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雌激素、血钙浓度和25-羟维生素D水平在绝经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绝经女性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依据患者有无BPPV复发分为BPPV未复发组126例,BPPV复发组患者30例,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且自然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然后对比3个组血清雌二醇、血钙浓度和25-羟维生素D水平,Pearson用于分析绝经后女性BPPV复发组患者血清雌二醇、血钙浓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ROC曲线用于评估雌二醇、血钙浓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在绝经女性BPPV复发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对照组雌二醇、血钙浓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BPPV未复发组和BPPV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PV复发组雌二醇、血钙浓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BPPV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女性BPPV复发患者血清中雌二醇与血钙浓度、25-羟维生素D水平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 =0.7501,0.7871,P 均<0.001),血钙浓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也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 =0.790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中雌二醇、血钙浓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D对绝经女性BPPV复发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三者联合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76,对应个体预后(prognostic index,PI)指数为13.04,当PI≤13.04时,绝经女性BPPV复发可能性较大;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位次数(OR=2.356,95%CI :1.769~2.841)、SDS评分(OR=3.480,95%CI :2.043~4.125)、雌二醇(OR=4.964,95%CI :3.578~6.723)、血钙浓度(OR =1.982,95%CI :1.395~2.024)与25-羟维生素D水平(OR=3.045,95%CI :1.467~4.638)为绝经女性BPPV复发易感因素。结论 绝经女性BPPV复发患者血清中雌二醇、血钙浓度、25-羟维生素D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三者联合可用于诊断绝经女性BPPV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绝经妇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50例年龄50~80岁原发性BPPV (idiopathic BPPV,iBPPV)绝经妇女作为病例组,选取同年龄段本院体检中心绝经后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分别对腰椎正位(L1~L4)及股骨颈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以T值表示。将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成3个年龄段,分别对3个年龄段的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3个年龄段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3.68、-5.98和-3.33,P 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BPPV与BMD存在负相关性(r =-0.496,P<0.05)。结论 绝经妇女iBPPV与BMD变化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对iBPPV诊断、治疗、预后评定和预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绝经后梅尼埃病(MD)女性患者雌激素水平变化与高刺激率ABR、听-前庭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山东省立医院眩晕专科诊治的绝经后MD女性患者43例(研究组)的临床资料,30例绝经后健康查体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并分析两组血清雌二醇(E2)水平,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ABR)、纯音测听、冷热试验的结果,对研究组血清E2水平与高刺激率ABR、纯音测听、冷热试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60,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刺激率ABR研究组中Ⅰ~Ⅴ波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左耳P<0.05、右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冷热试验患侧耳单侧功能下降值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纯音测听语音频率(500 Hz、1 KHz、2 KHz、3 KHz)平均听阈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左耳P<0.01、右耳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E2水平与高刺激率ABR呈负相关(左r=- 0.229,P<0.05;右r=-0.220,P<0.05),与双温试验UW值呈负相关(r=-0.328,P<0.05),与平均听阈无相关性.结论 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致内耳微循环障碍,同时雌激素水平与前庭功能呈正相关关系,雌激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绝经后女性M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情绪状态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186例原发性BPPV患者作为病例组和18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完成眩晕主观感觉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等评价。结果 (1)病例组伴发情绪异常的比例为男性48.1%、女性46.2%,伴发焦虑的比例为男性35.2%、女性31.1%,伴发抑郁的比例为女性33.3%;对照组伴发情绪异常的比例为男性27.1%、女性23.8%,伴发焦虑的比例为男性14.6%、女性8.3%,伴发抑郁的比例为女性16.7%,患病率均为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2)情绪异常和焦虑与眩晕程度呈低度正相关性(P<0.05)。