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孔今城  胡宏慧 《上海医学》1997,20(10):586-588,F004
肠道非肿块型溃疡性T细胞淋巴瘤比较罕见,与肠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易发生混淆,且其症状复杂多样不易确立诊断[1]。我们曾遇2例,均经6个月反复各项检查仍难确诊,后因肠穿孔作肠殷切除,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酶标记后,才明确诊断为肠道非肿块型溃疡性T细胞淋巴瘤,现报道如下。病史摘要倒1,男,15岁。不规则周期性发热6个月,38~39C为多,间隙正常3~4天后发热再起,最高可达40.5C伴咽痛及颈浅淋巴结肿大如黄豆。发热时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记数正常,各种抗生素治疗未能控制体温,消炎痛栓剂可暂时降低温度。其它各项检查均未提供诊断…  相似文献   

3.
6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祥兰  王国刚 《广西医学》2004,26(1):122-123
肠道T细胞淋巴瘤约占肠道淋巴瘤的 4 8%。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热、难治性腹泻等症 ,病情凶险。现对我科诊断的 6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病理特点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女性 3例 ,男性 3例 ,年龄 1 6岁~ 4 6岁 ,平均年龄 2 8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 ,3例伴不规则发热 ,病程 1周~ 2 5个月。 6例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无异常。鼻腔、鼻咽、口咽黏膜无肿物及糜烂等。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脾、双肾B超检查未见异常。骨髓穿刺检查 :未见肿瘤细胞累及。临床初断 :肠炎 2例 ,肠炎并败血症 1例 ,肠道恶性组织细胞增…  相似文献   

4.
钟伟杰 《当代医学》2011,17(26):100-101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5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1.6岁。病变多位于回肠或回盲部。临床表现以腹痛、体重下降、发热、腹泻为主。免疫表型CD3、CD45RO、TIA-1、粒酶B阳性,CD20、CD79α、CK阴性。生存时间2周~12个月,中位生存期2个月,5例均于确诊1年内死亡。结论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上极为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程凶险,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案,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皮肤T细胞淋巴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T细胞淋巴瘤在临床上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29岁,因双下肢皮疹1年余,伴发热3个月于1998年3月23日入院。患者于1996年夏出现双下肢皮疹,渐由双踝关节周围弥漫至双下肢,颜色为鲜红与暗红交替出现,在当地医院拟“...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最常见于胃肠道,且大部分来源于B细胞[1,2],来源于T细胞者非常少见[3]。现就笔者遇到并经免疫组化证实的4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性淋巴瘤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见表1)表1四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编号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术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10年来收治恶性淋巴瘤173例,其中胃肠道淋巴瘤68例,占39.3%.而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11例占16.2%,现对其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31~75岁,男女比例为8:3.病变多位于空、回肠,可有结肠累及.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发热、消瘦为主,部分患者并发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无患者伴有乳糜泻.内镜下3例患者表现为溃疡病灶,术中见溃疡6例,肿块4例.4例曾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为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45RO(+)、CD3(+)、CD30(-).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部分结合术后化疗.3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结论:不伴有乳糜泻是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之一.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常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该病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8.
EB病毒与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EB病毒是一种亲人类B淋巴瘤的双链γ-DNA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对某些肿瘤,尤其是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发生有着间接或直接的作用。多数研究提示,EB病毒对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可能存在着地区和人种的差异,且受肿瘤类型(免疫表型)的影响,本文结合文献对EB病毒的检测及其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道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免疫表型T细胞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常规HE切片和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观察并分析13例肠道T细胞NHL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13例T细胞NHL发生于小肠8例,结肠5例.其中8例为溃疡型,3例为隆起型,2例为局部肠壁增厚.肿瘤细胞为中至大细胞,核多形性,多伴有炎症样背景.肿瘤细胞表达T细胞相关抗原,13例(100%)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均呈阳性表达;10例(76.9%)表达CD3;9例(69.2%)表达CD45RO;5例(38.5%)EB病毒(EBV)阳性表达;3例(23.1%)表达CD56;2例(15.4%)波形蛋白(VIM)呈阳性;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D20、CD79a、CK、CDX2、NSE、CgA、CD117.结论 肠道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肿瘤,高度恶性,须与其他肠道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道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免疫表型T细胞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常规HE切片和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观察并分析13例肠道T细胞NHL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3例T细胞NHL发生于小肠8例,结肠5例。其中8例为溃疡型,3例为隆起型,2例为局部肠壁增厚。肿瘤细胞为中至大细胞,核多形性,多伴有炎症样背景。肿瘤细胞表达T细胞相关抗原,13例(100%)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均呈阳性表达;10例(76.9%)表达CD3;9例(69.2%)表达CD45RO;5例(38.5%)EB病毒(EBV)阳性表达;3例(23.1%)表达CD56;2例(15.4%)波形蛋白(VIM)呈阳性;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D20、CD79a、CK、CDX2、NSE、CgA、CD117。