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不同年龄儿童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ASA I或II级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患儿60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年龄3个月至2岁;B组2 ~ 6岁;C组6 ~ 12岁.按丙泊酚3 mg/kg,瑞芬太尼1 μg/kg实施麻醉诱导,以丙泊酚6 mg·kg-1·h-1、瑞...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麻醉方式在小儿尿道下裂矫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 Ⅰ~Ⅱ级行尿道下裂矫形术的患儿,年龄1~4岁?随机分为骶管麻醉组(Ⅰ组),单纯静脉全麻组(Ⅱ组),全凭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麻醉组(Ⅲ组),每组30例:术前均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随机分组实施麻醉。记录术前基础心率及平均动脉压(MAP),监测并记录切皮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min及手术结束后10min的心率和MAP,记录手术结束至苏醒的时间以及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Ⅰ组苏醒时间短,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与Ⅱ,Ⅲ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实施麻醉后、术中及术后心率平稳,Ⅱ组术中心率及MAP值与基础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组术后心率及MAP值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尿道下裂矫形手术采取骶管麻醉,术中、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很少出现躁动,较单纯静脉全麻及全凭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麻醉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急腹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小儿急腹症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组(F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及插管时BP、HR,记录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随访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R组麻醉中的应激反应显著低于F组(P<0.05).R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急腹症手术的麻醉,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隐匿阴茎手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本研究共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隐匿阴茎手术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即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利多卡因骶管阻滞组(Ⅰ组)、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Ⅱ组)、喉罩插管全麻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Ⅲ组)。监测术中生命体征,记录麻醉诱导至手术开始时间,运动阻滞评分、PACU停留时间、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给药次数、麻醉费用等。结果3组患儿均按术前制定的麻醉方案进行,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诱导至手术开始时间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58)。Ⅰ、Ⅱ组手术完成后患儿送往PACU,Ⅲ组手术完成后拔出喉罩后送往PACU。术中加用丙泊酚人数Ⅰ、Ⅱ组无统计学差异(P=0.573)。Ⅲ组术中采用七氟烷(1%~1.5%)吸入维持。术后PACU停留时间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58);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和术后疼痛评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Ⅱ、Ⅲ组,Ⅰ组在术后30 min存在运动阻滞(P<0.00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55),术后Ⅲ组有7例(23.3%)出现苏醒期躁动、3例(10%)出现分泌物增多。结论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小儿隐匿阴茎手术麻醉效果佳,术后镇痛完善,副作用少,可加快手术室的利用率,加速患儿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和常规氯胺酮麻醉用于小于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小于6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组(KPS组),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K组与麻醉前及KPS组麻醉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而KPS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K组相比,KPS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2种静脉麻醉方法用于小儿泌尿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芬太尼组(Ⅰ组)及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组(Ⅱ组),各20例。对比2组麻醉前(T1)、诱导时(T2)、气管插管时(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开始30 min(T5)、拔管时(T6)心率(HR)、血压变化及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T1比较,Ⅰ组T2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下降,HR减慢(Pa<0.05),Ⅱ组T2时SBP、DBP升高,HR增加(Pa<0.05);与T1相比,Ⅰ组患儿T3、T4、T5、T6SBP、DBP和HR无明显改变(Pa>0.05),Ⅱ组T3、T4、T5、T6时SBP、DBP升高,HR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2组患儿SBP、DBP和HR在T2、T3、T4、T5、T6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麻醉恢复期Ⅰ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Ⅱ组(Pa<0.01)。结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芬太尼组麻醉起效快、术中循环稳定、苏醒迅速、术后镇痛效果好,是理想、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麻醉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氯胺酮合并异丙酚应用于小儿麻醉,探讨其复合麻醉的优点。方法 对60例小儿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氯胺酮1mg/kg、异丙酚2mg/kg静注;B组氯胺酮1.5mg/kg静注,麻醉中监测Hb、SpO2,术后根据患儿出现肢体动作和能有应答作为评判麻醉苏醒的情况。结果 A组出现肢体动作及应答时间较B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小儿短小手术中,施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是方便可行的,并能减少氯胺酮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小儿麻醉手术前的恐惧、惊慌、哭闹、不合作甚至拒绝手术是麻醉医师在麻醉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氯胺酮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的特点,是目前小儿麻醉中常用的药物,但麻醉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噩梦等不良反应是其最大的弊端,也是麻醉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之一。本文拟在减少术中氯胺酮的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寻求一种更为安全的小儿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管理。