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京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和抑郁症状分布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于2010年9-10月随机抽取南京市5所学校2 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2 118名中学生中,具有1、2、3项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的中学生分别为21.6%、6.0%、4.4%;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6.0%,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9.4%、13.4%、3.3%;高中生、有健康危险行为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初中生、无健康危险行为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健康危险行为项数的增加,抑郁症状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58.9,P<0.05),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c%)为14.8%。结论 健康危险行为是罹患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潜在类别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识别抑郁症状高风险群体和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16个区的8 175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抑郁症状和健康危险行为。使用Mplus 8.3软件进行健康危险行为的潜在类别分析,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  结果  天津市初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7.8%,城区(19.4%)高于郊区(16.5%)(χ2=11.62),女生(20.2%)高于男生(15.5%)(χ2=30.58)(P值均<0.01)。经潜在类别分析,将天津市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分为健康组(84.0%)、不良饮食组(3.8%)和多种风险行为组(12.2%)3个潜在类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地区、年级、性别、家庭类型后,与健康组相比,不良饮食组和多种风险行为组的初中生检出抑郁症状的风险更高[OR值(95%CI)分别为2.82(2.17~3.66),4.31(3.67~5.05),P值均<0.01)]。  结论  天津市初中生抑郁症状问题较为严峻,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与抑郁症状间存在关联。应根据各潜在类别的特征早期识别抑郁高风险初中生,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方案,使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军校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况,为军校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军校1 022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8.24%的大学生喜欢吃甜食,33.27%偏食,29.06%认为超重,23.39%不遵守交通规则;64.58%的大学生感觉压力大,57.24%常感到孤独,34.25%担心某事而失眠;98.73%的大学生使用互联网,29.84%上网时间超过自己的预想,19.18%参加过类似打牌的娱乐性活动。结论 军校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不容忽视,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卫生部根据我国青少年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了2004年-2010年中国青少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南京市玄武区参与了该监测系统。为探讨南京市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状况,为卫生、教育等部门制定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根据监测计划,2004年10月~2005年4月在南京市2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进行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病学现状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庆市大学生亚健康的现状及其健康危险行为因素,为大学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三所大学1903名大学生进行一般情况、自编青少年亚健康危险行为因素调查问卷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为42.8%。女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低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大三年级(P<0.05);师范类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医学类和理工类学生(P<0.05);学习压力较高者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压力一般和较低者(P<0.05);睡眠时间小于八小时的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睡眠时间大于等于八小时的大学生(P<0.05)。影响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主要危险行为因素有偏食行为、无大强度运动行为、无小强度运动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自杀行为、滥用药物行为和网络成瘾行为等。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较高,与多种健康危险行为因素有关,相关部门应该区别对待进行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疾病谱的变化,伤害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青少年的首位死因[1].伤害与不健康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关系越来越密切[1].这些健康危险行为可能给青少年的健康和完好状态乃至成年期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笔者于2008年3月以沈阳市大学生为研究群体,调查健康危险行为,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识别医学生多种健康危害行为的潜在类别,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潜类别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原则,于2018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整群抽取2 014名医学生开展横断面调查.使用自编手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健康危害行为评价以及抑郁症状.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分析吸烟、饮酒、自杀、睡眠障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良童年经历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及皮质醇水平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6名中学生。采用不良童年经历量表(ACE-IQ)、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对其进行测量;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检测皮质醇水平。结果 不良童年经历与皮质醇水平和抑郁症状呈正相关(r=0.14,P<0.05;r=0.43,P<0.01),皮质醇水平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r=0.22,P<0.01)。皮质醇水平在不良童年经历和抑郁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7,t=2.590,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4%。性别对不良童年经历与抑郁症状的中介过程存在调节作用(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β=0.14,t=2.184,P<0.05);对于女生,皮质醇水平可以正向预测抑郁症状(β=0.05,t=4.176,P<0.05);对于男生,皮质醇不能预测抑郁症状(β=0.00,t=4.209,P>0.05)。结论 皮质醇水平通过不良童年经历间接影响青少年的抑郁症状,且受到性别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所高校的2 5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男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均高于女生:饮酒(81.99%/34.57%)、通宵上网(47.24%/2...  相似文献   

10.
