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HBeAg阴性者与HBeAg阳性者的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将9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分为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观察年龄、性别、乙肝病毒基因型、血清病毒DNA载量、肝功能指标等的差异。结果 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比较,年龄、性别、肝功能指标、Child-Pugh分级均无差异;HBeAg阴性组血清乙肝病毒DNA载量(5.14±0.63)log 10copies/ml 低于HBeAg阳性组(6.66±0.75)log10copies/ml,(t=10.386,P<0.001);两组乙肝病毒基因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基因型B占26.2%(11/42),基因型C占54.8%(23/42),B/C混合型占19.0%(8/42),HBeAg阳性组基因型B占12.5%(6/48),基因型C占87.5%(42/48),(χ2=14.580,P<0.001)。结论 HBeAg阴性与阳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乙肝病毒基因型构成特点、病毒DNA载量上有差异,两组肝功能受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乳腺癌化疗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和肝功能受损情况,分析影响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接受化疗治疗的2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期间是否发生HBV再激活,分为HBV激活组60例和HBV未激活组23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入院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化疗方案、是否使用激素治疗、基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基线HBV DNA等资料,归纳乳腺癌化疗患者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滴度,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V DNA,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结果 298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HBV再激活60例(20.13%)。HBV激活组患者化疗后血清HBsAg滴度、HBeAg滴度、ALT、AST和TBiL高于化疗前(P<0.05);HBV激活组患者化疗后的HBsAg滴度、HBeAg滴度、ALT、AST和TBiL变化水平分别为(2 786.43±157.69)IU/ml、(64.87±6.15)IU/ml、(50.63±7.97)U/L、(44.72±6.82)U/L和(13.42±1.83)μmol/L,明显高于HBV未激活组(P<0.05);基线HBV DNA阳性(OR=1.992,P=0.025)、基线AST升高(OR=1.923,P=0.037)和基线ALT升高(OR=2.063,P=0.012)是乳腺癌化疗患者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HBV再激活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升高,临床需重点关注化疗患者的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母亲血清HBV DNA含量及反映肝脏损伤的相关肝功能指标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关系. [方法]连续收集2006年9月~2007年7月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产前检查及分娩的191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含量;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JSA)检测新生儿血清HBsAg.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官内感染有关,且HBV DNA含量≥104 copy/ml以上与宫内感染显著相关;乙肝母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HBV宫内感染无关联. [结论]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HBV DNA含量≥104 copy/ml时,宫内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乙肝母亲肝功能异常与HBV宫内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5月分别采用酶偶联法、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0例HBV感染患者,其中按血清HBV-DNA拷贝数分为阴性组(0~<103 copies/ml)96例、低拷贝组(103~<105 copies/ml)132例、中拷贝组(105~<107 copies/ml)115例和高拷贝组(≥107 copies/ml)117例,对比各组的肝功酶学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酸转移酶(GGT)]、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CD4+、CD8+)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促血管生成素-2(Ang-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高拷贝组血清ALT、AST、GGT、IL-2、IL-6和TNF-α水平最高,分别为(231.6±69.2)U/L、(196.4±52.1)U/L、(224.7±62.8)U/L、(19.3±3.2)ng/L、(28.7±5.2)ng/L和(30.1±7.1)ng/L,并且随着HBV-DNA拷贝数降低,水平不断下降;不同HBV-DNA拷贝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检验,血清ALT、AST和GGT水平与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HBV感染可引起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损害,但不直接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通过细胞因子IL-2、IL-6和TNF-α水平检测可一定程度上反应肝细胞的损害程度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5.
HBV感染孕妇其肝功能情况对新生儿HBV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其分娩前肝功能情况与新生几感染HBV的关系.[方法]67例慢性乙型肝炎的孕妇与1373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其新生儿出生后2 h内静脉取血,进行血中乙肝病毒标志物含量的比较.[结果]HBV感染合并妊娠,其分娩时肝功能异常与肝功能正常孕妇所生新生儿在宫内从母体获得的HBV标志物无差异.[结论]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HBV标志物与母亲肝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6.
