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护生死亡恐惧及死亡教育需求现状,为进一步开展护生死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死亡恐惧量表(FODS)与死亡教育需求量表对282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生死亡恐惧处于中等程度,死亡教育需求处于较高水平。护生死亡恐惧总均分为(3.737±0.320)分,死亡教育需求总均分为(4.008±0.490)分。结论:对护生开展死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死亡教育可使护生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与观念,从而到达具备护理濒死与死亡患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护士职业态度就是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情感,以及自己职业行为的心理状态[1]。护生职业态度已成为现代护理人才培养的首要成分,是护理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否具有健康的职业态度不仅关系到护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还关系到护生将来的职业素质和事业的发展。因此,培养护生形成稳定的、健康的职业态度,对于保证护理人才的有效利用和促进护理事业的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进行调研,以便为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指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职业态度是护理人才素质的重要体现,对稳定护理队伍,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保证人才的有效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的护理人才学历以大专为主,而部分中专护生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选择网络学习继续深造。本文追踪调查我院2011级的在校护生与网络护生的职业态度现状,探讨网络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为教师对专科层次的护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态度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不同年级高职护生对死亡教育的认知与需求。方法 抽取高职护生986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死亡教育认知与需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7.30%的护生表示对死亡教育非常了解,30.43%的护生表示比较了解,46.45%的护生表示了解一点,15.82%的护生表示不了解。不同年级高职护生对死亡教育开展形式和方法的需求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年级护生对死亡教育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应结合护生需求,探索切实可行的死亡教育实施方案,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死亡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临床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进行健康指导.方法 2010年9月-11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武汉三甲医院120名本科护理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临床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正常青年人群水平,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和抑郁.结论 护理本科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这与学生从社会关系较为简单的学校环境向关系复杂的社会环境过渡有关,同时也与实习生面对的择业压力等有关.根据临床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对优质护理的态度,为全面提升本科护生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法抽取300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护生认同优质护理,但对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工程"详细内容不甚了解;护生肯定基础护理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也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但对从事生活护理服务的意愿较低。结论学校教育在护生树立正确职业定位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护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应结合社会实际加强相关政策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已完成临床实习的全日制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关怀护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21名本科护生进行关怀能力调查。结果本科护生关怀能力总得分为(185.48±20.84)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认知(72.15±10.97)分,勇气(56.30±10.319)分,耐心(57.03±8.656)分。不同性别及是否是独生子女护生的关怀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农村护生的关怀能力高于城市或城镇护生(P<0.05);非常热爱护理专业的护生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一般热爱和不热爱者(P<0.05),认为关怀能力非常重要的护生关怀能力在认知和耐心维度的得分高于一般重要和不重要学生(P<0.05)。结论本科护生的关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家庭所在地、护生专业热爱程度及对护理关怀重要性的认识是影响护生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浅谈本科男护生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莹莹  张光玮 《吉林医学》2011,32(28):6080-6080
<正>在现代护理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一直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1],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护理专业的发展需要,男护士逐渐走向了护理岗位[2]。然而随着男护生逐渐增多,传统观念、社会偏见、专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给男护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其专业观不稳定,对护理职业的认识有较大偏差,在学习及生活中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开展男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男女护生的就业态度,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指导其顺利就业. 方法 对进入临床实习1个月后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 提出相应对策. 结果 男女护生的就业态度有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 根据性别差异,应用不同的方法 培养学生积极的就业态度,对其顺利就业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中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职护生)的生命意义感和死亡态度现状及其相关性,并分析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为中职院校开展死亡教育课程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汉化版生命意义感量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对四川省某中职院校1 516名中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中职护生生命意义感总分为(40.46±7.27)分,其中寻找生命意义感条目均分(4.60±1.03)分,存在生命意义条目均分(4.41±0.89)分;不同年级、家庭所在地、自觉身心健康状态及自杀念头护生的生命意义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死亡态度各维度得分中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为(3.37±0.59)分,其次是死亡逃避维度(3.27±0.64)分、趋近接受维度(3.25±0.53)分、逃离接受维度(3.22±0.64)分、死亡恐惧维度(2.91±0.56)分。生命意义感中存在生命意义感维度与死亡态度中的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5个维度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1),而寻找生命意义感维度与死亡态度中的死亡逃避、趋近接受、逃离接受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结论中职护生的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水平,死亡态度以自然接受为主,但仍需正向引导护生,树立积极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高职护生死亡态度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死亡态度描绘修定量表对陕西省某高校324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身心健康状况、家庭讨论死亡的情况、家庭形态及排行、宗教、有无自杀念头、接触大众媒体关于死亡报道情况、阅读死亡书籍情况、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等情况。数据运用SPSS16.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用均数和标准差,统计推断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①高职护生在自然接受维度上的总均分(3.93±0.55)最高。②在逃避接受维度上,身心健康状况极佳和佳的护生得分低于身心健康状况一般的护生(F=4.80,P=0.009);单亲家庭的护生得分高于其他家庭形态(F=4.59,P=0.004);有过自杀念头的护生得分高于无自杀念头的护生(t=-4.77,P=0.000)。在死亡逃避维度上,家庭中公开讨论的护生得分低于家庭中从未讨论死亡和必要时才谈的护生(F=6.88,P=0.001)。在自然接受维度上,有宗教信仰的护生不易自然接受死亡现实(t=2.52,P=0.012);曾接触过大众传播媒体关于死亡报道的护生得分较高(t=-3.85,P=0.000)。在趋近接受维度上,曾接触过大众传播媒体关于死亡报道的护生得分较高(t=-3.48,P=0.001)。结论高职护生多数能自然接受死亡现实,身心健康状况、家庭谈论死亡情况、家庭形态、宗教信仰、自杀念头、接触大众媒体关于死亡报道情况对高职护生的死亡态度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学历护生对职业认知和情感态度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学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和情感态度。方法:对我校护理学院437名本科生、高职生、专升本科生进行问卷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学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对护士社会地位评价、对未来职业的态度等14条题目。