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比较胸乳入路腔镜辅助和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上的优缺点,为胸乳入路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改进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6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以腔镜辅助或传统方式行患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清扫。比较两种术式在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切口美观程度上的差异。[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在清扫淋巴结数目上无显著性差异(7.8枚vs8.2枚,P=0.890)。在手术时间(118.5minvs923min)、术后切口引流量(83.7mlvs66.2ml)、术后拔管时间(37.5hvs29.4h)方面腔镜辅助手术均高于传统手术方式(P〈0.05)。而在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方面,传统手术优于腔镜辅助手术。对切口美观的满意度方面腔镜辅助手术要优于传统手术(χ2=7.78,P=0.02)。[结论]胸乳入路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切口隐蔽,美容效果好的特点,同时治疗彻底性上不亚于传统手术,虽然在局部手术创伤上略高于传统手术,但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说是一种安全可行、术后美观程度好的甲状腺癌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将腔镜技术应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在腔镜辅助下手术(研究组)和传统手术(对照组)治疗,在疗效、美容效果、合并症、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两组均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手术—甲状腺切除术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两组患者经5-36个月的随访均无复发和转移;在手术切除范围相同的情况下,手术时间上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延长,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研究组较对照组增加(P≤0.05);术后引流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5);美观度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腔镜辅助下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美容效果明显,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劣于传统手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腋窝入路单孔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以5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良性肿瘤,单侧病灶,肿物直径≤5 cm,按随机数字表法,设腋窝组及胸乳组,以经腋窝入路单孔腔镜手术为腋窝组,以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为胸乳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状况、美容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引流量40~100 ml,术中出血量10~30 ml,手术时间60~180 min,手术出院时间3~6 d,但腋窝组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胸乳组,手术时间及手术住院时间也均短于胸乳组(P<0.05);腋窝组VAS评分为(2.24±0.72)分,低于胸乳组的(5.48±1.35)分,NSS评分为(8.92±0.87)分,高于胸乳组的(7.67±0.58)分;腋窝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7%,稍低于胸乳组的7.1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例皮下积液,经穿刺抽液后恢复,1例神经损伤为暂时性,于术后2个月自行恢复。结论 甲状腺肿瘤应用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及经腋窝入路单孔腔镜手术均可起到较好疗效,且安全性得以保证,但经腋窝入路单孔腔镜手术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4.
美容切口及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耳屏内联合耳后发际切口及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耳屏缘内侧切口向下,绕经耳垂,向后上再沿耳后发际斜向后下。切开皮肤达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掀起皮瓣,之后切开腮腺咬肌筋膜暴露腮腺正常腺泡组织、并以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和乳突为标志,寻找面神经总干,依据肿瘤位置适当分离面神经分支,切除部分腮腺及肿瘤,切取近乳突的部分胸锁乳突肌填塞创腔,术后负压引流3天~4天。行腮腺浅叶肿瘤手术共计46例,男性19例,女性27例。结果:随访4个月~60个月,46例患者切口愈合好,无涎漏及积涎,外形满意,其中2例术后短期出现轻微口角偏斜,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耳屏内联合耳后发际切口用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暴露腮腺及面神经满意,较传统腮腺手术经耳屏前绕经耳垂斜向颌下的切口隐蔽美观。胸锁乳突肌瓣修复对避免术区凹陷及预防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有较好作用。负压置管引流较橡皮引流加压时间短,更容易让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屏内联合耳后发际切口及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耳屏缘内侧切口向下,绕经耳垂,向后上再沿耳后发际斜向后下.切开皮肤达腮腺咬肌筋膜浅面,向前掀起皮瓣,之后切开腮腺咬肌筋膜暴露腮腺正常腺泡组织、并以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和乳突为标志,寻找面神经总干,依据肿瘤位置适当分离面神经分支,切除部分腮腺及肿瘤,切取近乳突的部分胸锁乳突肌填塞创腔,术后负压引流3天~4天.行腮腺浅叶肿瘤手术共计46例,男性19例,女性27例. 结果随访4个月~60个月,46例患者切口愈合好,无涎漏及积涎,外形满意,其中2例术后短期出现轻微口角偏斜,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 结论耳屏内联合耳后发际切口用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暴露腮腺及面神经满意,较传统腮腺手术经耳屏前绕经耳垂斜向颌下的切口隐蔽美观.胸锁乳突肌瓣修复对避免术区凹陷及预防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有较好作用.负压置管引流较橡皮引流加压时间短,更容易让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及耳后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美容效果。[方法] 15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自主选择行无充气腋窝入路手术(60例)、耳后入路手术(30例)和颈前入路手术(60例),比较3组患者的并发症、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美容满意度差异。[结果] 腋窝组手术总时间为(79.4±20.3)min,耳后组为(81.3±10.9)min,均较颈前组[(58.7±8.5)min]时间长(P<0.01);腋窝组引流液总量为(110.0±30.6)ml,耳后组为(120.0±43.8)ml,均较颈前组的[(76.5±22.5)ml]引流液增多(P<0.01);3组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患者美容满意度更高(P<0.01),且腋窝入路美容满意度高于耳后入路(P=0.012)。[结论] 两种入路无充气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在合适的甲状腺癌患者中可达到与颈前入路相同的治疗效果,且美容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目前国内经耳后发际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鲜有报道。探讨该术式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2月—2019年1月选取无充气耳后入路完全腔镜下和颈前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各12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满意程度。