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经期应用抗菌药物、经后行输卵管通液治疗输卵管不通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经碘油造影检查诊断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者给予中药灌肠加西药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6.7%,自然受孕率为77.6%。结论:中药灌肠加西药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好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100例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0例行输卵管碘油造影证实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口服中药、口服中药加灌肠及口服中药加通液术处理,治疗六个月后,口服中药组受孕率为20.69%,口服中药加灌肠组受孕率为55.26%,口服中药加通液组受孕率为45.45%。观察结果提示:口服中药加灌肠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口服药,亦不低于口服中药加通液组(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通液术联合中西药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宫腔镜通液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敷和灌肠保留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观察输卵管复畅情况。结果:双侧输卵管阻塞复畅情况:治疗组复通率63.33%,对照组复通率32.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输卵管阻塞复畅情况:治疗组复通率65.71%,对照组复通率4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受孕率为48%,对照组受孕率为35%。结论:宫腔镜通液术中、术后应用药物联合治疗,大大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治愈率,缩短了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4.
於江寅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49-2150
采用中药、输卵管通液及微波联合治疗,大大改善了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预后,疗效满意.目的:通过联合应用中药、子宫输卵管通液及微波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探讨提高输卵管阻塞通畅率及受孕率的方法.方法:对15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在治疗时随机分为三组:普通通液组47例;普通通液 中药治疗组51例;普通通液 中药 微波治疗组52例;治疗后进行比较.结果:普通通液组治愈16例,治愈率34.04%;普通通液 中药治疗组治愈22例,治愈43.14%;普通通液 中药 微波治疗组治愈35例,治愈率67.31%.各组间治愈情况有极显著差异(P<0.005).讨论:三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可起到协同、互补和促进作用,在治疗上达到了比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气滞血瘀证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予中草药口服加保留灌肠以及输卵管通液、经期抗炎;对照组30例予桂枝茯苓胶囊加理疗及输卵管通液、经期抗炎。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2组输卵管通畅程度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中草药口服加灌肠以及输卵管通液、经期抗炎联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49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士美 《陕西中医》2001,22(11):654-65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药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 ,自拟通管方 (三棱、莪术、桂枝、黄芪、公英等 )内服、外敷、灌肠 ,再根据月经周期的变化加减用药 ,并配合局部子宫输卵管通液、理疗、肛门塞药。治疗本病 496例 ,结果 :总有效率 72 .37%。提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针刺配合口服膈下逐瘀冲剂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进行输卵管通液术,对照组口服膈下逐瘀冲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输卵管复通率及受孕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更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受孕率为24.00%,观察组受孕率为48.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孕率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能有效提高输卵管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有利于提高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临床治疗效果,提高输卵管复通率及受孕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方法:将该病患者68例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对于输卵管近端阻塞者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对于输卵管远端阻塞、积水或粘连者行腹腔镜手术,并结合口服中药及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纯用上述腔镜治疗.术后同时随访两组受孕情况.结果:受孕率治疗组为67.6%,对照组为51.5%.结论:中药配合腔镜治疗可有效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受孕率.  相似文献   

9.
