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25例冠心病患者在PTCA前,PTCA后1d,3d和7d的血浆ET、CGRP、SP和NPY变化,发现ET由PTCA前的21.41±4.01nmol/L增加到PTCA后的47.76±1435nmol/L,(P<001)在PTCA后3d和7d逐渐回降;CGRP由PTCA前的2.95±1.21nmol/L增加到PTCA后的17.96±3.34nmol/L(P<001),在PTCA后3d和7d逐渐回降至术前水平;SP在PTCA后3d和7d明显降低;NPY由PTCA前的152±027ng/L增加到PTCA后的3.47±12ng/L(P<001),在PTCA后3d已回降至术前水平。认为PTCA术可以引起体内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PTCA并发证有关。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解决术后再狭窄问题例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简述了PTCA后再狭窄的机制。再狭窄病变对PTCA后民航飞行人员的影响以及在术后的航空医学鉴定和观察中,防治再狭窄的重要性及如何防治再狭窄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经验。材料和方法:10例冠心病患者作冠状动脉造影确认有14支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率70%~75%者5支,90%~100%者9支)。全部病例均作ELCA手术。ELCA采用脉冲间期为180-220msec,光导纤维直径为1.3~1.6mm,能量密度14.5~21.0mJ,激光频率为20Hz。ELCA术后辅以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CA)。结果:9例13支狭窄动脉中,9支狭窄率>90%者,作ELCA+PTCA成功,其中7支动脉狭窄率减至15%以下,2支减至40%~45%,1例因术中导丝头断裂,失败。成功的9支动脉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示:内膜光滑4支,毛糙3支,夹层动脉瘤1支(2月后随访消失),术中出现血栓1支。术后6个月内造影随访,3例动脉再度狭窄。结论: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可用于PTCA难以成功的有钙化硬斑、挟窄段较长(>2.0cm)和闭塞的冠状动脉,安全有效。但它并不能避免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巯甲丙脯酸(CPT)增加下壁心肌梗塞(INF)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原因,在实验性心肌梗塞模型上观察了CPT对INF的电生理和血液动力学作用,并与其对前壁心肌梗塞(ANT)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CPT明显延长INF的窦房结恢复时间和心房、心室、房室交界区的有效不应期,同时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增加;(2)与ANT相比,INF者使用CPT后动脉压下降更为显著,左室舒末压轻度下降。作者认为:临床上CPT治疗增加INF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原因与CPT对INF的负性心电生理和血液动力学效应有关,因此,INF急性期不宜采用CPT治疗。主题词  相似文献   

5.
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采用血管内支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利用运动试验来追踪评价其1年疗效。材料与方法:观察32例PTCA成功病例,其中6例在术后1~8个月被诊断为再狭窄,选择Gianturco-Roubin型支架做再成形治疗,在术后第1、6、12个月测定其运动试验结果,将所测定指标与单纯PTCA组病例做同期对照。结果:6例血管造影均为原部位的单支血管再狭窄,经支架成形处理后,狭窄度由90.5%±3.4%(x±s)下降为10.2%±6.7%;术后1年追踪运动试验表明,支架成形组较单纯PTCA组在运动耐量和运动时间方面占优势。结论:再狭窄的发生除了与血管内膜增生反应相关外,还与血管壁的慢性回缩和结构重塑相联系;血管内支架可对抗这一过程的发生,从而提高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用潘生丁核素心肌断层显像随访30例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7.8%术前心肌显像呈缺血表现的室壁节段在术后缺血消失或改善,而术前心肌显像仅表现为梗塞的节段术后无变化.术后1个月3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7%,在术前心肌显像有缺血改变的24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8%.半年复查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7%及83.3%.半年内12.5%病例心肌显像发生再缺血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表明此法可以作为PTCA后短、长期疗效的评价手段,为PTCA选择合适的病例及合适的病变血管.  相似文献   

7.
魏晓冬  陈士良 《武警医学》1998,9(6):314-316
为探讨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能否逆转冠心病(CHD)患者的左室重构(LVRM),对实施选择性PTCA的25例冠心病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动态观察其围PTCA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的演变。结果发现扩大的左室容积在围术期中明显缩小。其中15例心肌梗死后有LVRM者7例,其术后LVESV首先回缩(P<005),随后LVESV及LVEDV均显著缩小(均P<001);而无LVRM者(n=8),LVESV及LVESV则无变化(均P>005)。无论有无LVRM,围术期LVEF及SV均无变化(均P>005)。提示在选择性PTCA围术期中,LVRM可明显减轻;也表明在反映LV功能的2DE指标中,LVESV及LVEDV较LVEF及SV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低强度激光经皮腔内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末期,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的应用开创了冠心病治疗的新纪元,但是由于术后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高达30%~50%而影响远期疗效。80年代中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应用,虽然使PTCA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是仍有较多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至今对再狭窄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因对其机制不是十分了解,故尚缺乏有效方法使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近年来研究发现,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低强度激光局部照射似可明显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一、临床应用的低强度激光及治疗参数低强度激光(lowintensityl…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报告了3例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术中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或严重内膜剥脱致血管夹层,形成威胁性闭塞时,采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结果。3例病人均为术中决定置入冠脉内架,经快速抗凝等准备,一次放置成功。支架置入后残余狭窄为0 ̄10%,获得了满意的管径增大效果。3例病人均无急性或慢性血栓形成的严重并发症,术后无心绞痛发作,临床经过顺利。作者认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处理PTCA术中急性血管闭  相似文献   