(3)睡眠和病程是BPPV患者情绪异常和焦虑的影响因素,性别是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 BPPV患者容易出现情绪异常,睡眠、病程和性别是影响情绪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BPPV患者40例为实验组,选取40例无眩晕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两组均收集血管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并测定甲状腺功能5项、甲状腺过氧化物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两组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既往血管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甲状腺相关指标T3、T4、FT3、FT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S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甲状腺自身抗体总阳性率22.5%,对照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POAb阳性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GAb阳性8例,与对照组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TGAb阳性的BPPV患者均为女性。结论 BPPV与甲状腺自身免疫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女性BPPV患者应注意甲状腺相关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meta分析评价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与其他方法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CNKI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9-04-01。同时手动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人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数据提取及文献的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研究,8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药物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比较,翼管神经切断术能显著提高有效率[RR=2.51,95%CI(1.24,5.20),P =0.01],而与下鼻甲手术治疗中重度AR对比,翼管神经切断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R=0.26,95%CI(0.09,0.76),P =0.01]。结论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是一种疗效、安全性较理想的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不同类型的BPPV作比较。结果:BPPV以女性多见,50~60岁为发病高峰段,潜伏期为(1.60±1.19)s,46例(21.8%)无明显潜伏期;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0S,持续时间〈60s者177例(83.8%),超过60s者34例(16.2%);后半规管受累189例(89.6%),水平半规管受累21例(10%),后半规管加水平半规管受累1例(0.4%)。后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潜伏期分别为(1.89±1.33)s、(O.92±1.0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患者发病明显多于其他民族;而在性别构成、病程、眩晕持续时间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BPPV以后半规管受累常见,与水平半规管相比,后半规管BPPV潜伏期更长。  相似文献   

8.
165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管石复位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评估BPPV患者管石复位治疗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患者165例,男53例、女112例,年龄范围18岁至84岁(平均53岁),分为2组,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125例,非手法复位(对照组)40例。结果治疗组中,后半规管BPPV患者81例,上半规管BPPV患者31例,双侧后半规管BPPV13例。65岁以上老年BPPV患者41例。治疗结果分析.治疗组首次治愈83人(66.4%),其中后半规管BPPV60人(74.1%),上半规管BPPV14人(45.2%),双侧后半规管BPPV9人(69.2%),老年BPPV32人(78.0%)。对照组16人(40%)在一周后症状消失。在4个月至41个月的随访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2%和82.5%。有30人(24%)在随访中复发。有2例病史超过40个月的患者,手法复位治疗无效而进行后半规管阻塞术。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有效的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其方法简单、易行且费用低,可以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治疗后复发的因素,分析BPPV患者站立平衡功能。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9例BPPV患者,所有患者手法复位治疗后均接受定期电话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48例)和无复发组(161例)。通过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选择6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感觉整合试验(SOT)评估动态站立平衡功能,采用感觉相互作用与平衡的改良临床试验(mCTSIB)评估静态站立平衡功能,并比较BPPV组累及不同半规管患者以及对照组间动态和静态站立平衡功能差异性。结果 复发组年龄≥50岁、女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眩晕持续时间≥1周、复位次数≥3次比例高于无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50岁、女性、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是BPPV手法复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BPPV组累及后半规管患者睁眼-测力板稳定-视景随动(CON3)、睁眼-测力板随动-视景稳定(CON4)、闭眼-测力板随动-视景稳定(CON5)、睁眼-测力板随动-视景随动(CON6)SOT平衡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站立于海绵垫睁眼和闭眼时重心晃动的平均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年龄≥50岁、女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BPPV手法复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累及后半规管的BPPV患者可能容易发生站立平衡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观察其疗效。方法 观察2012年10月~2014年6月耳 鼻咽喉科收治的36例突发性聋伴发BPPV发病情况,并与同期原发性BPPV患者40例及突发性聋不伴眩晕患者4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伴发BPPV的36例突发性聋患者,受累半规管均与突发性聋发病侧一致,其中水平半规管BPPV 6例,占16.7%(6/36);后半规管BPPV 27例,占75.0%(27/36);混合管BPPV 3例,占8.3%(3/36)。36例患者出现BPPV的时间均在突发性聋发病后数小时至数天(<10天)发生。突发性聋伴发BPPV组1次治愈率明显低于原发性BPPV组,但两种治疗方法的总治愈率均为100%。不伴眩晕突发性聋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伴发BPPV组。结论 伴发于突发性聋的BPPV以后半规管多见,与原发性BPPV经耳石复位治疗后均可取得较好疗效。