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结构扭曲型病变(architectural distortion,AD)的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及超声检测效能,以提高恶性结构扭曲型病变的检出及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08.01-2021.04.15)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FFDM)+DBT发现的268例女性患者288处结构扭曲病灶影像学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BT、超声对结构扭曲的检出效能。结果:全组包括恶性病变105处,良性病变96处,高风险病变87处。DBT较FFDM额外检出102处。全组病灶有超声相关征象组(190处)与无超声相关征象组(98处)的病变良恶性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43.663,P=0.000)),有超声相关征象组内恶性病变占比高于无超声相关征象组[48.95%(93/190) vs 12.24%(12/98),χ2=37.594,P=0.000]。仅DBT检出的102处AD病变中,有超声相关征象组内恶性病灶占比高于无超声相关征象组内恶性病变占比[35.42%(17/48) vs 14.81%(8/54), χ2=5.829,P=0.016]。结论:应用DBT能提高乳腺内结构扭曲型病变的检出,联合超声对病变进行检测评估,有助于更好的预测病变的良恶性。AD病变所在乳腺相应区域合并超声可疑征象时,其恶性可能性较大;若超声无可疑征象,不可无视其恶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乳腺摄影对30~39岁妇女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计算机乳腺摄影对30-39岁年龄组妇女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意大利IMS公司生产的Giotto高频钼靶乳腺机和日本富士公司的CR系统对30-39岁年龄组妇女进行计算机乳腺摄影检查,回顾性分析由计算机乳腺摄影检出的乳腺癌和摄影发现异常继而活检的病理结果,并与同期40-49岁年龄组妇女计算机乳腺摄影及活检病理结果相对照。对12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30-39岁年龄组妇女普通钼靶乳腺片及计算机乳腺摄影片采用双盲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1020例30-39岁年龄组妇女进行计算机乳腺摄影检查,检出乳腺癌104例,873例无恶性肿瘤征象,对12例摄影发现的可疑病变进行了立体定位穿刺活检,7例为乳腺癌,其中2例导管原位癌,其余5例为浸润性癌。普通钼靶乳腺摄影及计算机乳腺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显著差异(P<0.05),计算机乳腺摄影优于普通钼勒乳腺摄影。结论:对30-39岁年龄组妇女进行计算机乳腺摄影检查,是发现年轻女性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目前乳腺X线摄影检查作为筛查及诊断乳腺癌的标准影像检查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低特异性及敏感性易造成致密乳腺病灶的漏诊及误诊,增加患者不必要的活检几率,MRI检查不仅弥补了X线摄影的不足,其高敏感性及多种成像序列及多方位成像的特点以及绘制TIC曲线、测量感兴趣区ADC值等后处理技术可提供更多的组织结构信息,并进行病灶的良恶性诊断,本文对乳腺X线摄影及磁共振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性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技术(DBT)联合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怀疑女性乳腺疾病的患者398例,均给予FFDM、DBT检查,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分型标准(BI-RADS)对乳腺病灶进行分类,以病理结果为对照,分析FFDM、FFDM联合DBT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FFDM联合DBT检查的2类检出率明显高于FFDM检查(P<0.05);在诊断乳腺正常与良性病变中,FFDM联合DBT检查的2类检出率明显高于FFDM检查(P<0.05);在诊断乳腺癌中,FFDM联合DBT检查的5类检出率明显高于FFDM检查(P<0.05);FFDM联合DBT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准确度明显高于FFDM检查(P<0.05)。结论:与单独FFDM检查比较,FFDM联合DBT可更有效地对乳腺病灶进行BI-RADS分类,有利于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杨海仓  花欣  高鹏飞 《癌症进展》2021,19(18):1878-1881
目的 探究钼靶X线摄影在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患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4例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与66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均实施钼靶X线摄影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乳腺癌诊断效能.结果 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摄影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00%(82/84)、96.00%(63/66)、97.00%(145/150),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99.00%(83/84)、96.00%(63/66)、98.00%(146/1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分别为0.932、0.945.钼靶X线摄影乳腺钙化灶、乳房微小肿块、腺体结构扭曲的检出率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患者筛查中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钙化灶、乳房微小肿块、腺体结构扭曲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线导丝定位技术引导手术切除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PB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临床触诊阴性,而行数字乳腺X线摄影(DM)显示成簇细小钙化、模糊小结节及局部结构紊乱等病灶的女性患者临床资料,行计算机立体定位,置留导丝于可疑病灶处,引导手术切除,标本经照像证实,病变切除后送检病理科,根据病理结果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结果:40例患者行DM发现病灶41个,置留导丝41根,导丝引导手术活检41次.X线表现:成簇或不规则钙化33个(80.5%),局部结构紊乱1个(2.4%),肿物7个(17.1%).病理结果:恶性病变16个(39.0%),其中导管内癌13个(31.7%),浸润性导管癌3个(7.3%),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良性病变25个(61.0%),包括纤维腺瘤6个(14.6%),导管内乳头状瘤2个(4.9%),乳腺增生病17个(41.5%).