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病床单双号分组,观察组45例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3.3%高于对照组73.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9%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情来说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且减少术后并发症产生,是一项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原菌群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收治的16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及真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63例患者中,有136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83.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铜绿假单胞菌(29株)和肺炎克雷伯菌(22株)为主,真菌6株。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不同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意义,以指导抗生素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慢性扁桃体炎354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112例,围手术期不用任何抗生素;B组122例,术前30min及术后静脉滴注头孢拉定3.0g;C组120例,术前30min及术后静脉滴注头孢孟多酯1.5g。比较各组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疼痛程度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术后疼痛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手术创面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围手术期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手术治疗高龄或伴全身疾病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时,手术风险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本文分析了此类患者的基础疾病特点及管理原则,以期更好地维护围手术期安全,为存在相对手术禁忌的患者提供治愈机会。方法2009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拟行手术治疗的高龄或伴全身疾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268例,根据基础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治疗用药对手术的影响等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排除手术禁忌并决定是否建议手术。根据手术实施率、基础疾病恶化率、干耳率等评估围手术期管理的合理性。结果268例患者中,6例因无法控制基础疾病而放弃手术,余262例接受手术,手术实施率为97.8%。所有手术患者中,术前91例(34.7%)需要调整基础疾病治疗方案;术后14例(5.3%)出现基础疾病恶化,包括7例血糖紊乱、4例血压紊乱、1例诱发谵妄、1例哮喘复发、1例再发脑梗,余248例(94.7%)术后平稳。所有手术患者均实现干耳,未出现面瘫、感音神经性耳聋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针对各不同类型基础疾病,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望为存在相对手术禁忌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获得治愈机会,降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5.
耳部炎性疾病的细菌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外耳道炎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用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取23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外耳道炎患者外耳道深部或鼓室内脓性分泌物,行细菌及霉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206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 (34.9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38%)、绿脓杆菌(7.28%)、真菌 (18.45%)。药物敏感性因菌种而异。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次之,真菌比例明显增高。不同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不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存在耐药性。对耳部炎性疾病应行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常见病原菌及围手术期敏感抗生素合理应用。方法 采集6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鼻道、窦腔分泌物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分离出各病原菌、筛选敏感抗生素。并对78例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6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鼻道、窦腔分泌物中共分离出75株细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为主要致病菌,氯林可霉素对大多数致病菌敏感。对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的78例慢性鼻窦炎病例的术腔愈合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未发现两者间存在差异。结论 合理的手术前预防用药可以有效地减少抗生素应用剂量且疗效无差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阳通窍汤在慢性鼻窦炎Ⅱ型(合并变应性鼻炎)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将132例慢性鼻窦炎Ⅱ型(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术前随机或征求本人意见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前术后配合口服温阳通窍汤治疗。对照组常规围手术期治疗,随诊6个月。观察两组术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N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温阳通窍汤能提高慢性鼻窦炎Ⅱ型(合并变应性鼻炎)手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细菌感染是中耳炎的主要病因,但仍不能忽视厌氧菌、L型菌、真菌及混合菌等感染.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因而有必要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集耳分泌物作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对抗生寨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3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152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9株)和铜绿假单胞菌(25株)为主,真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敏感,敏感率为79.6%。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喹诺酮类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4%和64%。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聊城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致病菌,二者均对喹诺酮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亦对三代头孢类的头孢他啶敏感。临床医师在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用药,准确有效的治疗,以防耐药菌株的发生。真菌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鼻中隔偏曲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60例,围手术期不用任何抗生素;B组60例,术前30 min及术后3 d内静脉滴注头孢拉定(3.0 g);C组60例,术前30 min及术后3 d内静脉滴注头孢孟多酯(1.5 g),比较各组术后感染率.结果 A组感染6例(10.0%),B组感染7例(11.7%),C组感染5例(8.3%).三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 P=0.831).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围手术期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提示围术期可能不必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结合实践经验总结慢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5年6月68例(72耳)慢性中耳炎患者的术前情况,根据纯音听阈、鼓膜穿孔类型、术前是否干耳、影像检查、耳源性并发症等决定手术方式,并对手术前后全身与局部系统的药物治疗及连续的手术后局部处理详细予以说明.结果 经过手术前期治疗、手术期治疗及手术后随诊处理,使医患双方均对该病围手术期的治疗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结论 ①对中耳炎患者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作为临床治疗上的参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选择用药;②手术前、后全身与局部系统性药物治疗及连续的手术后局部处理成为综合治疗慢性中耳炎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伤性鼓膜穿孔与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鼓膜成形术后愈合率及手术前后的听力变化。