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对椎动脉狭窄段进行支架成形术,使椎动脉狭窄段恢复正常管径。结果23例病人共放置27枚支架,椎动脉狭窄率术前平均为73.2%,术后为25.7%,造影示狭窄段全部成形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18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8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症状复发1例。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动脉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尿激酶(UK)行溶栓治疗,对6例颅外段血管狭窄,采用PTA消除,并注入罂粟碱扩张颅内血管,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10例,大脑中动脉1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4例中,血管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12例,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有力指数(BI)评分:100分20例,75~95分6例,占86.67%。结论 早期超参动脉溶栓配合PTA和罂粟碱可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治疗,总结操作经验,评价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行DSA再证实,局麻下行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由于不配合改用全麻,6例患者由于高度狭窄,术前PWI评价脑灌注,行分次治疗,在支架置入2周后局麻下行球囊扩张术.结果 32例患者支架覆盖斑块良好,术后残余狭窄<10%,1例患者同侧肢体偏瘫,经治疗6 h后恢复.术后8例低血压,经多巴胺静脉维持后好转,7例一过性心动过缓,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经1 a随访,未出现脑卒中再发作,2例发生再狭窄行球囊扩张.结论 术前综合评价、术中轻柔操作、防止低血压为手术成功和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分次治疗可降低高度狭窄病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3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段进行支架成形术.结果 34例患者共放置36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DSA示狭窄段全部成形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椎-基底动脉狭窄段狭窄程度从术前的(78.3±6.2)%降至(3.6±4.2)%.随访6~38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31例,明显改善2例,复发1例.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后循环供血系统脑梗死等并发症.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术后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893例,分别在术前1 h、术后24 h及术后30 d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脑血管支架置入的成功率为99.6%。住院期间,5例(0.6%)发生血管性死亡、11例(1.2%)发生卒中;随访30 d,发生卒中和死亡共19例(2.1%)。年龄>80岁及有症状者发生卒中和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年龄<80岁和无症状者(4.3%对1.1%,P<0.05;12.5%对2.0%,P<0.05),而有手术风险及伴有内科疾病并不增加术后卒中或死亡的风险。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安全的,术后不良事件的风险与伴有神经缺损症状和年龄相关,而与手术高危因素或内科疾病无明确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PCI)的全脑血管造影的评估作用及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5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中12例进行了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65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后发现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43例(其中椎动脉32例,基底动脉7例,大脑后动脉4例,锁骨下动脉1例,颈内动脉25例,大脑中动脉2例),椎动脉发育不良16例,椎动脉非自然扭曲4例。其中12例进行了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后循环缺血症状分别在1~12d内明显好转,平均随访(20.5%±9)个月,随访中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脑梗死,亦未见支架置入处再狭窄。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PCI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而对有适应症者进行支架成形术治疗安全可行,且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动脉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病率不高,但它极易引起脑缺血和卒中。目前内科治疗还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是部分患者还需要采用血管内介入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本文在回顾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自然病程、病理生理变化和内科治疗疗效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血管内介入和外科手术的治疗原则、方法及疗效。  相似文献   

8.
Wingspan支架治疗有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初步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我科用自膨Wingspan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围手术期的临床初步经验。方法所有病例经过Gateway球囊预扩后置入Wingspan支架。结果6个月内用此支架治疗10例病人,平均56.3岁,女6例,狭窄率均>50%,置入成功率100%。狭窄率均值(71.8±11.9)%,球囊预扩后为(36.5±15)%,支架置入后(24.9±13.3)%。1例在30d围手术期内出现脑梗死,无死亡。结论用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和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成功率高,围手术期致残率可接受,此技术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血管内治疗对不同病变性质导致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回顾性分析2017-11—2021-11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31例)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0例)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81例,按照有无基底动脉狭窄(BAS)分BAS组和无BAS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影像、手术资料,对比分析2组的预后结局。对BAS组进一步按血管成形术分亚组,比较预后。结果 共纳入BAS组患者56例,无BAS组患者25例,其女性比例更高(48.0%vs19.6%,P=0.009),BAS组的高血脂比例(25%vs 0,P=0.004)、吸烟比例(53.6%vs 24.0%,P=0.013)、入院低密度脂蛋白[2.96(2.60~3.59)vs 2.62(1.91~2.75),P=0.006]更高,BAS组患者pc-ASPECTS评分低于无BAS组患者[7(6~8)vs 8(7~8),P=0.01],采用血管内成形术BAS组更高(33.9%vs 8.0%,P=0.014)。2组的成功再灌注mTICI 2b~3、病变血管部位、穿刺-复流时间、rt-PA静脉溶栓率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复杂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收治的24例复杂症状性ICAS[如路径迂曲,病变长(15 mm),病变接近分叉,狭窄合并动脉瘤等]并经亚满意球囊扩张+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患者资料。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支架术后30 d内任何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者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支架治疗成功;随访期间50%的支架内再狭窄或者靶血管供血区的卒中或TIA。结果 24例入组患者中,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4.2%(1/24),表现为无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无缺血性并发症发生。支架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血管狭窄率从(87.1±9.3)%降为(17.5±8.7)%。4枚狭窄附近动脉瘤同时栓塞。共18例患者进行了影像学随访,6例患者(33.3%)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其中3例患者为症状性再狭窄并进行了支架内球囊扩张。结论亚满意球囊扩张+Enterprise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技术可行,具有较低并发症。经导管释放的支架可能提高支架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CAS)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给3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S。在术前、术后第1 d、3个月及1年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比较手术前后颈动脉狭窄段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颈动脉的血管内径明显增大,PSV和EDV明显降低(均P0.01)。与术后第1 d比较,术后3个月的颈动脉CDFI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第1 d比较,术后1年的颈动脉血管内径缩小(P0.05),PSV和ED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S术后颈动脉狭窄得到缓解,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术后1年时部分患者出现支架处血管再狭窄,但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2.
