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miR-138靶向PLD2基因抑制口腔癌细胞增殖、迁移的机制。方法:口腔癌细胞转染miR-138后,采用RT-PCR检测细胞中miR-138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miR-138后细胞周期的分布,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胃癌细胞MMP-9、PLD2及Cyclin D1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38与PLD2基因的靶向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癌细胞转染miR-138后,miR-138相对表达水平为4.28±0.1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及miR-NC组(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口腔癌细胞转染miR-138后,PLD2野生质粒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低于其他组(P<0.05),miR-138组的PLD2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及miR-NC 组(P<0.05)。口腔癌细胞转染miR-138后,miR-373组的口腔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低于空白对照及miR-NC组(P<0.05)。流式细胞术实验发现,miR-138组的G0/G1期比例为(64.39±6.49)%,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miR-NC组(P<0.05);miR-138组S期比例为(13.28±3.16)%,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miR-NC组(P<0.05);各组G2/M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发现,口腔癌细胞转染miR-138后,迁移细胞数量为138.46±24.37,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miR-NC组(P<0.05)。Western免疫印迹实验发现,miR-138组MMP-9的相对水平为0.14±0.04、Vimentin的相对水平为0.17±0.02、Cyclin D1的相对水平为0.15±0.03,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miR-NC组(P<0.05)。结论:miR-138可靶向调控PLD2基因表达,对口腔癌的增殖、迁移能力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4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保存的202例口腔黏膜组织石蜡标本。其中健康者41例(对照组)、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45例(A组)、口腔鳞癌116例(B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的表达情况,分析口腔鳞癌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A组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侵袭深度>5 mm、临床T4分期、颈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肿瘤侵袭深度≤5 mm、临床T2分期、无颈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P<0.05)。AQP3阳性表达的口腔鳞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65.85%)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90.00%,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情况、AQP3阳性表达率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口腔鳞癌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者,AQP3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肿瘤侵袭深度及总生存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Smad4突变状态探讨双硫仑对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肿瘤切除术的46例OS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切片纳入研究,同时购置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25和CAL-27。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中Smad4的表达情况,Western免疫印迹测定细胞中Smad4的表达情况,分析双硫仑对TGF-β1诱导的细胞EMT迁移、侵袭、形态学以及p38、JNK和ERK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癌组织中Smad4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双硫仑浓度为5、10、20 μmol/L时,SCC-25和CAL-27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双硫仑浓度≥30 μmol/L后,SCC-25和CAL-27细胞存活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经TGF-β1处理后,SCC-25和CAL-27细胞形态由上皮样转变为间质样,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波形蛋白(Vimentin)和神经性钙黏附蛋白(Snail)表达显著升高,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经双硫仑+TGF-β1处理后,随着双硫仑浓度上升,SCC-25和CAL-27细胞形态改变逐渐减小,E-cadherin蛋白表达逐渐升高,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逐渐降低,迁移能力逐渐减弱(P<0.05)。TGF-β1刺激后5 min后,SCC-25和CAL-27细胞中p-ERK水平逐渐上升,在15 min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P<0.05)。经20 μmol/L双硫仑+TGF-β1处理后,SCC-25和CAL-27细胞中p-ERK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P<0.05)。结论 双硫仑可通过阻断MAPK信号通路中ERK磷酸化,达到抑制Smad4突变与Smad4非突变OSCC细胞EMT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牛蒡苷元对口腔鳞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口腔鳞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制备人口腔鳞癌细胞株HSC-3裸鼠移植瘤模型,牛蒡苷元处理后,检测移植瘤生长情况及移植瘤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口腔鳞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总积分显著增高(P<0.001);经牛蒡苷元处理后,人口腔鳞癌裸鼠移植瘤体积增长趋势显著放缓(P<0.05),观察终点移植瘤组织重量显著下降(P<0.05),且牛蒡苷元高剂量组较牛蒡苷元低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牛蒡苷元处理组VEGF蛋白染色的吸光度值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结论牛蒡苷元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口腔鳞癌增殖,该作用可能与抑制VEGF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RAC1基因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探讨RAC1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针对人RAC1基因设计并合成3条siRNA,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进3组人舌鳞癌细胞CAL27中,以抑制RAC1的表达;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转染无关核苷酸序列)和空白对照组(未转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RAC1 