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临床产ESBLs细菌耐药特性及其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了解并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流行及耐药特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产ESBLs细菌进行初步分型。方法 先后用nitrocefin及纸片扩散初筛法、纸片扩散确认法从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大肠埃希氏菌中检测产ESBLs菌株,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类抗生素对产ESBLs菌株的MIC值,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对ESBLs基因进行初步分型。结果 我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氏菌产ESBLs率为16.7%、大肠埃希氏菌产生ESBLs率为12.4%。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率约为70%-100%,加用酶抑制剂后它们的耐药率降为2%-60%。它们对磺胺甲E唑/甲氧苄氨嘧啶、环丙沙星及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69.23%、56.41%和20.51%,但它们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2.82%。而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及拉氧头孢对产ESBLs菌株的敏感率分别为94.88%、92.32%和97.44%。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表现了最高的敏感率未发现耐药菌株。ESBLs对单独头孢哌酮的水解率为43.93%,而当结合了舒巴坦、克拉维维及三唑巴坦时对头孢哌酮的水解率分别下降为20.91%、18.13%及15.27%。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中产SHV型、TEM型、SHV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百分率依次为41.66%、8.33%和50%,而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百分率依次为96.3%、0%和3.7%。结论 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并对不同类抗生素有多重耐药的特点。它们对头霉素类及氧头孢烯类表现出相当高的敏感率;碳青霉烯类是对产ESBLs细菌最有效的药物。酶抑制剂对产ESBLs细菌的体外效果以头孢吸酮为共同底物的情况下为三唑巴坦略优于克拉维酸,但两药都强于舒巴坦。产ESBLs细菌均携带SHV或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大肠埃氏菌绝大部分产TEM型β-内酰胺酶,而对于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则主要以产SHV型β-内酰胺酶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五所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s)和AmpC酶的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分别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并以PCR方法检测ESBLs基因.以KB法检测7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7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共检测到ESBLs阳性株16株.阳性率为22.2%(11/72);AmpC酶阳性株18株.阳性率为25.0%(18/72).11株产TEM型ESBLs,4株产PER型ESBLs,1株产VEB·l型ESBLs.ESBLs阳性株和AmpC酶阳性株均呈多重耐药,产酶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 产AmpC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多重耐药主要原因,应加强对AmpC酶的检测及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临床产ESBLs细菌耐药特性及其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并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流行及耐药特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产ESBLs细菌进行初步分型.方法先后用头孢硝噻吩及纸片扩散初筛法、纸片扩散确认法从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氏菌中检测产ESBLs菌株,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类抗生素对产ESBLs菌株的MIC值,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对ESBLs基因进行初步分型.结果我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为16.7%、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率为12.4%.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类及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率约为70%-100%.加用酶抑制剂后它们的耐药率降为2%-60%左右.它们对复方磺胺、环丙沙星及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69.23%,56.41%和20.51%.但它们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2.82%.而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及拉氧头孢对产ESBLs菌株的敏感率分别为94.88%,92.32%,和97.44%.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表现了最高的敏感率末发现耐药菌株.ESBLs对单独头孢哌酮的水解率为43.93%,而当结合了舒巴坦、克拉维酸及三唑巴坦时对头孢哌酮的水解率分别下降为20.91%,18.13%及15.27%.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产SHV型,TEM型,及SHV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百分率依次为41.66%,8.33%和50%,而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百分率依次为96.3%,0%和3.7%.结论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并对不同类抗生素有多重耐药的特点.它们对头孢霉素类及氧头孢烯类表现出相当高的敏感率;碳青霉烯类是对产ESBLs细菌最有效的药物.酶抑制剂对产ESBLs细菌的体外效果以头孢哌酮共同底物的情况下为三唑巴坦略优于克拉维酸,但二药都强于舒巴坦.产ESBLs细菌均携带SHV或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大肠埃希氏菌绝大部分产TEM型β-内酰胺酶,而对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则主要以产SHV型β-内酰胺酶为主.  相似文献   

4.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调查川北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 用Vitek 32细菌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并对耐药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7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7.2%,对其它1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2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TEM型基因,其中.同时还携带SHV和CTX-M型基因的分别有14株和7株,经DNA测序.TEM基因均为TEM-128,CTX-M基因为CTX-M-2,SHV基因可能为SHV-5、SHV-1b、SHV-56、SHV-71或SHV-96.结论 川北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存在严重耐药现象,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以TEM-128为主,同时也有SHV和CTX-M,部分菌株携带两种以上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参与细菌耐药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β-内酰胺酶的耐药表型及基因型分析,研究其耐药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10月两所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63株,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mpC酶。结果 63株鲍曼不动杆菌耐头孢西丁61株(96.8%),而且对临床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非常高,均在90%以上(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棒酸),表现为多重耐药,其中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最高为56%,头孢哌酮/舒巴坦位列第二为41.3%。所测6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AmpC酶阳性率为6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有蔓延趋势,出现1株对临床现有抗生素全部耐药的菌株。AmpC酶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携带率为67%。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目前本地区最为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法和梯度琼脂平板法测定细菌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用Nitrocefin定性后,以市售试剂盒抽提质粒和染色体,PCR法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较。结果:研究所用的12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产β-内酰胺酶,对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加酶头孢菌素较敏感;其中6株细菌经PCR扩增和产物序列分析表明其质粒上携带有β-内酰胺酶AmpC基因。结论:质粒介导的AmpC酶是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严重耐药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耐药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革兰阴性细菌耐β-内酰胺类抗菌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较为深入,现对ICU产ESBLs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耐药、检测及防治等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非发酵菌中其临床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且多重耐药状况非常严重,令治疗相当困难。经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及GenBank网(www.ncbi.nlm.nih.gov)检索并复习有关文献得知,  相似文献   