浙江、广西两地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现状及差异性。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大学生769名、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810名进行健康危险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大学生各种危害健康行为发生率在3.7%~84.7%之间,其中喝酒率最高,为84.7%;其次是不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为82.2%;第三位是睡眠不足7小时,为65.9%。大学生中有吸烟行为的占16.1%,男生为31.7%。发生过性行为的占19.7%,男生占30.7%。在休闲娱乐方式选择中,男女生首选上网都占最高比率,男生为39.8%,女生为20.0%。多数危险行为的发生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广西大学生明显高于浙江大学生、高年级高于低年级。结论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较普遍,尤以男生更严重,有随年级增长而增高的趋势,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存在较大差异,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状况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培养我国大学生健康行为的途径。方法 对我国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主要的健康危队行为有:伤害、不良饮食习惯与过去缺乏,使用成瘾物质,不健康性行为,不当体闲如乐行为。影响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因素有:健康意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工作的偏向、干预手段。结论 应通过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开展社区干预,以及营造支持性环境等多种途径,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的现况及相关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促进知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式"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调查表"对广东省某高校1 025名在校大学生以匿名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其中在过去的一周内39.1%的大学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在过去的一个月中34.1%的大学生有饮酒行为;在过去的三个月里16.8%的大学生参加强度大的体育运动;另外35.0%的大学生挑食;42.1%的大学生上网的时间超过自己预想的时间;7.1%的大学生有吸烟行为(每天至少吸一支,连续吸烟≥1年);12.8%的大学生有性行为。结论高校大学生的不良健康行为不容忽视,健康危险行为干预亟需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描述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和抑郁症状的流行现状及双向关联,为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于2019年4—5月选取安徽省合肥市和江西省上饶市2所高校的1 135名学生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每6个月随访1次,于2021年4—5月进行最后一次问卷随访,匹配后获得有效人数999人。运用自评问卷调查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长和手机功能使用情况,运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评估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和抑郁症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基线和2年后手机使用行为和抑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手机使用行为与抑郁症状评分之间的线性关联;采用自回归交叉滞后模型分析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双向关联。结果 基线调查中大学生手机依赖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4.3%和42.4%。基线和2年后随访中大学生平均手机使用时长分别为[(2.84±0.90)(2.02±1.05)h/d];手机依赖平均得分分别为[(23.30±9.00)(23.29±10.45)分];手机功能使用平均得分分别为[(30.12±6.66)(29.12±7.27)分];抑郁症状平均得...  相似文献   

14.
沈涛  徐斐  池红 《职业与健康》2007,23(7):484-486
目的了解南京市白下区中学生人群中主要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及其与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来自南京白下区9个学校的27个班级1102名在校的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其中初中生占63.6%,高中生占36.4%;男生为45.0%,女生为55.0%。调查的有效应答率为94.2%。结果该样本人群中5种健康危险行为:吸烟、饮酒、网吧上网、逃学、离家出走的发生率分别为4.3%、33.6%、8.0%、6.5%和4.5%,男生均高于女生,高三学生的发生率为最高,高中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初中学生,18岁以上年龄组的学生中,各种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均为最高。罹患抑郁障碍的学生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可能性均大于非抑郁障碍患者,针对上述5种健康危险行为的OR值分别为3.30(95%CI=1.67~6.55),1.86(95%CI=1.27~2.73),2.78(95%CI=1.57~4.93),3.82(95%CI=2.15~6.81)和5.53(95%CI=2.95~10.40)。发生健康危险行为者(网吧上网者、逃学者和离家出走者)寻求心理医生进行疏导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发生健康危险行为者,但两类学生与老师交流沟通的比例则无差异。结论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抑郁障碍已成为中学生人群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关职责部门应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医学、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分布状况及存在的差异.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427名苏州大学女大学生进行有关健康危险行为的无记名问卷调查,同时组织两组专题小组讨论.结果 医学女生自我报告身体和精神状况均比非医学女生差;被调查女生尝试吸烟率为7%,饮酒率为33.3%,参加体育锻炼为79.2%,未违反交通规则占32.6%,二者均无统计学差异;医学女生对高血压的正确认知率(71.6%)远远高于非医学女生(54.0%);女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6.1%,二者无统计学差异,但在使用安全套方面二者存在差异.