定位切除成功率为100%.结论:DM引导导丝定位活检技术,对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可准确定位,解决了外科医生盲目手术切除的困难,还可以明确病变的良恶性,对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微小钙化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41例乳腺病变者进行回顾分析,9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49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微小钙化灶的特征。结果研究组检出钙化灶78例,检出率为84.8%,对照组检出钙化灶3例,检出率为6.1%,研究组Ⅱ~Ⅴ型钙化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密集细颗粒型、密集混合型及稀疏细颗粒型钙化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颗粒型钙化灶对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为94.2%,敏感度为98.3%,特异性及敏感度均较高。结论微小钙化灶在乳腺癌患者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检出率高,其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有效诊断措施推广,以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诊断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周宏岩  于韬 《现代肿瘤医学》2020,(18):3219-3222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发现的乳腺病灶与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诊断乳腺病灶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进行乳腺癌检查发现乳腺病灶的患者DM和DBT检查资料,对DM、DBT发现的乳腺病灶的最大直径、形态、边缘、密度、深度、象限、钟点方向、距乳头距离、乳腺实质BI-ARDS分类、可疑性钙化分布、可疑性钙化形态及最终分类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DBT、DM检查共同发现病灶165例,其中可疑性钙化23例,结构扭曲15例,肿块154例,不对称致密60例。两种方法检查乳腺病灶的钟点方向、距乳头距离、象限、深度一致性分别为0.84、0.99、0.85、0.85。两种方法图像特征描述的一致性参数分别为最大直径0.97、形态0.91、边缘0.94、密度0.94。两种方法钙化特征描述的一致性参数可疑性钙化分布0.86、可疑性钙化形态0.94。形态乳腺实质BI-ARDS分类一致性参数为0.95。病灶BI-ARDS分类一致性参数为0.94。结论:在乳腺病灶诊断方面,DBT和DM具有较好的一致性,DBT较DM可以发现更多的乳腺病灶,可作为乳腺X线摄影的补充方法应用于诊断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超声、以及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联合应用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4 例经术后病理确诊,TNM 分期属0期、I 期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X线和超声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于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结果:X 线摄影及超声单项检查早期乳腺癌的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联合应用X 线乳腺摄影及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符合率为 92.2%,优于单项检查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X 线摄影及超声联合检查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临床未触及肿块的乳腺钼靶片内簇状钙化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临床未触及肿块由钼靶发现乳腺内簇状钙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未触及肿块而钼靶摄影发现乳腺内簇状钙化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79例病例共86个病灶,分析其大小、数量、形态及分布情况并作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79例病例86个乳腺内簇状钙化壮,乳腺癌41个(占47.67%)。其中24个为原位癌或早期浸润性乳腺癌,14个为浸润性导管癌,良性病变45个(52.33%)。结论:根据乳腺内钙化的X线特征可为临床估计其良恶性几率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乳腺癌缺乏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目前影像学和传统的血清标志物难以及时有效的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的发生,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益,使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提高尤其重要。多项研究证实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乳腺癌中异常表达,并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耐药等密切相关,lncRNA可以作为治疗或是诊断乳腺癌新的生物靶点。本文通过总结lncRNA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乳腺癌的诊治过程提供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作为女性恶性肿瘤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发病人数表现出逐年递增趋势。伴随诊治技术及方案的改进,乳腺癌的诊治方式、疗效监督及预后评估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从而也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检出率及分期的准确率有了较高的要求。医学影像技术尤其是 MRI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治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应用,乳腺MRI检查技术的角色和作用显得越发重要。MRI基础及功能序列扫描等多种辅助检查,多角度、全方位提供病灶相关解剖、血流动力学、功能及代谢等信息。因而需要全方面熟悉MRI检查技术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现状,才能使之合理高效的运用于临床诊断、术前分期、治疗方案选取及疗效评估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3.