健康体检HBsAg阳性血清中HBV传染指标分析东山县防疫站汤乃胜,林招妹,钟景长我站于1992~1994年对161份HBsAg阳性血清进行e系统,抗-HBc、抗-HBs检测,以探讨传染力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洁1.检测对象:取从事食品、公共场...  相似文献   

7.
8 181名体检者中HBV血清学标志物与ALT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东莞市体检人群中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异常率。[方法]对8181名体检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用速率法测定ALT。[结果]HBsAg的阳性率为13.14%,HBeAg的阳性率为4.89%,ALT的异常率为3.40%。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主要以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两种模式为主。[结论]东莞市体检者中的HBsAg的阳性率高于全国的HBsAg的阳性率,其中HBsAg阳性率20a以下相对低些.20~30a的HBsAg的阳性率高达17.19%,HBeAg的阳性率在20~30a的打工者中占较大比例。其人群分布与计划免疫、文化程度、卫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自然病程下HBV-DNA呈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孕妇在孕早期、中期及晚期时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肝功能检测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分析在医院门诊部接受诊治的31例CHB合并HBV-DNA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比较T1期(孕早期)、T2期(孕中期)及T3期(孕晚期)的CHB孕妇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DNA病毒载量及血清肝功能指标(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蛋白TP、胆碱酯酶ChE、谷氨酰转移酶GG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谷丙转氨酶ALT)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T1、T2、T3期CHB孕妇的HBV-DNA病毒载量与血清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自然病程下CHB孕妇的HBV-DNA病毒载量在T1、T2、T3期呈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期CHB孕妇的血清肝功能指标GGT、ALP、ALT等水平均随着孕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上升,并伴随了整个妊娠过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CHB孕妇的HBV-DNA病毒载量与血清肝功能检测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在自然病程下CHB孕妇不同孕期的HBV-DNA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未接受相关抗病毒治疗则可能存在肝功能损害现象,但HBV-DNA载量的多少不能用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现将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新入学的4507名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总量(TBil)检查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306例门诊病人进行了血清HBV标志物两对半的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HBV标志物及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81.37%(249/306)和44.77%(137/306),男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18种HBV标志物的血清学模式,文中对这些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东省1995~2001年献血员HIV流行的特征及与其他传染病合并感染情况,为制定HIV经血源传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5~2001年广东省HIV抗体阳性献血员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HB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1995~2001年,广东省累计HIV抗体阳性献血员167例,占全省报告HIV感染总数的5.44%(167/3072),且献血员中HIV抗体阳性人数逐年增长。167例病例中以男性为多(88.02%);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组(55.09%);病例送检地区以广州、深圳和东莞为主;其原籍主要是广东省和河南省。128例肌,抗体阳性献血员中抗-HCV、梅毒抗体及HBsAg阳性率分别为79.69%、7.81%及3.13%,HIV/HCV/梅毒、HIV/HBV/HCV、HIV/HBV/梅毒三重感染率分别为7.81%、3.13%及0,未发现四重感染。结论 广东省肌,抗体阳性献血员合并HCV和梅毒感染率高。应加强献血员的筛查及流动人口的管理,以控制HIV,HBV和HCV经献血员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病毒载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肝功能、炎性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以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为依据,分为阴性组(0~103copies/m L,n=21)及低(103~105copies/m L,n=20)、中(105~107copies/m L,n=21)、高(>107copies/m L,n=18)拷贝组,对比四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γ(INF-γ)、白介素-21 (IL-21)]水平及预后。结果 随着病毒载量增加,ALT、GGT、AST、INF-γ、IL-21水平逐渐升高,患者预后良好率逐渐降低(P<0.05)。结论 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肝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随着病毒载量增加而升高,进而对预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449例乙肝感染者血清的HBV—DNA含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在不同HBV—M模式中,HBV—DNA与preS1总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在模式HBsAg(+)、HBeAg(+)和HBcAb(+)中血清HB—D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在278例HBV—DNA阳性的标本中,HBV—DNA与preS1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HBV—DNA与HBeAg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preS1阳性组HBV~DNA定量值显著高于preS1阴性组。结论HBV—DNA或preS1与HBV复制密切相关,preS1较HBeAg更能敏感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联合检测HBV—DNA与HBV血清学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中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壳蛋白由S、前S1和前S2三种蛋白共同构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Ag)作为一项新的血清学检测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我们对455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preS1—Ag、HBV—M、HBV—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Y)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饮食行业、公共场所服务人员HBV感染情况及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我国约有一亿多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而无症状携带者是传播乙肝的主要传染源。为了提供预防和控制这种传染源的科学依据,我们对全市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进行调查,并作血清学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从事饮食、公共场所服务人员。1.2 方法 采静脉血,HBsAg阳性血清放10℃冰箱备用。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HBsAg、HBeAg、抗-HBe、抗-HBc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E),试剂来源于上海科华生物技术实业公  相似文献   

16.
