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对27例各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均作患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抗凝治疗14天。结果:本组女性17例(62.9%),血栓发生胆囊切除术后7例(25.9%),盆腔手术13例(48.1%),下肢和血管手术6例(22.2%),食管手术1例(3.7%)。深静脉造影全肢型19例(70.4%),其他类型8例(29.6%)。左下肢17例(62.9%),右下肢10例(37.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深静脉造影检查符合率80%,26例治愈(96.3%)。结论:女性胆囊切除术和腹盆部手术是下肢DVT的高危因素;DVT多发生术后2WK内,左下肢全肢型居多,深静脉造影可确诊,溶栓和抗凝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防治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sis。DVT)是高龄患因严重骨折致长期卧床、下肢制动及手术的一个较常见并发症,可致急性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我们对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302例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患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术前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索钙的患和未应用抗凝药物预防处理的患在DVT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钠、尿激酶结合血塞通、丹参治疗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17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4例,有效3例,无效者。达到临床治愈时间平均为11.2(7~14d)。3例急性血栓形成,治疗后血管再通。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尿激酶结合血塞通、丹参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均治愈,其中1例出血,1例反复。无肺栓塞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注重预防,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和改善循环的中成药对DVT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下肢骨折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少数可造成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报道,骨科术后DVT发生率为10%~63%[1]。我们通过总结和吸取骨折术后DVT形成的教训,对2007年1月到2007年8月158例下肢骨折术后病人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外科术后住院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组发生1例(2.32%)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7例(16.28%)(χ2=4.962,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肖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8):129-13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LMWH)辅助双嘧达莫(DPM)治疗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易县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下肢骨折并均在术后若干日并发DVT患者79例,根据抽签法分为A组41例和B组38例.A组实行LMWH辅助DPM治疗,B组实行DPM单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 相似文献
9.
术后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国内外都是常见病。血栓可发生于肢体任何部位的静脉段,但多始发生于下肢腓肠肌静脉丛或髂股静脉段,尤以前者为多见。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可扩展至整肢深静脉主干。我院自1995-02~2001-05对收治的27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予以尿激酶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本文作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共27例。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8岁。术后发病时间最短24h,最长37d,平均12.2d。其中胆囊切除术7例,下肢骨和血管手术6例,妇产科… 相似文献
10.
王春杰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4,5(16):90-90
深静脉血栓(DVT)是导致肺栓塞的最主要原因。临床上90%以上肺栓塞由下肢DVT脱落引起。防治DVT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2000年-2004年我院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DVT2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12):68-7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2例经彩超、D2-二聚体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其中低分子肝素组20例(其中5例门诊治疗),普通肝素组22例,除肝素制剂不同外,其它治疗方案相同。结果低分子肝素组中,16例基本治愈,4例有效,无出血病例。普通肝素组中,基本治愈者18例,有效者3例,无效1例,2例发生出血,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无出血病例,普通肝素组有2例出血病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可大大降低出血风险,部分患者可在门诊安全使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深层静脉管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及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常见周围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若延误治疗时机,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下肢DVT4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21例,女27例;年龄17~89岁,平均46岁;诱发因素:产后12例,盆腔术后16例,腰椎术后1例,长期卧床8例,不明原因6例,外伤5例;发病部位:左下肢32例,右下肢16例;髂股静脉血栓31例,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17例;病程3d~3月;分期:急性期28例,慢性期20例;血液流变学检测均为高粘滞血症。本组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10年3月我院骨折患者2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本预防措施,观察组除采用以上基本预防措施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2000U腹壁皮下注射,术后每l2h 1次,连用7~10d。结果对照组122例中有15例(12.30%,15/122)发生明显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例发生肺栓塞;观察组120例中仅有3例(2.50%,3/120)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未发生肺栓塞,亦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降低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收治的骨折和创伤患者中出现的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全部治愈。结论骨折和创伤后,尤其是骨盆骨折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加强手术前后的预防,一旦发生,应尽早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7年6月收治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治疗可显著获益。结论住院接受内科治疗的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人群,早期采取低分子肝素进行血栓预防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3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性乳腺癌切除术,术后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对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例患者经插管溶栓后均未发现肺栓塞等并发症,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体征经治疗后均好转,其中2例在15 d内好转,1例21 d好转,患肢功能良好。结论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可出现DVT,手术前后应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与治疗,患者多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