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现阶段疫情防控主要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接受抗肿瘤治疗的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一旦感染,引发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远高于健康人群,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脆弱人群。目前国内指南和共识较少关注肺癌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本文基于已发表的国内外资料,就肺癌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和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提出建议并形成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乳腺癌患者受疾病或抗肿瘤治疗的影响,机体处于免疫低下状态,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易感人群之一。本研究为乳腺癌患者在COVID-19疫情期间提出诊疗建议。方法应用维普、知网、PubMed检索系统,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乳腺癌、指南、延迟、时机"或"COVID-19、breast cancer、guidelines、delaying、timeliness"等为检索词,检索2014-01-2020-01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9篇,中文文献12篇。纳入标准:(1)报道乳腺癌手术、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延迟治疗情况;(2)有关COVID-19诊治流程管理;(3)乳腺癌诊治指南。根据标准共纳入20篇文献。结果针对目前国内的疫情,对于常规复查患者,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可暂缓复查。对于晚期患者维持治疗阶段,应根据患者症状、肿瘤负荷,适当简化检查,重点检查靶病灶或症状明显的器官。对于内分泌治疗、靶向维持治疗、进行骨相关治疗、化疗及放疗的患者,应根据疾病分期和治疗阶段,维持或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乳腺癌手术患者,可短时间暂缓手术。如确定要实施手术,应尽可能缩小手术范围,缩短手术时间。结论在COVID-19疫情的特殊时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应遵循指南,合理诊治,科学防护。 相似文献
4.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发生,并迅速向全国蔓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打破了很多患者原有的治疗计划,患者健康教育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在这样的特殊形势下,应提倡减少外出、避免人群聚集,缩短患者在院停留时间,因此如何做好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肿瘤患者的影响,肿瘤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及重要性,疫情期间如何针对肿瘤患者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做好健康教育等问题,本文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希望能够引发肿瘤健康教育工作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如何实施肿瘤患者健康教育的思考,最大程度上降低疫情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肿瘤患者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连贯性。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仍处全球大流行阶段, 目前以德尔塔株和奥密克戎株为主要流行毒株, 变异株较原始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染能力。在抗击疫情过程中, 部分社会公共资源和医疗资源可能受影响, 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就医延迟或中断。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基础上,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结合我国国情及疫苗、抗病毒药物等资源的可及性, 制定了实体肿瘤患者防护和诊治管理相关问题的中国专家共识, 主要内容包括恶性肿瘤患者的新冠疫苗接种、优化调配医疗资源以及精准把握肿瘤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抗肿瘤治疗重启时机等内容, 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如何科学有效地降低接受抗肿瘤治疗的癌症患者被感染的风险。方法:从临床药师和循证医学角度,通过查阅文献、指南,梳理肿瘤患者在COVID-19疫情期间的用药监护点。结果:疫情期间肿瘤患者是COVID-19的易感人群,但目前尚无针对性的预防药物。专业人员应引导肿瘤患者正确预防COVID-19,以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为主。同时,可根据指南积极预防与抗肿瘤治疗相关的感染,一旦出现发热等与COVID-19相似的症状时,就应注意与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鉴别。结论:疫情期间抗肿瘤治疗的药学监护专业性强,需多学科合作并不断完善。临床药师可参考本文对疫情期间抗肿瘤治疗的药学监护建议,协助医护人员,指导肿瘤患者科学应对疫情。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临床护士心理状态的变化,为给予有效的心理和社会干预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在2020年2月20日至3月1日期间对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的849名临床护士进行自我评定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包括基本人口资料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将SCL-90中的躯体化、焦虑、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恐惧、偏执、强迫、精神病性共9项指标的评分与相应的中国护士SCL-90常模及中国人群SCL-90常模进行比较,并将SAS评分与相应的中国人群SAS常模进行对比。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的比较。 结果受访对象主要为女护士,约占96.2%(817/849),初级职称者占63.2%(537/849),普通病房护士占83.9%(712/849)。临床护士SCL-90平均总评分为(145.1±39.6)分,其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惧这5项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中国护士常模(t= 7.113、3.738、2.600、3.850、11.975,P均<0.050)。本研究中,接受调查的临床护士SAS评分为(51.3±6.1)分,达轻度焦虑标准,高于中国人群SAS常模的(37.9±12.5)分(n=1 15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7,P<0.001)。 结论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临床护士受多种精神心理症状困扰,总体上表现为轻度焦虑及危机反应。护理管理者应当针对不同临床护士给予不同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措施,以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正常开展,减轻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及负担;应加强护理团队心理素质的提升训练,建立较为全面的心理干预系统及护士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疫区中心肿瘤患者在疫情期间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月22日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腹部肿瘤放化疗科的13名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感染情况,从医护人员感染防控、留院患者和家属感染防控以及出院肿瘤患者的居家防控三个角度制定和实施防控措施。结果:有1例发热患者诊断结果为疑似,2名医生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他患者、家属、医护无感染。结论:在疫情期间做好科室医护筛查与防护、患者个人防护、病区环境清洁消毒、发热患者及时隔离等措施可以防止肿瘤患者院内交叉感染,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自2019年12月起,我国爆发了一场进展迅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其传播性强、传播范围广、人群普遍易感的疫情现状,对全国人民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和心理压力。肿瘤患者群体,因其基础心理状态的特殊性,则需承受相比常人更大的心理压力。对其自身肿瘤基础疾病的治疗、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等,都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本文旨在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相应的调整策略。为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肿瘤患者防控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诊断治疗过程。 结果:2例患者以低热、干咳、乏力伴全身肌肉酸痛入院;患者病情进展相对迅速,早期出现胸闷及轻微呼吸困难症状,血氧饱和度下降,抗感染治疗无效;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均减少;血气分析提示,急性呼吸衰竭;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性改变并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以肺外缘为主,多考虑病毒性肺炎,早期给予α-干扰素雾化吸入、力托那韦口服抗病毒、抗菌药物治疗、补液、纠酸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胸部CT检查病变部分吸收,甘肃卫健委呼吸道分泌物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结论:对低热、干咳伴全身肌肉酸痛、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性改变并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以肺外缘为主,且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不高、淋巴细胞计数均减少的患者,在无病毒学诊断依据情况下,及早给予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达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分析肿瘤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方法:通过统计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纳入的313名本院肿瘤科在新冠疫情期间肿瘤合并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情况,汇总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肺部影像学特点,总结肿瘤合并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及转归等,并提出自己建议。结果:科室总共313名患者住院,5名新冠感染患者,新冠病毒肺炎发生率为1.6%,这比之前所报道的武汉市新冠病毒普通人群发生率0.37%要高接近3倍,肿瘤合并新冠患者死亡率接近20%。结论:对于疫情结束初期病房应尽量减少患者非必要往返医院次数,实行肿瘤患者分层管理,加强轻症患者随访,线上管理等;而对于住院患者,则采取缓冲分诊模式,做好病房消毒隔离以及管理,避免感染,减少肿瘤病房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概率。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