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定益  胡桑 《现代肿瘤医学》2021,(19):3405-3409
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与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级、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例数、膀胱穿孔例数、肿瘤标本显示肌层例数、肿瘤复发例数和手术后随访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级、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肿瘤复发例数和手术后随访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显示膀胱肿瘤基底肌层22例,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显示膀胱肿瘤基底肌层3例,前组可比后组显示更多的膀胱肿瘤基底肌层患者(P<0.05)。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例,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组发生8例,前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组(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安全、有效。但前组比后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更少(P<0.05);前组比后组可获得更多的肿瘤基底肌层标本(P<0.05),更有利于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980/1 470 nm双波长龙激光整块剜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就诊我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纳入激光剜除组(激光组)44例和等离子电切组(电切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血红蛋白改变、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保留导尿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手术费用和术后3月~2年肿瘤复发率等。结果: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保留导尿时间比较,激光组与电切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改变、手术费用、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复发率,激光组均少于电切组(均P<0.05)。随访情况:术后3月~2年,激光组肿瘤复发率为9.1%,而电切组复发率为2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80/1 470 nm双波长龙激光整块剜除术在降低手术费用的同时提高了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钬激光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钬激光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分别连续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各30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肿瘤数、肿瘤大小、肿瘤分级、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例数、手术成功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肿瘤大小、肿瘤分级、膀胱穿孔例数、手术成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尿道等离子电切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40.0%,钬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无闭孔神经反射(P=0.000),且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组(P=0.000)。结论:钬激光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有效,但钬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较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更安全、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尿道绿激光联合盐酸吡柔比星(THP)术前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绿激光联合术前THP膀胱灌注组28例与单纯绿激光组22例。对两组病变检出率,术后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一次手术成功。绿激光联合术前THP膀胱灌注组对病变检出率、术后复发率与单存绿激光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激光联合术前膀胱灌注盐酸吡柔比星(THP)可提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变检出减少、漏诊漏治,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李昱亮  庞建  魏琪波 《癌症进展》2019,17(11):1296-1298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DKK1、YKL4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DKK1、YKL40水平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DKK1、YKL4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与TURBT相当,但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TURBT组(31例)及钬激光切除组(29例).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术中穿孔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TURBT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长于钬激光切除组,而其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及术中膀胱穿孔发生率也高于钬激光切除组,P均<0.05.钬激光切除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平均留置导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TURBT组,P均<0.05.结论 相较于等离子电切术,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中术后情况均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内灌注化疗综合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64例采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吡柔比星40 mg/m2、5-FU 1000 mg/m2、羟喜树碱30 mg/m2)+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内灌注化疗(综合治疗组)和62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内灌注化疗(对照组)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期)患者经治疗后的肿瘤复发/转移率、死亡率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至随访截至日期,综合治疗组的无复发/转移率为93.75%(60/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16%(2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转移死亡率为3.13%(2/64),低于对照组的16.13%(1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非膀胱癌死亡率为10.94%(7/64),与对照组的12.90%(8/6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内灌注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降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患者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不增加非癌性死亡风险,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中应用3D打印激光工作鞘连接膀胱镜联合钬激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3D打印制作的激光工作鞘匹配F21膀胱镜联合钬激光整块切除手术组(激光工作鞘组)52例,经尿道电切手术组(电切镜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病检合格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复发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其中电切镜组4例患者因生理性尿道狭小,电切镜无法置入改行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工作鞘组的病检合格率高于电切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低于电切镜组。结论:3D打印激光工作鞘连接F21膀胱镜联合钬激光行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膀胱灌注预防高危非肌层性浸润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90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采用吉西他滨(治疗组)和吡柔比星(对照组)膀胱灌注。术后定期行膀胱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肿瘤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随访期间有7例复发,总复发率为15.5%;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有16例复发,总复发率为3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0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等,对症治疗后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TURBt术后膀胱灌注吉西他滨预防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是较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尿道绿激光联合盐酸吡柔比星(THP)术前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绿激光联合术前THP膀胱灌注组28例与单纯绿激光组22例。对两组病变检出率,术后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一次手术成功。绿激光联合术前THP膀胱灌注组对病变检出率、术后复发率与单存绿激光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激光联合术前膀胱灌注盐酸吡柔比星(THP)可提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变检出减少、漏诊漏治,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序贯治疗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P)术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YKL-40和DKK-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间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接受TURBT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TURBP后术采用表柔比星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TURBP术后采用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肿瘤进展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年及术后2年YKL-40和DKK-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进展率为2.2%,与对照组患者的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YKL-40和DKK-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YKL-40和DKK-1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的(52.24±1.54)ng/m L和(4.96±1.67)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90.54±7.32)ng/ml和(7.06±2.3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序贯治疗,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URBP术后复发率,可能与其可降低患者的YKL-40和DKK-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辛锋  杨斌  程伟  张明聪  刘久华 《癌症进展》2017,15(11):1348-1350
