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构建以胜任力为核心的神经病学形成性评价体系,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客观、全程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得到反馈及提高,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成为具有良好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2.
分析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组织管理、专业课程、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医学综合素质5方面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旨在提升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使其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  相似文献   

3.
《西北医学教育》2019,(1):178-181
系统总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开展和推广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应用的经验,是以临床为基础,学术为导向,医教协同双向反馈,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的发展性的评价方法,是培养新时代具有岗位胜任力儿科医师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型在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2023年5-7月在院一体化培养的硕士研究生29名,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教改组、对照组,2组分别采用传统培养模式及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对两组进行岗位胜任力、理论知识、教师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结果 教改组在多项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以及理论知识和教师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及教学评价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为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供给与转化提供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依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各医学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文章阐述了岗位胜任力,并结合学校实际,分析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旨在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并检测该体系的信效度,依据评价体系创建教学情境,评价应用效果。以111名高职急救护理方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6人,对照组5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以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认同感得分。实践表明,实施以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有利于高职护生岗位胜任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以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为目标,探索在培训中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使用Mini-CEX和DOPS量表为工具,对2017届内科和全科住院医师在出科考核时开展评价工作,构建住院医师—指导教师—评价督导三级模式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结果:对比两组共58名住院医师在2018年和2019年量表中单项平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形成性评价体系保障了评价的规范开展。结论:使用Mini-CEX和DOPS量表为工具,对住院医师在培训中开展形成性评价,并落实评价督导,对培训效果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临床综合能力培养。其内涵包括临床思维分析能力、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和临床沟通能力,这与岗位胜任力中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测评核心是一致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将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联合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严格临床轮转管理,建立多维度的日常工作考评体系;通过组织临床病例讨论会、开设临床技能训练课、规范化教学查房等,提高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建立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出科考核及反馈体系等。研究生经过上述培训,其临床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达到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的临床工作水平,结合其他学科的培训后可以胜任全科医师的岗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全方位评估法,构建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完善评价体系,调动专科护士积极性,提升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促进护理队伍可持续发展,提高优质护理内涵,加强护理队伍科学管理。方法运用全方位评估法,对专科护士进行岗位胜任力的全面、多维度评价、考核。结果评价实施前后专科护士在综合素质、专业素质、病房管理、教学管理、科研创新方面各项指标,考核成效显著。结论运用全方位评估方法,不仅完善了医院在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而且规范了专科护士的岗位职责,全面提升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0.
岗位胜任力是胜任本职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以病理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人才培养目标、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及实训环境建设等环节进行改革和实践,初步构建了病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改革评价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而且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及时反馈能够起到促进学习的目的。积极开发和利用科学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可极大提高医学教育效果。扬州大学医学院尝试利用雨课堂软件,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并覆盖教学活动全过程,收到了初步成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雨课堂这种教学方式作为形成性评价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教师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教学和学习进程,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可为信息化时代高校培养医学人才和改革教学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课程考核是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课程考核普遍存在考核形式单一、注重终结性考核、考核目的片面等问题,其与高等医学院校要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应引入形成性考核、增加平时成绩、建立复合型课程考核体系极为必要。实践教学表明,该考核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介绍学习性评价的概念,分析“医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两方面阐述并设计多维度评价量表改进其课堂评价方式,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遗传学实验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我们对天津医科大学遗传学的实验考核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了综合性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调研结果显示,改革后的考核体系可科学、客观、全程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基础上,还可及时反馈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形成性考核评价的价值。而且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考试设计。  相似文献   

15.
形成性评价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动态评价和及时反馈,这种评价形式能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有效改进教学.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高,形成性评价能较全面地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医学仪器原理》课程进行以形成性评价为中心的考试改革探索,构建“一中心(以形成性评价为中心),三体系(内容体系、操作体系、监控体系)”的考试改革方案,促使学生学习的重心从只关注分数转变到重视自主学习和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上。同时加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改进教与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生源的变化对学生学业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建立满足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体现引导、评价、反馈功能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以评价改革促进质量提高.学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水平,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公正、客观、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建立中医临床技能实训教学考核体系,客观和公正地反映学生临床能力,为实现高等中医院校培养医学人才的核心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进入实习阶段的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的出科考核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及时进行分析、反馈、改进,形成了完整、系统的考核内容、考核细则、评分标准,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了医院师资队伍培养和教研室建设,可评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医院校学生的基础医学实验技能学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医学类实验课的重要基础.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多依赖传统模式,而考核也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结合实验技能操作的方式.文章拟对基础医学实验技能课程虚拟仿真平台构建及量化考核进行研究与探索,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技能知识的把握,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同时解决以往单一、不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