结果:本科、高职、专升本三个学历层次护生在择业自主性、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以及对护士社会地位的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学历护生职业认知和情感态度有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寓于职业情感教育、临床教师以实例现身教育,以及寻求社会认同与支持等措施有助于培养护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死亡认知现状与临终关怀态度,比较博士、硕士群体间的差异,探讨其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态度的相关性,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死亡观与临终关怀教育改革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社会学情况调查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B量表》对496名临床医学博、硕士研究生的死亡认知、临终关怀认知态度等进行调查。同时,对博、硕士两类人群的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比较。利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结果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剔除27份不合格问卷,共回收469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得知,博士研究生《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中各维度得分排序依次为:趋近接受(4.28±0.53)、中立接受(3.99±0.41)、死亡逃避(2.74±0.63)、死亡恐惧(2.65±0.57)、逃离接受(2.47±0.69);硕士研究生《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中各维度得分排序依次为:中立接受(3.96±0.52)、趋近接受(2.84±0.61)、死亡恐惧(2.78±0.65)、死亡逃避(2.62±0.73)、逃离接受(2.39±0.77)。同时,博士群体临终关怀态度得分高于硕士群体[(110.63±8.96) vs. (106.78±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博、硕士研究生群体“死亡恐惧”得分与临终关怀态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25,r=-0.21),而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与死亡认知中的“中立接受”得分均呈正相关(r=0.50,r=0.32)。然而,博士群体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与死亡认知中的“死亡逃避”得分呈负相关(r=-0.27)。结论 博、硕士研究生群体已具备一定的临终关怀意识,但其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态度仍需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角度予以提升和加强,在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同时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以体验为主导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综合运用头脑风暴法、专家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实证研究等,对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四大要素(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进行探索。结果形成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确定适合以体验式学习方式的课程体系、探索了适用于护理学专业特色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尝试了多种考核评价方式,最终构建了以体验为主导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结论从人才培养模式四要素(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出发,构建了以体验式学习理念为主导,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三阶段螺旋式上升型(认知、发展、成熟)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借助选修课程和病案讨论课的教学实践,本文介绍了大学生素质教育寓于专业教学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认为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素质教育,必须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的跨专业学习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展跨专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中文版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对山东省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的总分为(81. 74±7. 63)分,处于较高水平。按职称分类,不同职称的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得分比较,P <0. 05。根据科室分类,不同科室的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得分比较,P <0. 05。结论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学习态度较好,具有较高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专业认同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与职责;护理管理人员及教育者,应重视跨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护理学在职硕士研究生专业间的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优质护理的服务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年级护理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有利于进行护理学生的选拔和岗位培训.方法:采用卡特尔 16PF人格测量表,对在校二年级35名护理学生和赴临床实 习的三年级33名护理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临床实习的护理 学生与在校学生比较,在3种人格因素L,M,Q2和次级人格 因素Y4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校护理学生 适应能力较强,有充分合作的团体精神;实习学生总体上做事 尽职,独立性和进取精神强,应变性也有相对提高.16PF的测 试可为医学院校科学管理护理学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已结束课堂学习并即将进入临床的实习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在本科与大专护生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232名高年级在校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情况。研究工具包括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和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B表。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护生死亡态度各维度均分为:中立接受(4.10±0.43)、死亡恐惧(2.76±0.66)、死亡逃避(2.73±0.74)、趋近接受(2.61±0.58)、逃离接受(2.48±0.75)。临终关怀态度总分为(107.63±8.45)。临终关怀态度与死亡恐惧(r=-0.247,P<0.01)、死亡逃避(r=-0.278,P<0.01)及逃离接受(r=-0.145,P<0.05)呈负相关,与中立接受呈正相关(r=0.405,P<0.01)。本科护生死亡逃避得分明显低于大专护生(t=-2.043,P<0.05),且临终关怀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大专护生(t=2.639,P<0.01)。结论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有较大改善空间,加强临终关怀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learning burnout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 506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three Questionnaires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questionnaire, learning burnout inventory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scale. Results The scores of affective commitment, ideal commitment, normative commitment and continued commitment of the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were (28.229 ± 5.327), (20.348 ±4. 507), (19. 405 ± 3. 730), (18. 148 ± 2. 954) and( 86. 130 ± 13. 421), respectively. And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misconduct, low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total bumrnut of the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were(21.733 ±5.338), (18.459 ±3. 918) , (17.083 ±3. 596)and(57. 275 ±9. 766) , respectively. As well as the scores of learning ability of self-efficacy, learning behavior of self-efficacy and total self-efficacy were(35.765 ±5.835), (35.247 ±4.840)and (71.012 ±9.659), respectively. The affective commitment,ideal commitment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mensions of learning bumout. And the continued commitment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ed with the low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Otherwise, the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were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dimensions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However, the dimensions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dimensions of learning burnout (P< 0. 01). Conclusions The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learning bumout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academic self-efficacy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The higher the levels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are, the lower the level of learning bumout 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