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盆腔瘀血综合征(PCs)是以盆腔静脉曲张瘀血为病理基础,以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949年由Taylor首先总结病例资料并对病因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和防治进行描述,所以又称为rraylor综合征。因其临床症状阳性体征不多,有典型阳性体征的又对该病认识不足,亦不易发现。现从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面对盆腔瘀血综合征的诊治进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PCS)是由于盆腔静脉曲张瘀血引起的一种妇科疾病,以慢性下腹痛、低位腰痛为主症的特殊病证。多发于育龄妇女,本病难以速愈,且易于复发,严重时可影响妇女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造成痛苦,尽管PCS已被认识多年,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其治疗一直不甚满意,我们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艾灸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1949年Taylor首次将一种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定义为盆腔瘀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PCS),即由于盆腔静脉瘀血引起下腹部、腰骶部疼痛,并向大腿放射的症状,是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PCS主要由盆腔静脉慢性瘀血所引起,其原固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益气化瘀法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妇科化瘀汤为主的闪气化瘀法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30例,并与以消炎痛为主的西医一般疗法治疗30例为对照,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疗效,改善下焦瘀血状态及改善细涩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益气化瘀法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语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F0003-F0003
目的:探讨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介入结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对18例确诊盆腔瘀血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单纯介入治疗,及介入治疗后加用中药,统计治疗结果及复发率等情况,并将两组进行对照比较。讨论:两组在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等比较中,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介入结合中药治疗症状改善明显,复发率低,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针灸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门诊病例共36例,采用针刺穴位治疗。结果在36例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中,治愈23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6%。结论采用针灸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的新三联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是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长期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直肠坠胀、阴道刺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20例患者应用新三联疗法,效果满意,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在盆腔瘀血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建国  杨春艳  王海英  林芸 《广东医学》2006,27(9):1359-1360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女性盆腔瘀血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明确诊断为盆腔瘀血综合征的32例患者,腹腔镜下应用大量生理盐水(5 000 ml以上)冲洗盆腔、双侧骨盆漏斗韧带区等量注射利多卡因200 mg与地塞米松10 mg混合液20 ml,同时在盆腔留置含有利多卡因400 mg、地塞米松20 mg、苯海拉明40 mg和庆大霉素8万u的低分子右旋糖酐300 ml。结果32例患者来院复查或函访,随访回复78例次,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4个月,随访率100%。痊愈72.88%(23/32),显效15.63%(5/32),有效9.38%(2/32),无效9.38%(2/32)。总有效率为90.62%。所有患者无过敏、感染及出血等副作用。结论腹腔镜下骨盆漏斗韧带注射并在盆腔留置利多卡因与地塞米松混合液是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盆腔瘀血综合征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瘀血所引起的一种妇科非炎症性特殊病变、是女性盆腔无器质性病变的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以下腹部坠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乳房痛、白带过多、极度疲劳感为主要症状,在临床上容易与盆腔炎混淆,久治不愈.半个世纪以前,对于此种病变曾归于炎症、子宫骶骨韧带痉挛状态、盆腔组织的痛觉过敏以及盆腔血管的功能障碍等,而在各国流行各种病名.  相似文献   