结论 苏州大学女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较为普遍,某些行为存在专业上的差异,应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采取不同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何丽    于静  别荔  苏梅    姚海艳  赵俊香  杨玉静  蔡庆  吴方园   《现代预防医学》2022,(20):3712-37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孕妇的焦虑症状是否在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间发挥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患者健康问卷(PHQ - 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 - 7)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 767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孕妇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r = - 0.077~ - 0.222,P<0.001),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焦虑症状呈负相关(r = - 0.183~ - 0.298,P<0.001),焦虑症状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r = 0.581,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症状在社会支持、主观支持维度、支持利用维度与抑郁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71.43%、74.07%、65.02%;在客观支持维度与抑郁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6.88%。结论 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可通过焦虑症状对孕妇抑郁症状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孕妇社会支持水平,将有助于减轻焦虑症状,进而避免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学、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分布状况及存在的差异。方法分层整群抽取427名苏州大学女大学生进行有关健康危险行为的无记名问卷调查,同时组织两组专题小组讨论。结果医学女生自我报告身体和精神状况均比非医学女生差;被调查女生尝试吸烟率为7%,饮酒率为33.3%,参加体育锻炼为79.2%,未违反交通规则占32.6%,二者均无统计学差异;医学女生对高血压的正确认知率(71.6%)远远高于非医学女生(54.0%);女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6.1%,二者无统计学差异,但在使用安全套方面二者存在差异。结论苏州大学女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较为普遍,某些行为存在专业上的差异,应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采取不同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培养大学生健康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培养我国大学生健康行为的途径。方法对我国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主要的健康危队行为有:伤害、不良饮食习惯与过去缺乏,使用成瘾物质,不健康性行为,不当体闲如乐行为。影响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因素有:健康意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工作的偏向、干预手段。结论应通过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开展社区干预,以及营造支持性环境等多种途径,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躯体健康与抑郁症状发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躯体健康状况与抑郁症状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原则,在北京市城乡社区老年人群中抽取有效样本2506人,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采用综合问卷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4年累积发病率是10.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低抑郁症状发生率越高(文盲组、小学组和初中以上文化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5.2%、10.5%和5.1%;χ2=26.587,P=0.000);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的老年人(15.4%、6.1%;χ2=31.163,P=0.000).健康自评差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健康自评为良好、一般和差的各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7.3%、13.2%和38.0%;χ2=23.385,P=0.000);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19.3%、9.6%;χ2=11.947,P=0.001);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37.5%、10.1%;χ2=15.930,P=0.000;操作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17.5%、9.6%;χ2=9.501,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健康自评和ADL是老年抑郁症状发病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文化程度低、居住在农村、健康自评差以及ADL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重庆市青少年不健康减重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2019年10—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城乡各4所完全中学,采用不健康减重行为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 scale)对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的减重行为和抑郁症状进行调查。共纳入3969名研究对象,包括男生1479(37.26%)名,女生2490(62.73%)名。采用χ2检验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与抑郁症状的关系,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健康减重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 3969名研究对象中,不健康减重行为报告数为2972(74.88%)人,抑郁症状检出数为1459(36.76%)人。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χ2=34.83,P<0.01)、城乡(χ2=6.75,P<0.01)、父亲教养方式(χ2=159.64,P<0.01)、母亲教养方式(χ2=160.10,P<0.01)、家庭经济条件(χ2=63.88,P<0.01)、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