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体针预防性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的作用。方法:74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针刺组40例,均于宫颈癌术后行留置导尿管导尿。术后5 d时,2组均采用传统方法夹闭导尿管,每2~3 h放尿1次;针刺组同时采用头体部穴位针刺预防尿潴留。结果:治疗10~12 d,尿潴留发生率、残余尿量、重置导尿管率与重置导尿管后带管时间针刺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采用传统方法加头体针可预防尿潴留的发生,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2月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28例为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将2009年3月~2011年1月进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25例为实验组,由专职健康教育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自主排尿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重置导尿管例数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专职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将55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全部患者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进行常规留置导尿管等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心理疏导、提肛收腹训练及膀胱灌注.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残余尿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术前、术后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4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导尿管拔出后残留尿量(100 ml)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护理干预在预防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祥寿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1294-1294,129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中的疗效.方法 以本院宫颈癌患者41例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1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子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治疗组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拔除尿管后,治疗组3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7.32%;对照组11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26.83%,经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肛运动联合膀胱功能训练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94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宫颈癌根治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做提肛运动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残余尿量、导尿管重置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残余尿量和导尿管重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提肛运动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群的反应和收缩能力,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减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行根治术治疗的117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整群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58例和干预组59例,对照组给予宫颈癌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拔除导尿管后残余尿量、自主排尿率、尿潴留发生率和有无膀胱刺激征。结果:干预组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自主排尿率及无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本院68例宫颈癌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包括盆底肌肉及腹肌锻炼、定时开放结合个体化排尿训练、掌握拔尿管时机、心理辅导等;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留置尿管定时开放。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有5例患者残余尿量>100 m L,对照组有14例;实验组有3例存在尿潴留的患者,对照组有10例。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取宫颈癌术后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赵静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0):30-31
目的:探讨电脑中频电刺激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79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导尿管专项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脑中频电刺激,观察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脑中频电刺激可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不同导尿管管理方法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3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6例和对照组67例,实验组采用低压潮式引流+间断放尿的导尿管管理方法,对照组仅给予间断放尿的导尿管管理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首次拔出导尿管后膀胱功能恢复成功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二次置管率及泌尿系统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压潮式引流+间断放尿的导尿管管理方法,能起到训练膀胱括约肌功能的作用,可缩减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提高首次拔出导尿管后膀胱功能恢复的成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后两种拔除气囊导尿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开塞露注入膀胱后,抽净导尿管气囊内液体后再回注0.2~0.4 ml,让患者主动排尿,使导尿管随尿液自行排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拔除导尿管的方法,比较两组拔除导尿管后患者排尿疼痛、血尿、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血尿、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组的拔管方法优越,痛苦少,无血尿、尿潴留的发生,且方法简单,取材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法,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为4.7%,实验组为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排尿反射训练在预防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拔除导尿管前观察组实施排尿反射训练,对照组按术后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拔除导尿管后排尿情况、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拔除导尿管前加强排尿反射训练,可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聚焦式护理模式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采用聚焦式护理模式预防尿潴留的10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采用常规护理的10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自主排尿的恢复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功能情况以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自主排尿的恢复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拔出导尿管时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聚焦式护理模式能够减少宫颈癌的术后尿潴留,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防治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不同方法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将120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4组:对照组、针灸组、坦素罗辛组、针灸加坦素罗辛组,每组30例。术后7dB超测量各组患者残余尿量并计算重置尿管率。采用q检验、F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灸组与坦素罗辛组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针灸加坦素罗辛组疗效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针灸组、坦索罗辛组重置尿管率均高于针灸加坦素罗辛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盐酸坦素罗辛对防治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52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行腹肌、盆底肌肉锻炼,个体化排尿训练,掌握拔尿管时机,心理疏导;对照组常规置尿管定时开放。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自主排尿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d实验组自主排尿残余尿100ml2例,对照组10例;排尿困难实验组1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强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后尿意感强烈时拔除导尿管对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156例宫颈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留置导尿管后采用常规预防尿潴留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拔除导尿管前夹闭导尿管,待患者尿意感强烈时拔管。观察两组尿潴留例数及拔除导尿管次日晨排尿后的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发生尿潴留9例(11.5%),对照组发生尿潴留27例(34.6%),两组尿潴留发生率比较,x^2=11.77,P〈0.001;拔导尿管次日晨排尿后的残余尿量,观察组(63.8±4.4)ml,对照组(123.6±9.5)ml,经比较,t=50.45,P〈0.001。结论宫颈癌术后待患者尿意感强烈时拔除导尿管,可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及康复治疗.方法 选择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患者共331例,均行全子宫切除术,按术后尿潴留护理干预及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246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心理护理+药物疗法或引流尿液,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术后个体化训练和护理,比较两种方式在防止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中的作用.结果 术后实验组排尿困难发生率、残余尿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为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7%.2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3%、75.3%,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个体化训练和护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广泛根治术后合并尿潴留的作用。方法将80例宫颈癌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手术后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组术后的残余尿量、留置导尿管天数、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残余尿量、留置导尿管天数、尿潴留发生率等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腹部盆底肌肉锻炼,加强心理护理及留置导尿护理,可促进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预防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邱锡坚  黄亦武 《护理研究》2006,20(24):2210-2211
[目的]探讨采用个体化放尿方法对宫颈癌(Ⅰb期~Ⅱa期)根治术后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住院病人85例,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实行个体化放尿,对照组定时放尿。[结果]实验组拔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2例、尿潴留3例,需重置尿管5例;对照组出现排尿困难10例、尿潴留10例,需重置尿管1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放尿方法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中较定时放尿方法更能锻炼膀胱功能,更能减少或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