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统计分析T1 G3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进展、死亡的预后风险因素,尝试制订相对客观准确的预后评估模型.方法 收集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诊断为T1 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87例,回顾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随访患者预后情况.187例患者的石蜡标本分别进行p5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E-钙黏素、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情况.寿命表法估算本组患者复发、进展及死亡各时点的累积概率.纳入年龄、性别、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肾积水、手术方式、术后即刻灌药、膀胱灌注药物种类、肿瘤最大径、肿瘤数量、肿瘤形态、原位癌、复发次数、初次复发时间≤6个月、p53、FGFR3、E-钙黏素、MVD计数、Ki-67共18个因素作为拟评估的预后风险因素,分别进行肿瘤复发、疾病进展、死亡的Kaplan-Meier单因素及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得到T1 G3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最佳比例风险模型后,以各预后因素的偏回归系数作为风险积分权重,计算得到T1 G3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进展的预后评估积分系统.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12 ~11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随访期内肿瘤复发100例(53.5%),进展61例(32.6%),死亡37例(19.8%).本组患者1、2、3、5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5.0%、60.0%、63.0%、65.0%;1、2、3、5年疾病进展率分别为12.0%、27.0%、34.0%、38.0%;1、2、3、5年死亡率分别为0、11.0%、17.0%、26.0%.肿瘤最大径、肿瘤数量、即刻灌注、初次复发时间≤6个月、p53、FGFR3是T1 G3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危险因素,计算患者复发风险总积分并分为-3 ~6、7~19、20~32三组,其1年复发率分别为3%、35%、81%,5年复发率分别为20%、65%、100%.肿瘤形态、原位癌、初次复发时间≤6个月、复发次数、p53、E-钙黏素是T1 G3膀胱尿路上皮癌进展的危险因素,计算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总积分并分为6 ~ 14、15 ~ 23、24~30三组,其1年进展概率分别为2%、19%、56%,2年进展概率分别为7%、33%、88%.肿瘤进展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RR= 324.70,95% CI:9.848 ~ 10707.800).结论 根据T1 G3膀胱尿路上皮癌肿瘤复发、疾病进展的各项风险因素定量计算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评估模型的建立做了初步尝试,有利于为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一项回顾性的非随机研究中 ,作者对新诊断的T1G3 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肿瘤切除加BCG灌注和立即行膀胱全切的长期效果进行了比较。从1976年至 1999年 ,12 1例平均年龄为6 7岁 ( 36~ 88岁 )的患者诊断为T1G3 膀胱癌 ,92例患者采用经尿道肿瘤切除加BCG膀胱灌注治疗 ,2 9例患者立即行膀胱切除。结果 :92例保留膀胱者在平均6 .9年 ( 0 .6~ 16 .5年 )的随访期中 ,无瘤生存 2 9例 ,局部复发 33例 ( 36 % ) ,肿瘤进展 30例 ( 33% )。 92例患者中 ,2 7例( 2 9% )施行了延期膀胱切除术 ,平均延期时间为 12 .9个月 ( 4 .8~ 136个月 ) ,其中 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保肾手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 - 2009年收治的108例原发性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男75例,女33例.年龄42~85岁,平均62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肾手术(kidney-sparing surgery,KSS)组(27例)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手术( 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RNU)组(81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2种术式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差异. 结果 KSS组Ta期3例均无复发;T1期8例,复发1例(12.5%);T2期11例,复发4例(36.4%);T3期5例,复发4例(80%).RNU组Ta期6例均无复发;T1期26例,复发4例(15.4%);T2期30例,复发10例(33.3%);T3期19例,复发7例(36.8%).2组Ta~T2期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SS组T3期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RN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组G1级肿瘤复发1例(33.3%),G2级3例(18.8%),G3级5例(62.5%);RNU组G1级肿瘤复发2例(22.2%),G2级9例(20.0%),G3级10例( 37.0%);KSS组G1~G2级肿瘤复发率与RN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SS组G3级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RN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分期分级原发性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行KSS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二次电切)治疗单发广基型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集并随机分组的46例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其中21例作为实验组于首次电切后4~6周行二次电切,明确有无肿瘤残留及确切的临床分期。与未接受二次电切患者(对照组)进行复发率、疾病进展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肿瘤体积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1例行二次电切的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有肿瘤残余8例(38.1%),3例(14.3%)临床分期升高。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4±6.2)个月,对照组1年、3年、总复发率分别是:54.55%(12/17)、88.89%(16/18)、68%(17/25);疾病进展率:70.59%(12/17);实验组1年、3年、总复发率分别是:15.79%(3/19)、42.86%(6/14)、38.10%(8/21);疾病进展率:37.5%(3/8)。