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射波刀治疗的49例患者,共55个脑干转移瘤病灶,总结患者治疗后总生存时间和局部控制率。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原发灶病理、KPS评分、术前是否行全脑放疗等对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预后的影响。  结果  中位肿瘤体积为1.96(0.1~15.6)cm3,总剂量8.0~40.0 Gy,1~5次/d,中位单次等效处方剂量(α/β=10)为18.2(8.0~23.7)Gy。中位最大单次等效剂量为25.2(11.8~37.4)Gy。局部控制率87.3%,15个病灶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7个病灶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6个病灶病变稳定(stable disease,SD)。中位生存时间为14(1~4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4个月。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5%、55.1%、28.6%。  结论  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安全有效,射波刀无框架,患者接受度好,分次照射可以用于治疗体积较大的肿瘤,脑干放射性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转移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转移性癌疗效。方法 采用6 ~ 15 MeV-X线直线加速器对28例肝转移癌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对于单个肿块,直径≤5 cm或多个不相邻的肿块,直径≤3 cm,靶区单次剂量5 ~ 6 Gy,3次/周,共6 ~ 8次。对于≥5 cm或弥漫性,采用常规剂量分割方法,连续照射(1次/d,每次1.6 ~ 2 Gy,每周5次)。照射剂量36~60 Gy,平均照射剂量52.5 Gy,中位照射剂量53.5 Gy。结果 完全缓解率7.4 %,部分缓解率59.2 %,无变化率为22 %,进展率为14.8 %,总有效率为66.7 %。1年生存率60 %。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对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介入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索拉非尼,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食欲减退和肝区疼痛改善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及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以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拉非尼可延长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但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临床用药需谨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胸椎肿瘤骨转移所致癌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生存质量、镇痛药用量变化。  方法  选取86例胸椎肿瘤骨转移神经痛患者。术前将镇痛药更替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4或不良反应严重,在CT引导下行胸部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镇痛药物用量变化等。  结果  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中度以上缓解例数术后1 d为83例(96.5%)、术后7 d为79例(91.9%)、术后30 d为77例(89.5%),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P < 0.05)。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可以明显缓解胸椎肿瘤骨转移所致的癌性神经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张帅  姜伟  曹志伟  胡靖  于雁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6):1208-1210
  目的  评价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联合PC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  方法  收集60例肺腺癌初治患者应用PC方案化疗, 分为两组: 实验组30例, 对照组30例, 实验组同时加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CD3+, CD4+, CD8+, NK)的变化情况。  结果  实验组的疾病控制率66.7%(DCR)高于对照组4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体能状况明显改善; 对照组化疗后免疫功能指标(CD3+, CD4+, CD8+, NK)较化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实验组较化疗前升高(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与PC方案联合治疗晚期肺腺癌可显著提高疾病控制率, 改善患者化疗后体力状况, 明显提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对化疗导致的免疫功能损害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短疗程、大分割胸部姑息放疗(palliative thoracic radiotherapy,PTR)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9月至2012年7月行PTR的ⅢB期及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25例,其计划靶区(PTV)剂量为45 Gy/15 f,单次剂量3 Gy。评价PTR后症状缓解情况、放疗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用Log-rank进行检验。  结果  除1例患者只完成36 Gy/12f外,其余24例均完成全部放疗计划。18例患者的胸部症状得到缓解,患者咳血症状缓解率为87.5%(7/8),咳嗽为70.6%(12/17),胸痛为73.3%(11/15),呼吸困难为57.1%(8/14),声音嘶哑为50%(1/2)。PTR后胸部病灶达部分缓解(PR)+完全缓解(CR)为28%(17/25),未发现3级及以上放疗相关不良反应。患者的中位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为13个月(95%CI 6.6~19.5个月),1年OS为51.5%(17/25)。单因素分析显示,PTR前KPS评分、PTR后化疗周期数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  结论  对于进展期NSCLC患者,采用45 Gy/15 f短疗程、PTR剂量分割模式缩短了治疗时间,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胸部症状,提高了OS,且近期不良反应较低,值得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在有效缓解肺癌骨转移患者姑息放疗导致的疼痛加重及其安全性。  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03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观察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治疗,其中观察组51例,对照组52例,分别于放疗后给予地塞米松(5 mg,iv)/安慰剂(生理盐水1 mL,i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后疼痛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51例患者中13例(25%)发生疼痛加重;对照组的52例患者中20例(38%)发生疼痛加重(P = 0.03)。  