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本省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发现存在的营养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本省9个设区市选取学龄期儿童,通过3d24h膳食调查法进行膳食调查,采用中国儿童膳食指数(CCDI-2016)评价膳食质量,并进行不同人口学特征间的差异比较。结果 城市青少年的总膳食得分高于农村地区(67.62 vs 65.44,P=0.009)。女性的总膳食得分高于男性(68.03 vs 65.28,P=0.04)。其中谷类、蛋类及水产品的摄入量达推荐值,膳食指数得分较高,分别为8.70(6.89~9.88),6.88(0~10),7.09(2.01~10)。蔬菜、豆类摄入不足,膳食指数得分较低,分别为5.11(3.39~7.52),4.12(0~10)。水果和奶类摄入严重缺乏,膳食指数得分分别为0(0~4.57),0(0~5.41)。禽畜肉类摄入过量,膳食指数得分低,为0(0~2.17)。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女生水果、豆类、膳食纤维及禽畜肉类的膳食指数评分高于男生(P水果<0.001;P豆类=0.003;P膳食纤维<0.001;P禽畜肉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国7~17岁儿童和青少年膳食营养素摄入与其体质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选择至少参加一轮(2000年、2006年、2011年和2015年)调查并有完整膳食和体格测量调查数据的5562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三水平(社区-个人-观察水平)体质指数的线性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城乡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素摄入对其体质指数的影响。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和家庭称重记账法评价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 城市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高于农村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12~17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高于7~11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男孩体质指数高于女孩的,但仅在2011年和2015年调查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个体水平(调查年份、年龄、身体活动和家庭人均收入)与社区水平(社区城市化指数)等混杂因素后,三水平模型显示农村男孩的体质指数随胆固醇摄入量(P<0.01)的增加而增加;城市女孩的体质指数随维生素B1摄入量(P<0.05)和铁摄入量(P<0.01)的增加而增加;农村女孩的体质指数随维生素E摄入量(P<0...  相似文献   

3.
目的依据2016年发布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制定新版中国儿童膳食指数CCDI-2016。方法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等更新中国儿童膳食指数各指标标准。结果 CCDI-16由谷类、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肉类、水产品、蛋类、饮水量及含糖饮料、维生素A、脂肪酸、膳食纤维、食物多样性、同父母和(外)祖父母共进晚餐的次数与能量平衡16个指标组成,每个指标以膳食指南推荐能量摄入水平与食物摄入范围为基础并均赋值10分,故CCDI-2016赋分范围为0~160分,得分越高表示整体实际膳食摄入与推荐摄入水平越接近,即整体质量越好。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质量评价。[营养学报,2019,41(2):105-109]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纤维摄入状况。方法选择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5657人作为研究对象。该调查抽样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膳食调查采用3d 24h膳食回顾法。研究中不可溶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DF)的摄入量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 TDF)的摄入量按照各类食物中不可溶膳食纤维和总膳食纤维的折算系数通过计算得到,个体膳食纤维的摄入水平用适宜摄入量进行评价。结果我国6~8岁儿童膳食纤维摄入量男性为(10.2±0.3)g/d,女性为(9.8±0.3) g/d,9~11岁儿童膳食纤维摄入量男性为(12.2±0.3)g/d,女性为(11.4±0.3) g/d,12~14岁青少年膳食纤维摄入量男性为(14.0±0.3)g/d,女性为(13.0±0.3) g/d,15~17岁青少年膳食纤维摄入量男性为(15.0±0.4) g/d,女性为(13.5±0.4)g/d,仅11.8%的儿童膳食纤维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儿童青少年膳食纤维摄入最主要的来源是米面类和叶菜类食物,贡献率分别为35.5%和27.8%。结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纤维的摄入水平各年龄组达到适宜摄入量的比例均较低,且食物来源较为单一,为提高其膳食纤维摄入量,父母和学校需给儿童青少年提供更多更美味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营养学报,2019,41(4):316-320]  相似文献   

5.