二组相比,1年、3年、总复发率(Х^2=6.60,P〈O.05;P〈0.01;Х^2=4.11,P〈0.05);疾病进展率(P=0.026)、无复发生存率(Х^2=7.28,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次电切可以降低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肿瘤残留率,并可以减少肿瘤的复发率、疾病进展率及改善无复发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动脉导管化疗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在T1G3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的辅助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接受保留膀胱术的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其中经动脉导管化疗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组22例(A组)和单纯膀胱灌注化疗组52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个数及肿瘤是否初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保留膀胱术后2~3周接受经动脉化疗,方案为吡柔比星/表柔比星40~60 mg+顺铂60~ 80 mg,间隔4~6周重复1次,每3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膀胱灌注化疗方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的肿瘤特异病死率、复发率、进展率及复发间隔,同时评价经动脉导管化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A、B组术后肿瘤特异病死率分别为0% (0/22)和13.5% (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复发率分别为13.6%( 3/22)和46.2%( 24/52),进展率分别为0%( 0/22)和21.2%(1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48).两组肿瘤中位复发间隔分别为15个月和6.5个月.A组出现轻微恶心、呕吐12例,白细胞下降2例,粒细胞下降2例,肝功能损害4例,肾功能损害1例,所有损害均轻微、可逆. 结论 经动脉导管化疗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可能有助于T1G3期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预防肿瘤复发、进展和延长患者生存,其不良反应较轻,可用于T1G3期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T1G3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T1G3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方法。 方法 T1G3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6 7例 ,平均年龄 6 3岁。均行TURBt,术后BCG膀胱灌注 5 9例 ,丝裂霉素膀胱灌注 8例。 结果 6 7例患者经 1~ 5次治疗 ,随访 12~ 78个月 ,中位时间 4 7个月 ,有 2 8例出现 1次或 1次以上的复发。最终有 2 0例进展为T2 及以上分期肿瘤 ,16例施行膀胱全切 ,4例发生远处转移。 9例患者死于膀胱肿瘤。 结论 初发的T1G3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可施行TURBt加术后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 ,术后严密随访 ;对肿瘤复发进展者应尽早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8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分别行FISH和尿细胞学检测,并行膀胱镜检查;病理诊断泌尿系良性疾病12例合并8例临床诊断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的尿液标本作对照.统计学分析FISH和尿细胞学检测诊断的特征值. 结果 81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34例,肌层浸润性癌14例;低级别42例,高级别24例;由于送检组织不完整,无法准确分期、分级者分别为33例和15例.FISH、尿细胞学和膀胱镜检查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2.8% (59/81) 、27.2% (22/81)和97.5% (79/81),FISH诊断敏感性高于尿细胞学检测(P<0.05),但低于膀胱镜检查(P <0.05);FISH和尿细胞学检测诊断特异性分别为85.0%(17/20)、100.0% (20/2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SH和尿细胞学检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2% (76/101)、41.6%(42/10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ISH检测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无创,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对局限的T1aG3和T1bG3表浅膀胱肿瘤 ,没有前列腺浸润或伴发的Tis适合保守性治疗和严密监测证实。经过一个疗程的BCG治疗早期复发T1G3是不详之兆 ,对这种患者膀胱切除或化疗 免疫预防序联疗法应当被考虑 ,两个疗程后没有缓解 ,则必须行膀胱切除 ,经常有一些T1G3患者行膀胱切除时已经太晚。  相似文献   

9.
对局限的T1aG3和T1bG3表浅膀胱肿瘤,没有前列腺浸润或伴发的Tis适合保守性治疗和严密监测证实。经过一个疗程的BCG台疗早期复发T1G3是不详之兆,对这种患者膀胱切除或化疗-免疫预防序联疗法应当被考虑,两个疗程后没有缓解,则必须行膀胱切除,经常有一些T1G3患者行膀胱切除时已经太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44v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CD44v2蛋白的表达.结果 CD44v2蛋白在正常膀胱粘膜上皮无表达,在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阳性表达是25例(41.7%),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显著相关,而与肿瘤的复发,数量无关.结论 CD44v2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热化疗治疗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原发性或复发性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0例患者术后接受单独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治疗,36例患者接受术后予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热化疗。随访时间24个月。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在76例患者中,单纯膀胱灌注化疗组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分别为35%及22.5%,膀胱灌注热化疗组复发率及进展率分别为13.9%和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及P=0.036)。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法无复发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及P=0.047)。结论: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予MMC膀胱灌注热化疗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降低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和肿瘤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12.
