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对17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然后取一段肠管缝制成新膀胱,分别与输尿管和尿道残端吻合,实现原位尿流改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72~380 min,平均310 min.1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7个月(1~16年).6例因肿瘤复发或转移于5年内死亡,2例死于非肿瘤因素,1例仍在随访,7例存活已达5年.结论: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非尿路上皮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2例,平均年龄72.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辅助检查包括B超、盆腔CT及膀胱镜检+活检.另选同期膀胱尿路上皮癌51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术后1、3和5年生存率等差异.结果 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膀胱腺癌13例、膀胱鳞癌10例、膀胱小细胞癌5例、膀胱平滑肌肉瘤2例、副神经节瘤4例和混合癌肿25例.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4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BRT)12例.术前新辅助治疗4例,术后辅助放疗14例,术后辅助化疗35例.有效随访5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54.7%和28.3%.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诊断,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1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TUBRT 36例.术后成功随访4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76.7%和72.7%.结论 膀胱非尿路上皮癌临床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是首选手术方法,结合不同肿瘤类型的病理特点,辅助或新辅助放、化疗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再发尿道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89例,术后发生尿道癌5例(5.6%),再发尿道癌平均时间18(9~32)个月.5例患者病理分期为T1~T2.因复发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4例,因膀胱多发癌行全膀胱切除术1例.采用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3例,回肠原位新膀胱术2例.5例患者术后因排尿不畅(3例)、肉眼血尿(1例)、血性分泌物(1例)再次就诊.尿道镜检查发现尿道肿物位于前列腺部尿道2例、阴茎部尿道3例.肿物呈菜花状向尿道腔内生长,可见基底部,肿物直径1~3 cm.尿道镜活检报告均为尿道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为T1~T2.5例均行TUR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尿道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Ⅰ~Ⅱ级.术后辅以羟基喜树碱尿道灌注,每周1次,共6周.结果 5例TUR术后平均随访37(24~52)个月,控尿满意,血尿和血性分泌物均消失,尿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尿道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肿瘤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再发尿道尿路上皮癌可以选择保全尿道的TUR术和尿道灌注治疗,疗效较满意且生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人膀胱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50例≤40岁青年人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3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9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1例,行膀胱全切术+原位新膀胱1例.结果:手术后随访半年~11年8个月,中位随访2年9个月.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复发2例;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复发5例,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复发率为19%(3/16),进展2例;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复发1例.结论:青年人膀胱肿瘤良性肿瘤者比例相对较高.在青年人尿路上皮癌绝大部分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而非肌层浸润性青年人低级别乳头状尿路复发率低于其他年龄段尿路低级别上皮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人膀胱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50例≤40岁青年人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3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9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1例,行膀胱全切术+原位新膀胱1例.结果:手术后随访半年~11年8个月,中位随访2年9个月.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复发2例;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复发5例,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复发率为19%(3/16),进展2例;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复发1例.结论:青年人膀胱肿瘤良性肿瘤者比例相对较高.在青年人尿路上皮癌绝大部分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而非肌层浸润性青年人低级别乳头状尿路复发率低于其他年龄段尿路低级别上皮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次根治性电切术在T2a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上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7年2月首次入住我科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不能耐受根治手术的52例CT分期T2a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其中22例行二次电切治疗的为A组,30例行一次电切治疗的为B组。两组手术均由高年资主治以上医师操作完成。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并长期随访。 结果A组:其中1例二次电切时发现膀胱内大量坏死组织,电切困难,遂改为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为低级别非浸润性膀胱癌,21例行二次根治性电切术,随访1~67个月(平均43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22.7%,均保留膀胱。B组:随访15~54个月(平均40个月),22例复发,7例丢失膀胱,1例肿瘤肺转移死亡。 结论二次膀胱电切术为T2a期膀胱癌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有助于保留膀胱功能,可能对临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T1G3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T1G3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方法。 方法 T1G3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6 7例 ,平均年龄 6 3岁。均行TURBt,术后BCG膀胱灌注 5 9例 ,丝裂霉素膀胱灌注 8例。 结果 6 7例患者经 1~ 5次治疗 ,随访 12~ 78个月 ,中位时间 4 7个月 ,有 2 8例出现 1次或 1次以上的复发。最终有 2 0例进展为T2 及以上分期肿瘤 ,16例施行膀胱全切 ,4例发生远处转移。 9例患者死于膀胱肿瘤。 结论 初发的T1G3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可施行TURBt加术后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 ,术后严密随访 ;对肿瘤复发进展者应尽早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8.