结果:腔镜组与开放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住院时间、颈部疼痛、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88.1±13.8)min]较开放组[(60.4±9.4)min]更长,引流液总量[(134.2±62.0)mL]较开放组[(87.1±26.7)mL]更多(P=0.024)。腔镜组可获得更理想的美容满意度(P<0.01)。结论:无充气耳后发际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随着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经腔镜甲状腺手术因其颈部无瘢痕、手术切口隐蔽等优势受到欢迎。但腔镜下甲状腺癌手术因其适应证尚不明确、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困难等因素,在能否根治甲状腺癌的问题上仍存在争议。经相关文献的复习,本文将基于腔镜下甲状腺癌手术的最新进展,对腔镜下甲状腺癌的适应证以及现存的争议进行论述、对其存在的风险提出规避对策,并为腔镜下甲状腺癌术将来的走向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即刻在腔镜辅助下经腋窝小切口行背阔肌肌瓣转移整形的临床应用。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本科对10例年龄为30~52岁(平均36岁)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病灶局部扩大切除后即刻在腔镜辅助下经腋窝小切口切取背阔肌肌瓣转移整形。然后对肿瘤的特性、切除腺体标本的质量、切缘状况、切取背阔肌的切口长度、背阔肌肌瓣大小、切取背阔肌的时间、美容效果和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肿瘤直径为2~5cm(平均3cm),标本质量为110~215g(平均150g),阴性切缘距肿瘤边缘的距离为1~2cm(平均1.5cm),切取背阔肌的切口长度10~14cm(平均12cm),背阔肌肌瓣大小为6cm×12cm~8cm×15cm、切取背阔肌的时间为1~2h。术后3个月美容效果优3例,良好6例,尚可l例,无外形差的病例。术后所有患者对乳房形态均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腔镜辅助切取背阔肌肌瓣即刻修补乳房缺损,既可缩小手术疤痕,又可减轻手术创伤,是改善保留乳房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颈淋巴结清除术在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中应用相当广泛。我们在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副神经的基础上,采用附加保留颈外静脉,耳大神经和维持胸锁乳突肌连续性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甲状腺癌107例,术后无1例发生颈肩部损形和功能障碍,随访无复发,5年生存率为97.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右侧腋窝-双侧乳晕入路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普通外科并确诊为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85例患者。其中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机器人组)的患者87例,行传统开放手术(传统手术组)的患者98例,随访资料截取至术后3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神经损伤率、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情况、引流天数、引流液总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3月术区感觉、术后3月美容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性别、体重指数、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情况、引流天数、引流液总量、神经损伤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72 h疼痛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较传统手术组在年龄[(38.60±10.00) vs (45.95±10.79)岁]、手术时间[(178.80±43.58) vs (136.19±43.22)min]、术中出血量[(27.01±21.81) vs (36.84±30.31)mL]、甲状旁腺损伤率(26.44% vs 42.86%)、术后24 h疼痛评分[(3.33±0.58) vs (4.47±0.68)分]、术后48 h疼痛评分[(1.62±0.58) vs (2.19±0.73)分]、术后3月颈部感觉异常率(3.45% vs 11.22%)、术后3月美容评分[(8.60±1.08) vs (5.39±1.12)分]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腋窝-双侧乳晕入路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在一定条件下是安全有效的,在降低术中出血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率上可能更具有优势,并且术后患者疼痛程度低、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胸骨前人路(sternumapproach,S组)与锁骨下入路(infraclavicularapproach,I组)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行胸骨前人路(S组)140例和锁骨下入路(I组)45例在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美容评价。结果:185例均手术成功。S组和I组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0.1±10.2)min和(92.2±12.6)min(P〉0.05);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3±12.4)rain和(128.5±22.7)min(P〈0.05)。美容评价分别为(9.0±0.2)分和(9.7±0.1)分(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5.8±11.6)ml和(99.6±21.2)ml(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89±0.88)d和(6.03±0.75)d(P〉0.05)。两组均无中转手术,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两种入路均安全有效,术后美容效果均较理想。胸骨前入路对双侧叶病灶更易暴露,但美容效果略差。锁骨下入路对于对侧甲状腺病灶暴露欠佳,操作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胸部途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经颈部开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适合行甲状腺单侧部分切除的患者分为腔镜组(29例)与开放组(29例),分别行经胸部途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经颈部开放切除术,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腔镜组29例成功完成胸骨前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无中转。术中出血量腔镜组少于开放组,术后患者对手术的美容效果及术后疼痛满意度腔镜组优于开放组,住院费用、手术时间腔镜组均高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局部麻木感、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均无大出血、喉返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胸部途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经颈部开放切除术比较,美容效果好、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但手术费用较高、手术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经剑突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我科行胸腔镜经剑突下和经侧胸入路的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90例,其中,经剑突下28例,经侧胸6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的胸腔镜辅助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手术切除肿瘤最大直径无明显差异,但经剑突下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0.014),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比侧胸入路组低(P=0.014);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胸腔引流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9),但经剑突下入路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经侧胸入路组明显缩短(P<0.01)。