10.
99Tcm-MIBI运动-静息心肌显像在PTCA术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评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运动-静息心肌(ST-RE)SPECT显像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术后判断疗效、预测再狭窄以及估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PTCA术后患者行ST-RE SPECT,30例有术前对照,30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被扩冠状动脉所支配的心肌显像如为可逆性(RD)和(或)部分可逆性缺损(PRD),提示心肌缺血,冠状动脉再狭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对70例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潘生丁试验(CTD)及ECG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CTD检测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88%和93%,明显高于ECG(52%和77%),检出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2%、84%及83%;检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的灵敏度为82%,检出轻、中、重度狭窄的灵敏度分别是44%、81%、100%.对17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患者的术前术后CTD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TD对于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很高,对筛选PTCA术前病人以及手术疗效评价和追踪观察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腔内成形术 (PTCA)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常规而有效的方法。PTCA术后 1~ 4个月内 30 %~ 5 0 %的再狭窄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原因[1] 。冠脉内照射可使再狭窄率降低 ,所以倍受关注[2 ,3 ] 。一、内照射的理论基础与实验研究PTCA术后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引起内皮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粘附 ,并刺激肌纤维出现异位增生。内照射使分裂期细胞内DNA结构发生不可逆性破坏 ,因而抑制了增生。这种抗增生作用与照射剂量、时间和细胞所处的分裂阶段有关[4 ] 。Wiedermann等[5 7] 用192 I…  相似文献   

13.
作者总结近年106例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的急性合并症,如急性冠状动脉闭塞、血栓脱落引起远端栓塞、冠状动脉夹层及冠状动脉痉挛共19例,对各种合并症的血管造影表现,尤其对PTCA所致冠状动脉夹层按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后认为,正确认识合并症的血管造影表现,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的形态学表现,与PTCA急性合并症的可能性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201Tl再注射及再注射后延迟显像对心肌存活的检测能力,对62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201Tl运动、3~5小时再分布、201Tl再注射后16~35分钟及再注射后12~19小时延迟心肌断层显像。15例患者于显像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于PTCA后重复运动再分布心肌显像。结果:62例患者运动再分布显像共有126个不可逆缺损节段,其中48个节段再注射后16~35分钟出现放射性填充,心肌存活检出率为381%(48/126);51个节段再注射后延迟显像出现再分布,心肌存活检出率为405%(51/126)。两种显像方案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16,P>005),但两者结合62个节段示有放射性填充,心肌存活检出率可提高到492%(62/126)。15例患者PTCA前共检出17个心肌存活节段,术后12个节段201Tl灌注改善,阳性预测率为706%;PTCA前检出11个梗塞节段,术后9个节段201Tl摄取无改善,阴性预测率为818%。结果表明:201Tl再注射与延迟显像心肌存活检出率无明显差别,但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的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护理人员在PTCA中的监测及术后护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1、心绞痛症状的监测,在PTCA中当扩张处内膜撕裂或夹层形成以及血栓形成都是造成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的原因。临床上由此引起的心绞痛往往发病是突然的,患者出现大汗,烦燥,护理人员应立即给氧气吸入,按医嘱给杜冷丁50mgim,并准备好除颤器及抢救物品,如果应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此时应用冠状动脉灌注导管进行紧急处理。2、心律失常的监测,护…  相似文献   

16.
心肌声学造影在经皮冠脉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显像(MCE)在经皮冠脉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4例冠心病患者于PTCA术前后经冠脉完成MCE,观察心肌显像增强计分,心肌灰阶峰值强度(PI)和心肌节段半径缩短率(△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冠脉狭窄不伴心梗的患者,术前MCE为1分者,术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术前计为05分者,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心梗患者术前MCE计为0分者,术后计分、PI和△D%指标改善,说明存在冬眠心肌。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肌细胞功能有望恢复,联合观察三项指标可从心肌灌注水平评价PTCA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王全顺 《武警医学》1998,9(9):540-541
研究资料已经证实,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在血栓形成和与之相关的心肌梗塞自发性斑块破裂中起着关键作用[1,2],也是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原因[3]。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可导致血管损伤和内膜剥脱,血小板被许多大分子激活,随后在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Ⅱ...  相似文献   

18.
作者采用DSA对92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施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其中52例(71支)冠脉(CA)发现不同程度的狭窄;选择其中10例CAS患者行经冠脉腔内成形(PTCA),8例成功,狭窄管腔均获明显扩张(>30%),2例失败。文中着重讨论了DSA在PTCA应用中的价值、限度与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各种再灌注治疗对缺血性心肌挽救的疗效。材料和方法:35例AMI患者被分为接受静脉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的IVT组,接受急症经皮冠脉成形术的PTCA和IVT+PTCA组。用碘123标记的β甲基碘苯十五烷酸(123IBMIPP)和铊201(201Tl)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分别评价心肌的缺血范围及梗塞面积,并计算出心肌挽救指数(SI)。结果:虽然三组间缺血范围无显著差别,但PTCA组的梗塞面积却明显大于IVT和IVT+PTCA组。因而,IVT和IVT+PTCA组的SI显著大于PTCA组。结论:IVT+PTCA是治疗AMI的理想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合方案的SPECT 99mTcMIBI 心肌显像术前预测PTCA 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运动、静息、静滴硝酸甘油介入三步99mTcMIBI 心肌显像对122 例拟行PTCA 治疗的患者进行监测,并以术后1 ~2 周的运动、静息显像作为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心肌显像显示的缺损变化与PTCA 疗效有重要关系。以运动与NTG 显像组合反映的缺损变化作为预测指标,则与疗效指标呈正相关(r = 0 .9366) 。结论:运动、静息、静滴硝酸甘油介入三步99mTcMIBI 心肌显像能够在术前全面准确地预测PTCA 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