结论  地塞米松可减少肺癌骨转移放疗引起的疼痛加重,该结论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并比较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普通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75例晚期转移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 试验组37例患者接受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治疗, 对照组38例接受普通注射用紫杉醇单药治疗, 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试验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完全缓解1例, 部分缓解15例, 稳定14例, 进展7例, 总有效率(CR+PR)为48.65%;对照组普通紫杉醇完全缓解0例, 部分缓解9例, 稳定19例, 进展10例, 总有效率为23.68%。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毒性。  结论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FEP-BY01型高能聚焦超声热疗机,联合肝动脉检塞化疗(TACE)、抗癌中成药及支持对症治疗,对16例不能手术的肝癌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疼痛缓解评分与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超显示回声增强,血流明显减少;AFP水平下降,无明显肝功能改变;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HIFU治疗中晚期肝癌能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肝癌介入治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Ⅰ/Ⅱ期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利用介入治疗和3-DCRT对肝癌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建立肝癌的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对有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或单发的转移性肝癌患者进行3-DCRT临床Ⅰ/Ⅱ期试验,观察其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计划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50 Gy至58 Gy.3-DCRT之前所有患者进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治疗计划中≥90%的等剂量面包绕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平均肝脏剂量均小于30 Gy,V30 Gy(接受≥30 Gy剂量照射的正常肝百分体积)均小于33%.结果:30例肝癌患者包括21例原发性肝癌入组研究.部分缓解(PR)24例,一年生存率76%,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肝脏急性不良反应反应1级2例,肝脏急性不良反应反应≥2级0例.治疗后随访至今无严重放射性肝损伤发生.结论:系统建立可靠、安全的肝癌的3-DCRT技术,在平均肝脏剂量≤30 Gy且接受≥30 Gy剂量照射的正常肝百分体积均小于33%的剂量学条件下,常规分割照射剂量58 Gy以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李新  韩峰  张小涛  张真  韩淑红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3):1964-1967
  目的  探讨NP方案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作用。  方法  7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6例给予NP方案化疗, 长春瑞滨25 mg/m2, d1, d8;DDP 75mg/m2, d1, 21d为1个周期, 至少2个周期。化疗同时给予调强常规分割放疗, 照射剂量为60~64Gy。对照组36例仅给予相同方法的放疗。治疗完成4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RR)分别为72.2%和41.7%(P < 0.05),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7.2个月和5.8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 Ⅲ~Ⅳ度骨髓抑制分别为20例和5例, Ⅲ~Ⅳ度胃肠道反应为6例和0例, Ⅲ~Ⅳ度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为4例和3例、5例和2例。  结论  NP方案化疗联合同步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儿童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1例儿童脊髓室管膜瘤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59个月,7例发生术后复发、播散,1例患儿死于疾病进展。放疗剂量为36.0~55.8 Gy,5次/周,1.7~1.8 Gy/次,平均剂量45.0 Gy。所有患儿放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5、8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42.4%、28.3%、28.3%。3、5、8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87.5%、87.5%。  结论  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儿童脊髓室管膜瘤预后最重要的因素,对于肿瘤残存或间变性室管瘤患儿,术后放射治疗能有效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非小细胞肺癌实施自适应放疗后危及器官(肺、心脏、脊髓)受照剂量的变化, 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降低后靶区处方剂量的变化。  方法  1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均行两次定位CT扫描, 以实行自适应放疗。通过MIM软件, 将两次计划进行融合。比较实行自适应放疗后, 保证靶区剂量不变的情况下, 危及器官的受量有无降低; 以及在保证正常组织器官受照剂量与原计划相似的情况下靶区剂量提升的空间。  结果  自适应放疗后, 在保证靶区受照剂量不变的情况下, 肺部V20平均降低3.53%, V30降低2.55%, 而全肺平均受照剂量降低2.11 Gy; 心脏V30平均降低4.19%、V40降低3.72%;脊髓最大受量平均降低3.52 Gy。危及器官受量与不行自适应放疗时相似的情况下, 靶区(PGTV)照射剂量平均提高1.25 Gy。  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过程中, 适时行自适应放疗能够减少周围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提高靶区(PGTV)的处方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对2005年12月至2008年5月江西省赣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确诊为鼻咽癌的58例初治患者, 随机分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研究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 两组开始均照射1次/天, 2 Gy/次, 5天/周, 40~50 Gy后, 研究组鼻咽部放疗2次/天, 1.5 Gy/次, 间隔>6 h, 5天/周, 总剂量73~76 Gy; 对照组鼻咽部仍按常规分割放疗方法, 放疗至70~76 Gy。总剂量相近, 总疗程缩短0.5~1.5周。  