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为阿莫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的复方制剂,两者成分所占比例为5∶1[1-2]。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气管扩张、矽肺等有黏痰不易咳出的患者。注射用盐酸溴己新是从鸭咀花碱(Va-sicine)得到的半合成品,具有减少和断裂痰液中黏多糖纤维的作用,使痰液黏度降低,痰液变薄,易于咳出。其次是其能抑制黏液腺和杯状细胞中酸性糖蛋白的合成,使痰液中的唾液酸(酸性黏多糖成分之一)含量减少,痰液黏度下降,有利于痰咳出[3-4]。本药的祛痰作用与其促进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及祛痰作用有关。该药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气管扩张、矽肺等有黏痰不易咳出的患者。本品与抗生素联用,疗效更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静脉滴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与盐酸溴已新时,输液管道内会出现乳白色浑浊。现对发生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双黄连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出现沉淀及其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双黄连注射液配伍用药中出现沉淀的原因。方法 :将双黄连注射液参考医嘱处方 ,以 10 %葡萄糖注射液按比例稀释 ,然后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唑林注射液适当混合 ,观察出现的沉淀情况 ;另以氯化钠注射液为稀释液进行比较试验 ,并按药典规定的方法测定有关溶液 pH值 ,通过比较 ,确定 pH值与其发生沉淀的关系。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与pH较低的药物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配伍时出现沉淀 ,而与 pH较高的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稀释液或与溶液 pH较高的头孢唑林注射液配伍时保持澄明。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应在pH4 .5以上的溶媒 (如氯化钠注射液 )中使用为宜  相似文献   

3.
沈黎明 《中国医药》2008,3(2):119-120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是复方制剂,其中阿莫西林钠为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而克拉维酸钾本身只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具有强大的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可保护阿莫西林不会被β-内酰胺酶水解,因而临床应用较广泛。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本品溶解、稀释时变色和沉淀,查阅有关资料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一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方法本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3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160例患者使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B组140例患者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并及时加以记录。结果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B组患者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较A组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阿莫西林一克拉维酸钾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阿莫西林少,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对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应用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采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呼吸系统、骨骼肌肉和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感染性疾病采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较高,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32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男性181例,年龄在12~68岁之间,女性140例,年龄在15~76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感染性疾病。将3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1例,B组160例,A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也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病情快速康复有所影响。其中,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安全性要高于采用阿莫西林治疗的安全性,对于患者的不良影响较小。结论在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对于患者的不良影响较小,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井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340-341
目的对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各项不良反应例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中3例(3.7%)、对照组中1例(1.2%)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疾病产生了显著影响,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莫西林一克拉维酸钾比阿莫西林不良反应小,较为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临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关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阿莫西林不良反应监测报告453例,将所得病例分为研究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与对照组(阿莫西林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不良反应表现、构成比及持续时间,并予以对比.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9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362例.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皮肤附件中不良反应较少,胃肠、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与阿莫西林相比,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相对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临床中的正确应用方法,确保临床有效安全地应用药物。根据临床工作实践中药物应用情况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存在的问题。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临床诊疗中存在含药溶液变色、皮试时应用青霉素而非原药配皮试液、预防手术感染时选用、1次/d输注给患者、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在临床应用中应避免与酸性(pH<6.5)的溶液接触,用0.9%氯化钠注射液(pH=6.5~7.0)溶解,应立即稀释浓度为1.2 g/100 ml,应在2 h内输完,并且在临床诊疗中应按该药说明书和抗生素应用原则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复合制剂对新生儿肝脏的损害作用。方法:6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检测2组用药前后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和直接胆红素(DB),进行阿莫西林-克维权钾治疗组自身配对资料统计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用药前后血ALT和DB差异均无显著性;用药后TB明显低于用药前(P<0.0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LT、TB和D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用药期间和停药后均未发现肝脏疾病的临床表现,亦无黄疸消退后复发现象。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新生儿肝脏无损害或损害轻微,对胆红素代谢无明显影响。血ALT轻度增高和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可慎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相似文献   

11.
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复合制剂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复合制剂在9名健康成人中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血浆中药物浓度分别用藤黄八叠球菌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为检定菌(用井式琼脂平板法)测定阿莫西林和克拉维田钾。单剂量口服250mg阿莫西林和125mg克拉维酸钾后其阿莫西林的Tmax1.17±0.31hfo0.97±0.33h;Cmax3.5±0.6μg/ml和3.6±0.7μgml;T1/21.1±0.3h和1.15±0.27h。克拉维酸钾为:Tmax1.ll±0.24h和0.89±0.29h;Cmax3.6±1.0μg/ml和4.0±1.44μg/ml;T1/20.78±0.19h和0.8±0.4h。颗粒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阿莫西林为104±20%,克拉维酸钾为108±11%。  相似文献   