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循环缺血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因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3月以来开展的支架成形术治疗因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疗效及随访结果。86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男性58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1±5岁。结果 86例患者中2例为左椎动脉V3段夹层动脉瘤所致,1例为左椎动脉开口处夹层所致的狭窄,其余83例患者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所致;2例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率97.7%。平均随访22.5±10.5个月。随访期间发生前循环脑梗死4例;后循环脑梗死3例,TIA2例,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5.95%;脑出血2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占3.57%。结论 支架成形术可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与夹层动脉瘤,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S)已经被证实为一种治疗血管狭窄和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此项技术。随着工作的广泛开展,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其并发症的出现和防治问题,在众多的介入治疗并发症中有一种为数不多或多数人认为后果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本文所探讨的颈动脉支架术后严重低血压以及由此产生的神经功能缺损,后果亦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202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数量、分布及特点.方法 通过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介入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调研及上报方式,对中国2020年开展AIS-EVT(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分离、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和放射性损伤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业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能够显著降低中到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对于无症状重度狭窄患者,CEA也有一定益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CEA的一种替代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卒中是第3位死亡原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病因^[1,2]。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0%,据报道,在亚洲、非洲和西班牙裔人群中这一比例更高^[3,5]。其危险因素包括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和吸烟^[6,8]。在美国,估计每年有40000~60000例新发卒中是由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实验拟观察经皮血管成形支架置入前静脉应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对患者血浆中兴奋性氨基酸浓度变化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5-01/2006-06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治疗的颅内或颈部动脉狭窄患者32例,平均64.5岁。狭窄段长度8~18 mm ,平均(12.2±4.5) mm。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及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入院后静脉点滴乙酰谷酰胺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1次/d,7 d。入院时、术前及术后30 min内采血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血浆谷氨酸及天冬氨酸含量。 结果:①术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两组的狭窄率均下降(P < 0.01)。②术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谷氨酸及天冬氨酸含量均低于入院时,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治疗组的谷氨酸及天冬氨酸含量低于对照组(P < 0.01)。③32例患者均在狭窄段成功置入支架,技术成功率为96.86%。6个月后,随访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大部分病例(28/32,87.50%)狭窄段血流速度下降;对照组中3例(3/32,2.74%)血流速度较术后增加,虽未经血管造影证实,但考虑有再狭窄发生。 结论:经皮血管成形支架置入前采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静脉点滴能够减少血浆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从而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灌注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成形技术在钛合金材料颅骨成形修补中的应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颅骨缺损患者133例,其中58例用手工塑型的钛合金网进行颅骨修补,75例用计算机辅助成形的钛合金网进行颅骨修补。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消耗的钛钉数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结果计算机辅助成形组手术时间为(105.4±9.6)min,所用钛钉数为(14±1.7)枚,均明显低于手工塑型组的(125.6±10.9)min和为(19.0±2.1)枚(P<0.05)。计算机辅助成形组4例发生出血、积液、疼痛不适和外观不满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3%(4/75),手工塑型组发生上述并发症者17例,发生率为29.3%(17/58),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5)。两组均无钛网外露、伤口感染及排异情况。结论计算机辅助成形技术缩短了颅骨缺损修补的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及风险,完善了外观,使得钛合金材料作为颅骨修补材料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背景:1987年首次报道经皮椎体成形应用于临床,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肿瘤并取得良效,但仍有一些问题需关注和探讨。 目的:对国内外骨水泥材料在经皮椎体成形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了解椎体成形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存在的争议问题。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8-01/2011-01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vertebroplast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6-01/2011-01 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椎体成形”,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725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8篇。 结果与结论:经皮椎体成形应用于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肿瘤取得良效,它既可以消除或缓解疼痛症状,又能够加固和强化椎体从而防止进一步塌陷。但如何选择病椎,单侧还是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还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的注入时机和注入量,如何避免穿刺损伤以及骨水泥的渗漏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回顾采用洗必泰浸泡自体颅骨并普通冰箱保存与回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1995~2003年间,采用普通洗必泰消毒液浸泡自体颅骨瓣冷藏保存后回植122例,3~6个月后行颅骨成形术,观察疗效与并发症的发生,并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 122例全部一次回植成功,6例术后出现皮瓣下积液,与同期行自体髂骨移植颅骨成形术的38例(其中2例出现皮瓣下积液)相比,二种方法的并发症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到3年,回植骨逐渐被正常骨爬行替代.结论普通冰箱保存洗必泰浸泡自体颅骨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颅骨保存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