目的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孕期妇女膳食原则,建立和评价适用于基层孕期营养门诊工作的简便、有效膳食评估工具——孕期妇女膳食指南依从性指数。方法全面梳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体系中《中国孕期妇女膳食指南》的核心条目,结合《中国孕期妇女平衡膳食宝塔》中膳食原则和推荐食物量建议,根据专家意见,确定该指数的关键考核点及相应赋值,建立该指数的评分计算体系。从"同济母婴健康队列"中随机抽取160名孕期妇女,对其孕早、中、晚三期膳食资料进行指数评分,评价该指数对膳食指南的依从性,并与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建立的指数由13个考核点组成,赋值总分100。纳入研究的160名孕妇膳食指数评分为:孕早期(72.6±8.5)、孕中期(72.0±6.8)、孕晚期(75.1±7.6)分。该指数评分越高,孕妇各类食物摄入量达到推荐量范围内的比例越高,低于推荐量范围的比例越低。随着评分增加(每+10分),孕妇患妊娠高血压的风险越低,[OR (95%CI)]孕早期0.36(0.14,0.93),孕中期0.14 (0.03,0.6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孕期妇女膳食指南依从性指数是一种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1991-2009年中国九省区儿童青少年膳食锌的摄入状况、食物来源以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资料,选取1991、1993、1997、2000、2004、2006和2009年7轮调查中的7~17岁儿童青少年为对象,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询问法收集膳食资料。结果中国九省区儿童青少年平均每日锌摄入量从1991年的10.4mg下降到2009年的9.1mg。1991年和2009年中国九省区儿童青少年膳食锌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EAR)的比例分别为66.6%和79.6%。膳食锌主要来源于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坚果和蔬菜水果。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人群中普遍存在锌摄入不足的问题,需要进行适当干预以增加膳食锌摄入量。[营养学报,2013,35(2):131-133]  相似文献   

7.
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评价中国18~59岁人群的膳食质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利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综合评价中国成年人的膳食质量,验证DBI的有效性。方法选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8320名18~59岁成年人膳食调查及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资料,采用DBI的评分及评价方法评价我国居民的膳食质量。结果目前中国人群的膳食状况仍以摄入不足为主要问题,同时也存在着食物摄入过量的问题。城乡间人群的膳食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农村居民无论是摄入不足还是摄入过量的程度都大于城市,显示出农村居民膳食失衡的程度较为严重。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也是影响居民膳食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采用DBI评价人群的膳食质量,能够更好地描述人群膳食质量的总体概况,易于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量化膳食中问题的程度,利于人群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杭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BMI)分布、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方法抽取21536名杭州城区17所小学和12所中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颁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指数筛查分类标准”作为参考标准,对学龄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质指数研究。结果杭州市男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P85)和肥胖(P95)普遍要高于WGOC标准;女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7—10岁组要稍高于WGOC标准,大于10岁各年龄组的超重BMI值都要低于WGOC标准;而肥胖(P醅)各年龄组的值均低于WGOC标准。各年龄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男生平均高达23.5%和10.0%,女生也有14.0%和4.9%。结论杭州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水平较高,尤其是男性学龄青少年,应尽快将超重和肥胖的防治列入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兰州市城区幼儿园食谱为基础,建立能够快速、准确、方便评价该人群在园期间膳食质量的膳食平衡指数。方法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收集兰州市城区不同地理位置、等级、性质(公立私立)的40所幼儿园中2012年至2017年不同季节的带量食谱329份。借用EpiData 3.1分类录入食谱的主要食物种类、具体食材烹饪加工方法及供给量,结合2016版膳食指南对该人群膳食的要求,确定适合该人群的膳食平衡指数的构成要素及取值范围,并应用此指数对部分完整食谱膳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兰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膳食平衡指数体系应包括8个单项指标,即谷类食物、蔬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豆制品及其坚果、动物性食物、限制食用的零食、食物种类和烹饪方式;各单项指标的分值范围应根据调查的实际摄入量范围取值及赋值。初步应用该指数体系评价部分幼儿园2014至2017年膳食质量发现,不同等级和不同年份幼儿园的负端分、膳食质量距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传统膳食评价方法结果一致。结论兰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膳食平衡指数的指标体系设立中应同时建立食物组分类评价相关指标和关于儿童膳食种类及烹饪加工方法的指标。建立的膳食平衡指数可快速、准确、方便评价该人群在园期间膳食质量,在进一步完善后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997-2011年九省(区)4~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铁摄入状况、食物来源及变化趋势。