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196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引起并发症的173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73例中发生术中并发症71例(41.0%),术后并发症102例(58.96%),其中59例(34.10%)术中术后均发生并发症。结论:发生并发症原因:①.术中操作粗暴,保护措施不当;②.选择拔牙方法不当,造成创伤过大:③.术前对牙阻力估计不足。预防措施:术前认真检查,仔细分析牙阻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拔牙方法,规范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改良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下颌完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运用改良法拔除,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拔牙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患者用传统法先拔除一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1个月后用改良法拔除患者对侧下颌阻生的第三磨牙,以自身对比研究2种拔牙方法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两者拔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实验可知,改良法能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疼痛,得到患者认可。在术后并发症中除了干槽症的与传统法无显著性差异外,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等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改良法拔除下颌完全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是一种符合现代医学行为模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面颊部六神丸局敷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评价六神丸在该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有双侧基本对称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男性患者40例,一侧阻生牙拔除术后颊面部六神丸局部外敷(试验组),另一侧术后无药物局部外敷(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疼痛、肿胀、开口受限程度。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试验组术后24、72 h疼痛、肿胀度比对照组轻,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20 h疼痛、肿胀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张口受限程度方面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六神丸颊面部局部外敷能有效减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拔除术中失误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 ,总结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失误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94 5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失误的 15 9例回顾总结 ,并对因失误而引起术后并发症 112例归类分析 ,提出减少术中失误及术后并发症的措施。结果 本组病例可见阻生牙拔除术中失误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手术失误率为 8% ,而术后并发症占失误病例的 71%。结论 阻生牙拔除发生术中失误的原因 :对第三磨牙阻力估计不足 ;选择拔牙方法不当 ,造成创伤过大 ;术者的手术操作过于粗暴 ,术中保护措施不当。在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时 ,只要术前认真检查 ,仔细分析阻力情况 ,选择合适的拔牙方法 ,规范操作 ,大部分术中失误可以避免。即使发生失误 ,采取积极补救措施 ,亦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周宏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37(4):470-473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常引起多种与手术创伤相关的并发症,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国内书籍文献中缺乏对拔牙创伤控制方面的系统阐述,笔者基于临床实践,综合归纳相关文献,在此撰文供临床医务人员讨论,以期在面对此类病例时能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决策。 相似文献
7.
8.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1998-01-2009-12共拔除1 965颗下颌第三磨牙,对发生术中并发症的102例及术后并发症的142例进行总结分析,寻找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措施.结果:244例并发症中,术中并发症102例(占41.8%),术后并发症142例(占58.... 相似文献
9.
STA牙周膜注射在下颌埋伏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传统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和计算机控制给药下牙周膜注射麻醉在注射及给药过程中的疼痛情况和麻醉效果。方法 120例下颌埋伏阻生智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牙周膜注射单颗牙麻醉,对照组采用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分别在不同4个时间点测量患者血压和心率;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测定患者对两种麻醉注射方法的疼痛值。结果对照组在麻醉剂注射中和注射后2分钟血压明显升高;实验组在整个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血压无明显变化。实验组的疼痛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下颌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单颗牙牙周膜注射麻药时的疼痛明显低于传统的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而二者麻醉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比较微创拔牙法与传统拔牙法拔除下颌阻生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下颌阻生智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拔牙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法包括锤、敲、劈冠去骨法操作.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包括术中根折、拔牙窝形变)发生情况、术中心理畏惧、术后并发症(包括干槽症、开口受限、面颊部疼痛、肿胀)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32±1.01)、(33.46±1.12) min,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根折、中等或较重拔牙窝形变发生率和术中心理畏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开口度受限程度、术后中度或重度疼痛、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拔牙法拔除下颌阻生智牙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心理畏惧程度低,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评价Gow-Gates法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左右半口设计,32例患者的左右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分别随机采用Gow-Gates法和传统注射法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并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记录麻醉效果及不良事件。