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卵巢癌、宫颈癌化疗患者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卵巢癌、宫颈癌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应用rhG-CSF,研究组应用PEG-rhG-CSF,两组均化疗两个周期,评估患者两个周期不同时间血常规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值(ANC)水平、ANC不同数量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第一个化疗周期第5 d、第7 d、第10 d和第14 d 及第二个化疗周期第3 d、第5 d、第7 d、第10 d和第14 d血ANC分别为(3.19±0.32)×109/L、(1.93±0.35)×109/L、(2.08±0.39)×109/L、(2.11±0.36)×109/L和(2.79±0.40)×109/L、(2.44±0.33)×109/L、(1.68±0.34)×109/L、(1.71±0.37)×109/L、(1.92±0.34)×109/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第一个和第二个化疗周期ANC<1.5×109/L、ANC<1.0×109/L和ANC<0.5×109/L发生率分别为23.53%(16/68)、8.82%(6/68)、2.94%(2/68)和29.41%(20/68)、10.29%(7/68)、5.88%(4/6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第一个和第二个化疗周期ANC<1.5×109/L、ANC<1.0×109/L和ANC<0.5×109/L持续时间分别为(3.50±0.18)d、(2.17±0.23)d、(2.06±0.29)d和(4.08±0.22)d、(4.62±0.29)d、(4.11±0.2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重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29%(7/68),低于对照组23.53%(1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EG-rhG-CSF能够有效预防卵巢癌、宫颈癌化疗患者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olyethylene glycol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结肠癌双周剂量密集方案(FOLFOX6)辅助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间52例接受剂量密集方案辅助化疗的结肠癌患者,治疗组20例化疗后24小时皮下注射6 mg PEG-rhG-CSF,对照组32例化疗后未使PEG-rhG-CSF,患者出院后根据验血结果由经治医师决定是否加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主要观察患者再次应用rhG-CSF的频次、患者Ⅲ-Ⅳ 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患者粒缺性发热的发生率、因粒细胞减少而进行减量或延迟治疗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C-30量表)。结果:治疗组患者无需再次注射rhG-CSF,而对照组患者26例需加用rhG-CSF,并且对照组8例发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发生粒缺性发热、4例和7例分别因粒细胞减少而减量和延迟治疗。治疗组患者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和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PEG-rhG-CSF可有效预防结肠癌剂量密集方案辅助化疗后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减少因上述不良反应而延迟化疗的发生,化疗间歇期患者无需再次应用rhG-CSF治疗,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PEG-rhG-CSF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李娇  张晟  张瑾 《中国癌症杂志》2014,24(12):925-930
背景与目的:骨髓抑制是化疗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能诱导造血祖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分化,并调节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活性,可用于肿瘤化疗后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以保证原计划化疗方案的完成。本文旨在了解应用rhG-CSF治疗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以及预防性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筛选出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进行多西紫杉醇(docetaxel)75 mg/m2、表柔比星(epirubicin) 65 mg/m2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500 mg/m2(TEC)化疗方案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在第1个周期末次给药后24~48 h内给予rhG-CSF为预防组,以24~48 h内未给予rhG-CSF为对照组,评估2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以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在预防组60例患者中,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4.0×109/L的发生率为25.0%,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2.0×109/L的发生率为23.3%;在对照组60例患者中,WBC<4.0×109/L的发生率为78.3%,ANC<2.0×109/L的发生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化疗延迟率分别为5.0%和25.0%(P=0.002),化疗延迟时间分别为(2.33±0.58)d和(3.73±0.80)d(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为1.7%,对照组FN的发生率为20%,预防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2组对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血小板(platelets,PLT)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547;P=0.285)。预防组rhG-CSF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3%,而对照组为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对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在第一周期化疗后24~48 h内预防性给予rhG-CSF,能降低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及持续时间,降低FN的发生风险,并且能减少rhG-CSF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材料和方法为了改善化疗所致严重骨髓抑制的治疗效果,对12例恶性肿瘤病人14例次因化疗所致骨髓严重Ⅳ度抑制的成功治疗进行了临床小结。