<正>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高危的非肌层浸润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肌层浸润型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术后患者生存率的长短多取决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这部分膀胱癌患者预后较差,其5年生存率为26%~64%。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危险因素的分层,便于更好地为患者选择最佳的综合治疗手段。治疗前血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检测是一种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与进展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至2009年我科治疗的6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膀胱灌注治疗的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并对生存预后进行分析。生存函数运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运用Cox回归,并采用Log-rank法行显著性检验。结果中位随访期40个月(6~140个月),41例(66.0%)复发,2、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3.4%、35.1%。14例(23.0%)出现进展,2、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6.4%、83.5%。将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纳入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后提示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肿瘤数目(RR=2.250)、肿瘤大小(RR=1.039)、既往复发情况(RR=2.162),P均<0.05;与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纳入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肿瘤进展的危险因素为肿瘤数目(RR=3.695)。结论肿瘤数目是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最大的影响因素,其次为既往复发情况和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是肿瘤进展的相关因素;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需结合肿瘤数目、肿瘤大小、既往复发情况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后再活检和电切术可否减少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和进展.方法 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123例,经尿道电切术后4~6周进行再活检或电切52例,同期未行再次电切而常规随访71例,比较2组患者肿瘤复发和进展情况.结果 再活榆或电切的52例中,发现残存肿瘤28例(54%),其中肌层浸润肿瘤5例,行膀胱全切治疗2例、患者拒绝行膀胱全切3例.随访12~43个月,中位时间27个月,肿瘤复发24例(48%),进展为肌层浸润肿瘤10例(20%);常规随访组肿瘤复发49例(69%),肿瘤进展23例(32%).2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电切术后再活检和电切可以降低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率,但不能减少肿瘤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选择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经选择的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保留有功能性膀胱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6年至2011年间323例行TURBT治疗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术前影像学检查无明显膀胱外浸润,肿瘤单发,直径5 cm以下,局限于膀胱顶壁、底壁及侧壁,距输尿管口1 cm以上,不伴有原位癌,肿瘤创缘及基底部活检为阴性的T2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选择性TURBT伴膀胱内灌注BCG的保膀胱治疗.术后膀胱镜密切随访5~10年,运用统计学分析生存率、疾病特异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评价疗效.结果 入组31例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疾病特异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93%和58%.复发15例,浅表性复发6例,8例接受延迟膀胱癌根治术.23例保留有功能性膀胱,死亡6例.结论 选择性TURB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少部分经严格选择的患者中是合理可行的,术后患者应终生接受膀胱镜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 本组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63例,肿瘤单发36例,多发27例.肿瘤直径0.2~3.0 cm,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均行TURBT,术后常规卡介苗或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 6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2个月,平均36个月,38例长期稳定,未见复发;23例复发,复发率37.7%(23/61).其中17例再次行TURBT,手术后9例病情稳定,8例术后再次复发,再行TURBT 1~4次(其中5例临床分期增至T2,鉴于患者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仍采用TURBT治疗);6例术后复发,因临床分期增加至T2~T3,行开放手术,其中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访期间死亡2例.结论 对于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对于进展为T2期的老年体弱膀胱癌患者,多次TURBT可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生命,可有选择性地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膀胱腺癌的临床诊治方法 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32例膀胱腺癌患者的诊治方式及疗效.结果 3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膀胱腺癌.比较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膀胱镜、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术前膀胱镜诊断符合率最高为100%.24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7年,12例膀胱部分切除(扩大范围)患者>5年生存率为66.7%(8/12);10例根治性膀胱全切者>5年生存率为40.0%(4/10);2例行TURBT治疗,其中1例己复发,1例死于肿瘤进展.结论 膀胱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肿瘤部位、大小决定手术方式,膀胱部分切除(扩大范围)加术后化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癌伴微乳头变异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5例膀胱癌伴乳头变异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37~68岁,平均60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4例,体检发现1例;多发肿瘤1例,单发4例;平均直径3(1.5~4.5)cm。CT检查多发浅表性肿瘤1例,单发宽基底浸润性4例,其中伴有盆腔肿大淋巴结1例。膀胱镜检查多发肿物伴细蒂1例,广基乳头状3例,膀胱壁约3cm肿物突入腔内而黏膜正常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表柔比星膀胱灌注1例;根治性膀胱全切治疗3例,其中2例伴淋巴结转移者术后辅助化疗;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术后膀胱灌注和全身化疗。结果: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可见肿瘤排列成细长紧凑的条索状细胞簇,位于透明间质空隙内呈微乳头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CK7+,CK20+。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伴微乳头变异,分期pT_1期1例,pT_22例,pT_32例。平均随访24(12~35)个月,保留膀胱的1例患者术后18个月肿瘤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目前随访2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膀胱全切4例中1例随访6个月后失访;1例于术后15个月出现骨转移,给予GC化疗6个周期后部分缓解,10个月后死于多器官转移;另外2例分别于术后22个月和16个月死于转移。结论: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淋巴和远处转移,预后差,根治性全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热化疗治疗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原发性或复发性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0例患者术后接受单独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治疗,36例患者接受术后予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热化疗。随访时间24个月。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在76例患者中,单纯膀胱灌注化疗组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分别为35%及22.5%,膀胱灌注热化疗组复发率及进展率分别为13.9%和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及P=0.036)。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法无复发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及P=0.047)。结论: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予MMC膀胱灌注热化疗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降低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和肿瘤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16.
