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mFOLFOX或FOLFIRI方案作为一线治疗,进展后相互转换为二线治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真实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01月至2021年06月收治的10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取贝伐珠单抗联合mFOLFOX或FOLFIRI方案作为一线治疗,进展后相互转换为二线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贝伐珠单抗先联合mFOLFOX后FOLFIRI组(以下称先mFOLFOX组/pre mFOLFOX)的一线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为44.2%,DCR(disease control rate)为86.5%;二线ORR为24%,DCR为60%。贝伐珠单抗先联合FOLFIRI后mFOLFOX组(以下称先FOLFIRI组/pre FOLFIRI)的一线ORR为42.9%,DCR为81.6%;二线ORR为29.2%,DCR为62.5%。两组间的一/二线ORR及DCR差异均未达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分析显示先mFOLFOX6组与先FOLFIRI组的中位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相似文献   

2.
夏学明  毛志远  苏丹  白莉 《肿瘤》2014,(11):1035-103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方案与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一线治疗野生型KRAS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2014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72例野生型KRAS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别接受FOLFOX方案(28例)、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方案(17例)和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27例)的一线化疗。化疗3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化疗不良反应。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 :FOLFOX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4.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5.0%,中位PFS为8.0个月;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组ORR为64.7%,DCR为94.1%,中位PFS为10.0个月;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组ORR为59.3%,DCR为92.6%,中位PFS为9.2个月。FOLFOX组ORR与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组和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1,P=0.000 5;χ2=12.014,P=0.000 5)。3组DCR和中位P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或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可提高野生型KRAS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ORR和DCR,延长PFS;并且,这2种方案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较小,耐受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姑息一线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突变型晚期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09月至2020年09月收治的83例一线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突变型晚期左、右半结肠癌患者,比较KRAS突变型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18个月生存率、总生存时间(OS)。结果:KRAS突变型晚期右半结肠癌(RSCC)患者合并不完全肠梗阻及体重减轻>5 kg所占比例更高(P=0.369、P=0.009),KRAS突变型晚期左半结肠癌(LSCRC)患者更易合并中重度以上的贫血(P=0.154)。KRAS突变型LSCRC患者发生腹腔种植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的患者比例高于RSCC患者(P>0.05)。KRAS突变型LSCRC患者与RSCC患者ORR分别为29.3%和28.6%(P=0.944),DCR分别为87.8%和90.5%(P=0.696)。18个月生存率LSCRC组为80.05%,RSCC组为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5)。KRAS突变型LSCRC患者中位 PFS差于RSCC患者(8个月 vs 9.8个月,P=0.004),KRAS突变型LSCRC患者中位OS优于KRAS突变型RSCC患者中位OS(22.8个月 vs 21个月,P=0.001)。结论:姑息一线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基因突变型mCRC患者,左、右半结肠癌的远期疗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FOLFIRI组和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FOLFIRI组(n=21)采用伊立替康(CPT-11,180 mg/m~2,d1)+甲酰四氢叶酸钙(CF,400 mg/m~2,d1)+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推注,d1;然后5-FU,2400 mg/m~2,以微量泵进行持续静脉滴注46小时)。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n=21)采用贝伐珠单抗(每2周5 mg/kg,d1)+FOLFIRI方案。2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至病情进展或毒性不能耐受。结果 4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FOLFIRI组和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8.6%和61.9%,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FOLFIRI组(P=0.03)。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的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FOLFIRI组(90.5%vs 61.9%,P=0.03)。FOLFIRI组和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6.6个月和10.0个月(P=0.000)。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贝伐珠单抗组增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P=0.002)、出血(P=0.001)和蛋白尿(P=0.035)。结论 FOLFIRI方案化疗联用贝伐珠单抗提高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并延长了PFS,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和雷替曲塞分别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147例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7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7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近期疗效、随访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ORR和D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中位PFS和O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I-II级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III-IV级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卡培他滨,雷替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可获得相近疾病控制和生存获益,同时还有助于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时淑珍  于韦韦  张捷  曲范杰 《癌症进展》2013,(5):461-464,479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FOLFIRI组和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FOLFIRI组(n=21)采用伊立替康(CPT一11,180mg/m2,d1)+甲酰四氢叶酸钙(CF,400mg/m2,d1)+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脉推注,d1;然后5-FU,2400mg/m2,以微量泵进行持续静脉滴注46小时)。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n=21)采用贝伐珠单抗(每2周5mg/kg,d1)+FOLFIRI方案。2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至病情进展或毒性不能耐受。结果4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FOLFIRI组和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8.6%和61.9%,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FOLFIRI组(P=0.03)。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的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FOLFIRI组(90.5%US61.9%,P:0.03)。