9.
10.
新疆地区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20株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AB)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用PCR方法对20株AB菌的9种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20株AB菌中blaTEM阳性13株(65%)、blaADC阳性12株(60%)、blaSHV阳性1株(5%),其余β-内酰胺酶基因均阴性;1株blaSHV测得序列经比对为blaSHV-36型;1株blaADC作全长基因测序,测得序列经比对与美国核酸库已登录的blaADC DNA序列均不同,为新亚型。结论该20株AB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质粒谱和耐药谱,找出它们的耐药基因位点。方法K-B法检测3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21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采用经典的碱裂解法和SDS裂解法抽提质粒,高温高浓度SDS双重处理交替培养法和SDS法消除质粒。结果3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大多耐药,它们具有5种质粒谱,其中大多数为型。质粒消除后仅有7株菌对若干种抗生素敏感性得到恢复,其余无变化。结论本地区的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大多不在质粒上。  相似文献   

12.
呼吸内科常见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质粒上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55株呼吸内科分离菌的种类、分布、耐药性及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φ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NCCLS)200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利用WHONET5.2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结果呼吸内科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占85.81%,常见的菌种是肺炎克雷伯菌(17.29%),AB(15.79%),洛菲不动杆菌(13.53%),铜绿假单胞菌(11.28%),大肠埃希菌(9.77%)和短黄杆菌(9.02%),非发酵菌的分离率明显上升,占分离菌总数的45.8l%,91.61%的标本来自痰液。革兰阴性菌菌耐药率高,有一株AB对除亚胺培南以外的14种常用抗生素均高度耐药且其质粒上携带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3种耐药基因。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质粒上带一或多种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blaTEM-1、blaPEM-1和blaOKA-23基因是呼吸内科AB多重耐药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ICU常见病原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质粒上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南昌大学一附院ICU常见菌的种类、分布、耐药性及鲍曼不动杆菌(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φ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利用WHONET5.2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AB质粒上的耐药基因。结果ICU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5.3%,常见的菌种有铜绿假单胞菌(16.27%)、金葡菌(15.66%)、AB(15.06%)和肺炎克雷伯菌(14.66%),非发酵菌的分离率明显上升,占分离菌总数的42.77%,87.35%的标本来自痰液。革兰阴性菌耐药率高,AB对包括IPM在内的13种常用抗生素均高度耐药且其质粒上携带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三种耐药基因。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质粒上带一种或多种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blaTEM-1(EU022370)、blaPER-1(EU022369)和blaOXA-23(EU022368)基因是ICUAB多重耐药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氏不动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从碳青霉烯酶的产生、外膜通透性降低、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及主动外排泵等方面就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鲍曼不动杆菌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方法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常用抗菌药的MIC50;对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测序。结果15株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2株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PCR产物纯化后测序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AY795964.1)blaxxA-23基因序列100%同源。结论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高,其编码基因为blaoxA-23。  相似文献   

16.
主动外排机制介导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和机会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并且其耐药性高,常发生泛耐药或多重耐药。主动外排机制在细菌多重耐药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有关的外排蛋白主要有AdeABC、AdeIJK、Tet(A)、Tet(B)和AheM外排泵。本文结合当前主动外排机制研究进展,对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有关的主动外排蛋白的分类、组成、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耐药情况进行综述。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机制的深入研究,对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一种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基因的新方法。方法首先对近几年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选择临床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鲍曼不动杆菌及其突变株进行检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9.37%,OXA-51基因扩增结果与细菌培养相符,OXA-23基因扩增与鲍曼不动杆菌耐亚胺培南的结果相符。结论采用PCR法对OXA-51基因扩增可以检测是否存在鲍曼不动杆菌,采用PCR法对OXA-23基因扩增可以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是否存在亚胺培南耐药性。从而快速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基因,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院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特征,分析其基因同源性,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病房分离的10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PCR扩增gltA、gyrB、gdhB、recA、cpn60、gpi和rpoD 7个管家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PubMLST数据库比对分析,利用eBURST软件绘制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进化关系图.结果 107株鲍曼不动杆菌被分为4个基因型,分别是ST-136(31株)、ST-195(7株)、ST-208(58株)和一个新的基因型(11株),其中ST136、ST195和ST208基因型具有同源相关性.结论 我院ICU病房的鲍曼不动杆菌具有水平传播特征,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可用于临床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9.
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并且随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增加,对它的治疗已经受到重视.本文着重介绍了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生素,药物联用仍是有效方法.新型肽类抗生素如人β-防卫素2、(LLKK)2C和[E4K]alyteserin-1c等具有抗菌活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