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榕榕  毕清 《肿瘤预防与治疗》2022,35(11):1044-1049
肺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疾病,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比例的 85% 以上。随着癌症筛查以及早诊早治观念的普及,可以在早 期发现并给予治疗的 NSCLC 患者数量在逐年增加。手术是早期 NSCLC 患者的标准治疗,对于 II ~ IIIA 期术后患者常规推荐以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然而这种治疗方式的获益是有限的。伴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 NSCLC 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研究结果的不断公布,早期 NSCLC 患者的术后管理不再局限于辅助化疗,而是迎来了更精准的治疗手段。本文拟对近年来国内外针对 NSCLC 术后辅助 EGFR-TKIs 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当前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明显提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EGFR基因优势突变的NSCLC患者临床获益明显,然而由于耐药产生,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1年左右。最近,有文献报道EGFR TKIs耐药的机制之一是NSCLC转化为小细胞肺癌(SCLC)。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总结,探讨了其转化的可能机制。根据EGFR-TKIs耐药后的处理方法和病理表型转化患者的治疗报道,探讨NSCLC EGFR-TKIs耐药后转化为SCLC患者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s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EGFR-TKIs辅助化疗4周后,依据RECIST 1.1标准评价短期临床治疗效果,疾病控制较好患者继续进行EGFR-TKIs辅助化疗,并依据RECIST 1.1标准评价长期临床治疗效果;WHO标准评价不良反应;Kaplan-Meier方法分析EGFR-TKIs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后2年生存率。结果 EGFR-TKIs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周后32.28%患者达到病理部分缓解,51.97%患者病情稳定,治疗有效率为32.28%,疾病控制率为84.25%;EGFR-TKIs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长期治疗后40.94%患者达到病理部分缓解,14.96%患者病情稳定,治疗有效率为40.94%,疾病控制率为55.91%。皮疹、转氨酶升高、腹泻、胃肠道刺激等是EGFR-TKIs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患者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是皮疹);患者2年总回访率为96.0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3个月,辅助化疗后2年生存率为2.36%。结论 EGFR基因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EGFR-TKIs辅助化疗,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患者耐受性较好。但是治疗后期EGFR-TKIs耐药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曾媛  刘琳  胡楠  于雁 《现代肿瘤医学》2021,(17):3125-3128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癌症之首,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组织病理学分类可将其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75%-80%。I期NSCLC,手术是治疗的标准方式,尽管接受了根治性手术,Ⅰb期术后5年生存率约60%,主要的失败原因为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虽诸多研究证明Ⅱ、Ⅲ期NSCLC术后辅助化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但Ⅰb期NSCLC患者术后是否化疗尚存在争议,本文对Ⅰb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现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全部肺癌的80%左右,而NSCLC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因此,对于晚期NSCLC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为含铂双药联合化疗,但是化疗药物对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方面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式迫在眉睫。随着对肺癌发病机制及其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研究,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治疗晚期NSCLC最具前景的研究领域。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在晚期NSCLC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代表药物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两种EGFR-TKIs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并被广泛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尤其是对于EGFR敏感突变者。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中位时间为6个月-12个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对EGFR-TKIs产生耐药,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由于EGFR-TKIs在改善晚期NSCLC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方面的突出作用,对于EGFR-TKIs耐药机制的探索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文章就EGFR-TKI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唐勇  乔贵宾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14):707-711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Ⅱ~ⅢA期患者为潜在可根治人群。目前,围手术期的标准治疗为化疗,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新辅助或辅助靶向治疗可提高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但是否能带来生存获益,尚未明确。ⅢA(N2)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放疗可带来生存获益,而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后durvalumab维持治疗成为新标准。