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T angiography,CTA)是继核磁共振和多普勒超声后又一种诊断血管性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已得到肯定。虽然多层螺旋CT对颈动脉疾病的诊断更为快捷、准确,但目前国内多层螺旋CT并未普及,因此本文就单层螺旋CT用于颈动脉血管成像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为准备开展多层螺旋CTA作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光义 《放射学实践》2003,18(7):518-520
导管法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自应用于临床以来一直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但其检查费用高,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报道其病死率为0.15%,并发症率为1.5%。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仅在发现冠状动脉近段5cm的病变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中远节段仍不足以做出肯定诊断。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不仅能准确发现、量化冠状动脉的钙化斑块,而且能发现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软斑块。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层厚与成像方法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通过比较2种不同的扫描层厚对颈动脉多层螺旋CT(MDSCT)成像的影响以期获得合理的扫描参数。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无脑缺血症状或脑梗死患者和有症状者共42例,随机分成1.3mm层厚组和3.2mm层厚组,其他扫描参数不变。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2种后处理成像方法。根据颈动脉血管边缘的清晰度,颈动脉的分支级别显示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用盲法评分,所有统计工作由SPSS软件完成。结论 2种不同扫描层厚对颈动脉血管成像的总体质量与重建方法有关。应用MIP重建时,1.3mm层厚组明显优于3.2mm层厚组,应用VR时,两组图像的总体质量均优,差别并不明显。结论 多层螺旋CT颈动脉血管成像的总体质量的总体质量不仅取决于层厚的大小,还取决于图像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美国每年有150万新发病例,约50万人致死。最新资料表明,40%的死因是冠心病。因此对冠心病病人的诊断和术后康复程度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对冠状动脉血管疾病的诊断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它具有最好的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率。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不同注射流率与成像方法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通过比较3种不同对比剂注射流率对多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的影响以期获得合理扫描参数,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无脑缺血症状和脑梗死患者及有症状者共45例,随机分成3ml/s,4ml/s,5ml/s3组,对比剂用量根据扫描时间作相应的改变,其他扫描参数不变,采用最大密度和容积重建2种后处理成像方法。根据90条颈动脉血管边缘的清晰度,颈动脉的分级情况,颈动脉与其邻近软组织之间的密度差,颈静脉和甲状腺的密度综合评分,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用盲法评分,对比3种不同注射流率对成像的影响,所有统计工作由SPSS软件完成。结果 与3ml/s组相比,4ml/s组颈动脉强化峰值升高明显,使得颈动脉与邻近软组织间密度差异增大,3D图像信噪比提高。小血管显示的长度,血管边缘清晰度均有明显改善。5ml/s与4ml/s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此外,5ml/s注射流率可带来扫描伪影。结论 随着注射流率的加快,颈动脉与邻近软组织密度差异变得愈明显,但注射流率超过4ml/s已无明显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科研和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CT设备、CT扫描技术、CT图像质量的控制、对比剂相关知识及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部位血管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从事影像学诊断和介入诊疗的各级医师、技术员或从事血管疾病治疗的各级临床医师、医学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科研和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CT设备、CT扫描技术、CT图像质量的控制、对比剂相关知识及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部位血管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从事影像学诊断和介入诊疗的各级医师、技术员或从事血管疾病治疗的各级临床医师、医学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均可应用于主动脉疾病的诊断。X线作为筛查手段可提示一些疾病的诊断,其应用价值极为有限。DSA是目前诊断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但因为有创伤性,而且仅能显示有血流的管腔而在主动脉瘤的应用中有一定限制。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EBCT)诊断主动脉疾病的敏感性很高,但设备昂贵,目前难以推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辨率低,图像不够直观,缺乏整体性,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随着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技术的进展,CT血管成像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技术优势、技术特点以及临床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血管通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运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的方法获取脑肿瘤组织的表面通透性 (PS)值 ,研究脑肿瘤的肿瘤血管通透性。资料与方法 对 32例脑肿瘤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 ,先用常规 10mm层厚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层面 ,然后进行肿瘤灌注扫描 ,采用电影扫描技术 (1r/ 0 .5s) ,层厚 5mm/ 4i,重建层厚 10mm/ 2i;注射流率3.5ml/s,剂量 5 0ml,延迟时间 5s,扫描总时间 5 0s。扫描图像经ADW 4 .0工作站处理 ,计算并分析PS灌注图像和PS值。结果  32例脑肿瘤包括 6例Ⅰ~Ⅱ级星形细胞胶质瘤 ,10例Ⅲ~Ⅳ级星形细胞胶质瘤 ,8例转移瘤 ,8例脑膜瘤。所有肿瘤的PS值均明显大于对侧正常的脑白质和脑灰质 ,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转移瘤和脑膜瘤的PS值分别为 5 .19~ 17.5 4 3(9.84 4 2± 5 .4 0 5 84 )、2 1.116~ 4 9.82 4 (32 .8784± 10 .70 139)、12 .2 94~ 4 8.196 (2 9.6 16 8±14 .74 735 )、2 5 .2 5 3~ 85 .94 8(5 6 .2 0 2 6± 17.4 0 347) ,单位是ml·10 0g-1·min-1。