全组外周血白细胞最低均<1.O×109/L,持续2—10天,其中8次最低0.l—0.4×109/L,持续3—10天,5例病人同时血小板最低在7一14×109/L,持续4—8天,平均5天,采用保护性隔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输注血小板及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等措施。结果14例次严重Ⅳ度骨髓抑制病人经治疗l—2周,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正常。无严重全并症和致死病例。结论采用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主的综合处理措施是治疗化疗所致严重骨髓抑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每周期1 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每日1 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合并分析PEG-rhG-CSF的2 期和3 期临床研究中的单中心数据,比较疗效与安全性指标。两项研究均为随机、自身交叉对照试验。56例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 个周期常用化疗方案治疗,且化疗方案相同,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100 μ g/kg 皮下注射,每个周期1 次;对照周期皮下注射rhG-CSF 5 μ g/kg ,
每日1 次。结果:2 个研究单中心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53例可进行疗效评价,PEG-rhG-CSF和rhG-CSF 各使用53个周期。在使用PEG-rhG-CSF的周期和使用rhG-CSF 的周期中,4 度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 )减少未发生率均为94.3%(50/ 53),均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5%(4/ 53)和3.8%(2/ 53,P = 0.678)。 全组患者中位应用rhG-CSF 天数为10(3~14)天。此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为骨痛、注射部位疼痛、心悸、发热和乏力等。结论:1 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与连续10剂常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17例受试者。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结束后24~48 h皮下注射PEG-rhG-CSF,体质量≥45 kg者给予6 mg/次, < 45 kg者给予3 mg/次,每个化疗周期注射1次。  结果  217例患者共完成774个化疗周期,患者包括18例妇科肿瘤(3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癌),50例乳腺癌,30例骨肿瘤和119例淋巴瘤,146例接受初级预防,71例接受次级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发生率为5.7%,初级预防组发生率为4.9%,次级预防发生率为7.2%。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EG-rhG-CSF持续治疗周期越长,FN发生率越低。初级与次级预防的FN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1.6%vs.第2个周期4.4%,(P=0.039);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6.9%vs.第2个周期5.6%,(P=0.034)。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3%(80/774),其中初级预防组为6.7%(34/510),次级预防组为17.4%(46/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7.1%vs.第2周期5.3%,(P=0.004);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46.5%vs.第2个周期11.3%,(P < 0.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患者Ⅰ/Ⅱ度骨痛发生率为3.7%(8/217),Ⅲ/Ⅳ度骨痛发生率为1.8%(4/217)。  结论  PEG-rhG-CSF预防性应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FN发生率。初级预防比次级预防显著降低整个化疗周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初级预防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开放、单臂临床观察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8—2019年行同步放化疗的58例患者采用PEG-rhG-CSF初级预防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结果:整个同步放化疗周期期间化疗延迟6例(10%...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 -rhG -CSF)预处理后不同时间间隔对 BUCY 方案致小鼠骨髓抑制模型骨髓及外周血象恢复情况的影响,为进一步扩展 PEG -rhG -CSF 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BLAB/c 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 =10)。实验组(Group6、Group10、Group13、Group16)皮下注射 PEG -rhG -CSF 70mg·kg -1,给药后的第6、10、13及16天给予白消安(BU)35mg·kg -1· d -1连续4天,之后给予环磷酰胺(CY)50mg·kg -1·d -1连续2天。粒细胞缺乏组(Model)给予 BU 35mg· kg -1·d -1连续4天,之后给予 CY 50mg·kg -1·d -1连续2天。结果:经 BUCY 方案处理后,除 Group6组白细胞于第5天开始下降外,其余各组白细胞均于第3天开始下降;各组的(Model、Group6、Group10、Group13、Group16)白细胞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第11、9、9、11及11天,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为第19、23、23、21及19天。第19天时 Model 和 Group16组的骨髓病理结果均已趋于正常,其他组骨髓组织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空泡结构,表现为低增生骨髓状态。结论:使用 PEG -rhG -CSF 后16天对于 BUCY 方案引起的小鼠骨髓抑制模型的骨髓恢复已无影响,临床5天用药的3周化疗方案可以尝试性使用 PEG -rhG -CSF 预防粒细胞降低。  相似文献   

9.
女性生殖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新疗法巫岳鹏梅卓贤主题词女性生殖器肿瘤/药物治疗骨髓抑制/治疗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应用中图号K737.3R730.51女性生殖器肿瘤的化疗效果,已被广泛认定。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接近,往往经...  相似文献   

10.