结论肠道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肿瘤,高度恶性,须与其他肠道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 肠恶性淋巴瘤以腹痛及腹部肿块为主要症状 ,分别占80 %及 72 %;消化道钡餐诊断率 9%,内镜结合活检确诊率 4 3%。结论 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易和肠道其他疾病混淆 ,内镜结合活检对其确诊率最高 ,多块深部取材可提高检出率 ,联合应用纤维肠镜及X线双重对比造影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细胞来源的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INHL)在临床特征、内镜表现、诊断及治疗、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间明确诊断的PINHL病例,分别统计B细胞来源与T细胞来源的PINHL在临床表现、内镜表现、诊断治疗,并随访预后。结果共纳入PINHL 85例,中位年龄52岁,男女比例为3.05∶1,B细胞来源58例(68.2%),T细胞来源27例(31.8%)。T细胞淋巴瘤较B细胞淋巴瘤具有发病年龄小(32岁vs 56岁,P<0.01);发热、便血、腹泻、盗汗多(P<0.05);病变以多部位弥漫性分布和肠镜下以溃疡及溃疡浸润性表现为主;确诊时间长(4月vs 2月,P<0.01);误诊率高(16/27 vs 12/58,P<0.01);预后差等特点;且T细胞淋巴瘤以结外NK/T淋巴瘤为主。结论我院PINHL中,T细胞来源淋巴瘤比例高,发病年龄更早,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总体预后差,病理分型以结外NK/T淋巴瘤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3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21~73岁,均为男性,痛变多位于回肠,可有结肠累及。临床表现以腹痛、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大出血为主,无患者伴有乳糜泻。内镜下1例患者表现为结肠溃疡病灶,术中见溃疡2例(回肠及结肠各1例),回肠肿块1例。1例患者经内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2例由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例曾被误诊为Crohn氏病。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为T细胞抗原CD45RO+、CD3^+。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论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不伴有乳糜泻、不易与炎症性肠病鉴别是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之一。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误诊、漏诊率较高。本研究拟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探讨其术前误诊、漏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近10年来接受手术治疗的4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诊断情况、临床表现、内镜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33/41,80.5%)、腹部包块(19/41,46.3%)常见,并发症中以消化道出血多见(7/20,35.0%)。术前拟诊为原发性肠道淋巴瘤者6例(14.6%),未定性诊断的25例(63.4%)患者主要系内镜病理未证实或影像学检查征象无特异性,误诊/漏诊的9例(22.0%)患者术前分别被诊断为单纯性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结肠癌、阑尾病变、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结论加强对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认识,细致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加强与内镜、影像、病理科医师的交流协作,将有助于降低误诊、漏诊率,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鼻腔NHL中,NK/T细胞淋巴瘤9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6例,B细胞淋巴瘤2例。NK/T细胞淋巴瘤可见血管中心、血管浸润及坏死现象,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中末见。NK/T细胞淋巴瘤9例全部死亡,外周T细胞淋巴瘤6例中4例生存,B细胞淋巴瘤2例均生存。结论 原发性鼻腔NHL多发生于男性;NK/T细胞淋巴瘤较多见,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恶性度,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6.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健  黄崇新  徐钢  胡豇  刘仲前 《四川医学》2004,25(4):430-432
目的 观察总结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LB)临床、影象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0例PLB的临床症状、体征、X线影像学特征、病理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0例PLB年龄范围从24~68岁,平均年龄53.2岁。男8例,女2例。发生部位:骶骨和腰椎各2例,胸椎、颅骨、右上颌骨、左胫骨上端、右胫骨上段和左股骨下端各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压痛。X线片示溶骨性骨破坏。病理类型主要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治疗主要采用局部刮除加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平均随访2年,患者在半年内均无骨外淋巴瘤征象。结论 PLB是一种少见的常发生在中老年的恶性骨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虽可提示PLB的可能,但最后确诊需结合病理学诊断,免疫组化有助于PLB的鉴别诊断和组织分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等资料,男15例,女3例,年龄2878岁,中位年龄55岁。结果 18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单侧鼻塞12例(66.7%),伴流脓涕7例(38.9%)。鼻内镜检查见肿瘤外观表现以表面糜烂、溃疡多见,并常伴表面坏死;CT显示肿瘤居于鼻腔前部外侧壁13例,鼻中隔4例,鼻小柱1例,其中1例出现鼻骨破坏;15例表现鼻腔、鼻窦软组织密度影或异常密度影,其中3例双侧鼻窦均出现软组织密度影;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表达CD3、CD56、CD43、TIAI及LCA阳性,CD20、CD79a、CK(-),8例Ki-67阳性指数大于50%。随访0.578岁,中位年龄55岁。结果 18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单侧鼻塞12例(66.7%),伴流脓涕7例(38.9%)。鼻内镜检查见肿瘤外观表现以表面糜烂、溃疡多见,并常伴表面坏死;CT显示肿瘤居于鼻腔前部外侧壁13例,鼻中隔4例,鼻小柱1例,其中1例出现鼻骨破坏;15例表现鼻腔、鼻窦软组织密度影或异常密度影,其中3例双侧鼻窦均出现软组织密度影;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表达CD3、CD56、CD43、TIAI及LCA阳性,CD20、CD79a、CK(-),8例Ki-67阳性指数大于50%。随访0.53.0年,失访5例,1年内死亡2例,2年内死亡1例,9例控制良好。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但其具有特殊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的活检方式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减少鼻NK/T细胞淋巴瘤误诊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内镜活检确诊率44%,接受手术及化疗等治疗的患者病情均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患者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手术加放疗治疗本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