在驱动基因突变人群中的免疫治疗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能为方向之一,而抗血管生成治疗不适宜在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完全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仅占半数,远处转移在复发病例中占大多数,总体疗效难以令人满意;而Ⅲ期NSCLC为局部晚期肺癌,其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如何延长患者的长期生存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是目前的热门课题。本研究对Ⅰ~Ⅲ期术前行诱导化疗即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的NSCLC患者与术后辅助化疗(手术+术后化疗)患者进行随访并比较,以探讨新辅助化疗对NSCL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具有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第一、二代EGFR-TKIs可有效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NSCLC,EGFR第20号外显子的T790M突变是第一、二代EGFR-TKIs的主要耐药机制。以奥西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TKIs治疗耐药后出现T790M突变的患者疗效显著,给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然而第三代EGFR-TKIs仍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本文对第三代EGFR-TKIs治疗晚期NSCLC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KRAS)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重要驱动基因之一,研究显示KARS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s)药物的耐药标志,但其对于化疗敏感性及预后方面的意义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积累KRAS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治疗经验。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07例KRAS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KRAS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一线化疗疗效以及靶向治疗疗效。结果52例接受一线化疗的晚期KARS突变阳性NSCLC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为9.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为53.8%,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为3个月;21例接受EGFR-TKIs药物治疗的KRAS突变阳性NSCLC患者ORR为9.5%,DCR为23.8%,PFS为1个月,其中EGFR/KRAS共突变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的ORR及DCR均要显著高于单纯KRAS突变人群(50%vs 0,P=0.029;75%vs11.8%, P=0.043),EGFR/KARS共突变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的PFS较单纯KARS突变患者延长,可见统计学差异(3个月vs 1个月,P=0.004)。结论KRAS突变阳性NSCLC患者化疗有效率低,缓解时间短,EGFR-TKIs治疗效果差,亟需研发新的药物;EGFR/KARS共突变现象客观存在,EGFR-TKIs药物可作为这类患者有效的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华丽  许斌  韩光 《中国肿瘤》2018,27(4):285-293
摘 要:肺癌是引起人类恶性肿瘤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其主要类型。近年来,NSCLC的治疗取得重要突破,已由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发展到精准分子靶向治疗时代和免疫治疗时代。NSCLC分子靶向治疗中,又以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研究最透彻,已广泛应用于EGFR突变人群中。一代EGFR-TKI已是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一代EGFR-TKIs药物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厄洛替尼相对更低。二代EGFR-TKI疗效不亚于一代EGFR-TKI,对少见突变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三代EGFR-TKIs作为后起之秀,对EGFR突变患者(包括T790M突变)疗效显著,对脑转移患者亦有作用。新时代下EGFR-TKI联合化疗、放疗、免疫及抗肿瘤血管治疗等其他治疗模式的探索初现成果,TKI联合其他抗肿瘤治疗给患者治疗带来新的选择和方向。EGFR-TKI治疗NSCLC在挑战与机遇中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1.
可手术切除Ⅱ-Ⅲa及Ⅲb(T3N2M0)期(IASLC/UICC第8版TNM分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推荐术后辅助化疗,但化疗毒性难以避免,且患者生存获益有限,仍具有较高的复发转移和死亡风险。在精准医疗时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开启个体化辅助治疗的新篇章。本文将对NSCLC术后辅助化疗、放疗、EGFR-TKI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及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多元化辅助治疗模式的探索有望延缓术后复发转移,使NSCLC患者生存获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肺癌是世界公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80%~85%,并且初治时即被确诊为局部晚期(Ⅲ期)的患者高达30%以上。2010~2020年NCCN指南均推荐对于存在切除可能的患者,首选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可提高5.4%,但临床应用多年生存率再无明显突破。新辅助治疗的应用为延长患者生存增添了可能,但2015年ESMO指南更倾向于选择术后辅助治疗,而不用新辅助治疗。NCCN指南则支持对合适的患者应进行新辅助治疗,方案多以含铂双药为主。同时随着目前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进展,为新辅助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就术前治疗方案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跟随时代变迁的脚步,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呈现出多差异性和新龄化。在CRC总发病率中直肠癌占比约1/2,且绝大数患者初诊时多为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术前放化疗(NCRT)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辅助化疗(ACT)是LARC标准治疗方案,这种诊疗模式使局部复发率有了可观的控制。然而,远处转移仍是这部分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NCRT和术后辅助化疗在临床上虽被普遍推荐,但由于依从性差和生存率不一,ACT这一全身治疗的价值仍是个谜团。