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7月于我科接受首次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外伤性鼓膜穿孔组19例(20耳),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4例(55耳)。术前及术后三个月随访使用电子耳镜检查鼓膜像,听力评估以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的气骨导差(AirBoneGap,ABG)平均数x-±s表示。结果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手术愈合率是70.00%(14/20)。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愈合率为92.73%(51/55),连续校正的X2=4.74,P<0.05;鼓膜愈合率与年龄、手术方式(外置或内置)以及穿孔大小未见明显相关性。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术前平均ABG为17.25±5.81dBHL,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平均ABG为23.34±9.53dB,两组术前平均听力比较t=2.68,p=0.003。外伤性鼓膜愈合的14例术前平均ABG为17.85±6.15dB,术后为10.58±5.99dB,p=0.005;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51例鼓膜愈合术前ABG为23.35±9.76dB,术后为14.28±10.53dB,p=0.001,两组术后听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外伤性鼓膜穿孔手术修补成功率较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低。多数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听力损失较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要轻,而手术成功率更低,需要耳科医生在术前谈话中注意交代手术风险与收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生活质量量表对153例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显著高于术前(P<0.01),生活质量术前与年龄、居住地、单耳或双耳罹患以及中耳炎型别显著相关,术后则与单耳或双耳罹患以及中耳炎型别显著相关,双耳罹患以及病变程度较重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望得到更大的改善。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生活质量评价对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中耳炎真菌感染的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慢性中耳炎真菌感染的重视并进行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确诊为慢性中耳炎真菌感染的患者共36例(39耳),分析致病真菌的菌种、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36例(39耳)取中耳分泌物真菌培养,丝状真菌25例(27耳),酵母样真菌11例(12耳)。本组中手术加局部治疗(拒绝口服抗真菌药物)1耳,手术加口服伊曲康唑冲击治疗35耳(双耳慢性中耳乳突炎真菌感染未手术侧),口服伊曲康唑冲击治疗3耳。随访3~36个月,1耳拒绝口服伊曲康唑,术后3周患耳搏动性流脓发作,反复发作3次;手术加口服伊曲康唑35耳中,2耳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6个月复发,给予局部过氧化氢冲洗后涂抹达克宁软膏3周后再次干耳;未手术的3耳口服伊曲康唑后干耳,无复发,且有1耳鼓膜穿孔自行愈合。结论:对持续耳漏抗细菌治疗无缓解者,应考虑真菌感染可能,尽早取分泌物涂片镜检或真菌培养;确诊为慢性中耳炎真菌感染者应以局部治疗为主,辅以全身治疗,上述治疗不能缓解或伴有骨质破坏者可联合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缩窄乳突腔及鼓室成形以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镜手术中上鼓室隔分区比较研究,探讨以上鼓室隔为界的中耳分区方法对耳内镜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科就诊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69名(69耳)。所有的患者均进行术前听力学、颞骨HRCT检查,并根据患者术前颞骨HRCT分为中耳腔有阴影组和无阴影组,并对有阴影组的患耳病变区CT值进行测量。所有的患者均在耳内镜下手术。术中分别于以上鼓室隔为界的前下部分和后上部分取0.2×0.2cm2的粘膜标本,术后对收取的粘膜标本进行P物质(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有阴影组和无阴影组术前气骨导差、手术方式、前下部分和后上部分SP表达量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术前颞骨HRCT、耳内镜手术中所见以及对术后不同分区粘膜SP免疫组化的病理学研究发现:以上鼓室隔为界的中耳前下和后上两部分无论是在CT、手术发现还是病理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为上鼓室隔分区方法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腔的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征,以指导I型鼓室成形术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均已干耳1个月以上的148例住院患者的中耳鼓室黏膜表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共培养出16种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山羊葡萄球菌等;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3.1%,其中革兰阳性菌为69.4%,革兰阴性菌为30.6%。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对革兰阳性菌抗菌活性较高的抗生素是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利福平等;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较高的抗生素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结论:拟行I型鼓室成形术的患者术前虽已干耳,但仍存在潜在的致病菌,术前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以指导术后临床用药,防治感染。  相似文献   

17.
317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 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性分泌物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鼓室内脓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取得细菌分离率的排序,致病菌的药物敏感度及耐药率。结果 317耳中培养有微生物生长301耳,其中细菌293耳,真菌8耳;无细菌生长16耳。细菌检出率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9耳(占28.1%),金黄色葡萄球菌83耳(占26.2%),铜绿假单胞菌46耳(占14.5%),奇异变形杆菌24耳(占7.6%);敏感药物因菌种而异。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患耳脓性分泌物的细菌分布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局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内镜鼻窦手术(ESS)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成熟,逐渐取代了传统手术方式而成为外科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首选方式,并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ESS围手术期包括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在内的药物配合治疗对提高治愈率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鼻腔局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占重要组成部分。术前激素应用能减轻鼻窦炎鼻息肉的炎症反应,缩小鼻息肉的体积,从而为手术进行创造有利条件;术后应用能减轻手术造成的水肿,更能预防或延缓鼻息肉的复发。现将近年来有关ESS围手术期,尤其是术后局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化脓性中耳炎为常见病,疗法甚多,抗生素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近年来由于泛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往增强.使许多化脓住中耳炎长期不愈,反复发作。我院近2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49例化脓性中耳炎,随访2年,收到满意的疗效.材料与方法一、药物配制银龙骨9g、枯研9g、冰片1g、海螵蛸3g(烧灰)、胭脂3g(烧灰)、飞丹4g、共研细未、过箩、装人消毒后的瓶中备用.二、病例选择和使用方法本品只用于一般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无骨质破坏和胆脂瘤者,用药前先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分泌物,拭干后将药料喷入耳道和鼓膜穿孔处,喷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经外耳道入路内镜下夹层法在鼓膜修补术临床体会。方法对我科2017年8月~2022年01月共5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经外耳道径路内镜下夹层法技术治疗的患者术中耳内镜下操作、术后鼓膜愈合情况以及听力恢复情况进行总结探讨。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修补术中应用耳内镜技术能灵活观察术野,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手术并发症。结论慢性中耳炎鼓膜修补术中经外耳道路径耳内镜技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