mRNA的表达, Western 免疫印迹实验检测RAC1、PAK1、LIMK1蛋白的表达,通过划痕实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细胞转染48 h后,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RAC1干扰组细胞RAC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PAK1、LIMK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 结论: 沉默RAC1基因可抑制舌鳞癌CAL27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PAK1、LIMK1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组织中金属基质蛋白酶14(metallomatrix protease-14, MMP-14)、生长抑制因子4(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y 4, ING4)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 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OSCC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4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口腔鳞癌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口腔鳞癌组织制备成石蜡切片,作为实验组;另取20例正常口腔黏膜(NOM)组织石蜡切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2组口腔黏膜组织中MMP-14、ING4和HIF-1α的阳性表达,并分析其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3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CC患者组织中的ING4阳性表达率为41.7%(25/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14/20)(P<0.05);MMP-14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41/60)、71.7%(43/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4/20)、15.0%(3/20)(P<0.01)。3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OSCC的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显著有关(P<0.05)。在OSCC组织中,ING4与HIF-1α或MMP-14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9, -0.51, P<0.01),而HIF-1α和MMP-14的表达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 P<0.01)。结论: MMP-14、ING4和HIF-1α与口腔鳞癌的进展密切相关,ING4下调能促进MMP-14和HIF-1α上调,最终促进OSCC的形成、生长、侵袭和转移。3种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OSC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6例口腔白斑(OLK)组织、48例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的Ki-67和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使用SPSS17.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Ki-67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56.3%和79.2%;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3.8%和70.8%,Ki-67和p53在正常黏膜组与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Ki67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Ki-67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Ki-67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Ki-67、磷酸肌醇-3-激酶(PI3K)、Beclin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口腔鳞癌患者30例,取所有手术切除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处理,并检测Ki-67、PI3K、Beclin1的表达,采用Pearson分析TMSG-1、Ki-67、Pgp1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癌组织中Ki-67、PI3K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Beclin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Ki-67、PI3K、Beclin1在高分化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分化、低分化口腔鳞癌(P<0.05)。Ki-67、PI3K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Beclin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P<0.05)。Ki-67、PI3K、Beclin1在Ⅰ+Ⅱ期、Ⅲ+Ⅳ期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Ki-67与PI3K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1,P=0.032),Ki-67与Beclin1的表达呈负相关(r=-0.525,P=0.02),Beclin1与PI3K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7,P=0.045)。结论:Ki-67、PI3K、Beclin1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有关,可能参与口腔鳞癌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hemerin在合并2型糖尿病口腔鳞癌(T2DM-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为T2DM-OSCC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T2DM-OSCC患者(87例)和普通OSCC患者(113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2组肿瘤及癌旁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其高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复发相关(P<0.05)。T2DM-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chemerin表达显著高于普通OSCC患者(P<0.05)。合并2型糖尿病chemerin高表达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肿瘤组织中chemerin表达是影响T2DM-OSCC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hemerin在T2DM-OSCC中的表达较普通OSCC高,其高表达提示T2DM-OSCC患者的预后更差。Chemerin有望成为T2DM-OSCC患者判断预后的潜在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6、IL-17、TNF-α和IFN-γ水平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2021年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颌面外科的OSCC患者60例,非OSCC患者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抽取空腹外周血2 mL,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6、IL-17、TNF-α和IFN-γ水平,分析血清4种细胞因子与OSC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在3组间的表达差异,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CC患者术前血清IL-6、IL-17、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与性别、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IL-6、IL-17、TNF-α表达与TNM分期和肿瘤大小存在显著关系(P<0.05),而IFN-γ表达与TNM分期和肿瘤大小无显著关系(P>0.05)。