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最常见的血管通路,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内瘘血栓形成,发病率为透析患者的14%~36%[1],内瘘血栓形成是内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往治疗需导管取栓或再次手术,给患者造成非常大的痛苦.2000年7月~2005年12月我科应用大剂量尿激酶对26例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透析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命线,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最常见的原因。尽早进行护理干预,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是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关键,而尿激酶局部溶栓是创伤小、见效快的治疗方法。本院对15例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尿激酶血管内溶栓,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命线,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最常见的原因.尽早进行护理干预,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是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关键,而尿激酶局部溶栓是创伤小、见效快的治疗方法.本院对15例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尿激酶血管内溶栓,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生因各种原因引起内瘘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失去功能影响透析。我科2007年3月-2008年5月收治5例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病人,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1-2]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4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29例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瘘口、桡动脉、头静脉的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状况。结果 129例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103例动静脉内瘘通畅,12例血栓形成,7例狭窄,4例静脉瘤样扩张,2例血肿,1例局部感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监测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无创、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能明确诊断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还能快速诊断其低血流量原因,从而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分别行前臂动静脉内瘘,鼻烟窝部内瘘及上臂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8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果88例病人手术均1次成功,术后2周以上使用动静脉内瘘均能达到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结论动静脉内瘘首选非惯用手鼻烟窝处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其近期并发症最常见是血栓形成,远期常见为吻合口狭窄或闭塞致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正>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做好内瘘的维护,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是保证患者透析效果,提高生存质量的基本条件。临床上,非血栓性内瘘狭窄是引发内瘘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1],主要表现为内瘘自然流量减少或透析时泵控血流量不足,最终导致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和闭塞[2]。患者在未达到足够血流量的情况下进行血液透析,严重影响了透析质量[3]。我科自2013年2月起对动静脉内瘘非血栓性狭窄的患者采取人工压力冲击法,使其受人  相似文献   

8.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手术部位选择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比较在鼻烟窝与前臂部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应 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5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中,鼻烟窝动静脉内瘘192例(54. 2%),前臂动静脉内瘘162例 (45. 8%);鼻烟窝和前臂内瘘患者的平均血管吻合口内径,透析时的平均血流量,内瘘的平均成熟时间,内瘘用于透析的平均时间,内 瘘4周、1年、2年和3年通畅率,血栓形成和窃血综合征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前臂内瘘患者动脉瘤的发生率和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 率较鼻烟窝内瘘显著增加。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的最佳选择;鼻烟窝内瘘较前臂内瘘有更多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而动静脉内瘘是其维持血透治疗最常用的一条安全、可靠和经济的血管通路。人体内可建立内瘘的血管是有限的,如何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科学合理使用动静脉内瘘,保护内瘘血管,避免穿刺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0~2007年本院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维持透析患者138例,现将初期使用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建立鼻烟窝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老年和青年尿毒症患者建立鼻烟窝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32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中,老年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为104例(44.8%),青年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为128例(55.2%);两组患者的平均血管吻合口内径,透析时的平均血流量,内瘘的平均成熟时间,内瘘用于透析的平均时间,内瘘1个月、1年、2年和3年通畅率,血栓形成、动脉瘤、肿胀手综合征和窃血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自体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为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最佳选择之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延长生命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而动静脉内瘘是维持透析患者最理想、最常见的透析血管通路,被认为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术后因患者未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影响内瘘成熟,以及护理人员因不熟悉病情在做瘘侧肢体测量血压、静脉输液等操作,影响内瘘的成熟及透析效果,容易引发患者的不满,甚至发生纠纷,造成护理隐患。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器具,解决患者术后动静脉内瘘的保护,也可于日常居家使用,促进内瘘成熟,避免内瘘受压,易于观察内瘘使用的结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近心端堵塞闭塞造成肿胀手综合征治疗方法 。方法 自2011年3月~2013年11月,我们对1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近心端闭塞造成肿胀手综合征的维持性透析患者,其中9例合并手部缺血,进行了手术治疗。对13例患者均结扎原动静脉内瘘。结果 13例患者结扎内瘘,成功率为100%,术后患者手部肿胀迅速消失,缺血症状也逐渐缓解。结论 自体动静脉内瘘近心端闭塞后,造成肿胀手综合征,如不能再通内瘘,可采用手术治疗结扎内瘘,消除肿胀和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3.
钱永梅  袁莉  田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444-4445
目的探讨下肢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以提高了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13例下肢白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要点和并发症的预防。结果1例下肢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闭塞而放弃,其余均正常使用。结论通过下肢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大大的减少了透析患者因血管条件不好带来的穿刺痛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正血液透析是目前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然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功能下降或丧失(简称内瘘失功)在临床上经常发生,其常见原因为内瘘狭窄或血栓形成,是透析患者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旦瘘管发生功能障碍,常需临时插管透析,给血透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文章通过总结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内瘘功能丧失患者修复后早期透析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动静脉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静脉内瘘穿刺是血液净化疗法中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在透析疗法中占重要地位。动静脉内瘘穿刺一次成功,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增加病人的安全感,而且是保证充分透析并完成治疗计划,使之顺利进行的关键。现将多年来动静脉内瘘穿刺中摸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透析中心现有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2人,其中男43例,女49例,年龄25~70岁,从1999年5月26日~1999年10月24日,共作动静脉内瘘穿刺3583例次。其中6~8周以上成熟内瘘穿刺2062例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1~6周不成熟内瘘穿刺1521例次,一…  相似文献   