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该调查为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选取1997、2000、2004、2006、2009、2011共6轮调查中的九省(区)12557名4~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膳食数据,按性别、年龄、地区等分层对历年膳食铁日常摄入量(UI)水平、食物来源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997年和2011年4~17岁儿童青少年的UI分别为17.4mg和14.3mg。1997年和2011年男生UI低于平均需要量(EAR)的比例分别为13.8%和16.5%,女生膳食铁UI低于EAR的比例分别为27.3%和28.2%。11~13岁年龄组的女生膳食铁UI低于EAR的比例在各年份均最高,分别为36.3%、26.2%、36.7%、33.1%、44.0%和55.8%。膳食铁主要来源于谷薯类,其次为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菌藻类以及豆类坚果类。结论部分儿童青少年人群仍然存在膳食铁摄入不足的问题,需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儿童青少年营养摄入均衡。[营养学报,2020,42(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体膳食质量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549名成都市7~15岁儿童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食物频率法收集调查对象过去一年各类食物摄入及饮食行为情况,按照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评分体系评价其总体膳食质量。同时采用现场观测和询问法收集调查对象的青春期发育情况。结果被调查人群男、女生膳食指数的平均得分分别为57.57±11.32分和59.73±11.50分。在男生中,高膳食质量组的初遗和变声的发生率最低;在女生中,高膳食质量组乳房发育处于B1期的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初潮发生率最低;发育程度越高,男、女生的膳食指数得分越低。结论儿童青少年的膳食总体质量与青春期发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且膳食质量对女孩青春期发育的影响作用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主要食品中镉含量,对广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镉暴露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2016—2018年监测广州市共16类2 882份食品镉含量,结合2011年广州市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应用点评估方法,初步评估广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主要膳食的镉暴露风险。结果 广州市市售主要食品中镉平均含量为0.000 4~1.397 5 mg/kg,总检出率为81.37%,其中双壳贝类的镉含量平均值最高,为1.397 5 mg/kg。3~6岁学龄前儿童、7~17岁学龄期儿童青少年主要膳食镉的月平均暴露量分别为17.129 5、13.970 9 µg/kg·BW,安全限值(MOS)均>1;根据食品化学物高端暴露模型计算,高端暴露量(P95消费量)分别为43.018 2、39.812 7 µg/kg·BW,MOS均<1。3~6岁、7~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平均消费水平下镉暴露的主要来源依次为米及米制品、叶菜类和双壳贝类,3类食品累加贡献率分别为72.39%、75.09%;高消费水平下镉暴露的主要来源依次为双壳贝类、米及米制品和叶菜类,3类食品累加贡献率分别达89.01%、91.27%。结论 广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通过日常膳食摄入的镉对健康造成的风险较低,但食物高消费水平下尤其是双壳贝类高摄入人群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应加强重点食品的镉含量监测,倡导平衡膳食和食物摄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中国膳食平衡指数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 建立中国的膳食平衡指数 (DBI) ,综合评价中国成年人的膳食质量 ;为研究人员及食物营养政策制定者以及大众提供有效的膳食评价工具。方法 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选择构成膳食平衡指数的食物组的单项指标。参照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食物摄入量确定每个单项指标的分值以及计分方法。结果 DBI由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奶类和豆类、动物性食物、油脂、盐、酒精及食物种类组成 ,以总分 ,负端分 ,正端分 ,膳食质量距及平衡膳食模式构成的评价体系既能反映摄入不足又能反映摄入过量 ,可用于评价群体和个体的膳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生活环境因素对我国儿童青少年BMI的影响。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2000、2006、2011和2015年4轮调查中参与调查、且数据完整的7~17岁儿童青少年共6 626人(男性3 473人,女性3 153人)。首先在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中进行环境因素单变量分析,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拟合线性模型进一步筛选环境因素,最后分城乡拟合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的空模型拟合结果对数似然估计值-17 034.68,随机效应似然比检验χ2=483.06,P<0.001;社区分层组内相关系数(ICC)=9.97%,个人和社区水平总ICC=39.38%;三水平模型显示城市模型中城市化指数(β=-0.05,95%CI:-0.09~-0.01,P<0.05)、公园所在位置在本市另一居委会(β=-0.88,95%CI:-1.72~-0.04,P<0.05)、15~17岁组(β=-1.04,95%CI:-1.78~-0.30,P<0.05)与BMI值呈负相关,社区到最近健身房的距离(β=0.12,95%CI:0.02~0.22,P<0.05)、家庭彩电数(β=0.50,95%CI:0.08~0.92,P<0.05)、家长提示电视内容虚构的频率为3~4次/周(β=1.85,95%CI:0.70~3.00,P<0.05)与BMI值呈正相关;农村儿童青少年模型中的城市化指数(β=-0.04,95%CI:-0.07~-0.01,P<0.05)、农村人均收入(β=-7.29e-4,95%CI:-1.00e-3~-6.77e-5,P<0.05)、家长规定看电视的频率≥5次/周(β=-1.29,95%CI:-2.36~-0.21,P<0.05)、脂肪供能比(β=-0.03,95%CI:-0.06~-1.00e-3,P<0.05)与BMI值呈负相关,家长提示电视内容虚构的频率≥5次/周(β=3.01,95%CI:0.03~6.00,P<0.05)、调查时间为2015年(β=4.83,95%CI:1.96~7.69,P<0.05)与BMI值呈正相关。