各组PS值两两比较经t检验发现脑膜瘤的PS值与其他 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低级别 /脑膜瘤t=5 .70 2 ,P <0 .0 0 1,高级别 /脑膜瘤 ,t=3.5 0 4 ,P <0 .0 1,转移瘤 /脑膜瘤 ,t=3.2 96 ,P <0 .0 1) ,高级别胶质瘤及转移瘤的PS值与低级别胶质瘤的P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腹部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腹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 6例肝占位病变患者,15例肝移植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三维重建技术应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1P)和表面遮蔽法(SSD)。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顺利完成检查,19例清晰显示血管分支与走行。结论 MSCTA是目前一种分辨率高、快速、准确,无创性血管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探测肺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动脉疾病患者均经MSCT肺动脉成像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完全满足诊断需要。研究证实,60例中38例为肺动脉栓塞,6例中央型肺癌侵犯肺血管,3例为肺动静脉瘘,5例为肺动脉高压,8例肺动脉成像未见异常。结论 MSCT的三维肺血管图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能及时发现和诊断肺动脉疾病,指导肺栓塞的治疗及评价疗效,也可为中央型肺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螺旋CT血管成像 (CTangiography ,CTA )技术现已得到临床广泛的应用 ,颅脑血管造影成像已被公认为诊断脑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由于多层螺旋CT特殊的影像处理方法 ,本文就有关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特点作初步的探讨。材料与方法2 0 0 1年 9月至今行颅脑CTA检查 18例 ,年龄 2 6~63岁 ,平均年龄 44 .5岁。采用SiemensSomatomVolumeZoom多层螺旋CT机、扫描时间 0 .5s/3 60°、扫描层厚 1~2mm ,扫描重建时间 0 .5s采集矩阵 5 12× 5 12 ,重建矩阵10 2 4× 10 2 4,显示矩阵 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冠状动脉迂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200例,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别由2名经验丰富的中级以上放射科医师,采用单盲法对CTA、CAG检查结果进行阅片、测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迂曲的检出情况.结果:该组疑似冠心病2...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头颈部低剂量对比剂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16排多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30例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对比剂量:100ml、80ml和60ml。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像评价3组病例颈部动脉、颅内动脉的显示程度、静脉充盈程度以及伪影;并测量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结果 颈动脉、椎动脉及颅内动脉在3组病例中均清晰显示.显示程度评分上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静脉充盈程度和伪影的主观评分亦无显著性差异。3组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6排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AA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临床疑诊AAA患者均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1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传送至AW4.1工作站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获得二维或三维的立体图像。结果30例疑诊AAA患者中有7例真性腹主动脉瘤,15例假性动脉瘤,8例主动脉夹层。MPR能准确显示瘤体位置、形态、范围及附壁血栓。MIP能较好地显示瘤壁及附壁血栓内的钙化。VR技术能立体精确显示腹主动脉、瘤体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空间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腹主动脉瘤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情况,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例,经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脑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结果45例患者中,CTA检出各种斑块(钙化斑、软斑、混合斑)33例(73.3%),22例(48.8%)有动脉狭窄,血管闭塞5例。颅外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1段。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前循环发生率高于后循环,Ⅲ、Ⅳ级狭窄动脉相应供血区域大多出现缺血病灶,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像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讨论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的能力。方法:21例行全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90ml,流率3ml/s,延迟25s,层厚3.2mm,重建间隔1.6mm。对所有病例均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法、表面阴影显示、容积显示与仿真内镜处理。结果:各种后处理方法中,以最大密度投影法能最佳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容 积重建的能力与最大 密度投影法近似,表明阴影显示和仿真内镜各有优势,多平面重建对肠系膜上动脉的整体显示能力不足。结论:最大密度投影法和重建能较好地显示出肠系膜上动脉的整体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MSCT)以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和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软件来实现冠状动脉的CT成像。其重要应用是显示冠状动脉血管以排除和肯定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血管支架术后的无创性追踪、显示冠状动脉瘤以及冠状动脉的形态异常等。目前MSCT正迅速推广应用,有望作为一种日常检查应用于临床。主要介绍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MS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的检查技术和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