而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聋其疗效优于伴发BPPV的突发性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反复发病中老年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骨密度、25-(OH)维生素D、血钙浓度差异,探讨其发病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眩晕门诊纳入标准的103例明确诊断的50岁以上女性患者,首次治愈1年内,再发(≥2次)的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年龄匹配且近1年无眩晕病史正常女性80例为对照组(B组)。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患者足跟骨密度,运用全自动分析仪比色法检测血钙浓度,电化学法检测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比较各组间骨密度、血钙浓度和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结果 A组骨量减少占39.81%(41/103),骨质疏松占29.13%(30/103)高于B组骨量减少36.25%(29/80),骨质疏松16.25%(1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25-(OH)维生素D(23.847±3.125 ng/ml)高于A组(17.153±2.02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11,P<0.05);A组中,未绝经人数占20.39%(21/103)骨密度T(-1.738±0.923)低于绝经组(-2.392±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6,P<0. 05);血清25(OH)D(21.589±3.037 ng/ml)高于绝经组(16.231±2.10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4, P<0. 05);血钙浓度(2.365±0.521 mmol/L)与绝经组(2.353±0.514 m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5,P>0. 05)。结论反复发病中高年女性特发性BPPV患者发病可能与骨密度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有关,绝经后女性更易累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应激事件时期以眩晕为主诉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疑似“耳石症”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2020-01-24~2020-03-3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眩晕患者183例作为研究组,以2019-01-24~2019-03-31同期就诊的眩晕患者50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筛查率、确诊率、头晕评价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和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quality Index,PSQI)评价等数据。结果 ①研究组中因眩晕与位置相关而进行BPPV筛查者占94.0%(172/183),高于对照组65.4%(332/508)(P<0.001)。②研究组中确诊为BPPV患者为16.4%(30/183),高于对照组7.9%(40/508)(χ2=10.726,P =0.001)。③研究组中BPPV确诊患者DH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焦虑情绪为主的患者占63.3%(19/30)较对照组35.0%(14/4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23,P =0.019);出现睡眠质量下降者占60%(16/30)与对照组65%(2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研究组中77例患者进行双温试验,其中 37.7%(29/77)正常,与对照组24.6%(52/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9,P =0.030)。结论 在应激事件影响下疑似“耳石症”患者增加,在临床诊治时应注意有效甄别眩晕患者伴随的情绪认知和睡眠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和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60岁老年人102例BPPV患者作为BPPV组,并随机收集同期在我院≥60岁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白蛋白、肌酐、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并收集记录二组病例心脑血管系统相关疾病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脑梗死、脑出血、吸烟等病史。结果 BPPV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血脂史、脑梗死史、脑出血史、吸烟史、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肌酐、收缩压、舒张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蛋白、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在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组白蛋白、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尿酸、高低密度脂蛋白是老年人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尿酸增高与老年人BPPV发病具有相关性,是老年人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关系。方法 回顾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BPPV并经复位治疗后治愈患者共152例,按vHIT回报正常与否分为正常组(n=49)与异常组(n=103),对比两组间复位治疗次数、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其次将所有病例按不同责任半规管及不同类型进行分析与比较。再对所有病例年龄、复位治疗次数、残余症状持续时间之间相关性进行两两分析。另外对同时具有冷热试验结果的27例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组与异常组间复位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正常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15.37±21.74d)小于异常组(19.57±16.70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不同类型及不同责任半规管BPPV中,后管复位次数最少(P=0.021),水平管嵴顶结石症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最短(P<0.001)。全部样本中年龄与复位治疗次数之间不相关(P=0.198),年龄与残余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继发于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即继发性BPPV(secondary BPPV,s-BPPV)的临床特征,并与特发性BPPV(idiopathic BPPV,i-BPPV)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SSHL患者和34例i-BPPV患者,筛查出具有同侧SSHL的BPPV,将该组分类为s-BPPV。采集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包括s-BPPV患者听力下降和眩晕症状的发生时间,并对两组受累半规管情况及复位次数进行比较。结果  108例SSHL患者中32例(29.63%)伴有眩晕症状,其中有15例(13.89%)确诊有s-BPPV,占眩晕患者的46.88%(15/32)。15例s-BPPV患者中,同时出现听力损失和眩晕者9例(60%),先出现听力下降后出现眩晕者4例(27%),先出现眩晕后出现听力下降者2例(13%)。