因此,目前大量全球试验的研究主题偏向于直肠癌术前化疗的潜力,其中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就应时而生。该模式体现了新辅助化疗具有更优的病理缓解率(pCR)、降期率、安全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是全球排名第七的恶性肿瘤,在癌症相关的死亡原因中排名第六。手术治疗是可切除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缩短了患者的生存期,因此除极早期肿瘤外,所有患者推荐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或新辅助化疗。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未能在术前行新辅助治疗,这就需要术后辅助治疗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系统回顾了食管癌围术期治疗的研究进展,包括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并结合指南对食管癌围术期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对于初始不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东西方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以手术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是目前的基本治疗策略。在西方国家,围手术期化疗或术后辅助放化疗是首选治疗方式;而亚洲胃D2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亚洲也在积极开展关于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研究,虽然围手术期化疗的疗效已得到保障,但是否联合放疗、是否联合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仍未有统一标准,如何优化治疗模式和疗效预测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和预后的价值,并综合分析其中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并在我院妇科中心治疗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访资料、病理结果以及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结局和预后因素分别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卡方检验分析复发率及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3例患者,其中术后化疗者58例、放疗者19例、联合放化疗者66例,中位随访时间59个月,生存时间为24~144个月,3年及5年生存率化疗组为92.90%、82.40%,放疗组为93.10%、87.50%,联合放化疗组为98.10%、88.30%,三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9,P=0.04)。未复发率化疗组为36%,放疗组为14%,放化疗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5,P=0.01)。χ^(2)检验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是否复发、组织学分级及类型与术后辅助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化疗可能是保护性因素[P<0.05,OR=0.563,95%CI(0.048~6.563)];而术后复发是一项强有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42.047,95%CI(21.708~61.121)]。结论:组织学类型、分级,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复发情况可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术后联合放化疗能够有效避免疾病再发,改善生存率以及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基因1(LZTS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表达与术后辅助化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ZTS1和CDK1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统计术后辅助化疗后复发转移或死亡患者及未转移患者人数无病生存期(DFS),分析LZTS1和CDK1表达与术后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LZTS1和CDK1表达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后DFS影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敏感性的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肠癌组织中LZTS1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CDK1阳性表达率显著提高(P<0.05)。LZTS1和CDK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直径大小无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ZTS1阳性表达患者对术后辅助化疗敏感性高,而CDK1阴性表达患者对术后辅助化疗敏感性高。LZTS1阳性表达患者DFS较阴性表达患者升高(P<0.05),中位生存时间延长。CDK1阳性表达患者DFS较阴性表达患者降低(P<0.05),中位生存时间缩短。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LZTS1和CDK1是结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结论:结肠癌组织中LZTS1阳性表达降低,CDK1阳性表达升高,LZTS1阳性表达和CDK1阴性表达患者更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均可作为术后化疗敏感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在晚期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中的疗效肯定,但EGFR-TKI能否提高完全切除的NSCLC术后辅助治疗疗效不确切。部分研究发现在可切除的Ⅰ~Ⅲ期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患者中,辅助TKI治疗有使无疾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获益的趋势,另一部分临床研究未能证实EGFR-TKI在术后辅助治疗有获益。造成各研究结果不一的原因很多,如人群选择、EGFR-TKI使用时长、耐药等。国内外目前一些设计比较合理的,对比EGFR-TKI化疗辅助治疗Ⅱ~ⅢA期EGFR敏感突变的NSCLC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值得期待。目前,早期NSCLC术后TKI辅助治疗仅限于临床试验,不建议作为临床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针对于EGFR突变型患者.但基于分子靶向药物并未明显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及出现获得性耐药问题,如何将传统化疗药物与靶向药物有机结合延长晚期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受到广泛关注.化疗序贯EGFR-TKIs模式被证实为其中一项颇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本文将结合相关研究对化疗序贯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机制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