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Gow-Gates法的麻醉成功率为96.9%,传统注射法的麻醉成功率为90.6%,二者的麻醉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317)。在麻醉程度上,Gow-Gates法麻醉程度为A和B级的比率为96.9%,明显好于传统注射法的78.1%(P=0.034)。Gow-Gates法的回抽出血率明显低于传统注射法(P=0.025),2种注射方法均未出现血肿。结论 Gow-Gates法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好且较为安全,可以作为传统注射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T”形截断法与单纯锤凿劈冠法拔除下颌中位近中水平阻生智牙的疗效。方法:138例需要拔除单侧下颌中位近中水平阻生智牙的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70例,B组68例。 A组采用“T”形截断法,B组采用传统锤凿冠劈法,去除阻力后拔除。对拔牙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采用SPSS13 .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 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B 组(P< 0.05 )。结论:“T”形截断法在下颌中位近中水平阻生智牙拔除术中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口腔常用材料制作可反复使用的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仿头模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前教学。方法:根据口腔常用材料特点、下颌阻生智齿的解剖特点及拔除的技术特点,设计并制作可反复使用的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模型;将该模型固定于仿头模内,由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医师及实习学生试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使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成功设计并制作出了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模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仿头模模型很好的模拟了临床下颌阻生智齿的拔除。结论:使用口腔常用材料可以成功的制作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模型,有助于临床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探索其预防和控制方法。方法第一阶段选择45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第1组),分析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建立预先判断牙齿拔除难度的评估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术后疼痛的临床干预模式。第二阶段另外选择45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第2组),术前判断拔牙难度和引起疼痛的危险因素,并实施术后疼痛的临床干预模式(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给予术前用药或牙槽窝局部用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拔牙难度、拔牙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拔牙难度和拔牙时间是与术后疼痛相关最为紧密的因素,手术后期疼痛还与局部感染因素(牙齿龋坏)以及女性月经周期相关。实施临床干预模式后,第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重度疼痛发生率和止痛药服用量均明显低于第1组。结论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时,实施基于术前拔牙难度判断的围手术期药物的合理控制,可以实现术后疼痛的个体化预防,减轻或避免术后疼痛,有助于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舍雷肽酶预防下颌复杂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需拔除复杂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术后给予舍雷肽酶肠溶片10mg,tid,7d和甲硝唑片0.2,tid,3d,阿莫西林胶囊0.5,tid,3d.对照组仅给予甲硝唑片0.2,tid,3d,阿莫西林胶囊0.5,tid,3d作为预防性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第1、2、7d的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第2天实验组的局部肿胀程度为(9.17±4.17)mm,明显低于对照组(13.97±6.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疼痛评分2.32±0.98与对照组3.50±1.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张口受限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雷肽酶对于减轻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疼痛与肿胀反应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手术切口对拔除低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8~30岁未萌出的双侧低位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35例,随机选取患者的一侧磨牙列,采用信封切口的手术方案(A组),另一侧采用角形切口(B组)。采用同种拔牙方法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的反应(局部肿胀、疼痛和术后开口受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手术后第2天,B组术后重度肿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开口受限程度及术后疼痛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手术切口设计与术后肿胀程度相关,信封切口术后肿胀发生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9.
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可分为萌出前期:下颌第三磨牙在下颌升支底部发育,咬合面向近中倾斜;萌出期:牙胚沿牙体长轴移动,伴近中移动;萌出后期:下颌第三磨牙萌出到咬合功能位置后,终身伴有轴向和近中向的移动。影响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的因素包括下颌升支前缘的改建性骨吸收,下颌牙弓和牙槽向前的生长量,下颌体矢状向的生长量;影响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的因素包括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牙根发育状况和患者的矢状骨型等。评价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和萌出角度的手段有X线头颅侧位片、全颌曲面断层片和锥形束CT。拔除前磨牙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尚无定论。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受多因素影响,目前尚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对用微创技术拔除下颌阻生齿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利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计算机和手工检索,对截至2012-10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微创拔牙和传统方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并发症的差异。结果:8篇文献纳入研究分析,包括1915例实验对象。Meta分析表明微创拔牙术(958例)与凿骨劈冠术(957例)相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微创技术能有效减轻下颌阻生智齿拔除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