方法将74例小儿腺样体扁桃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瑞芬太尼组,B组为芬太尼组。每组37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丙泊酚、维库溴胺、地塞米松、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两组均采用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A组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结果A组血流动力学比B组血流动力平稳。A组比B组苏醒快,拔管时间短。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强,镇痛作用强,恢复迅速,无蓄积作用,是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一种较好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极不合作小儿腰椎穿刺的方法。方法 在小儿腰穿前建立静脉通道,由麻醉师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及心率(HIR),持续抵流量吸氧,异丙酚按0.5—1.0mg/Kg缓慢静脉注射,先给总量的一半,视镇静/麻醉程度再追加其余量直到完全麻醉时即停药。结果 9例于异丙酚静注后约1-3分入睡,之后按小儿腰椎穿刺操作规程进行腰穿,穿刺成功率100%。结论 异丙酚静脉镇静/麻醉下腰穿的方法对极不配合患儿腰穿来说不失为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在临床上可有选择性地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实行优生优育政策,如何使小儿手术顺利,术后迅速康复,麻醉极为重要。由于小儿年龄小,在解剖、生理、药理方面与成人差别大,因此小儿麻醉管理难度大,尤其是呼吸管理。本文回顾性总结208例小儿手术麻醉病例,旨在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4年共收治肠套叠小儿62例,在B超监视下经静脉麻醉完成水压灌肠复位,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7年6月~2000年4月共行小儿危重手术482例,42例采用平衡麻醉的方法,即气管内插管,机械控制呼吸,静吸复合全麻,硬膜外神经阻滞和(或)控制性降压等多种方法的复合应用,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84例小儿危重手术,其中男55例,女29例,年龄 8个月~14 a;体重 7~ 35 kg;手术时间90~280 min。疾病种类为动脉导管未闻(PDA)44例,纵隔、胸腔肿瘤6例,腹部肿物26例,巨结肠48例。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 二、方法观察组均采用平衡麻醉的方法,1.快速诱导气管…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围术期小儿麻醉的顺利进行,观察季节对小儿麻醉期间的体温变化与麻醉方法等的相互关系。我院对50例不同年龄的患儿进行术中体温监测。发现寒冷的冬季体温无明显变化,而秋季体温则有明显的下降;气管内麻醉体温无明显变化,椎管内麻醉体温则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小儿单一麻醉很难满足长时间手术 ,复合麻醉可扬长避短 ,提高小儿麻醉成功率及安全性。我们对 60例择期手术患儿采用复合麻醉 ,麻醉过程顺利 ,现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儿 ,年龄 1~ 14岁 ,男 3 4例 ,女 2 6例 ,手术种类包括腹腔、会阴、尿道成形、下肢手术。均无发热、贫血、感冒等表现。术前 3 0min肌注阿托品 0 .0 1mg/kg ,安定 0 .2mg/kg,入手术室后随机分两组 ,每组 3 0例 ,手术时间和手术部位大致相同。Ⅰ组 :连续硬膜外 +氯胺酮静脉麻醉 ,5 %葡萄糖 3 0 0ml+ 10 0mg氯胺酮。Ⅱ组 :连续硬膜外+氯胺酮 +异…  相似文献   

16.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学会制定的I~II级标准、年龄2~4岁、行气管异物取出术小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丙泊酚3mg/kg诱导麻醉,术中维持丙泊酚1.5mg/(kg.h)微泵注入及瑞芬太尼0.05μg/(kg.min)持续泵注。对照组静脉注射γ-羟丁酸钠90mg/kg诱导麻醉,术中麻醉深度不足时分次静注氯胺酮1.5mg/kg至麻醉满意,并根据手术需要分次追加氯胺酮1mg/kg。记录诱导前(T0),插支气管镜后(T1),拔支气管镜时(T2),清醒时(T3)各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观察两组苏醒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T1与T2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而对照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瑞芬太尼起效迅速,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支气管痉挛和术后舌后坠的发生较对照组少,苏醒时间短,而且苏醒效果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并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麻醉患儿苏醒时间短和苏醒质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监测儿童射频消融术中反映麻醉深度的相关性,评价CSI用于儿科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的患儿36例,年龄7~15岁,ASAⅠ~Ⅱ级,给予丙泊酚2.5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芬太尼1μg/kg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期,设定BIS目标区间为60~70,采取闭环模式机器自动调整丙泊酚注药速度,瑞芬太尼0.25~0.33μg·kg^-1·min^-1持续泵注。记录患儿入室时(T 1)、诱导完成时(T 2)、手术开始时(T 3)、手术30 min(T 4)、手术60 min(T 5)、手术90 min(T 6)、停药时(T 7)、拔除气管插管时(T 8)、出室前(T 9)的CSI和BIS,并记录T 7~T 9时的改良清醒镇静评分(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MOAA/S)。结果T 1~T 2诱导期、T 3~T 6维持期、T 7~T 9复苏期CSI与BIS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4和0.69(P<0.05)。T 1、T 3~T 5时CSI低于BIS(P<0.05),T 8~T 9时CSI高于BIS(P<0.05),T 2、T 6、T 7时,CSI、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 7~T 9复苏期,CSI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7(P<0.05);BIS与MOAA/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5(P<0.05)。结论在儿童静脉麻醉状态下,CSI与BI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CSI可以用于监测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8.
我院所在地区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简称先髋)发病率较高,现我院该病的手术治疗已成规模,年收治此类患儿约150例,该手术因创伤较大,疼痛剧烈,以前给麻醉工作带来了困难,采用硬膜外麻醉和氯胺酮麻醉都不尽人意。因为硬膜外麻醉就小儿而言,因缺乏配合而操作相对困难且局麻药用量偏大,有局麻药中毒可能,而氯胺酮麻醉副作用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小儿上肢手术患者,在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后注入0.25%布比卡因局麻药,用量按0.5~0.6mlokg—1给药。40例患儿均采用惠普(HP78352C型)多参数监护仪连续监测ECG、HR、SPO2。结果 40例患儿均取得良好阻滞效果,术中患儿患肢松弛,对手术刺激及止血带耐受良好。结论 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阻滞完善、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纱布吸痰法和常规吸痰管吸痰法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的应用效果,寻找一种小儿手术麻醉术中简单、实用、安全的呼吸道管理方法。方法580例婴幼儿尿道下裂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手术中在患者口角放一块纱布,头偏向一侧,并适当抬高对侧肩部,以利口腔内分泌物引流(C组);另一组摆同样的体位,在有痰鸣音时用负压吸痰器吸痰(S组)。结果C组患儿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用药少,并发症少(P〈0.05)。结论纱布吸痰法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呼吸道管理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