经侧胸入路组1例术中中转开胸,术后2例发生肺膨胀不良,经剑突下入路组术后1例发生伤口脂肪液化。两组患者均无30天内死亡和再住院。结论:胸腔镜辅助经剑突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侧站位三孔法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与体会。方法:收集于2012年01月至2019年12月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111例患者资料,其中56例患者采用常规体侧站位(四孔或五孔)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A组:体侧站位组),55例患者采用头侧站位三孔法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B组:头侧站位组),比较两组病例围手术期指标和术者疲劳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引流管留置时间、生化复发、尿失禁、切缘阳性率和术后PSA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头侧站位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术者肩部、双上臂、胸部、双下肢疲劳度和1小时内眨眼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头侧站位组术者颈部、腰背部疲劳度更低且超过1小时后术者的眨眼频率更少(P<0.05)。结论:头侧站位三孔法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并未明显增加手术难度,该术式优点在于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头侧站位组术者、术野和显示屏三点位于一线,可以明显缓解术者及助手发生肌肉疲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术与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诊治的76例直肠癌患者,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A组,n=38)采用全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术,对照组(B组,n=38)采用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随访5年,对两组直肠癌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以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5年生存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并发症均较B组明显减少,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创伤痛苦小、最佳美容、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期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7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45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为中间入路组,37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侧方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为侧方入路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中转开腹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评价分析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优越性。结果:中间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中转开腹率与侧方入路组相比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间入路组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与侧方入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中转开腹率、增加清扫淋巴结个数,近期治疗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经肛加固吻合口对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08月至2022年05月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Dixon)患者共127例。根据指南,中低位直肠癌为肿瘤下缘距离肛门10 cm以内,根据吻合口加固方式不同分为三组:经肛连续缝合组(n=43);经肛间断缝合组(n=42);对照组(未经肛门缝合组)(n=42)。对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肛周疼痛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肛连续缝合组和经肛间断缝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流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肛周疼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吻合口瘘方面,连续缝合组为4.65%,间断缝合组为4.76%,对照组为16.67%,三组间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P=0.079),但提示经肛缝合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病,术后住院时间,间断缝合组为(8.17±1.52)d,连续缝合组为(8.15±1.69)d,对照组为(12.13±1.57)d,有统计学差异(P=0.035),经肛连续缝合组和经肛间断缝合组间比较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级吻合口瘘对照组例数为3例,多于经肛缝合组1例。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经肛连续吻合口加固和经肛间断吻合口加固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瘘,技术操作简单,并缩短住院时间,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1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腔镜组78例,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开放组236例,行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引流量、使用止痛药物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为(82.0±23.5)min,长于开放组(57.7±1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3.9±7.6)ml低于开放组(33.9±15.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一天出血量(22.3±8.7)ml少于开放组(36.0±17.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4±0.9)天和(3.6±1.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镜组患者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小于开放组;腔镜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与开放组无差异且均较低,术后随访半年,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复发。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疼痛轻和颈部无疤痕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前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疗效,临床经验和手术注意事项,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术前确诊的单发最大直径小于4cm的26例行颈前超低位小切口切除的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30例传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肿块均被完整切除,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声音嘶哑、呛咳、继发血肿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超低位小切口组患者的疤痕长度、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手术创伤小、切口美观、费用低、能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