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晓阳  于韬 《现代肿瘤医学》2018,(12):1925-1927
目的:探讨经阴式三维超声(3D-TVUS)与磁共振成像(MRI)在早期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Ib1-Ⅱa2期临床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前宫颈癌用临床FIGO、3D-TVUS、MRI进行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比较用3D-TVUS和MRI对肿块大小、宫旁组织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3D-TVUS和MRI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一致性较好,在诊断宫颈癌肿块直径、宫旁组织浸润都有较高的准确率,诊断淋巴结转移3D-TVUS比MRI较优。结论:3D-TVUS与MRI对宫颈癌分期均有较好的准确率,MRI在宫颈癌分期中优于3D-TVUS技术,但3D-TVUS实用、方便、可重复检查,有实用价值,两种方法均有助于提高宫颈癌在术前的分期。  相似文献   

2.
黄建锋  刘碧华 《癌症进展》2022,(16):1627-1631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宫颈癌宫旁浸润又决定了临床精准分期、治疗方案及预后,所以宫旁浸润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MRI具有优异的软组织对比度、分辨率和多序列成像等特点,并且随着MRI临床广泛应用及与人工智能结合,MRI对于诊断宫旁浸润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有较明显的成像优势。因此本文将对MRI融合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定量分析、影像组学在宫颈癌宫旁浸润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MRI诊断宫旁浸润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宫旁浸润是指癌组织突破宫颈间质浸润到宫旁组织。临床FIGO分期Ⅱb期及以上的晚期宫颈癌患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而采用放化疗,而Ⅱb期分期的界限为是否存在宫旁浸润,换言之,是否宫旁浸润决定着治疗方式的选择,所以宫旁浸润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宫颈癌宫旁浸润的影像诊断方法进行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增强CT在宫颈癌分期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85例,围术期均进行病理学检验以及DWI和CT检查.比较DWI和CT用于宫颈癌诊断分期结果与病理学分期结果的一致性,比较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显示肿瘤征象结果的不同.结果 DWI检出Ⅰb期、Ⅱa期、Ⅱb期以及Ⅲa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但是2种检查方法对Ⅲb期、Ⅳ期的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DWI用于显示宫颈癌阴道浸润、子宫体浸润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结论 DWI诊断分期的准确性以及判断肿瘤旁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增强C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根治术后156例Ⅰ、Ⅱ期宫颈癌患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形态,年龄与淋显相关,病理类型及宫体转移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临床分期晚,病理分级差,肌层浸润≥1/2,肿瘤直径≥4cm,内生型肿瘤,年龄≤35为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激活的激酶C受体1(RACK1)、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宫颈癌患者、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23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宫颈癌组织、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各组RACK1、HSF1、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并分析RACK1、HSF1、E-cadherin阳性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宫颈癌组织中RACK1、HSF1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期、深肌层浸润、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中RACK1、HSF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浅肌层浸润、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浅肌层浸润、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年龄>50岁、腺癌、临床分期为Ⅲ期、深肌层浸润、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RACK1阳性表达、HSF1阳性表达均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危险因素,E-cadherin阳性表达是宫颈癌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RACK1、HSF1、E-cadherin可作为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扫描在宫颈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宫颈癌患者的术前MRI平扫、动态增强表现,分析肿块影像特点,邻近组织受侵情况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对MRI分期、临床分期及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宫颈癌病灶在平扫T1WI上多呈等、低信号,在T2WI上多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仅少数呈低信号,在T2WI(FS)上肿瘤呈稍高信号,仅少数呈低信号,增强扫描(VIBE)肿瘤呈明显中度(等同宫体强化)强化,部分病例轻度强化。MRI对宫颈癌的定位准确率为97.01%(65/67),分期总准确率为86.56%(58/67),临床分期总准确率为71.64%(48/67),MRI对宫颈癌的分期总准确率高于临床分期总准确率(χ2=5.786,P〈0.05)。[结论]MRI对宫颈癌的定位及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宫颈癌诊断的常规检查。术前分期中MRI较临床有明显优势,尤其对Ⅱb及以上期别病例,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术前评估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浸润宫体的Ⅰb~Ⅱa期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在分期中未考虑是否侵及宫体,但近来有研究报道了宫颈癌宫体浸润可能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凼素.故本研究探讨了浸润宫体的Ⅰb~ⅡA期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2006年9月-2008年4月收治的406例初始治疗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根据癌灶有无浸润宫体分为研究组(浸润宫体的宫颈癌共69例)和对照组(未浸润宫体的宫颈癌共33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肿瘤情况,包括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脉管内瘤栓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浸润深度深、淋巴结转移情况多见,差异均有显著型(P<0.01),且病理类型中非鳞癌(non-squamous cell cancer,non-SqCC)比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logistical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浸润深度深、非鳞癌是宫颈癌浸润宫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浸润深度深、非鳞癌可能是宫颈癌浸润宫体的主要危险因素,宫体浸润可能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治疗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α-SMA及TIMP1和TIMP2在不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患者中表达情况。以本院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结果随着宫颈癌患者临床分级增高α-SMA及TIMP1和TIMP2表达逐步增强,且不同分级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在相同临床分期患者中,α-SMA及TIMP1和TIMP2与患者预后有关。结论α-SMA及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宫颈癌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miR-153及miR-142-3p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4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miR-153及miR-142-3p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miR-153及miR-142-3p对宫颈癌诊断的截断值,并以此为标准将宫颈癌患者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对两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宫颈癌组血清miR-153(0.76±0.38 vs 1.92±0.95)及miR-142-3p(2.14±1.06 vs 8.15±3.2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miR-153及miR-142-3p表达水平诊断宫颈癌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1和4.93,AUC分别为0.817(95%CI:0.755~0.878)和0.850(95%CI:0.791~0.912)。血清miR-153及miR-142-3p低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有关(P<0.05)。miR-153及miR-142-3p低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生存期短有关(P<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miR-153<1.32及miR-142-3p<4.93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miR-153及miR-142-3p表达水平在宫颈癌患者中明显下调,miR-153及miR-142-3p有望作为宫颈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作为女性恶性肿瘤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发病人数表现出逐年递增趋势。伴随诊治技术及方案的改进,乳腺癌的诊治方式、疗效监督及预后评估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从而也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检出率及分期的准确率有了较高的要求。医学影像技术尤其是 MRI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治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应用,乳腺MRI检查技术的角色和作用显得越发重要。MRI基础及功能序列扫描等多种辅助检查,多角度、全方位提供病灶相关解剖、血流动力学、功能及代谢等信息。因而需要全方面熟悉MRI检查技术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现状,才能使之合理高效的运用于临床诊断、术前分期、治疗方案选取及疗效评估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2.