FOLFIRI组和FOLFIRI+贝伐珠单抗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分别为6.6个月和10.0个月(P=0.000)。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贝伐珠单抗组增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P=0.002)、出血(P=0.001)和蛋白尿(P=0.035)。结论FOLFIRI方案化疗联用贝伐珠单抗提高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并延长了PFS,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或FOLFIRI方案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及二线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2年8月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或FOLFIRI方案作为一线及二线治疗的57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ECIST 1.1版评价疗效,用NCI-CTC 3.0版评价不良反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57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9例(33.3%)获PR,28例(49.2%)获SD,有效率(RR)为33.3%,疾病控制率(DCR)为82.5%。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一线与二线治疗患者的RR或D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方案与FOLFIRI方案的RR或D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7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分别为8.83个月及14.80个月。一线与二线治疗及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方案与FOLFIRI方案的中位PFS或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恶心呕吐。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3例,蛋白尿1例,鼻衄2例,均为1~2级,药物可以控制。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能够提高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1/2015-8年XX医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422例,观察组81例,方案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照组341例,方案为单纯化疗,两组化疗方案均以奥沙利铂(OXA)及伊立替康(CPT-11)为基础的化疗药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远期生存期。结果:观察组中客观缓解率(RR)、临床获益率(CBR)分别为27.2%、82.7%,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8.5个月、23.1个月,对照组中客观缓解率(RR)、临床获益率(CBR)分别为13.0%、57.2%,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4.9个月、16.2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01),观察组中一线化疗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总有效率为89.7%,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10.3个月、23.1个月,二线化疗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总有效率为69.0%,中位PFS、中位OS分别为6.8个月、16.2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贝伐珠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XELOX、FOLFOX、FOLFIRI、XELIRI)的中位OS分别为20.0、19.9、17.4、16.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对照组分别对应中位OS为13.5、13.8、13.4、12.5个月,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960)。观察组中左半肠癌与右半肠癌的中位OS分别为20.8、15.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对照组中左半肠癌与右半肠癌的中位OS分别为14.9、11.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贝伐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有高血压13例、蛋白尿8例、皮疹7例、出血5例,但大多为1-2级,患者总体耐受性好。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能提高显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副反应较小;一线化疗方案中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方案的远期疗效优于其他方案,且无论何种化疗方案,左半肠癌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右半肠癌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 化疗应用4~6个周期, 贝伐珠单抗应用直至病情进展。治疗过程中据NCI CTC 3.0版本评价不良反应级别。  结果  3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 一线治疗25例, CR 2例, PR 12例, SD 3例, PD 8例, 有效率56.0%, 疾病控制率68.0%, 中位PFS 11.3个月; 二线治疗13例, PR 5例, SD 2例, PD 6例, 有效率38.5%, 疾病控制率53.8%, 中位PFS 9.5个月, 两组有效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 < 0.O5)。38例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1或2级的鼻衄、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 程度均较轻可以耐受。  结论  贝伐殊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好, 其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mFOLFOX6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作为局部进展期结肠癌(locally advanced colon cancer,LACC)围手术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26例LAC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4个周期mFOLFOX6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新辅助化疗和2个周期mFOLFOX6方案新辅助化疗。手术和贝伐珠单抗治疗相隔至少6周。术后继续接受6个周期mFOLFOX6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肿瘤消退程度(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安全性、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结果:中位年龄49.3(30~70)岁,中位随访时间22.6(11~39)个月,26例患者均完成预定治疗方案,ORR为84.6%(22/26),CR和PR分别为11.5%(3/26)和73.1%(19/26),SD的患者占15.4%(4/26),无PD患者,DCR为100.0%(26/26)。TRG0、TRG1、TRG2和TGR3的患者分别为2例(7.7%)、7例(26.9%)、16例(61.5%)和1例(3.9%)。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最常见的Ⅲ-Ⅳ级毒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19.2%)。1例(3.9%)患者新辅助化疗过程中出现肠穿孔。随访3年预期PFS和OS分别为 83.5%和72.8%。结论:本研究显示mFOLFOX6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作为LACC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有效的和安全的,该治疗模式可以作为LACC患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徐红  符炜  吴剑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9,(15):2724-2727
