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髓样癌较少见,常易误诊为甲状腺未分化癌。本病首先由Horn氏于1951年描述,Haz-ard于1959年正式命名为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简称MTC)。MTC起源于滤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的原胺物质摄取和脱羧细胞(amine precus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简称APUD) 临床上,MTC可分为散发性和家族性,后者为一特殊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内分泌综合征,属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u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并列为MEN Ⅱ型,用以描述同时  相似文献   

2.
张云霞  陈欣  刘宏雄 《癌症进展》2023,(19):2174-2177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PTC)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01例PTC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二维超声及SWE检查,比较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患者的SWE定量参数——杨氏模量值(E),包括Emin、Emax和Emean。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SWE定量参数对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36例,淋巴结未转移65例。淋巴结转移PTC患者的Emax、Emean均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E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Emax、Emean均对PTC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Emax预测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  相似文献   

3.
4.
对38例甲状腺髓样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作初步分析。在手术方式的比较中,一侧腺叶和峡部切除与近全叶切除两种术式比较;功能性颈清术与根治性颈清术比较,两组术后复发主经差异均无显著性。本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9%(15/19)和62.5%(5/8)。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原发癌侵犯程度及患者年龄。腺内型及40岁以下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临床预测模型,个体化预测术前淋巴结转移概率.方法:回顾性筛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中的20...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45岁。因发现颈前无痛肿块 2年而来院就诊。临床检查发现右甲状腺上极可触及 2cm× 2cm× 2cm肿块 ,表面光滑 ,质地中等偏硬 ,并可随吞咽而上下活动。B超检查提示右甲状腺上极 2cm× 1 8cm× 1 2cm实质性肿块 ,边界清楚。全身其它部位系统检查均未发现阳性体征。B超随访甲状腺肿块 2年未发现其增大。近来因B超检查发现肿块内似含有钙化灶 ,临床拟诊甲状腺腺瘤而收治 ,予以手术切除 (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 ,术后肿块送病理检查。并经常规治疗痊愈出院已近 1年 ,未发现转移及复发 ,健在 ,随访中。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基础水平降钙素与甲状腺髓样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对治疗的作用。方法:自1989年5月至1997年10月对本院治疗的48例甲状腺髓样癌进行基础水平降钙素检测,并分析其和手术范围的关系。结果:48例甲状腺髓样癌中36例行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除术;8例行甲状腺癌局部广泛切除术;4例行患侧甲状腺叶加峡叶切除术,48例甲状腺髓样癌中,基础水平降钙素正常者20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结阳性者4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0.0%,基础水平降钙素升高者28例,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者27例,淋巴结转移率96.4%,结论:基础水平降钙素与甲状腺髓样癌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升高时,应行颈淋巴结清除术,基础水平降钙素正常时临床上无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暂行患侧甲状腺叶加峡叶切除,术后紧密随访,并予以基础水平降钙素监测。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髓样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洋  高明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7):1242-1244
甲状腺髓样癌来源于分泌降钙素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且多因RET基因突变引发,其发病、诊断和治疗等都独具特点,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甲状腺髓样癌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价值,为PTMC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不同将13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74例PTMC患者和6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MRI和SWE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SWE单独及联合检查对PTMC及PTMC伴甲状腺外侵犯(ETE)的诊断价值。结果MRI、SWE单独及联合诊断PTMC的Kappa值依次为0.798、0.826、0.913,提示MRI、SWE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最佳,但不同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SWE单独及联合诊断PTMC伴ETE的Kappa值依次为0.676、0.513、0.918,提示MRI、SWE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最佳,且MRI、SWE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任一方式单独诊断的结果(P﹤0.05)。结论MRI、SWE在PTMC的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二者联合诊断的效能更优,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更利于PTMC及PTMC伴ETE的检出,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对38例甲状腺髓样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作初步分析。在手术方式的比较中,一侧腺叶和峡部切除与近全叶切除两种术式比较;功能性颈清术与根治性颈清术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本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9%(15/19)和62.5%(5/8)。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原发癌侵犯程度及患者年龄。腺内型及40岁以下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 年1月至2016 年12 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通过χ2检验方法比较微小癌(直径≤1 cm)与非微小癌(直径>1 cm)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通过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甲亢合并PTC患者女性(93.75%)多于男性(6.25%),中位年龄48岁。术前超声结果以低回声结节(93.75%)、微钙化(67.50%)、边界不清(87.50%)为主要特征;术后病理显示微小癌居多(78.75%),微小癌组中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危险度中/高危及TNM分期III-IV期的比率均低于非微小癌组(均P<0.05);本研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为41.25%,转移组原发癌灶直径、患者年龄<45岁以及非微小癌所占比例均明显增大(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原发癌灶直径增大与颈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P<0.05)。结论:甲亢合并PTC女性为主,微小癌居多,其恶性程度低于非微小癌;原发癌灶直径增大是甲亢合并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在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的4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年龄、性别、术前TSH水平、肿瘤最大径、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因素与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多数转移至中央区,其次为颈侧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中Ⅲ区和Ⅳ区转移率相当,且明显高于Ⅱ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最大径、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与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而年龄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1cm、多灶病变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年龄<45岁的男性患者、肿瘤最大径>1cm、多灶病变可增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而表现为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可疑跳跃性转移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方式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3~1993收治的2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根治原发灶的同时,对颈部淋巴结阴性(N0)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颈部淋巴结阳性(pN1)患者行颈清扫术,并对转移淋巴结进行分区(Ⅰ~Ⅵ区)研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总的5年、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8%和89.5%,累积颈部复发率分别为8.3%和11.1%.首次治疗时,全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0.9%(123/202).原发灶肿瘤无包膜以及多发病灶对颈部转移有显著影响.多数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累及多个分区(81.3%),转移淋巴结主要分布在Ⅱ、Ⅲ、Ⅳ和Ⅵ区.pN1 b患者远处转移显著增多,预后较差(P均<0.05).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N0患者可观察,不主张做选择性颈清扫术,单纯Ⅵ区转移患者,也不主张做选择性颈清扫术,有对侧颈转移的患者,清扫范围应包括Ⅱ、Ⅲ、Ⅳ、Ⅴ和Ⅵ区.  相似文献   