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预后较差且治疗棘手,而具有独特优势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已成为LABC的标准化治疗方式。早期评价NACT疗效可引导临床尽早修正出最适合的化疗方案,并确定手术的最佳时机。因此,NACT疗效的评价手段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要问题。当前应用于临床的疗效评价方式包括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乳腺癌相关标记物及病理学检查。现将LABC患者NACT疗效评价方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赵晶  荆慧 《现代肿瘤医学》2020,(23):4181-4184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进入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时代,新辅助化疗因具有使乳腺癌降期、提高保乳率等优势,应用日渐广泛。早期准确评估疗效对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超声诊断方式包括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等技术,因安全无创、操作简单及重复性强等众多优势,被广泛用于乳腺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本文主要针对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microRNA-181(miR-181)家族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多种恶性肿瘤(肝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胶质瘤、白血病等)中miR-181家族表达异常。目前已证实miR-181家族存在众多靶点,miR-181家族作用于其各自的靶点,进而调控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以及参与恶性肿瘤的耐药等,miR-181家族已经成为众多恶性肿瘤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及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PCMT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检索Oncomine和LinkedOmics数据库中有关PCMT1的信息,并对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二次分析。结果:在Oncomine数据库中,有关PCMT1基因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研究结果共搜集了197项,其中有12个数据集涉及PCMT1在乳腺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共包括1018例标本。在数据库中综合比较这12个数据集,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PCMT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P<0.05)。此外,通过挖掘LinkedOmics数据库,发现高表达PCMT1的乳腺癌患者总体死亡率较高,而低表达PCMT1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P<0.05)。结论:PCMT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E-钙黏素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其在三阴性组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共18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49例、Luminal B型41例、HER-2阳性型44例,三阴性组(TNBC)54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E-cadherin在TNBC中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并随访54例TNBC患者3年复发或转移率及PFS。结果:乳腺癌中E-cadherin阳性率为52.13%,Luminal A型组阳性率为63.27%、Luminal B型组阳性率为63.41%、HER-2阳性组阳性率为43.18%及TNBC组为42.59%,四组间阳性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9,P<0.05)。TNBC与HER-2阳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χ2=0.003,P>0.05),而TNBC组阳性率较Luminal A型组和Luminal B 型组均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42.59% vs 63.27%,χ2=4.40,P<0.05,42.59% vs 63.41%,χ2=4.05,P<0.05);TNBC中E-cadherin阳性表达与年龄无关 (P>0.05),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及Ki67负相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总体3年复发或转移率高达55.56%,无病生存率为44.44%。E-cadherin阳性组复发转移率为39.13%,E-cadherin阴性组复发转移率为67.7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3年无疾病进展时间(PFS)E-cadherin阳性组明显优于阴性组(P<0.05)。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E-cadherin表达不同,E-cadherin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分期及浸润转移呈负相关,对预测3年复发转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莉  赵毅 《现代肿瘤医学》2019,(13):2420-2424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2,HER-2)均不表达的乳腺癌。按其功能特征可归纳为5类分子分型:以DNA修复缺陷或生长因子为途径的基底细胞样三阴性乳腺癌;以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为特征的间质样三阴性乳腺癌;免疫调节型三阴性乳腺癌;雄激素受体过表达的管腔/分泌型三阴性乳腺癌;HER-2富集型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且异型性较大,其治疗困难且预后较差,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不敏感。目前很多学者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各有研究,并有临床试验证实下述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多西紫杉醇分别联合卡铂或卡培他滨一线治疗乳腺癌肺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间符合乳腺癌切除术后、经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辅助化疗后出现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筛选出65例。其中25例行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A组)作为一线解救治疗,40例行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B组)作为一线解救治疗。每2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价,比较两类不同解救治疗方案对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结果:65例乳腺癌肺转移患者中,A组和B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68.0%和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A组和B组平均化疗周期(5.0 vs 4.8)、疾病控制率(DCR)(88.0% vs 82.5%)、中位PFS(13.3 vs 12.2个月)、中位OS(51.4 vs 51.0个月)、肺转移后2年PFS(28.0% vs 24.8%)、5年OS(76.0% vs 43.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77、P=0.377、P=0.978、P=0.989、P=0.955、P=0.672)。两组均出现血液学毒性以及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A组患者中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P<0.001)。结论:乳腺癌肺转移的预后较差,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一线解救治疗乳腺癌肺转移的患者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是值得推荐的一线化疗方案。但从患者的远期预后来看,两组化疗方案并没有明显改善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Rac GTP酶活性蛋白-1(RACGAP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索Oncomine数据库中有关RACGAP1信息,对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二次分析,对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进行荟萃分析。通过GOBO数据库分析该基因在乳腺癌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利用 Kaplan-Meier Plotters数据库进行患者的生存周期分析。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349项不同类型的研究结果,其中关于RACGAP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共有74项,RACGAP1表达增高的有69项,表达降低的有5项。共有3项研究,10个数据集涉及RACGAP1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包括2 776个样本。综合比较3项研究成果,发现RACGA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此外,通过GOBO数据库分析发现RACGAP1表达水平在激素受体(HR)敏感亚型、三阴性(TN)和HER-2亚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仅如此,RACGAP1表达量与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存在相关性,高表达者总体生存率较差,低表达者预后较好。结论:RACGAP1在乳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与乳腺癌预后有关,可为乳腺癌的药物开发和预后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