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梁艳静 《中国校医》2019,33(11):856-857
目的 了解沛县居民死因状况及特征,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沛县死因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标化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对沛县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2018年,沛县居民粗死亡率583.83/10万,标化率为339.46/10万,死因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302.00/10万)、肿瘤(122.77/10万)、呼吸系统疾病(76.70/10万)、损伤与中毒(46.40/10万)、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46.40/10万),占全死因的95.55%。PYLL前5位为肿瘤、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是影响沛县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是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防治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湖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及特点,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湖州市2015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死亡构成比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分析伤害导致死亡的水平、构成特征和年龄变化趋势。 结果 2015年湖州市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59.17/10万(中标率48.27/10万),占全死因的8.48%,居死亡顺位的第5位,减寿年数(PYLL)居全死因顺位的第2位。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χ2=72.64,P<0.001),农村伤害死亡率高于城市(χ2=5.295,P<0.05)。伤害死亡总体上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以意外导致的伤害死亡为主,死亡率前四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和淹死。0~<15岁、15~<60岁和60岁以上各年龄组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淹死、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 结论 伤害死亡是危害湖州市居民健康和导致寿命损失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加强针对性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武汉市汉阳区2011年慢性病死亡状况,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汉阳区2011年死亡监测资料,按ICD-10确定根本死因及分类编码.计算慢性病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和平均减寿年数.结果 2011年汉阳区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85.5/10万,男性高于女性.主要死因顺位是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疾病.潜在减寿年数(PYLL)前5位是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慢性病是汉阳区居民的主要死因,老年人是干预的主要人群,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糜跃萍  林玲  蔡波  韩颖颖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187-1189
目的 了解南通市65岁以上户籍老年居民死因构成,为老年居民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南通市2005-2014年死因监测资料,采用老年系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死因构成等指标来评估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因情况。 结果 2005-2014年南通市老年人口平均粗死亡率为4 513.6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 653.08/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4 978.98/10万,高于女性的4 122.13/10万(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596.798,P<0.0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粗死亡率为4 089.76/10万,占全人群死因的90.61%。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是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损伤中毒和内分泌系统,粗死亡率分别为1 887.41/10万、1 101.96/10万、788.77/10万、127.98/10万和92.68/10万。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循环系统、肿瘤等疾病的防控和干预,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扬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17.0和Excel2007软件,分析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死因数据,计算构成比、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共死亡141 531人,≥65岁老年人群死亡人数占81.28%,年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66.48/10万、442.81/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847.29/10万,女性为686.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60.76,P<0.001)。前5位死因全人群和女性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全人群死亡总数的91.75%,肿瘤为男性首位死因。0~14岁、15~44岁、45~64岁和≥65岁人群首位死因分别为伤害、肿瘤、肿瘤、循环系统疾病。PYLL顺位前5位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结论应根据不同年龄组人群死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干预工作,特别是慢性病与伤害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郴州市居民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政策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2012-2016年郴州市居民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12-2016年郴州市共报告居民死亡103 533例,年均粗死亡率为444.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1.3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8 390.51,P<0.01);粗死亡率最高的是苏仙区,最低的是桂东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567.47,P<0.01);城市与农村居民粗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死因疾病前5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死亡疾病中主要为慢性病,其合计死亡率为388.98/10万,占全部死亡疾病的87.56%。结论 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郴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也是影响郴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特点,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对山东省全人群死因监测点2007-2013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利用ArcGIS软件呈现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地域分布。结果 2007-2013年山东省居民监测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由2007年的252.42/10万上升至2013年的323.48/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各年份间、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从65~岁年龄组开始明显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PYLL和AYLL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且男性的PYLL、AYLL和女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PYLL=5.79,P<0.05;ZAYLL=5.68,P<0.05)。山东省西北和中部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结论 2007-2013年山东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且具有年龄、地域等相关性,严重影响山东省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5年株洲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特征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方法 利用2015年株洲市死因监测资料,通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分析居民伤害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5年株洲市居民伤害死亡率38.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55/10万),男女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0.86/10万和44.70/10万,女性高于男性(χ2=44.51,P=0.000)。因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是30 058人年,导致的平均潜在减寿年数为26.65年。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水、自杀和意外中毒是伤害的主要死因。0~岁年龄段以溺水为主,15~岁、45~岁年龄段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 65~岁年龄段以意外跌落为主。 结论 伤害是2015年株洲市居民最主要死亡原因,疾病负担重,严重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人群特征开展伤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钞虹  朱可佳  程宇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338-1339