OSCC患者术前血清IL-6、IL-17、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OSCC患者和正常组(P<0.05);IFN-γ水平显著低于非OSCC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5)。诊断价值分析显示,IL-6、IL-17、TNF-α、IFN-γ联合检测后敏感度、阳性预值均显著提高。结论:血清IL-6、IL-17、TNF-α和IFN-γ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8例口腔鳞癌组织、78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及80例颈淋巴结中BTG1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蛋白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78例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TG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S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口腔鳞癌患者诱导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94例初次接受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方案的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刺激,共干预2个化疗周期。比较2组患者2次化疗周期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骨髓抑制分度、抗骨髓抑制药物使用情况及疲乏状况评分。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2次化疗周期中,化疗第6天,试验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化疗第13天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次化疗周期中,2组患者骨髓抑制分度比较,试验组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次化疗周期内,2组患者抗骨髓抑制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疲乏总分在首次化疗周期第13天,第2次化疗周期化疗前1天、化疗第6天及第13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助于稳定口腔鳞癌患者化疗后血液指标计数水平,减轻骨髓抑制严重程度,同时缓解其疲乏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红茴香注射液用于缓解口腔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GBR)术后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纳入接受口腔种植同期GBR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术后局部注射红茴香注射液,对照组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空白组不注射任何药物。对术后1、3和7天的疼痛、肿胀、伤口愈合和满意度进行观察记录,采用SPSS 25.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第1、3天的术后肿胀、疼痛程度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伤口愈合程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术后满意度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 口腔种植同期GBR手术后局部注射红茴香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吸烟对舌鳞癌患者Cal27细胞系的影响。方法 将舌鳞癌Cal27细胞传代培养,将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尼古丁组及 7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 7nAChR)抑制组。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尼古丁组用尼古丁连续处理细胞1周, 7nAChR抑制组给予尼古丁及 7nAChR抑制剂α-银环蛇毒素( -BTX)处理细胞1周。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空白对照组及尼古丁组细胞形态;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空白对照组及尼古丁组细胞增殖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空白对照组及尼古丁组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空白对照组及尼古丁组细胞侵袭能力;免疫印迹实验测定尼古丁组、空白对照组及 7nAChR抑制组细胞Wnt信号通路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l27细胞形态为不规则多角形,体积较大,周围可见伪足伸展,在细胞培养基上呈铺路石样排列。空白对照组、尼古丁组及 7nAChR抑制组Cal27细胞形态无显著差异。孵育96 h后,尼古丁组细胞数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及 7nAChR抑制组(P<0.05);相同时间内尼古丁组细胞划痕愈合程度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与 7nAChR抑制组(P<0.05);相同时间内,尼古丁组穿过小室细胞数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及 7nAChR抑制组(P<0.05);尼古丁组细胞β-catenin、c-Myc、p-GSK3β及Ror2等Wnt通路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 7nAChR抑制组细胞(P<0.05)。结论 尼古丁可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提高舌鳞癌Cal2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活性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与M2和M1型巨噬细胞的比值(M2/M1)联合检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OSCC患者129例,检测并对比癌组织、癌旁组织中RACK1及M2/M1情况,分析癌组织中RACK1表达、M2/M1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癌组织中RACK1阳性表达率、M2/M1值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累及脉管患者癌组织中RACK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累及脉管患者(P<0.05),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M2/M1值显著高于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RACK1阳性表达率、M2/M1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癌组织RACK1、M2/M1及两者联合预测OSCC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43、0.718、0.875。RACK1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为62.24%,RACK1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为92.31%;RACK1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曲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M1≥2.06患者的存活率为61.70%,M2/M1<2.06患者的生存率为88.24%;M2/M1≥2.06与M2/M1<2.06患者的总生存率曲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C患者癌组织中RACK1、M2/M1异常高表达,并与患者病理情况和预后相关,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