14.
We report a case of simultaneous occurrence of medullary carcinoma and 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 in the same thyroid gland. Immunoreactivity of calcitoni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and thyroglobulin made a sharp distinction between both neoplasms of the thyroid. It appears reasonable to consider that simultaneous occurrence of medullary carcinoma and 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 in this case does not have embryological or genetical significance. © 1995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基础水平降钙素与甲状腺髓样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对治疗的作用。方法 自 1989年 5月至 1997年 10月对我院外科治疗的 48例甲状腺髓样癌进行基础水平降钙素检测 ,并分析其和手术范围的关系。结果 48例甲状腺髓样癌中 3 6例行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除术 ;8例行甲状腺癌局部广泛切除术 ;4例行患侧甲状腺叶加峡叶切除术。 48例甲状腺髓样癌中 ,基础水平降钙素正常者 2 0例 ,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结阳性者 4例 ,淋巴结转移率为2 0 %。基础水平降钙素升高者 2 8例 ,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者 2 7例 ,淋巴结转移率 96.4%。结论 基础水平降钙素与甲状腺髓样癌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升高时 ,应行颈淋巴结清除术。基础水平降钙素正常时临床上无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 ,可暂行患侧甲状腺叶加峡叶切除 ,术后紧密随访 ,并予以基础水平降钙素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清甲结束后患者 218例,根据全身131I扫描结果分为无淋巴结转移组、一枚淋巴结转移组、两枚淋巴结转移组及多枚淋巴结转移组。分析各组患者组间Tg值的差异与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计算达到最佳诊断效能时的Tg值。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之间Tg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数目淋巴结转移组之间Tg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Tg值与淋巴结转移灶数目无相关性(P>0.05)。当Tg值为1.5 ng/mL时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68%,特异度80%,准确性72%,ROC曲线下面积达到最大值0.77。结论:尚不能依据Tg值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范围,但可以评估清甲治疗后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本研究建议的Tg截断值为1.5 ng/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其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3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iod carcinoma,PT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颈淋巴结总转移率为77.11%(283/367),中央区(VI区)转移率为 70.30%(258/367),颈侧区(Ⅱ、Ⅲ、Ⅳ、Ⅴ区)转移率为 62.67%(230/367),颈侧区中的Ⅱ区转移率最高60.49%(222/367).发病年龄、原发灶个数、肿瘤是否累及被膜、癌灶直径、肿瘤边界是否清晰、癌灶位置、超声血流信号分级、癌症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或结节性甲状腺肿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因素及癌灶是否钙化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是否累及被膜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最大.结论:VI区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术中应常规清除,其次依次为Ⅱ、Ⅲ、Ⅳ、Ⅴ区.对于患者原发肿瘤若累及包膜、或多发病灶、或癌灶直径>1 cm及患者发病年龄<45岁等应同时做颈侧区清扫.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3 41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桥本患者498例,未合并桥本患者2 913例,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样本,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并分析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仅与病灶大小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显著相关(P<0.05),而与病灶数目、侵犯包膜、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是年龄<55岁患者的0.957倍(OR=0.957,P<0.001)。肿瘤病灶>1 cm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是病灶≤1 cm患者的2.697倍(OR=2.697,P<0.001)。肿瘤病灶多灶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是单灶患者的2.186倍(OR=2.186,P<0.001)。结论: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更小的肿瘤病灶和更高的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显著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患者年龄≥55岁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而病灶>1 cm和病灶多灶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