10.
静脉盆腔瘀血综合征(Pelvic venous congestion syndrome,PVCS)是由于盆腔静脉或静脉丛曲张、瘀血,从而引起慢性下腹疼痛、性交后疼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候群。我院2001年7月~2002年12月确认为PVCS者147例,采用中药煎剂加用2%盐酸利多卡因针保留灌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盆腔瘀血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慢性盆腔静脉瘀血所引起的独特病征 ,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亦是造成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原因之一。多见于 2 5~ 5 5岁 ,且有过妊娠、分娩的妇女。笔者 1996年~ 2 0 0 1年间对 4 2例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采用辨证分型内服中药兼保留灌肠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4 2例均为门诊病人 ,年龄 2 5~ 5 5岁 ,平均年龄 4 0岁 ,病程最长者 8年 ,最短者 6个月。有人流史者 34例 ,有输卵管结扎史者 10例 ,有足月分娩史者 4 2例。临床表现以慢性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痛经、极度疲劳感为主 ,多数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盆腔瘀血综合征的超声表现。方法 对47例盆腔瘀血综合征进行灰阶超声和彩超检查,经造影证实。结果 灰阶超声发现盆腔内静脉扩张,彩色多普勒显示盆腔异常丰富血流,频谱多普勒显示盆腔静脉呈低速、平坦、单向的血流流速曲线。结论 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相结合,对诊断盆腔瘀血综合征有重要价值,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盆腔瘀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向阳 《中国医刊》2002,37(2):6-9
盆腔瘀血综合征 (pelviccongestionsyndrome)又称卵巢静脉综合征 (ovarianveinsyndrome) ,是一种由于慢性盆腔静脉瘀血所引起的特殊病症 ,是引起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的原因之一。临床上由于缺乏典型及特有的体征 ,使得临床医师常常不予重视 ,从而导致误诊 ,延误治疗。本文就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概述。1 发病原因1.1 解剖学因素 盆腔血管在解剖上的以下特点是发生盆腔静脉瘀血的重要因素 :①盆腔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但就其数量而言 ,静脉的数量较动脉多 ,而且静…  相似文献   

14.
盆腔瘀血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慢性瘀血引起、以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为主要症状,疼痛伴随经期加重,月经量、白带增多,乳房胀痛,烦躁易怒,失眠等一系列症候群,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常常影响工作和生活。笔者采用中药内服、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笔者采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舒筋养筋等作用的盆腔瘀血汤治疗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瘀血综合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系我院门诊患者,参照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诊断标准[1]进行。①盆腔坠痛及低位腰痛、以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西药以及采用桂枝茯苓丸及益气化瘀汤加减,7d为一疗程,治疗2-4个疗程.结果 痊愈40例,显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夏春望  郑朝霞 《吉林医学》2011,(31):6589-6590
目的:探讨超短波配合肌力训练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予超短波配合肌力训练治疗,治疗9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流速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配合肌力训练能较好改善盆腔瘀血综合征血流速度,临床疗效较好,其方法简便、价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玉娥  邢侠 《河北医学》1997,3(4):61-62
盆腔瘀血综合征是盆静脉慢性瘀血而引起的一种妇科病变,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收集典型病历2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年龄22~44岁,平均31岁,病程半年至5年不等。正常分娩后发病6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发病8例,人工流产后发病4例,无明显诱因者2例。临床诊断以慢性下腹疼痛,低位腰痛,痛经为主。其他症状有经前乳房胀痛、白带多、性感不快、极度疲劳感、植物神经紊乱。妇科检查:耻骨联合上或两侧下腹广泛深压痛,宫颈肥大,呈紫蓝色,部分有糜烂,子宫后位,14例子宫稍大,6例正常大,较软,…  相似文献   

19.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1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腔瘀血综合征为妇科常见病 ;是引起妇女慢性盆腔痛的一个重要原因。症状繁多 ,异常痛苦。单纯的体位改变及体育锻炼治疗效果不佳。我们应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本病16 4例 ,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临床资料  1998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确诊盆腔瘀血综合征的病人 32 4例 ,均已婚。随机选择16 4例作为观察组 ,2 5~ 40岁 134例 ;40岁以上 30例 ;16 0例对照组 ,2 5~ 40岁 130例 ,40岁以上 30例。1 2 诊断标准 主要症状 :下腹部疼痛 ,低位腰痛 ,性感不快 ,极度疲劳感 ,白带增多 ,月经过多 ,瘀血性痛…  相似文献   

20.
王建华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159-159
目的:观察当归逐瘀汤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当归逐瘀汤为主辨证加减,同时配合艾灸神阙穴;对照组24例,采用香丹注射液20ml+5%葡萄糖250ml静滴。两组均以20天为1疗程,连续1~3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当归逐瘀汤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