G-CSF与GM-CSF序贯联合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序贯联合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 ,将化疗致骨髓抑制的 87例患者 ,分为G -CSF→GM -CSF组、GM -CSF→G -CSF组给药治疗。于用药后第 3、6、9、12、16、2 0天进行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结果 用药后第 3天 ,白细胞计数 >8.0× 10 9/L者 ,共有 18例被退出 ,69例进入随后的研究。用药后第 6天 ,G -CSF→GM -CSF组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GM -CSF→G -CSF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第 9、12天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第 16、2 0天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用药后 2组血小板计数均增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G -CSF→GM -CSF序贯用药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优于GM -CSF→G -CSF ,而不良反应不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后用腹腔联合静脉化疗对卵巢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卵巢上皮性癌88例分为两组:①联合化疗组:腹腔用药及静脉联合用药组,45例,Ⅰ/Ⅱ期21例(23.86%),Ⅲ/Ⅳ期24例(27.27%),在术中置入腹腔化疗管,术后每周1次腹腔化疗,用顺铂(DDP)与氟尿嘧啶(5-FU)为主加丝裂霉素C(MMC)或消瘤芥(AT-1258)的一种,共用3次。以后用静脉化疗,同静脉化疗组方案;②静脉化疗组(静脉用药组):43例,化疗方案为CAP,每3周一次,Ⅰ/Ⅱ期24例(27.27%),Ⅲ/Ⅳ期19例(21.59%)。结果:联合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的患者在第3及6疗程结束后CA125下降程度Ⅰ/Ⅱ期与Ⅲ/Ⅳ期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第3疗程治疗后CA125>35u/ml的患者与CA125<35u/ml的患者3年生存率用Log Rank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的Ⅰ/Ⅱ期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5.05±0.54)、(32.38±1.19)个月,联合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的Ⅲ/Ⅳ期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1.33±1.41)、(28.26±1.88)个月。联合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Ⅰ/Ⅱ期3年生存率用Log Rank检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值为0.156);联合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Ⅲ/Ⅳ期3年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值为0.08)。有腹水70例的患者中联合化疗组3年生存率与静脉化疗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用腹腔联合静脉化疗对卵巢癌治疗,可使血清CA125下降较明显,差异有显著性。3个疗程治疗后血清CA125<35u/ml与CA125>35u/ml的患者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虽然术后联合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相比较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是腹腔联合静脉化疗平均生存期较长。有腹水的患者经腹腔联合化疗3年生存率与单纯的静脉化疗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故腹腔联合静脉化疗适用于有腹水及腹腔有转移灶的卵巢癌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恶性腹腔积液(malignant peritoneal ascites,MPE)是严重威胁晚期卵巢癌患者生存质量、生存时间的并发症之一.比较采用紫杉醇和顺铂静脉联合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与单纯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04-2013-07开封市中心医院收住的68例晚期卵巢癌术后复发或无法行手术治疗(合并其他远处转移无法手术、或因心肺等基础疾病无法手术、或患者、家属拒绝手术者)、合并恶性腹腔积液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单纯腹腔灌注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和生存率等.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5.29%和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16 2,P<0.05;应用SF-12生活量表评价,观察组患者在总体健康(t=3.498 6,P<0.05)、精神健康(t=3.642 6,P<0.05)和情感职能(t=17.523 2,P<0.001)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和CD4/CD8水平,观察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t=4.086 9,P<0.05;t=2.647 9,P<0.05),并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4.279 1,P<0.05;t=3.214 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05%和4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9 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1、2和3年生存率均显示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紫杉醇静脉联合腹腔顺铂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生存质量无明显下降,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均有升高,有生存期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草酸铂治疗上皮性卵巢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草酸铂为主的化疗对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5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收治的39例上皮性卵巢癌使用草酸铂的资料。结果 39例患者中30例可评价疗效,其中初治患者9例,复发患者21例。初治者的近期疗效为PR 88.9%(8/9)。复发患者中铂敏感者的有效率为55.6%(5/9),其中CR 22.3%(2/9),PR 33.3%(3/9);铂耐药者的有效率为PR 16.7%(2/12)。7例有效的复发者中,2例CR患者的无瘤缓解期分别为12个月和15个月,5例PR患者的中位缓解期为4个月。感觉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15.4%(6/39),骨髓抑制23.0%(9/39),肾脏毒性5.1%(2/39),胃肠道反应25.6%(10/39)。结论草酸铂为主的化疗对铂耐药或铂敏感的复发卵巢癌均有一定的疗效;用于卵巢癌的一线化疗亦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其毒性作用一般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李娟  顾笑梅 《现代肿瘤医学》2018,(18):2930-2934