12.
国产和进口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比较国产和进口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住院的肺炎病儿 4 0例 ,分为治疗组 (男性 11例 ,女性 9例 ,年龄 2 7mo±s 12mo)和对照组 (男性 12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9mo± 16mo)。分别选用国产及进口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剂量均为 30mg·kg- 1,iv ,gtt ,bid ,疗程 10~ 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90 % ,2组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与进口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比较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与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的人体生物利用度。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采用两周期随机交叉试验 ,分别口服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与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 (克拉维酸 12 5mg ,阿莫西林 5 0 0mg)。用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的浓度 ,计算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计算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分散片和普通片克拉维酸的Tmax为(0 89± 0 2 5 )h和 (1 0 1± 0 30 )h ;Cmax为 (1 92± 0 6 4 )mg·L-1和 (1 4 9± 0 6 5 )mg·L-1;AUC0→∞ 为 (4 347±1 5 4 2 )mg·h·L-1和 (3 395± 1 4 6 8)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 15 1 0 9%± 86 0 0 %。阿莫西林Tmax 为 (1 15±0 4 1)h和 (1 34± 0 4 0 )h ;Cmax(5 81± 1 4 0 )mg·L-1和(4 6 0± 1 37)mg·L-1;AUC0→∞ 为 (13 4 72± 3 114 )mg·h·L-1和 (11 937± 2 735 )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118 4 1%± 31 5 6 %。两者间除阿莫西林T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克拉维酸Tmax小于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的克拉维酸Tmax(P <0 0 5 ) ,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克拉维酸Cmax、AUC0→∞ 和阿莫西林Cm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方法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625mg,用微生物法测定阿莫西林的血药浓度及尿药浓度。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阿莫西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7.69±0.74)mg·L-1,tmax为(1.39±0.53)h,t1/2β为(1.30±0.57)h,AUC0-∞为(19.95±1.76)mg·h·L-1,CL为(27.83±3.97)L·h-1,24h尿累积排泄百分率为(61.34±23.45)%。T>MIC为4.7~>8h,占给药间隔比例为39%~67%,对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株,T>MIC接近30%。结论对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所常见敏感致病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625mg,每日2次,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用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治疗呼吸道感染 6 6例 ,泌尿系感染 31例和消化道感染 16例共 113例 (男性 6 1例 ,女性 5 2例 ,年龄 39a±s 16a)。静脉注射 1.2 g ,每日 2~ 3次 ,5d± 3d后改为 0 .375~ 0 .75 g口服 ,每日 3次 ,总疗程 7~ 14d。结果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治疗各类感染总有效率分别为 94 % (6 2 / 6 6 ) ,91% (2 8/ 31)和 94 % (15 / 16 )。 113例中分离出 73株致病菌 ,对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敏感率 82 % ,细菌清除率 86 %。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和一过性肝功能异常 ,占 5 %。结论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对急性细菌性感染疗效好 ,不良反应轻微 ,可作为急诊科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pply a replicate design approach to a bioequivalence study of 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 combination following a 250/125 mg oral dose to 23 subjects, and to compare th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bioequivalence with average bioequivalence. This was conducted as a 2-treatment 2-sequence 4-period crossover study. Average bioequivalence was shown, while the results from the individual bioequivalence approach had no success in showing bioequivalence. In conclusion, the individual bioequivalence approach is a strong statistical tool to test for intra-subject variances and also subject-by-formulation interaction variance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bioequivalenc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体内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两组份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与服药剂量间的线性关系。方法:15名健康受试随机分成5个剂量组,服药后采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经3p97软件,注出其主要药动学参数AUC和Cmax,并将其AUC和cmax分别对服药剂量作线性回归。结果:克拉维酸钾主要药动学参数AUC和cmax与其服药剂量回归方程分别为Y=2.0895X+0.4438(r=0.9915)和Y=0.9397X+0.1796(r=0.9922),阿莫西林主要药动学参数AUC和cmax与其服药剂量回归方程分别为Y=4.8795X+2.4794(r=0.9988)和Y=1.7276X+1.4832(r=0.9935).结论: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两组份在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与其服药剂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史承耀  李忠 《齐鲁药事》2004,23(7):34-35
目的 研究配伍用药产生沉淀与药液 pH的关系。方法 对替卡西林钠 -克拉维酸钾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与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混合,观察结果。并按药典规定测定溶液pH值,比较 pH值与其发生沉淀的关系。结果 替卡西林钠 -克拉维酸钾与 pH较低的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配伍产生沉淀,加碱性试液 pH升高后,溶液变澄清。结论 pH值降低是替卡西林钠 -克拉维酸钾与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配伍产生沉淀的原因,必须注意不同药物溶液pH的差异,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A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lavulanic acid (CA) and amoxicillin (AMO) in commercial tablets was developed using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DRIFTS) and multivariate calibration. Twenty-five samples (10 commercial and 15 synthetic) were used as a calibration set and 15 samples (10 commercial and 5 synthetic) were used for a prediction set. Calibration models were developed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interval PLS (iPLS), and synergy interval PLS (siPLS) algorithms. The best algorithm for CA determination was siPLS model with spectra divided in 30 intervals and combinations of 2 intervals. This model showed 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RMSEP) of 5.1 mg g(-1). For AMO determination, the best siPLS model was obtained with spectra divided in 10 intervals and combinations of 4 intervals. This model showed a RMSEP of 22.3 mg g(-1).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considered as a suitable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A and AMO in commercial pharmaceuticals products.  相似文献   

20.

AIM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n interaction exists between 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 (amoxiclav) and warfari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stable oral anticoagulant therapy.

METHODS

In a double-blind, cross-over,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12 patients on stable warfarin therapy, received a 7 day amoxiclav regimen or placebo.

RESULTS

The mean maximum increase in INR observed was 0.22 ± 0.3 with amoxiclav vs. 0.24 ± 0.6 with placebo (P= 0.94). The day 7–day 1 factor II, R(–) and S(–) warfarin plasma concentrations were similar during the amoxiclav and placebo study periods (P= 0.81, P= 0.45, P= 0.7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moxiclav did not modify 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stable warfarin therapy and without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