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尤其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西城区110名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将98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西城区流动人口对预防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程度较高,≤30岁年龄组与>30岁年龄组对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血液会得艾滋病回答正确率(P<0.05)、艾滋病母婴传播是通过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回答正确率(χ2=4.149,P<0.05)、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方法 是抗病毒药物回答正确率(χ2=5.472,均P<0.0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认识不足.结论 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应针对流动人口相关知识的薄弱环节,如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和母婴阻断方法 等方面开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松岗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夏明  唐国成  张艳萍  李群 《职业与健康》2011,27(21):2463-2464
目的了解深圳市松岗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针对这一人群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先整群抽取8个工厂和2个建筑工地的流动人口为调查对象,每个人群随机调查50人,采取自制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500人,被调查者年龄18~42岁,男性275人,女性225人。知道艾滋病会传染的为77.40%,知道通过HIV经性接触、吸毒、母婴、血液传播的分别为65.00%、56;80%、43.40%、73.00%。结论松岗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差,应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流动人口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特定群体,这一群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兴起、发展、壮大。由于脱离原户籍所在地、绝大多数为处于低端劳动力市场就业等特点,流动人口群体在医疗卫生保障方面较其他群体处于劣势,成为抵御包括性病艾滋病在内的传染病侵袭的弱势群体。我国流动人口主要以国内流动、由农村向城镇流动为主。很多研究表明,人口的流动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流动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的认识,以利于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方法流动人口按照其工作特点分为3组:建筑工人、服务行业者和个体经营者。对3组人员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资料,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以及干预前后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各组干预后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敏感度各组间有差异。结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防治意识较弱,加强健康教育是艾滋病防治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的自测健康状况,并分析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自测健康的影响。方法 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3组对象(流动人口组、流动人口对照组和当地人群对照组)进行测试,然后对流动人口组实施性病/艾滋病(STD/AIDS)健康教育,并在干预后1周再次用SRHMS对3组对象进行测试。结果 流动人口的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与当地人群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健康得分高于当地入群(P=0.01);社会健康得分低于当地人群(P=0.000);干预后流动人口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和健康总分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流动人口社会健康的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结论 流动人口的社会健康问题应受到关注;在流动人口中开展STD/AIDS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感染率,制定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的干预措施。方法2010年3月对坐落在北辰区辖区内的大型建筑工地外地农民工进行艾滋病防治、防控知识的调查。采用问卷填写,并为被调查者所填问卷内容保密的方式进行。然后,对目标人群开展艾滋病的宣教,抽取部分调查对象,通过评估问卷进行考核和测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有所提高。结论在全社会加大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更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在我国各大中城市的剧增是当前出现的普遍现象。流动人口普遍具有下列特征 :青壮年和未婚者居多 ,性思想、性行为活跃 ;文化程度偏低 ;居住地不固定 ;性病和艾滋病的防护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低 ;接受相关教育的机会少 ,因而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较高。我国近几年的STD和HIV的监测结果表明 :STD发病率在不断上升 ,在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部分省、市已上升至传染病的第 1位 ;HIV感染者已达 60多万 ,而流动人口的发病占据其中一定的比例。目前 ,对流动人口的STD/HIV相关知识、态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流动人口与艾滋病的关系,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角度分析目前关于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进展,从而有助于探索经济、有效、实用的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艾滋病传播的健康促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及健康传播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以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合作项目--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需求与服务调查中相关的数据为基础,结合健康传播的概念分折了城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的健康传播需求和我国的现状,认为应当把流动人口作为健康传播重点关注的对象.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给出了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传播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兰玲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539-2540,2542
[目的]为了解流动人口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感染率,便于制定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的干预措施。[方法]随机调查某市工厂、餐饮及KTV等娱乐场所的流动人口1000名。年龄17~40岁,中位年龄32.5岁。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形式采用匿名现场填写。同时给予被调查者抽血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结果]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者与在高中以下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差异性显著,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入在1500元以上者与在1500元以下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差异性显著,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接触媒体宣传者与不常接触媒体宣传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差异性显著,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艾滋病预防知识了解者与不了解者,感染率差异性显著,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流动的人群,应该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宣传的形式也应该多样化,内容要利于理解。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周建芳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1):1296-1297