目的:研究紫杉醇不同剂量联合顺铂与单纯顺铂腹腔化疗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60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根据紫杉醇给药剂量不同随机分为顺铂组、小剂量组(60 mg/m2)、中剂量组(135 mg/m2)和大剂量组(175 mg/m2),顺铂给药剂量均为60 mg/m2,每组均40例,3周为1疗程,共6疗程,通过比较各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VEGF、MMP-2、OPN、B7-H4、CA-125指标水平对化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治疗后OPN、B7-H4、CA-125水平、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明显的优于顺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顺铂组及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周后,小剂量组与中剂量组VEGF、MMP-2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均优于大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化疗临床疗效较单纯顺铂更加显著,且随着紫杉醇剂量的减少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铂类化疗效果不佳或缓解后复发的卵巢癌再次治疗的疗效和生存的因素分析。方法 :50例平均停用铂类药物化疗时间 (PFI)为 6 .6(0 .5~ 36)月的卵巢癌患者接受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二线化疗。结果 :二次减灭术有 33例达到满意减瘤状态 (术后残瘤≤ 1cm) ,PFI≤ 6月 1 9例。患者术后平均接受 4次 (1~ 1 1次 )的二线静脉化疗 ,其中用Taxol化疗 1 5例 ,用铂类联合化疗 35例。CR 1 8例 ,PR 2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腹水 (P =0 .0 2 2 3)、残瘤大小 (P =0 .0 2 4 7)和化疗次数 (P =0 .0 4 97)是决定卵巢癌二线化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行满意的再次减灭术者中位生存期达 42 .3月 ,明显高于残瘤较大患者的 1 4 .2月 (χ2 =1 3 .62 ,P =0 .0 0 0 2 )。有腹水者存活期短于无腹水者 ,两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 4 .2月和 2 8.9月 (χ2 =5 .38,P =0 .0 2 0 3)。二线化疗次数大于 5次以上则生存期延长 ,中位生存期 31 .0月 ,不超过 5次的为 1 6 .5月 (χ2 =1 3 .0 5 ,P =0 .0 0 0 3)。PFI >6月者生存期达 42 .3月 ,比PFI≤ 6月者 1 7.5月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1 4 1 8)。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FI和化疗次数是影响卵巢癌再次治疗的独立的预后因素。对PFI≤ 6月者 ,二次手术后残余肿瘤≤ 1cm者二次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洛铂与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失败的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11年6月21日至2016年5月30日,我科收治的初治失败的卵巢癌患者共73例入组,随机分为吉西他滨联合洛铂组(GL组)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组),比较两方案在平均化疗周期数、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化疗周期数GL组(4.73±1.305)周期,GP组(4.03±1.341)周期,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R、DCR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5;P=0.127)。GL组中位PFS为6.0个月(95%可信区间5.722~6.278个月),GP组5.0个月(95%可信区间4.209~5.791个月),P=0.414,无统计学差异。GL组中位OS为10.0个月(95%可信区间8.675~11.325个月),GP组9.0个月(95%可信区间8.296~9.704个月),P=0.308,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中,GL组轻中度血小板降低较多(P=0.006),GP组有较多的轻中度肝功能异常(P=0.007)、中重度恶心(P=0.043)及中重度呕吐(P=0.019)。其余不良反应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L方案对于初治失败的卵巢癌患者而言是安全有效的,可达到与GP方案类似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GP方案轻,但需要注意血小板降低。  相似文献   

18.
卢玮冬  左云 《癌症进展》2008,6(2):177-180
目的研究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方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经减瘤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Ⅲ一Ⅳ卵巢上皮癌患者26例,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方案化疗,其中紫杉醇脂质体130~1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300mg/m^2第2天静脉滴注,每21天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1次疗效。结果26例患者完全可以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6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为69.23%,其中Ⅲ期有效率为72.22%,Ⅳ期有效率为62.5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YP)10个月(5~13个月),无复发生存期5个月。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方案治疗晚期卵巢上皮癌近期疗效好,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