每年新诊断的膀胱肿瘤中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或转移性癌占25%,20%~30%的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术后也将发展为浸润性或转移性癌.即便对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进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和(或)放疗,50%仍会出现转移,病变局限于膀胱者5年生存率为75%~9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肾病并发尿路上皮癌的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合并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有长期(2~20年)间断小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史,其中肾功能不全代偿期1例,肾功能衰竭期7例。8例均合并尿路上皮癌。7例行单侧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袖套状切除,1例行膀胱全切加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结果 5例术后12~48(平均31)个月再发对侧肾盂肿瘤,1例术后再发膀胱肿瘤,1例膀胱全切术后60个月再发双侧肾盂肿瘤。7例均接受了二次手术,仅1例单侧肾盂肿瘤患者术后62个月无肿瘤复发。7例患者二次术后随访10~56个月,平均36个月,存活6例,1例死于癌转移。结论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出现血尿、尿道出血或膀胱刺激症状时,应警惕合并尿路上皮肿瘤的可能。由于肿瘤常常表现为复发和双侧多发,治疗以双侧上尿路或同时行膀胱全切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统计分析T1 G3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进展、死亡的预后风险因素,尝试制订相对客观准确的预后评估模型.方法 收集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诊断为T1 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87例,回顾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随访患者预后情况.187例患者的石蜡标本分别进行p5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E-钙黏素、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情况.寿命表法估算本组患者复发、进展及死亡各时点的累积概率.纳入年龄、性别、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肾积水、手术方式、术后即刻灌药、膀胱灌注药物种类、肿瘤最大径、肿瘤数量、肿瘤形态、原位癌、复发次数、初次复发时间≤6个月、p53、FGFR3、E-钙黏素、MVD计数、Ki-67共18个因素作为拟评估的预后风险因素,分别进行肿瘤复发、疾病进展、死亡的Kaplan-Meier单因素及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得到T1 G3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最佳比例风险模型后,以各预后因素的偏回归系数作为风险积分权重,计算得到T1 G3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进展的预后评估积分系统.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12 ~11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随访期内肿瘤复发100例(53.5%),进展61例(32.6%),死亡37例(19.8%).本组患者1、2、3、5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5.0%、60.0%、63.0%、65.0%;1、2、3、5年疾病进展率分别为12.0%、27.0%、34.0%、38.0%;1、2、3、5年死亡率分别为0、11.0%、17.0%、26.0%.肿瘤最大径、肿瘤数量、即刻灌注、初次复发时间≤6个月、p53、FGFR3是T1 G3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危险因素,计算患者复发风险总积分并分为-3 ~6、7~19、20~32三组,其1年复发率分别为3%、35%、81%,5年复发率分别为20%、65%、100%.肿瘤形态、原位癌、初次复发时间≤6个月、复发次数、p53、E-钙黏素是T1 G3膀胱尿路上皮癌进展的危险因素,计算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总积分并分为6 ~ 14、15 ~ 23、24~30三组,其1年进展概率分别为2%、19%、56%,2年进展概率分别为7%、33%、88%.肿瘤进展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RR= 324.70,95% CI:9.848 ~ 10707.800).结论 根据T1 G3膀胱尿路上皮癌肿瘤复发、疾病进展的各项风险因素定量计算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评估模型的建立做了初步尝试,有利于为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性膀胱部分切除术(PC)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收治的5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PC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5年癌特异性生存率、总生存率和复发率,先采用单因素分析5年癌特异性生存率的可能影响因素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5例患者随访时间10~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5年癌特异性生存率、总生存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2.73%(40例)、61.82%(34例)和30.91%(17例);χ2检验显示,年龄≥60岁、T3分期、有膀胱肿瘤史、肿瘤多发、肿瘤≥5cm患者5年癌特异性生存率显著降低,而联合输尿管再植术(UR)治疗患者5年癌特异性生存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5cm,肿瘤多发,T3分期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危险因素,会降低癌特异性生存率,而联合UR治疗则是其保护因素,能增加癌特异性生存率。结论PC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MIBC可行的保留膀胱术式,联合UR治疗可以改善预后,而肿瘤≥5cm、多发以及T3分期的患者5年癌特异性生存率明显降低,不推荐行保留膀胱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风险[T_3/T_4(N_0/N_+)]膀胱尿路上皮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高风险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1例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36例直接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新辅助化疗对总生存率(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的影响。结果:本研究67例患者随访2~60个月,平均(27.1±17.8)个月。研究组术后病理分期降低者18例,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1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58(33.62~82.38)个月,OS和CSS分别为36%和43%。对照组术后病理分期降低者7例,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1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9(24.54~53.46)个月,OS和CSS分别为24.9%和27.0%。两组肿瘤降期率和C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0)。结论:GC方案新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肿瘤的病理分期,并明显改善高风险膀胱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