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天疱疮的临床合理治疗方案,为科学治疗天疱疮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190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情特征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激素治疗组和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组。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天疱疮临床诊治中的激素用量指标。结果:轻症组与重症组相比无论是在激素治疗组还是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其激素初始量、最大控制量、病情控制时间、激素减量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激素治疗组相比,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在重症组的最大控制量,轻症组和重症组病情控制时间、激素减量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疱疮患者的治疗用激素初始用量可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来设定,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激素单独治疗好。  相似文献   

2.
天疱疮患者84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曾抗  周浩  孙乐栋  周再高 《广东医学》2008,29(10):1654-1655
目的总结天疱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析其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药物均以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为主,45例患者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其中3例因治疗效果差进行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观察激素用量、治疗效果、副作用以及预后情况。结果重症组患者激素初始量高于中症组患者;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组治疗效果优于激素组;随访患者中9例因激素减量过快复发;3例进行了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已停用激素。结论天疱疮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激素用量的关键。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天疱疮疗效更佳。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可选择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者可能是治愈天疱疮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总结天疱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析其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84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药物均以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为主,45例患者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其中3例因治疗效果差进行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观察激素用量、治疗效果、副作用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重症组患者激素初始量高于中症组患者;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组治疗效果优于激素组;随访患者中9例因激素减量过快复发;3例进行了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已停用激素。结论 天疱疮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激素用量的关键。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天疱疮疗效更佳。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可选择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者可能是治愈天疱疮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54例初次住院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09年8月~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初次住院治疗的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治疗方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4例住院患者以寻常型天疱疮及红斑型天疱疮为主,临床可见皮肤水疱和(或)黏膜水疱性损害,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内水疱,收治的54例患者中53例均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多联合免疫抑制剂(主要为甲氨蝶呤或环磷酰胺),49例经治疗后痊愈或显效,总有效率90.74%,寻常型天疱疮和红斑型天疱疮在最大糖皮质激素使用量?最大激素量维持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无显著差异(P > 0.05),副肿瘤性天疱疮的预后较差,低白蛋白血症和感染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视病情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增加疗效,积极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和防治感染有利于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天疱疮的合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全部采用中药+激素治疗,其中配合免疫抑制剂18例,均获得满意疗效。小范围口腔天疱疮激素平均初始剂量28.72mg,控制病情平均天数8.57d;大范围口腔天疱疮激素平均初始剂量43.47mg,控制病情平均天数15.63d;伴皮肤病损口腔天疱疮激素平均初始剂量62.85mg,控制病情平均天数19.89d。结论:口腔天疱疮治疗仍首选激素,同时结合免疫抑制剂及中医辨证治疗可减少激素用量,提高疗效,值得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皮损面积均大于全身体表面积的50%以上。皮疹主要表现为疱壁紧张的大疱、水疱,18.8%的患者尼氏征阳性。18.8%的患者有口腔粘膜损害。16例中有13例(81.2%)伴发各种其它疾病。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示IgG阳性率为81.2%,C3阳性率为75%。糖皮质激素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的主要方法,除2例外,控制皮损所需的糖皮质激素剂量为1mg/d/kg(相当于泼尼松)。1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大多数为老年患者,常伴发各种疾病,病情危重,治疗时应根据个体差异首选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快速控制病情,联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7.
罗卫  赵广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1):1778-1779
目的观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症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合剂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A组,32例)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B组,2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起效时间、皮损明显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起效时间、皮损明显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较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大疱性皮肤病起效快、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何国华 《海南医学》2009,20(7):76-77
目的探讨环孢素合并皮质激素在治疗类天疱疮中的作用。方法将类天疱疮皮肤病患者分为采用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A组,24例)组与纯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20例)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皮损控制时间、皮损控制时激素的累积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皮疹控制时间、皮疹控制时激素的累积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在合并糖皮质激素治疗类天疱疮中能部分替代或减少皮质激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葛帮友  沈奕  刘影  李遇梅 《重庆医学》2015,(20):2815-2816
目的 探讨天疱疮及类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诱导性糖尿病(GDM)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激素治疗的天疱疮和类天疱疮住院患者,比较发生GDM和未发生GD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理类型、糖皮质激素的起始剂量、日激素最大剂量、糖尿病家族史、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因素的差异.结果 所研究对象中,25例(35.7%)发生了GDM,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激素起始量、日激素最大剂量、激素治疗时间、BMI、地塞米松使用是发生GDM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和日激素最大剂量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GDM发生的率为35.7%,BMI和日激素最大剂量可能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HSPN患者205例,根据我院初诊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纳入重症组55例,其余150例患者为非重症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并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组)和单用糖皮质激素(激素组)治疗重症HSPN的疗效。结果:重症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非重症组患者,且年龄大于60岁的比例较高。两组在肾外表现上无显著性差异。重症组患者较非重症组患者尿蛋白量较多,血白蛋白较低(P0.001);同时,血肌酐较高,eGFR水平较低(P0.001);血沉显著较高(P=0.022)。重症组肾活检病理分型、肾小球硬化比例、新月体比例均较非重症组严重。激素组、免疫抑制剂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12.8,9.0月(P=0.105)。两组在初次就诊时临床表现与指标,及肾脏病理活检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激素组、免疫抑制剂组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0%,13%,无显著差异。COX回归分析发现,起病时血肌酐高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以肾病综合征或初始eGFR低于60ml/min/1.73m~2定义重症HSPN者发病年龄较高,肾脏病理较严重,起病时血肌酐水平高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