目的 探讨应用1470 nm半导体激光联合膀胱灌注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即应用1470 nm半导体激光联合膀胱灌注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即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组(44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除闭孔反射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水平均有所升高,但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RP及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复发率和平均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1470 nm半导体激光联合膀胱灌注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中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80例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TURBT).对照组于术后行羟喜树碱膀胱灌注,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膀胱灌注.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5年,观察对比2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术后3年和术后5年的复发率和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6个月、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复发率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是在术后3年和术后5年的复发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2组的进展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和单纯采用羟喜树碱防治的近期效果相近,但是远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耻骨上膀胱穿刺建立辅助通道,牵引肿瘤后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03月到2019年02月收治的7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标准的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研究组先经正中线耻骨上2指处穿刺建立2~5 mm操作通道,置入长钳至膀胱,尿道镜监视下钳夹膀胱肿瘤基底部周围组织,适当牵拉。在牵拉张力下,黏膜下各层组织结构清晰可辨,沿肿瘤周围2 cm处切开黏膜至深肌层,沿深肌层推进并扩展,直至整块化切除肿瘤,肿瘤组织利用组织篮套取出。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降低值,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等。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肿瘤基底部浅肌层完整,闭孔神经反射和膀胱穿孔、肿瘤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牵牛”法辅助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可以稳定、清晰、灵活地显露肿瘤基底部组织,提高膀胱肿瘤完整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吴洵柱  肖尚文  胡正鲜 《癌症进展》2023,(3):283-285+289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吉西他滨+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化疗药物的不同将9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7),观察组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给予吉西他滨+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表柔比星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水平、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KK-1、YKL-40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DKK-1、YKL-4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00%,与对照组患者的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吉西他滨+表柔比星灌注化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疗效,降低DK...  相似文献   

16.
王华  李方印  章伟 《肿瘤学杂志》2017,23(7):578-586
摘 要:大部分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性癌,其标准治疗方法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但术后复发率高,一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肌层浸润性癌,对于具有复发和进展危险因素的患者采用膀胱内灌注免疫制剂或化疗药物治疗,膀胱内灌注标准药物无效的患者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新的治疗方法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如果有效,将提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晓天  宋永胜  崔军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2328-2330
目的:观察表柔比星(EPI)、吉西他滨(GEM)序贯膀胱灌注辅助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18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分别行EPI(EPI组,40例)、GEM(GEM组,36例)和EPI、GEM序贯(序贯组,42例)膀胱灌注治疗,观察三组膀胱癌复发、进展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二年,序贯组膀胱癌复发率低于EPI组和GEM组(P均<0.05),EPI与GEM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各组膀胱癌进展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EPI组、GEM组、序贯组分别有3、3、4例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EPI、GEM序贯膀胱灌注辅助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降低术后二年内复发率,但不能改变膀胱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张武  盛斌武 《现代肿瘤医学》2015,(19):2817-2819
目的:探讨对表浅性膀胱癌实施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指征和意义。方法:以确立的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入选标准对126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实施手术,满足条件的81例患者中32例拒绝二次手术为A组,49例在术后4周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为B组,2组患者术后膀胱灌注相同。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2组间膀胱肿瘤进展率和复发率。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2年随访中共有14例出现复发,分别为术后半年3例,1年内8例,1年至2年间6例。B组的16.3%(8/49)患者在第二次手术时发现肿瘤。2年随访期间复发8例,其中1年内3例,1年后5例,2组间在肿瘤复发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能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肿瘤复发;切除标本中有无肌层是明确手术切除彻底的标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数目,探讨其对膀胱癌复发和转移的早期监测、临床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87例膀胱癌患者及40例同期膀胱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将87例膀胱癌患者进一步分为非肌层浸润组(55例)和肌层浸润组(32例),膀胱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采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芯片分选法检测外周血中CTC,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的CTC数量,比较不同CTC数量患者治疗后1年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未检出CTC,非肌层浸润组患者CTC检出数为(9.38±11.35)/10 ml,明显少于肌层浸润组患者的(23.28±11.74)/1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膀胱癌患者CTC检出数均逐渐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检出CTC的非肌层浸润组患者1年复发率低于检出CTC的非肌层浸润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检出数为(0~20)/10 ml及≥21/10 ml的肌层浸润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的CTC是膀胱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对膀胱癌临床疗效评价、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邵婷  张雪英  王宁 《现代肿瘤医学》2017,(13):2126-2128
目的:比较宫腔镜2微米激光气化切除与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分别采用宫腔镜下2微米激光切除(观察组)和宫腔镜下电切(对照组)治疗子宫内膜息肉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出血及低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月经量及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2微米激光切除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