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膀胱全切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癌根治性全切术中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膀胱癌患者行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膀胱全切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术中保留距前列腺尖部约1cm的前列腺包膜及血管神经束。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控尿、性功能及瘤控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和勃起血管神经束的膀胱根治性切除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手术时间为240~370min,平均273min;术中出血200800ml,平均385ml。术后随访3~36个月,所有患者均可自主排尿,新膀胱容量250-350ml,残余尿量0~80ml,除1例患者白天控尿良好,夜间少量漏尿外,其余患者均控尿良好。术前阴茎勃起正常23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有10例(43.4%)阴茎勃起正常。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及尿道残端复发的现象。术后9个月1例出现肺部转移。结论保留前列腺尖部包膜的术式是以改善尿控为主要目的,在不降低瘤控效果的前提下的一种改良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对17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然后取一段肠管缝制成新膀胱,分别与输尿管和尿道残端吻合,实现原位尿流改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72~380 min,平均310 min.1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7个月(1~16年).6例因肿瘤复发或转移于5年内死亡,2例死于非肿瘤因素,1例仍在随访,7例存活已达5年.结论: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非尿路上皮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UTUC)患者合并膀胱肿瘤风险的影响. 方法 UUTUC患者161例.男61例,女100例.平均年龄67(37~87)岁.既往有尿路移行细胞肿瘤病史者15例(9.3%).均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或输尿管下段切除术,病理检查证实为UUTUC.采用MDRD方程计算GFR,GFR<60 ml/min者认为存在CKD.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既往尿路上皮肿瘤病史、病变数目、肿瘤分期、分级、大小、是否合并CKD等临床病理因素对UUTUC患者合并膀胱肿瘤风险的影响. 结果 161例UUTUC患者中合并膀胱肿瘤20例(12.4%),合并CKD 93例(57.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合并CKD(P=0.008)和既往尿路移行细胞肿瘤病史(P=0.001)是UUTUC患者合并膀胱肿瘤的危险因素,患者性别、年龄、病变数目、肿瘤分期、分级、大小与UUTUC患者合并膀胱肿瘤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KD(HR 4.907,95%CI 1.206~19.959,P=0.026)和既往尿路上皮肿瘤病史(HR 6.444,95%CI1.699~24.445,P=0.006)是UUTUC患者合并膀胱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UUTUC患者合并存在膀胱肿瘤并不少见.合并CKD和既往尿路上皮肿瘤病史是UUTUC患者合并膀胱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腹膜外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乳头术: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11月-1993年11月,对17例膀胱癌患者实行腹膜外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乳头术。术后随访14例,平均随访13个月,随着时间的延长,4例皮肤乳头有不同程度萎缩。7例术前伴肾积水者中有5例在术后2-5个月恢复正常,2例明显好转。所有病人肾功能均正常,无明显尿路感染,本术式具有操作简单,不干扰肠道,安全性大,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大而复杂的尿流改道手术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后再活检和电切术可否减少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和进展.方法 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123例,经尿道电切术后4~6周进行再活检或电切52例,同期未行再次电切而常规随访71例,比较2组患者肿瘤复发和进展情况.结果 再活榆或电切的52例中,发现残存肿瘤28例(54%),其中肌层浸润肿瘤5例,行膀胱全切治疗2例、患者拒绝行膀胱全切3例.随访12~43个月,中位时间27个月,肿瘤复发24例(48%),进展为肌层浸润肿瘤10例(20%);常规随访组肿瘤复发49例(69%),肿瘤进展23例(32%).2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电切术后再活检和电切可以降低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率,但不能减少肿瘤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um carcinoma,UC)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UC肿瘤标记物的选择作为取代尿脱落细胞和膀胱镜检查的手段得以研究.其中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FISH)是获得FDA的批准最新应用于临床.我们利用互联网"pubmea"'和"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作为检索平台,输入关键词:bladder careinoma、bladder cancer、FISH、chromosome、sensitivity、specificty进行检索.由染色体计数探针3、7、17和9p21特殊位点探针构建的M-FIS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之于其他的肿瘤标记物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结论 :M-FISH的阴性结果 可用来作为非浸润性UC病人术后随访中减少膀胱镜检查的手段并很好排除浸润性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次根治性电切术在T2a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上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7年2月首次入住我科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不能耐受根治手术的52例CT分期T2a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其中22例行二次电切治疗的为A组,30例行一次电切治疗的为B组。两组手术均由高年资主治以上医师操作完成。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并长期随访。 结果A组:其中1例二次电切时发现膀胱内大量坏死组织,电切困难,遂改为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为低级别非浸润性膀胱癌,21例行二次根治性电切术,随访1~67个月(平均43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22.7%,均保留膀胱。B组:随访15~54个月(平均40个月),22例复发,7例丢失膀胱,1例肿瘤肺转移死亡。 结论二次膀胱电切术为T2a期膀胱癌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有助于保留膀胱功能,可能对临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上易出现复发和恶性进展,其治疗方式也一直存在争议,p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亚分期的研究对pT1期膀胱肿瘤的处理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准确、通用的亚分期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同时还可以准确预测患者预后以及肿瘤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