16.
长期维持血液透折的患者需有很好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穿刺是血液净化疗法中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是血液透析护理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可以减少患者穿刺时的疼痛。从而得以保证患者透析时充足的血流量达到理想的透析,是保证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顺利进行透析时必备重要条件。在近20年血液净化治疗中,对动静脉穿刺及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位动静脉内瘘在前臂常规内瘘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优点。方法对40例前臂无法行常规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观察内瘘的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39例患者手术一次性成功,1例因静脉条件太差未获成功,予长期深静脉置管,内瘘在术后4~8周成熟后开始穿刺,血流量均可达230~300ml/min。并发症:4例在使用过程中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堵塞;5例出现内瘘侧远端肢体肿胀,不影响患者身体功能和透析治疗。结论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管条件差的透析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还可以保护患者血管资源,为移植血管作准备。  相似文献   

18.
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 (HD)是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之一 ,因而永久性血管通路即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的必由之路 ,是尿毒症患者得以有效透析而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细心护理、正确使用内瘘的同时 ,本身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从而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命 ,故有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之说[1 ] 。我院自 1 995年 6月开展血液透析以来 ,总计开展动静脉内瘘形成术 1 52人次 ,无一例发生内瘘血栓形成或感染 ,达到了充足的血流量 ,保证了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总结如下。一、临床资…  相似文献   

19.
崔立文  徐金升 《临床荟萃》2011,26(7):608-610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血管通路之一,优先于人工血管通路及中心静脉置管。内瘘血栓形成是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血栓形成不仅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前臂血管转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前臂血管转位术在非常规动静脉自体血管内瘘中的建立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臂贵要静脉转位、桡动脉转位、桡动脉与贵要静脉转位会师三种方法建立非常规自体动静脉内瘘。结果 93例手术无1例失败,其穿刺使用率为97.8%,透析血流量达180~250ml/min,1~3年通畅率桡动脉转位术略高于其他两种转位术,血管转位内瘘的主要并发症是感染1.1%、血栓形成4.3%、吻合口狭窄1.1%和瘤样扩张5.4%,1~3年通畅率分别为84.9%、73.1%和62.4%。结论 前臂血管转位内瘘对大多数的病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能够用于前期经多次血管通路操作的患者,在常规内瘘不能建立时优先于肘窝内瘘、上臂内瘘和血管移植内瘘被考虑,是采用自体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第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