异位内膜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子宫及附件全切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该组患者在位、异位内膜中ER、PR的表达情况,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的灰度值反映其表达强度(灰度值与表达强度二者成反比);并设同期因宫颈病变及卵巢良性肿瘤行子宫及附件切除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内膜中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异位内膜增殖期ER、PR表达与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子宫内膜增殖期ER、PR表达高于分泌期(P〈0.05);EMS不同分期内膜组织中ER、PR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ER、PR异常表达,与EM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健胎液对模型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健胎液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于妊娠第4天9∶00利用米非司酮建立胚泡着床障碍小鼠模型,予健胎液进行干预,于妊娠第4天21∶00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胚泡着床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及子宫组织雌二醇、孕酮的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子宫ERmRNA、PR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着床率和平均着床胚胎数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中药组子宫内膜的发育与正常组相似;3组血清及子宫组织的雌二醇和孕酮的含量无显著改变;中药组子宫ER mRNA、PR 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提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健胎液通过促进子宫内膜发育,调节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组织ER、PR基因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利于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15.
徐宁  胡越  高宝辉  吕杰强 《浙江医学》2009,31(8):1053-1055
目的通过检测服用米非司酮后子宫内膜及息肉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增殖相关蛋白Ki-67表达的变化,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息肉及内膜ER、PR、Bcl-2、Bax及Ki-67的表达,采用半定量分析。结果米非司酮组息肉及内膜ER、PR、Ki-67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米非司酮组息肉Bcl-2的表达低于对照组息肉(均P〈0.05)米非司酮组息肉及内膜Bax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米非司酮降低子宫内膜息肉中ER、PR、Bcl-2及Ki-67的表达,增高Bax的表达,抑制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子宫腺肌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以及36例正常对照组ER、PR的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ER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PR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低于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PR的表达强度在在位内膜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ER、PR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呈中度的正相关(rs=0.622,P<0.01)。结论:ER、PR的下调是采用性激素治疗腺肌病不敏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机制、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52例、复杂性增生38例、不典型增生36例、内膜样腺癌58例患者的芳香化酶P450表达及ER、PR进行检测,并以4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无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而在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均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47.4%、69.4%和72.4%,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典型增生与内膜样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内膜样腺癌的E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61.5%、57.5%、61.1%和60.3%,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8%、73.1%、73.7%、72.2%和74.1%,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且与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无相关性.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内膜癌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级别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芳香化酶P450的不同表达与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是子宫内膜发生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促进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化瘀散结法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后患者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PR)、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Ki-67)、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宁波市中医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216例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A、B、C 3组,每组72例。A组给予化瘀散结方中药口服加外敷,B组给予妈富隆,C组不给予药物。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雌二醇(E2)、孕酮(P)、雌激素受体(ER)、PR及Ki-67、Bcl-2表达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3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治疗前后为A组(10.33±2.07)、(5.17±1.02)分(t=18.973,P=0.001)、B组(10.38±2.12)、(6.85±1.13)分(t=12.468,P=0.001)与C组(10.29±2.16)、(7.03±1.25)分(t=11.084,P=0.001),且A组低于B组与C组。A组、B组PR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A组、B组Ki-67、Bcl-2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且A组改善优于B组与C组(均P<0.05)。 结论 化瘀散结法可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化瘀散结法可提高子宫内膜PR表达,抑制子宫内膜Ki-67与Bcl-2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