肺癌传统的诊治手段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寻找新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迫在眉睫。很多研究表明癌/睾丸抗原(CTA)与肺癌的分期、病理类型、转移、复发等密切相关,在肺癌的免疫治疗中,CTA备受瞩目,其表达特性对肺癌诊疗方法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现就CTA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盆腔MRI、分段诊刮、宫腔镜下刮宫结果与术后病理符合率,探讨三种术前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 2019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病房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 0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例资料,对术前盆腔MRI、分段诊刮、宫腔镜下刮宫及术后病理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各术前检查方案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诊断指标及一致性。结果:MRI检查的阳性预测值(55.26%)、阴性预测值(93.72%)、符合率(90.03%)及约登指数(0.43)均高于分段诊刮(47.83%、87.50%、66.28%、0.408)及宫腔镜下刮宫(41.67%、92.52%、89.89%、0.20)。MRI检查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κ=0.460)高于分段诊断性刮宫(κ=0.343)与宫腔镜下刮宫(κ=0.249)。分段诊刮判断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误诊率达40.68%,宫腔镜下刮宫的漏诊率达76.74%。各术前检查方案中,MRI联合宫腔镜下刮宫检查的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率最高,I期96.07%,II期86.67%。结论:宫腔镜可直视宫颈部位有无异常,而MRI检查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情况,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盆腔MRI检查联合宫腔镜下刮宫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分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影像学在宫颈癌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评价等方面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具有其局限性,如不同单位、设备及诊断医师之间主观性太强及半定量等劣势。放射组学通过高通量计算挖掘大量客观、量化的影像特征,建立宫颈癌诊断预测、分级分期和疗效评价等一系列临床预测模型,逐步成为宫颈癌精准医疗的重要方法。本文总结放射组学简要梗概及应用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李密  刘匀慧  姚远 《现代肿瘤医学》2020,(13):2333-2336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微小RNA-141(miR-141)与长链非编码RNA-H19(lncRNA-H19)表达情况,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本院确诊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2例,取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取血清检测肿瘤指标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宫颈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41、lncRNA-H19表达情况,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SCCA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miR-141和lncRNA-H1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宫颈癌组织中miR-141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血清SCCA水平显著相关;宫颈癌组织中lncRNA-H19表达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血清SCCA水平显著相关;Pearson分析发现,宫颈癌组织中miR-141和lncRNA-H19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miR-141低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37.50%,显著高于miR-141高表达者的8.00%;lncRNA-H19低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41.67%,显著高于lncRNA-H19高表达者的13.16%。结论:miR-141和lncRNA-H1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与宫颈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可能作为判断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乳腺癌缺乏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目前影像学和传统的血清标志物难以及时有效的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的发生,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益,使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提高尤其重要。多项研究证实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乳腺癌中异常表达,并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耐药等密切相关,lncRNA可以作为治疗或是诊断乳腺癌新的生物靶点。本文通过总结lncRNA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乳腺癌的诊治过程提供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辅助治疗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宫颈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6例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宫颈癌PNI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宫颈癌术后复发及死亡结局的影响。结果:506例宫颈癌患者中PNI阳性48例,发生率为9.5%(48/506),PNI发生率在淋巴结转移、切缘累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I阳性患者术后需接受辅助治疗比例明显多于PNI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宫颈癌无复发生存率与PNI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宫颈癌PNI为宫颈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NI是判断宫颈癌复发的独立指标,可以为宫颈癌术后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6例横纹肌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评判疗效及预后。结果:36例患儿中男20例,女16例,中位年龄3.5岁;原发于头颈部16例,躯干13例,泌尿生殖系统4例,四肢3例;其中胚胎型30例,腺泡型5例,多型形1例。IRS临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11例、Ⅲ期16例、Ⅳ期8例,其中低危1例,中危23例,高危12例。3例接受手术+放疗,15例接受手术+化疗,18例接受以手术、化疗及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总病例中CR 17例,PR 6例,SD 5例,PD 8例,CR率47.2%,3年OS率为63.9%。结论:儿童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头颈部及躯干,病理类型以胚胎型为主,手术、化疗联合放疗为主的综合规范治疗方案是提高儿童横纹肌肉瘤疗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