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5年鼻咽肿瘤局控率分别为86%(25/29)、59%(17/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研究组晚期放射损伤发生率比对照组稍增加,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鼻咽癌的局控率, 远期并发症未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时间调节诱导化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生存率。  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CC组(时间调节化疗组)23例, RC组(常规化疗组)23例。均行2个周期诱导化疗后放疗, CC组奥沙利铂总量为130 mg/㎡, 每天10:00给药至22:00结束, 分3天使用; 5-Fu 1g/㎡·d, 于22:00给药至次日10:00结束, d1~3, 14 d为1个周期, 共2个周期。RC组用药量同CC组, 按常规时间给药, 均采用鼻咽、颈部常规外照射病灶剂量60~70 Gy/6~7w, 颈部预防剂量50 Gy/5w。  结果  CC组周围神经炎、血液学毒性、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RC组低(P < 0.05)。近期有效率(CR+PR)CC组为95.6%, RC组为86.9%, CC组有增高趋势。1、3、5年生存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CC组较RC组治疗鼻咽癌明显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未降低远期生存率, 提示该方案是治疗鼻咽癌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病灶数1~4个, 射波刀治疗前一周在CT或B超引导下穿刺植入金标于肿瘤内或距肿瘤2 cm范围内。根据肝转移灶部位不同给予放疗总剂量为(39~50)Gy(/3~6)次。射波刀治疗期间患者均不行同步化疗。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程放疗。中位生存期50(15~55)个月, 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94.0%和72.5%。全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28(2.3~44)个月。1年及以上的局部控制率86.2%, 放疗前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局控相对较好(P=0.07)。常见的副反应为Ⅰ~Ⅱ级恶心、呕吐及乏力, 无Ⅲ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  结论  射波刀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黄丹丹  李涛  张军  陈博  郎锦义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3):1961-1963
  目的  评价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  将65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3组, 单纯放疗组14例; 同步放化疗组29例; 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联合治疗组)22例。观察近期疗效、治疗不良反应。  结果  6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 部分缓解46例, 稳定病情8例, 病情进展4例, 总有效率81.5%。其中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57.1%;同步放化疗组总有效率86.2%;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9%, 仅有2例患者出现Ⅰ度皮疹, 1例患者出现Ⅰ度恶心, 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血压下降, 均未影响治疗。  结论  联合治疗组、同步放化疗组的近期有效率高于单纯放疗组, 但联合治疗组是否优于同步放化疗还无定论; 尼妥珠单抗的近期不良反应小, 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疗后利用随访CT影像学改变范围进行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toxicity,RILT)定量分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181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胸部放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放疗后RILT影像学改变最严重时的随访CT图像融合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预防性使用吡非尼酮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胸段食管癌患者资料,按是否使用吡非尼酮将患者分为吡非尼酮组和对照组,通过逆概率处理加权法(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IPTW)将各协变量在两组人群进行加权处理,分析两组人群2级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结果  共纳入170例符合要求的病例,其中吡非尼酮组40例,对照组130例。中位随访时间22.6个月,通过对年龄、吡非尼酮用药史、放疗剂量、双肺V5及V20等可能影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临床因素及肺体积剂量参数等进行IPTW法加权分析,加权后两组基线特征标准化均值差值下降99.72%,两组2级以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92% vs. 14.73%(P=0.000 7)及3.92% vs. 10.99%(P=0.014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吡非尼酮用药史(2级P=0.001 7,3级P=0.019 1)、年龄(2级P=0.033 6,3级P=0.002 8)、放疗剂量(2级P=0.011 9,3级P=0.003 1)均与2级和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相关。吡非尼酮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接受IMRT治疗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同步使用吡非尼酮可有效降低2级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不同临床靶体积对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疗效及失败模式的影响,探讨不进行淋巴结预防照射是否可行。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行根治性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共68例,根据CTV范围不同分成淋巴结累及野组(累及野组)和淋巴结扩大野组(扩大野组)。  结果  累及野组和扩大野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9%、41%和61%、39%(P=0.56),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48%和68%、49%(P=0.78)。累及野组和扩大野组总失败率分别为63%和66%(P=0.89),局部失败率为53%和59%,远处转移失败率分别为47%和44%,区域失败率分别为11.8%和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扩大野组肺V10、V20、V30及肺平均受量等指标均大于累及野组,其中V10和肺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累及野组在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方面和扩大野组相似,野内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行累及野放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