结论 环境因素从多水平多方面间接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BMI的变化,城市化指数和农村人均收入对儿童青少年BMI的升高有微弱的保护作用,社区层面需要关注儿童青少年生活环境周边的活动场所的设置,而在家庭中应当正确引导儿童青少年看电视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中国3~17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情况、消费特点以及零食对此人群能量营养素摄入的贡献。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04)、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7年北京市和湖北省居民零食专题调查。零食消费率和对能量及营养素贡献的计算使用连续三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吃零食1次以上则为消费零食,以此计算消费率。结果1991~2004年,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及平均每天零食消费量均有上升趋势。2002年中国城乡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率为35.1%,其中城市55.7%、农村29.6%。零食提供的能量为7.7%、膳食纤维为18.2%、维生素C17.9%、钙9.9%、维生素E 9.7%、铁6.9%、锌6.3%。零食消费原因更多是好吃、渴/饿了或者食品广告宣传;最常在家和学校消费;多由家人提供,也有自己购买。每周吃4~6天以上糖果及巧克力、膨化小食品等零食者占一定比例。结论合理指导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选择和消费十分重要。本文结果可能低估零食对儿童青少年膳食及能量营养素摄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定成都市7 ~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BMI界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7 ~17岁儿童青少年6 396人,测量生长发育指标,作为建立BMI界值的数据库;以身高标准体重法为参照标准,绘制成ROC曲线,从中确立最佳界值点。结果运用ROC曲线法对成都市7 ~17岁男女童超重、肥胖的BMI界值点分析, 7 ~17岁男童超重最佳界值点的灵敏度在91% ~100%之间,平均97.5%,特异度在86% ~100%之间,平均94.7%;男童肥胖最佳界值点的灵敏度在90% ~100%之间,平均97.6%,特异度在92% ~100%之间,平均97.0%。7 ~17岁女童超重最佳界值点的灵敏度在94% ~100%之间,平均97.2%,特异度在88% ~100%之间,平均95.8%;女童肥胖最佳界值点的灵敏度各年龄组均为100%,特异度在96% ~100%之间,平均98.7%。结论据ROC曲线法对成都市7 ~17岁男童超重的BMI界值点参考值分别在17.40至22.71之间,肥胖在18.69至25.02之间; 7 ~17岁女童超重的BMI参考值分别在16.77至23.58之间,肥胖在18.48至26.24之间。男女童最佳界值点不同,随年龄增大,界值升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15年体质指数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图表法描述1991~200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BMI)分布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资料,选取1991和2006年调查中6~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均数-差值图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组儿童青少年BMI分布的变化趋势。结果2006年儿童青少年的BMI分布与1991年相应年龄、性别组儿童青少年BMI分布是不同的。儿童青少年BMI分布呈正的偏态增加并且有向上增长的变化,而主要变化集中在高百分位。结论在BMI分布高百分位的个体比低百分位的个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可能更大,对环境的变化可能更敏感。所以,应该从人群水平去寻找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中国健康膳食指数(China Healthy Diet Index,CHDI),评价中国成年居民膳食质量及其特点。方法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选择CHDI构成指标。参照中国人群各类食物和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标准,确定每个构成指标的取值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55528名18岁及以上人群数据,应用CHDI评价中国成年人的膳食总体状况及其特点。结果 CHDI由13个指标构成,包括9类食物摄入量(即精制谷物、全谷物和杂豆薯类、蔬菜总量、深色蔬菜、水果、奶类、大豆类、肉蛋类和鱼虾类)、食物种类、饱和脂肪酸供能比、纯能量食物供能比和钠摄入量。CHDI总分范围为0~100分,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CHDI的平均得分(标准差)为49.18(11.89)。总体膳食质量呈现城市优于农村,女性优于男性,60~80岁人群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家庭收入、文化程度越高膳食质量越好,不吸烟人群优于吸烟人群、未婚或者已婚有配偶人群优于离异或丧偶人群。精制谷物摄入量、饱和脂肪供能比、纯能量食物供能比达到推荐量的比例较高,分别为83.9%,81.0%和64.2%;而钠、食物种类、水果类和奶类较低,分别为9.9%、5.3%、4.7%和4.3%。CHDI达到60分以上的比例为17.7%。结论 CHDI可以综合评价中国人群的膳食质量,不同社会、经济、健康特征人群膳食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我国成年人膳食总体质量较低,其中食物种类不足、钠摄入量较高,水果和奶类摄入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确定中国儿童青少年膳食模式,分析1991~2018年膳食模式的变迁。方法数据来源于中美合作课题"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和国家财政项目"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选取10轮调查中数据完整的6~17岁儿童青少年共计18054人作为研究对象。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24h膳食回顾法。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结果确定4种膳食模式:南方模式以大米和蔬菜等为主要食物。现代模式以甜点和奶类等为主要食物。肉类模式以猪肉和水产类等为主要食物。素食模式以薯类和其他谷类等为主要食物。南方模式(β=-0.014,P for trend<0.0001)和素食模式(β=-0.017,P for trend <0.0001)得分呈下降趋势,现代模式(β=0.045,P for trend <0.0001)和肉类模式(β=0.012,P for trend <0.0001)得分呈上升趋势。结论儿童青少年膳食模式从传统模式逐渐向西方模式转变。加强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宣传教育,促进建立平衡的膳食模式。[营养学报,2021,43(3):213-2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