目的了解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4年“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基线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对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分析。结果95.4%的流动人口听说过AIDS,但其中只有0.5%的能正确判断所有的传播和非传播途径,65.7%的人知道使用避孕套可以预防AIDS;分别有4.9%和37.8%的人认为应该或可以理解“如果一个男人长期没有性生活,就去找小姐”;13.6%的人目前的避孕措施是避孕套,但只有34.6%的人能够每次使用避孕套。结论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有所增加,但仍然缺乏,安全性行为的比例也不高,应该充分关注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工作,并采取更为有效的艾滋病健康促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国内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目前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以青壮年为主,并且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艾滋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随着我国城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2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该调查采用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开展,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询问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行为危险因素、睡眠时间以及社会压力状况。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3 521名研究对象,就业流动人口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7.77 h,女性(7.87 h)高于男性(7.69 h)。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为12.3%(95% CI:11.8%~12.7%),45~59岁人群(21.2%)高于18~岁人群(1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流入地区、行为危险因素、BMI、社会压力、自评健康状况和自报患有慢性病是影响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的主要因素。男性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女性的1.18倍(95% CI:1.07~1.31);吸烟人群是不吸烟人群的1.22倍(95% CI:1.11~1.33);过量饮酒人群是正常人群的1.31倍(95% CI:1.16~1.49);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没有工作和生活压力人群的1.46倍(95% CI:1.29~1.65)和1.33倍(95% CI:1.18~1.50)。结论 我国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重视,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寻求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随机抽取5家单位,把调查期间一直在该单位工作的非永康籍外来人员列为调查对象,进行多形式健康教育干预,对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作比较,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对艾滋病预防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在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方面的知识,安全套对预防艾滋病的作用及正确使用的方法等有非常显著的提高。但仍有1/3的人认为得艾滋病是不光彩的,愿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交往的人仍不到40%,说明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心理很重;且大部分被调查者对自身感染性认识不足,对安全套存在认识与行为相分离,安全套使用率低,提醒我们工作重点应放在“百分之百”使用上。结论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采取深入浅出、易懂、实用,既有基础性知识,又有防治性病艾滋病的基本方法的多形式健康教育,效果是明显的,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部分地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流动人口中HIV感染者人数的增加,流动人口已成为中国艾滋病防制的重点人群。本研究采取两阶段分层抽样,在流入地和流出地共抽取4 009名7类不同行业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151人进行深入访谈,对相关部门的147名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接受宣传教育和干预服务、发生高危行为和性病相关症状情况,明确了流动人口与相关部门接触的情况,总结了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过民办学校开展流动人口结核病健康教育模式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2所民办小学,分别以2所学校的学生家长作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前后,通过结核病健康知识、信念和行为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基线共调查学生家长611人,其中干预组302人,对照组309人;终末评估时,干预组279人,对照组285人。干预后,干预组结核病知识、信念和行为均好于对照组,其中,知晓"肺结核能传染给别人"的比例达到82.1%,知晓"近距离咳嗽喷嚏能传染肺结核"的比例达到72.4%,知晓"咳嗽"、"咳痰"、"咯血(痰中带血)"这3个结核病主要症状的比例分别达到72.0%、59.5%和64.9%;干预组"认为结核病能治好"的比例提高到50.9%,"吐痰用纸包起来"和"咳嗽喷嚏遮挡"的比例分别提高到62.3%和71.8%,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民办学校为载体进行流动人口肺结核健康教育模式有效,可以明显提高目标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升流动人口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和维护流动人口健康。方法 收集2018年5—8月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138 955名流动人口相关数据,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结果 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的签约率为12.3%,山西省流动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最高,为48.6%,上海市最低,为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配偶(OR = 1.284,95%CI:1.202~1.372)、流动时间为6~9年(OR = 1.090,95%CI:1.029~1.154)、流入中部地区(OR = 1.133,95%CI:1.080~1.189)、社会性质流动(OR = 1.002,95%CI:0.984~1.197)、家庭月收入少于3 000元(OR = 1.497,95%CI:1.391~1.611)、自评健康(OR = 1.092,95%CI:1.023~1.165)、已建立健康档案(OR = 38.932,95%CI:36.788~41.201)、接受过健康教育(OR = 2.488,95%CI:2.290~2.702)的流动人口签约率较高,而年龄15~24岁(OR = 0.718,95%CI:0.619~0.832)、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OR = 0.833,95%CI:0.766~0.907)、跨省流动(OR = 0.825,95%CI:0.782~0.871)、主要职业为生产及运输业人员(OR = 0.868,95%CI:0.818~0.921)的流动人口签约率较低。结论 目前,流动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动时间、流动范围等为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避孕行为的影响分析,为探讨流动人口避孕节育行为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多阶段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娱乐场所,分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倡导、动员、管理、培训、宣传教育、咨询服务、技术服务、随访服务、转诊机制等干预措施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应用卡方检验及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1 791名研究对象中,采用避孕方法的占94.26%,干预组与对照组避孕方法使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期间,干预组婚姻状况发生变化者避孕方法的使用率为100%(共51人),高于对照组(42.05%)。评估调查时干预组避孕方法由本人和双方决定的比例略有升高(干预前28.89%,干预后33.52%),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干预对避孕方法的决定者有统计学意义,OR为1.226(P=0.0662),95%可信区间为0.986~1.523。多因素分析发现学历高的对象,自主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较强。结论:干预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避孕方法的使用率和自主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但今后还应加强对学历低、收入低的流动人口的干预和服务。  相似文献   

20.
女性流动人口避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女性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的使用情况及生殖避孕服务的获得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对青岛市的10家工厂3521名流动人口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有11.4%的未婚者有婚前性行为。在过去6个月有性生活的未婚者使用传统避孕方法的比例是36.8%(已婚18.9%),不能坚持使用避孕药具的比例是46.4%(已婚25.2%),不能坚持每次同房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是52.8%(已婚者39.0%)。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越大、知识得分高(OR=1.36)、有生育史(OR=2.03)、过去6个月接受过生殖健康方面知识(OR=1.52)的人容易坚持采取避孕措施。有56.6%的未婚者(已婚者24.4%)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仅有16.1%的未婚者(已婚者50.1%)有机会向医生咨询过生殖健康和计生服务的知识。结论:流动人口未婚者使用传统避孕方法、不能坚持使用避孕药具和不能坚持每次同房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已婚者高。流动人口,尤其是未婚者生殖避孕服务的可及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