目的 了解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居民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为疾病防治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人口死亡登记数据,应用人口系数、负担系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评价居民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 结果 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居民老年人口系数为7.91%、老年负担系数为10.23%;居民粗死亡率为552.76/10万、标化死亡率为629.39/10万;男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居民各类疾病PYLL为2 163 230人年,PYLL率前两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 结论 齐齐哈尔市居民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负担有上升趋势;居民标化死亡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循环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影响齐齐哈尔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居民的主要死因对寿命的影响。方法利用2004~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广西调查点的资料,计算并分析广西居民主要死因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年数及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 2004~2005年广西样本地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71.40/10万,标化死亡率497.30/10万。前5位死因所占构成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统病,占全部死因的88.87%。全死因减寿年数为376051.5人年,减寿率为48.58‰,平均减寿数为18.04岁。位于减寿年数前五位的依次为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了广西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损伤与中毒的潜在减寿年数位于第一位,与损伤与中毒多集中在幼儿和青壮年年龄段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3—2018年金山区居民交通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为开展交通安全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对2003—2018年上海市金山区居民交通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潜在减寿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对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金山区2003—2018年交通事故粗死亡率为19.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23/10万。16年间交通伤害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4.76%、-7.99%,P<0.001);以摩托车交通伤害死亡为主,占死亡总数的43.69%;交通伤害死亡PYLL为28414人年,PYLL率为3.41‰,PYLL标化率为3.59‰,AYLL为17.41年/人。结论2003—2018年金山区交通事故死亡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呈下降趋势。应着重关注摩托车交通伤害,采取科学性、有效性和长期性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焦作市解放区主要慢性病死亡及早死概率等相关指标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收集2015—2019年焦作市解放区居民死因资料,采用有关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分类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早死概率等指标并分析焦作市解放区居民死亡资料。 结果 2015—2019年焦作市解放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8.52%上升至10.82%,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为5.39%,呈上升趋势(t=5.579,P=0.011);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种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口数的比例由84.76%上升至88.20%,标化死亡率由 543.46/10万下降至459.64/10万;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心脑血管疾病为首位死亡原因,年平均粗死亡率为315.78/10万,AYLL为11.77~12.97年,粗死亡率及AYLL的APC分别为0.67%和-1.42%,未见明显变化趋势(P>0.05)。 结论 老年人口占比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为重点干预病种,男性为重点干预人群,应针对不同慢性病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慢性病早死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重庆市精神障碍死亡率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精神障碍防治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 收集2012—2018年重庆市精神障碍死亡个案,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导致寿命损失年率、平均寿命损失年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不同性别、不同地区间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率的趋势变化采用APC,对其检验采用t检验。 结果 重庆市精神障碍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由2012年的1.86/10万、1.63/10万上升至2018年的2.66/10万、2.04/10万,APC分别为6.61%与4.29%,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30)。各年度男女精神障碍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与农村精神障碍死亡率比较发现,2014年与2016年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2018年城市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重庆市精神障碍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率(years of life due to premature death, YLL)波动于0.47‰~0.58‰,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premature death,AYLL),由2012年的26.08年下降至2018年的17.83年,APC为-6.67%,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t=7.09,P=0.001)。 结论 2012—2018年重庆市精神障碍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高于其它省市精神障碍死亡率,平均寿命损失年呈下降的趋势,精神障碍纳入社区管理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疾病死亡趋势变化对期望寿命及潜在寿命损失(PYLL)的影响,为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死因分类采用ICD-10中的死因分类标准进行编码及分析统计。通过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并描述疾病死亡变化对期望寿命和潜在寿命损失的影响。结果 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死亡327 769例,平均死亡率为563.67/10万(标化率为327.19/10万),以平均每年0.66%的速度上升。死因顺位前3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04.61/10万、148.43/10万、88.99/10万。损伤中毒(伤害)、肌肉骨骼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11.54%,10.62%、5.53%。年平均PYLL为443 653人年,PYLL率为53.20‰,呈上升趋势。主要死因造成的PYLL的前3位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损伤中毒(伤害),平均PYLL分别为177 631、88 302和58 678人年。结论 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疾病死亡趋势变化对期望寿命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损伤中毒(伤害)等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逐渐加大。加强对这些慢性病的防治是广州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其早诊早治对减少寿命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3—2018年恩施市常住居民的死亡情况和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评估不同疾病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为制定疾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8年恩施市常住居民死亡监测数据,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减寿年数(SPYLL)、潜在减寿率(AYLL)、年度变化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郑州市二七区居民2011—2020年恶性肿瘤死亡流行趋势及对居民寿命的影响情况,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20年郑州市二七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SPYLL)、标化潜在减寿率(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SPYLLR)和人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分析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1—2020年郑州市二七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114.6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3.52/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146.09/10万)高于女性(84.56/10万)。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共占恶性肿瘤死亡构成的65.36%。2011—2020年该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3.70%,P<0.001)。0~44岁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45岁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75岁以后迅速升高。恶性肿瘤总PYLL为39067人年,SPYLLR为6.73‰,AYLL为12.59年。结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是二七区恶性肿瘤预防控制的重点工作,同时宫颈癌和乳腺癌对女性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应针对主要恶性肿瘤和重点人群开展综合防控措施,以降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