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机械吻合用于食管胃胸内超胸顶吻合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管状吻合器对98例食管癌行食管胃超胸顶吻合,结果:所有病例吻合均一次完成,无手术死亡,亦无吻合口漏及喉返神经胸导管损伤,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2.04%(2/98),切除端癌残留率1.02%(1/98),结论:胸内食管胃超胸顶机械吻合术可扩大食管癌切除范围,近似颈部吻合,吻合简便,省时,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食管癌手术治疗中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减少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183例诊断明确的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手工吻合组:89例采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器械吻合组:94例采用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术:术后观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腔感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腔感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分别为:1.1%、3.3%、5%、4h;而器械吻合组分别为。0%、2%、1%、2~2.5h,结论 食管胃器械吻合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较手工吻合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银瑞  金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54-54
目的:总结食管癌切除后采用消化道吻合器行颈部胃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经验,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3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器械吻合组行食管癌切除后采用国产常州WGWB-26型吻合器进行颈部胃食管吻合,手工吻合组行食管癌切除后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颈部胃食管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器械吻合组吻合时间少于手工吻合组(30±5分钟 vs 55±5分钟,P〈0.05),近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吻合组(0.8% vs 5.4%,0.8% vs9.8%,P〈0.05);器械吻合组随访1~15个月食管X线钡餐检查证实无吻合口狭窄。结论:使用吻合器行胃食管器械吻合,能增加吻合的可靠性,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世有 《中国民康医学》2011,(19):2387-2388
目的:观察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60例的临床疗效,并加以分析。方法:将60例患者行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全组患者围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全组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乳糜胸及切缘阳性等情况发生。结论: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少希 《广东医学》1997,18(10):679-679
我院外科1973年1月~1995年12月行食管缘楔形切除及宽边吻合用于食管(贲门)癌手术,全组56例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未发现吻合口狭窄、变形及阻塞现象,是一个可取的手术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9例,女17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0岁,平均54岁。癌肿长5~10cm。食管上段癌2例,中段32例,下段19例,贲门癌3例。术后病理诊断:鳞职45例,腺癌11例。1.2手术方法:经左胸切像食管(贲门)癌后,充分游离在无张力下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食管断端缘的前、后壁分别作楔形切开,切出三角形高及底边长各0.sclll。胃断端缝闭。在胃前壁离…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贲门癌、食管良性疾病行食管切除或转流吻合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瘘、出血、溃疡穿破,狭窄或返流性食管炎,而其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为吻合口瘘,为术后主要死亡原因。不同作者报告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不一;国外统计发生率为3.3%~27.6%;国内数千例以上大宗病例分析报道为2.3%~6.1%,吻合口瘘占全部术后死亡原因的28.4%。食管结肠吻合者瘘发生最多,次为空肠吻合,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最少。食管上段癌及颈部吻合术的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中、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及胸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几倍,但胸内吻合口痿的后果远比颈部吻合口瘘严重。  相似文献   

7.
175例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留保  赵文  钟峰  何家贤 《广西医学》2002,24(6):871-872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是常用的食管重建术式 ,其特点是增加了食管切除长度 ,减少了食管残端癌导致的局部复发 ,但其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 ,我们用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术为 175例病人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超胸顶吻合手术方法治疗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病人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2 3例 ,女 5 2例。年龄 32~78岁 ,中位年龄 5 7岁。食管癌发生于胸上段者 5 5例 ,胸中段 97例 ,胸下段 2 3例。食管癌的TNM分期 :Ⅱa期 11例 ,Ⅱb…  相似文献   

8.
2002年1月至2006年7月我院共行食管癌切除并食管、胃胸腔吻合术21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0例,发生率为4.76%,经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50~67岁,平均57岁;均为食管中段癌行胸腔内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9.
吴才  章五一 《中原医刊》2006,33(7):13-14
目的 评价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残胃食管侧端吻合术(简称残胃食管吻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采用残胃食管吻合术2例,结合文献资料83例进行分析。结果 残胃食管吻合术85例,并发吻合口瘘3例(3/85,3.53%),吻合口狭窄5例(5/85,5.88%),病理残端癌与吻合口复发癌2例(2/85,2.35%),肺部感染4例(4/85,4.71%),包裹性脓胸及切口感染3例(3/85,3.53%),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残胃食管吻合术相对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保留了残胃,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可作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一种手术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5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癌复发的手术治疗赵洪昌,葛炳生(胸外科)1临床资料1984~1991年对我科5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癌复发患者行再次手术。第1次手术情况:5例中,食管中段及上段癌各1例,分别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下及颈部吻合术;贲门...  相似文献   