目的:观察和比较mEOF方案(表阿霉素+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与m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 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平均住院时间及花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接受mEOF(16例)和mFOLFOX6(22例)方案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每2个化疗周期后采用RECIST 1.1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每个化疗周期根据NCI-CTC 3.0标准记录毒副反应,每个化疗周期的住院时间及花费从本院的医疗系统(HIS)中采集。结果:mEOF组CR 0例,PR 1例,SD 9例,PD 6例,RR为6.3%,DCR为62.5%,中位PFS为2.2个月;mFOLFOX6组CR 0例,PR 2例,SD 13例,PD 4例,RR为10.5%,DCR为78.9%,中位PFS为5.2个月,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上,mFOLFOX6方案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P=0.014);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以Ⅰ/Ⅱ度为主,其中,mFOLFOX6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mEOF组(P=0.009);mEOF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mFOLFOX6组(P=0.019)。在住院时间及花费方面,mEOF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都明显低于mFOLFOX6组(P=0.00)。结论:mEOF方案和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近,毒副反应可耐受,mFOLFOX6方案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有优势,mEOF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低于mFOLFOX6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疗效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5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FOLFOX6/FOLFIRI方案进行一线化疗,观察一线治疗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同时对159例晚期结直肠癌发生部位、转移部位、左右半结肠预后情况等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我科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有效率及PFS分别为49.1%,6.73个月。FOLFOX6组与FOLFIRI组有效率(50.0% vs 48.0%)和无进展生存期(6.41个月 vs 7.0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LFOX6组毒副反应主要为末梢神经感觉异常。而FOLFIRI组为迟发性腹泻。左半结肠、右半结肠在治疗有效率RR方面(75.0% vs 2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肠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直肠(60.4%)、左半结肠(22.6%)、右半结肠(17.0%)。晚期结直肠癌转易转移部位依次为肝(50.94%)、肺(40.25%)、骨(24.53%),其中脑转移占3.77%。直肠癌与结肠癌肺转移率分别为(76.67% vs 30.00%),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直肠癌与结肠癌骨转移分别占(76.92% vs 23.08%),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FOLFOX6方案与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确切,两组近期疗效相似,均可作为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大肠癌好发部位以直肠为主,区别于西方。晚期结直肠癌易转移部位依次为肝、肺、骨,且肺、骨转移多见于直肠癌,大肠癌脑转移逐渐增多。同时发现右半结肠癌较左半结肠癌疗效差,左、右半结肠应看做不同的器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经过和疗效,将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联合化疗组、化疗组各44例,统计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进行影响PFS和OS的单因素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观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免疫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的ORR分别为8例(18%)和4例(9%),DCR分别为31例(70%)和20例(45%),免疫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可延长患者mPFS(5.5个月vs 3.5个月,P=0.007)和mOS(11.25个月vs 7.75个月,P<0.001)。ECOG评分、肿瘤分化程度和转移部位数量是PFS和OS的影响因素。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毛细血管增生症、甲状腺功能减低、乏力、食欲减退等,但多为1-2级,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在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中可明显延长PFS和OS,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吡咯替尼或来那替尼联合卡培他滨(Pyrotinib/Neratinib+Capecitabine,P/N+C)与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Lapatinib+Capecitabine,L+C)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选自2005年01月01日截至2021年02月20日的潜在临床研究,合格的研究是前瞻性和注册的临床试验。对无病进展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具有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的合并优势比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合并风险比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Meta分析包括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有1 015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在P/N+C组,6个月PFS[OR=1.87,95%CI(1.44,2.43),P<0.000 01]、12个月PFS[OR=3.87,95%CI(1.95,7.70),P=0.000 1]及ORR[OR=1.70,95%CI(1.10,2.64),P=0.02]较L+C组延长;在常见的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中,除P/N+C组的腹泻发生率较L+C组高[RR=3.10,95%CI(1.80,5.35),P<0.000 1]以外,其余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Meta分析表明,使用吡咯替尼或来那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更好,并且是一种安全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使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TOMOX)/伊立替康(TOMIRI)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2012年08月至2017年05月109例TOMOX/TOMIRI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TOMIRI方案和TOMOX方案均无完全缓解的病例,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42.3%(30/71)vs. 42.1%(16/38),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4.5%(60/71)vs. 89.5%(34/38),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层于原发灶位置时,原发于右半结肠、左半结肠、直肠使用TOMIRI方案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1.8%(7/22)、73.3%(11/15)、35.3%(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方面,TOMIRI的腹泻发生率高于TOMOX,而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则相反,且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中位PFS为8.0(95%CI,7.1~8.9)个月,总中位OS为27.0(95%CI,19.6~34.4)个月,TOMOX/TOMIRI方案中位PFS分别为7.0(95%CI,5.5~8.5)个月vs. 8.0(95%CI,6.6~9.5)个月,中位OS分别为28.0(95%CI,20.5~35.5)个月vs. 26.0(95%CI,16.83~35.17)个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不劣于以5-FU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TOMOX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TOMIRI治疗左半结肠癌的缓解率高于右半结肠、直肠癌。  相似文献   

16.
曹云  李烜  史碧霄 《现代肿瘤医学》2018,(19):3090-3094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左、右半结肠癌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于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58例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脾曲为界分为左、右半结肠,A组:左半结肠癌27例,B组:右半结肠癌31例,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近期疗效:A组CR 0例,PR 17例,SD 5例,PD 5例;B 组CR 0例,PR 10例,SD 10例,PD 11例。A组和B组的RR、DCR分别为63.0%vs 32.3%、81.5%vs 64.5%。长期疗效:A组和B组PFS分别为8.9个月vs 6.0个月(P<0.05);A组的中位TTP为13个月,明显高于B组的7.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B组较A组发生血细胞下降、腹泻发生更为多见,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LFOX4方案在治疗晚期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左半结肠癌较右半结肠癌的整体疗效更为明显,但仍须大量样本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