玉兆芬 《陕西中医》2010,31(7):811-812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疏肝散结、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由于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通管汤(柴胡、枳壳、赤芍、皂角剌、苏木、菟丝子等)内服加中药灌肠及食盐热敷小腹,结合宫腔药物注射,治疗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136例。结果:治疗136例,妊娠106例,无效11例,临床总有效率达(输卵管复通率)91.91%,妊娠率77.94%。结论:采用以自拟通管汤内服加外敷、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能疏通输卵管,调理冲任经脉,病祛而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卯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输印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分两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进行西医子宫输卯管通液术治疗,治疗组使用中药清热通管汤配合子宫输印管通液术结合治疗。结果清热通管汤口服配合子宫输卵管通液术组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有可靠的疗效,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治疗输印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妇炎康复胶囊联合输卵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输卵管疏通治疗的58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宫腹腔镜手术配合妇炎康复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随访1年,记录妊娠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38条阻塞管中有30条获得再通,再通率为78.9%;对照组39条阻塞管中有25条获得再通,再通率为64.1%。两组治疗前后输卵管疏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解脲支原体感染阳性患者在治疗后均有所减少,且治疗组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受孕率为62.0%,对照组受孕率为37.9%,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受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腹腔镜手术后使用妇炎康复胶囊辅助治疗可提高受孕率,有利于减少术后炎症或感染,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防止术后输卵管粘连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月经期应用解毒化浊中药治疗慢性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0例于月经第1~5 d予解毒化浊中药双花坤孕胶囊治疗,并于月经干净后4~6 d进行输卵管通液术;对照1组30例于月经干净后4~6 d进行输卵管通液术,并在非经期予解毒化浊中药双花坤孕胶囊;对照2组30例于月经干净后4~6 d进行输卵管通液术,并在非经期予环丙沙星。3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输卵管再通情况、用药对月经的影响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转阴率,随访2年观察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1组总有效率93.3%,对照2组总有效率9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2.0%、92.0%,均高于对照1组(53.4%,76.7%)、对照2组(50.0%,70.0%)。随访2年,治疗组受孕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T、UU转阴率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2组治疗后CT、UU转阴率高于对照1组(P〈0.05)。3组用药对月经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经期应用解毒化浊中药治疗慢性输卵管炎性不孕症对患者月经情况无影响,用药安全。治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可有效杀灭病原体,明显改善症状,治疗慢性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综合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输卵管复通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受孕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输卵管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采取中医综合疗法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受孕率。  相似文献   

14.
刘凤枝 《国医论坛》2014,29(1):51-5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的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输卵管通液术和西药治疗,观察组5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内服和灌肠治疗,均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输卵管通畅程度、随访1a内妊娠情况。结果:两组输卵管通畅程度均得以改善,但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90.5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随访1a内宫内妊娠率69.8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00%(P〈0.05);观察组不孕发生率15.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9%(P〈0.05)。结论:输卵管通液术配合中药内服和灌肠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气滞血瘀证)疗效确切,能够通过松解粘连、改善盆腔微循环和促进炎症吸收等机制,恢复输卵管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创造妊娠环境以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特异性炎症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将 10 2例非特异性炎症输卵管阻塞引起不孕的育龄妇女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 ,中西医结合组以输卵管内注射药物加服中药逍遥散治疗 ,西医治疗对照组以输卵管内注射药物口服生理盐水治疗 ,以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的受孕率。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的受孕率高于西医治疗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特异性炎症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抗生素盆腔灌注结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输卵管炎性因素不孕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A组抗生素盆腔灌注结合红藤汤加减(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虎杖等)保留灌肠;B组单用抗生素盆腔灌注;C组单用红藤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88%,疗效明显优于B组(总有效率62%)、C组(总有效率50%)。结论:研究显示盆腔灌注结合中药红藤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能有效地消除输卵管病灶炎症,软化瘢痕、松解粘连,从而使输卵管通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用中药灌肠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灌肠方配合宫腔镜下通液术治疗,对照组30例只用宫腔镜下通液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妊娠率、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在宫腔镜下的反流量及推注阻力方面,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通液术后予中药灌肠方治疗能明显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内服灌肠+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5例,中药(笔者自拟方剂)内服+灌肠,对照组25例,采用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组50例,中药内服灌肠+输卵管通液术。10d为1个疗程,共5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少腹双侧坠胀或一侧痛、腰骶痛等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中药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药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24%、86·36%、60%,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灌肠+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输卵管通液术或单一的中药内服灌肠,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药口服加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电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情况,输卵管通畅度以及1年内受孕率。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为6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输卵管通畅度总有效率达87.9%,与对照组的6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治疗组受孕率为42.4%,对照组为1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输卵管通畅度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中药活血祛瘀方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输卵管通液治疗,治疗组采用热敏灸结合中药活血祛瘀方内服及灌肠治疗,随访1年内妊娠及输卵管治疗病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0%,高于对照组7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宫内妊娠率48%,明显高于对照组22%,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热敏灸结合中药活血祛瘀方内服及灌肠治疗可改善盆腔炎性环境、恢复输卵管功能,提高受孕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