HBsAg携带者的HBV血清标志物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成都市食品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提高对HBsAg携带者管理水平。方法:应用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法检测了32 520名食品从业人员血清中的HBsAg、HBeAg、抗-HBc。结果:检出HBsAg阳性1 948人,阳性率5.99%,其阳性率男性(7.65%)明照高于女性(5.14%),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1 948名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474人,阳性率24.33%,其阳性率随年龄递增而下降(X2=81.45,P<0.001)。抗-HBc阳性1 483人,阳性率76.13%,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X2=7.48,P<0.02)。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中以第1种类型所占比例最高60.93%,第2种类型所占比例最低9.03%。结论:成都市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检出率较1993年有大幅下降,较全国人群低。对HBsAg阳性者,从血清学角度判断HBV复制和传染性时,应从整体出发,不以某一系统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HCV RNA水平与肝功能主要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35名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HCV RNA水平,按HCV RNA检测结果 <500 IU/mL、500~10~7IU/mL和>10~7IU/mL分别划分为阴性组、低中病毒水平组、高病毒水平组。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这8项肝功能指标。结果 HCV RNA阳性率为71.06%(167/235),不同HCV病毒水平组之间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项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率在7.23%~48.51%,其中不同HCV病毒水平组间的ALT、AST、GGT指标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LT和AST异常率随病毒水平逐渐升高,GGT异常率在有病毒感染组明显高于阴性组。不同HCV病毒水平组间,ALT、AST、GGT、ALB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 RNA水平与ALT、AST、GGT水平正相关(r=0.505、0.407、0.284,P<0.05)。结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进行HCV RNA和肝功能的检测,有助于准确诊断丙型肝炎的感染、监测病毒活动以及评估肝脏的损害,对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不同感染模式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了解肝功能损害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乙肝标志物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b(+)、HBcAb(+)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以研究对象中的内对照作为参照,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检测。结果 207例慢性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者74例(35.75%),HBeAg阴性者73例(35.27%);ALB和TBIL的含量在正常范围内,ALT和AST在两组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值,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标志物的持续存在,会引起肝脏的慢性炎症反应,临床上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及预后判断时,应结合血清生化指标与乙肝标志物,以获得较好的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梁红  胡同平  张文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048-3049,305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阴性而核心抗体筛查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其中核心抗体阳性的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re-S1-A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90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标本中单独抗-HBc阳性28例,占9.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抗-HBc两项阳性54例(18.6%);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78例(26.9%);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0例(44.8%)。前S1抗原有2例阳性,占0.7%。HBV-DNA阳性3例,占1.0%。抗-HBc阳性血液中,单独抗-HBc阳性的血液中检出1例HBV DNA及前S1抗原阳性的血液,占单独抗-HBc阳性血液的3.6%。HBeAb、HBcAb同时阳性的血液中检出2例HBV DNA阳性及1例前S1抗原阳性,分别占其2.6%、1.3%。在所有抗-HBc阳性血液中检出3例HBV DNA阳性及2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7%。[结论]虽然在HBsAg阴性、抗-HBc阳性血液中HBV-DNA阳性率并不高,但是对于受血者来说,输注这种血液将会有很高的感染风险,如果在献血者检查中加入抗-HBc和前S1抗原检测,既不用增加太多成本,同时操作比较容易,这样就能筛选出绝大部分的HBV-DNA阳性标本,从而减少输血感染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徐芸 《应用预防医学》1996,2(5):311-311
PCR法与ELISA法检测HBV的比较徐芸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43份人血清的HBV-DNA,并同时与ELISA法检测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HBVM)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血清标本196份血清标本来自我院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