s-BPPV和i-BPPV两组均为后半规管受累最多,两组成功复位所需的耳石复位次数无明显差异(t =1.385,P >0.05)。结论 SSHL伴眩晕患者中s-BPPV发病率高,耳蜗症状一般比前庭症状出现早,s-BPPV组复位效果与 i-BPPV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耳石症患者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后半规管耳石症(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成功后,其头晕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方法 2009~2011年门诊确诊单侧后半规管BPPV手法复位成功患者418例,分成老年组(≥60岁)137例、青年组(<60岁)281例,分别观察两组头晕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 老年组头晕发生率45.3%(62/137),青年组27%(76/28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晕平均持续时间老年组(14.6±4.4)d,青年组(8.9±4.7)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中女性头晕发生率43.3%(39/90),男性48.9%(23/4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女性头晕平均持续时间(15.7±5.3)d,男性(14.7±4.6)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BPPV患者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头晕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青年组;老年组头晕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管石复位术次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疗效的影响。方法对68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每日行一次管石复位术,连续复位治疗3天,对照组仅行管石复位术治疗一次,两组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配合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治疗。1周及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治愈率为82.4%,对照组治愈率为5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治愈率为91.2%,对照组治愈率为8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准确判断 BPPV 分型的基础上,采用多次手法复位术治疗并配合药物治疗,可提高 BPPV 的短期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中耳石蛋白Otolin-1表达水平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residual dizziness, R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确诊的新发的特发性BPPV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BPPV患者耳石复位治疗成功后,根据随访中是否有RD,分为RD组28例和无RD组41例。收集BPPV患者的人口学数据、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Otolin-1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 69例BPPV患者,其中40.6%(28/69)患者在治愈后有RD。血清Otolin-1水平在RD组和无RD组分别为357.4(313.6,411.4)pg/mL和312(265.3,345.7)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8,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Otolin-1的截断值为330.81 pg/mL时,预测发生RD的曲线下面积为0.739(95%CI:0.622~0.865)。依据Otol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运用自主研制的SRM- 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 ional ver t igo,BPPV)诊疗系统在上半规管BPPV的诱发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将367例高度怀疑BPPV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81例依序进行Dix-Hallpike试验及SRM-IV BPPV诊疗系统采用后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和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检查,有20例被确诊为上半规管BPPV;另一组186例检查顺序相反,共有21例被确诊为上半规管BPPV,观察并记录该41例确诊为上半规管BPPV的每位患者每种体位下的特异性眼震,计算每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并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i x-Hal lpike试验中有26(63.4%)例患者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SRM-IV后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中有28例(68.3%)患者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SRM-IV上半规管BPPV中有35例(85.4%)患者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Dix-Hallpike试验与SRM-IV后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RM-IV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对上半规管BPPV检出率高于其余两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RM-IV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对上半规管可产生有效的刺激,对诊断上半规管BPPV敏感性高,此方法应该在临床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发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BPPV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复发特点,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在浙江医院神经内科眩晕中心确诊、并完成仪器复位的1 119例BPPV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病史信息。此外,跟踪记录BPPV患者的复发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对BPPV发病和复发与月份的关系进行研究。按照年龄是否≥60岁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和听力损失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复发因素。结果 (1)1 119例BPPV发病患者,其中男性401例(35.8%),女性718例(64.2%),平均发病年龄(55.0±15.7)岁。(2)1~12月份全年均可发病,月份/年发病例数最高是12月份(14.4%),最低是4月份(4.7%),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例数最高是12月份(21.3%),最低是3月份(4.7%),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