11.
赵建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410-410
食管吻合口狭窄是上消化道肿瘤手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1],常因进食困难致使营养不良,影响生存质量,甚至被迫遭受再次手术之苦,严重者可缩短病人的生存时间。据国内文献报道吻合狭窄发生率在0.5% ̄3.7%之间[1、2]。我院自1999年6月 ̄2005年6月共施行食管癌、贲门癌、胃上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采用一层缝合共52例。现将有关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本组52例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36岁 ̄76岁,平均年龄55.6岁。食管癌29例,贲门癌20例,胃体或胃底部癌3例。1.2方法本组经胸腹颈三切口食管中上段癌根治,颈部食管胃吻合术11例;食管下段及贲门…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吻合口瘘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吻合口瘘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施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或颈部吻合术278例,术后确诊胃食管吻合口瘘12例。总结患者诊治经过,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4.3%(12/278),其中,胸内瘘占3.9%(10/257),颈部吻合口瘘占9.5%(2/21)。保守治疗11例,10例治愈,治愈率为91.0%(10/11),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二次手术1例,最后治愈。结论吻合口瘘是食管重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复杂,完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关键。早期诊断、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能提高吻合口瘘的治愈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范扬航  刘敦序  吴智勇 《广东医学》2002,23(12):1282-1283
目的:评价应用SDH型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468例患者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并应用 一次性SDH25mm圆形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吻合。结果:全组手术无机械故障,无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2%(1/468),吻合口狭窄率为0.6%(3/468),均为轻度狭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3%(6/468),均为轻度反流。结论:应用一次性SDH型吻合器行食管胃胸内吻合,可使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降低,尤其是通过提高手术技巧,可使上述并发症降低至很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贲门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76例采用胸部小切口、传统的残胃-食管吻合术,67例采用胸部小切口、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管状胃组全胃切除率、上切缘癌残留阳性率明显低于残胃组(分别为1.5%、13.2%,0、8.6%,P<0.05),残胃组发生2例胃排空障碍。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低于残胃组,管状胃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低于残胃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贲门癌切除管状胃-食管吻合更符合肿瘤原则,安全可靠,可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7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癌的再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再手术是一较复杂的过程,尤其是手术入路及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1995年10月~2000年11月本院治疗此类患者7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34~66岁,平均55.3岁。病理诊断均为腺癌,经腹行食管 -胃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复发间隔6个月~7年,1年以内者3例,2年以上者4例。1例上切缘病理癌残留。6例再次吞咽不适或梗阻,1例上消化道出血。X线吻合口狭窄,钡剂受阻,吻合口部可见充盈缺损,黏膜破坏。病理均证实为复发癌。腹部B超及CT均无其他脏器转移。全麻下行再手术,经腹2例,经胸3例,胸腹联合2例;行吻合口部食管-残胃部分切除,食管- 胃弓下吻合术5例。2例病变广泛未能切除,行剖腹探查1例,空肠造瘘术1 例。术后切口感染 1例,脓胸1例。随访至今,未切除复发癌者2例分别于术后1月和2月死亡。余生存,时间最短者已6月。  相似文献   

16.
闻立平  骆明远 《浙江医学》1996,18(2):114-115
胃术后排空延迟指胃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约为2%~3%。我院自1985年5月至1995年5月行胃手术486例,并发本症11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23~73岁,平均52岁。其中胃癌5例,行胃癌根治加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4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术后并发胰腺炎及小网膜囊内血肿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梗阻2例,行胃窦切除加选迷切、毕I式吻合术;胃溃疡2例,行胃部分切除、毕Ⅰ式吻合术,术后并发胰腺炎1例;壶腹部癌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术式);食管下端癌1例,行食管下端癌根治、食管胃底吻合、幽门成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两种不同重建方法的优劣。方法: 通过对230 例食管中段癌切除后,在胸顶部以上( 超胸顶组) 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160 例、颈部手工吻合( 颈部组)70 例重建消化道的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在食管切除长度、吻合口瘘、食管上切缘癌残留及总体死亡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 0 .05) ,而在手术时间、减轻手术损伤、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面,超胸顶组明显优于颈部组( P< 0 .05) 。结论: 超胸顶食管胃吻合器吻合可作为食管中段癌切除后的理想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8.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耀元 《广西医学》2001,23(3):565-566
手术是治疗食管贲门癌的重要方法 ,在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中 ,吻合口瘘是常见的并发症 ,常危及病人生命 ,死亡率较高。 1 985年 2月~ 2 0 0 0年9月我们共进行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1 0 60例 ,术后出现吻合口瘘 1 9例 ,现将其诊断及治疗情况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0 60例手术病人中 ,男 834人 ,女2 2 6人 ,食管胃胸内吻合 661例 ,颈部吻合 399例。发生吻合口瘘 1 9例 ,吻合口瘘发生率为 1 .79%。其中胸内吻合口瘘 7例 ,颈部吻合口瘘 9例 ,胸胃穿孔 3例 ;男 1 4例 ,女 5例 ,年龄 35~ 66岁。按国际 TNM病理分…  相似文献   

19.
食管胃吻合口疫是食管癌、资门癌等疾病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而引起外科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虽然采取了改进手术方式、加强术后管理等措施,使其发生率明显下降卜],但仍不尽如人意,仍是制约此类手术推广、普及、提高的主要问题。我院1978年~1995年共行食管胃(肠)吻合900例,吻合口摆发生率从12.4%逐年下年,1990年至今未再发生。现就吻合口瘦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78年~1995年共行食管胃(肠)吻合术900例,男546例,女354例;年龄37~72岁,平均56岁;食管癌572例,责门癌328例。…  相似文献   

20.
经腹手术根治胃上部癌,可避兔经胸手术后心肺并发症,也有利于腹腔转移性淋巴结的清扫,创伤小,安全性大。但食管切除长度受限,胸腔转移淋巴结难以清扫,且由于食管显露受限及吻合困难等原因,容易发生食管切缘癌残留和吻合口疾,故应严格掌握经腹手术的适应证。我科自1990年6月一1998年5月,经腹根治胃上部癌36例,无一例发生食管切缘癌残留及吻合口病等并发症。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历例,女11例,年龄41-71岁,平均56岁。责门癌刀例(其中3例并发大出血行急诊手术),胃体上部癌6例,全胃癌3例。按TIN:M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