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究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淋巴系恶性肿瘤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为甲氨蝶呤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6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及血液病中心收住的180例淋巴系恶性肿瘤患者,记录患者相关信息,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因素,建立不良反应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包括年龄(OR=3.280)、化疗前24 h水化量(OR=2.045)、化疗前谷丙转氨酶(ALT)(OR=5.120)、化疗前谷草转氨酶(AST)(OR=12.962),预测方程:a=-1.479+1.188(年龄)+0.715(化疗前24 h水化量)+1.633(化疗前ALT)+2.562(化疗前AST),ROC曲线下AUC为0.774;骨髓抑制影响因素包括体表面积(OR=0.497)、化疗前白细胞(WBC)(OR=2.416)、化疗前碱性磷酸酶(ALP)(OR=10.248),MTX给药剂量强度(OR=0.593),预测方程:a=1.695-0.700(体表面积)+0.882(化疗前WBC)+2.327(化疗前ALP)-0.522(MTX剂量强度),ROC曲线下AUC为0.762;黏膜损伤影响因素包括MTHFR A1298C(OR=4.147)、疗程≥3次(OR=0.375),预测方程:a=-0.356+1.422(MTHFR A1298C)+0.641(x3)-0.982(x4),ROC曲线下AUC为0.765;胃肠道反应影响因素包括MTHFR A1298C(OR=11.060),预测方程:a=-1.773+2.403(MTHFR A1298C),ROC曲线下AUC为0.808。结论 临床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时,应多加关注患者的年龄、体表面积、疗程数、MTX剂量强度、水化量、MTHFR A1298C、化疗前肝功能或血常规等影响因素,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改进的胃癌临床T分期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评价,为改善临床T分期预测价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227例,其中102例为pT1~pT2期,125例为pT3~pT4期,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内镜(EUS)及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pT1~pT2期和pT3~pT4期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Borrmann分型、基于CT的T分期、EUS下肿瘤侵犯胃壁层数、EUS肿瘤纵切面最大短径等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差异。根据临床经验纳入基于CT的T分期、EUS下肿瘤侵犯胃壁层数建立传统的常规临床T分期Logistic回归模型。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pT3~pT4期胃癌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改进临床T分期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常规临床T分期模型与改进的临床T分期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常规临床T分期模型为Logit(P)=-2.599+2.409×基于CT的T分期+2.553×EUS下肿瘤侵犯胃壁层数。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于CT的T3~T4分期(OR=12.528,95%CI:4.347~36.109)、EUS下肿瘤侵犯胃壁第5层(OR=7.533,95%CI:2.539~22.353)、较长EUS肿瘤纵切面最大短径(OR=31.084,95%CI:8.681~111.307)为pT3~pT4的独立影响因素。以这3个变量建立改进临床T分期模型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7.884+2.528×基于CT的T分期+2.019×EUS下肿瘤侵犯胃壁层数+3.437×EUS肿瘤纵切面最大短径。改进临床T分期模型预测pT3~pT4期的临床价值优于常规临床T分期模型(AUC:0.952 vs. 0.891;Z=3.870,P<0.01)。在淋巴结阳性亚组中,改进临床T分期模型的预测价值亦优于常规临床T分期模型(AUC:0.916 vs. 0.864;Z=2.058,P<0.05)。结论 改进后的临床T分期模型可更好地预测胃癌患者的病理T分期,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心肌梗死溶栓(TIMI)评分在评价急诊胸痛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评估它们对急诊胸痛患者急诊入院、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30 d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536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GRACE、TIMI危险评分的变量计算患者基线水平评分,并对患者30 d预后进行随访.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确定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入院、急诊PCI、30 d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计算GRACE评分、TIMI评分预测患者急诊入院,30 d死亡及急诊PCI等心血管事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GRACE评分、TIMI评分不同分值区间住院率,30 d病死率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入选的536例急诊胸痛患者平均年龄为(56±13)岁,急诊入院319例(59.5%);30 d死亡45例(8.4%).相比TIMI评分,GRACE评分可以独立预测急诊入院[比值比(OR)=1.02,95%置信区间(CI):1.01~1.03,P=0.01]、30 d死亡(OR=1.05,95% CI:1.04 ~ 1.07,P<0.01)和急诊PCI(OR=1.02,95% CI:1.01~1.03,P<0.01)的风险;GRACE评分的急诊入院(ROC曲线下面积:0.873,95%CI:0.843~0.903)、30 d死亡(ROC曲线下面积:0.654,95% CI;0.573 ~0.736)、急诊PCI(ROC曲线下面积:0.746,95% CI:0.705 ~0.787)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ROC预测曲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RACE评分预测的敏感性较TIMI评分高.GRACE评分低、中、高危组间的急诊入院率、30 d病亡率、急诊PCI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危组不良预后风险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与TIMI评分相比,GRACE评分可更有效地判断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入院、30 d死亡、急诊PCI等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罗德云  陈菊屏 《天津医药》2019,47(10):1054-1057
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降钙素原(P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 重期细菌感染住院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210例COPD急性加重期且痰培养至少2次发现细菌感染的患 者,根据出院时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 188 例,病死组 22 例。比较 2 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CT及NLR联合PCT对COPD急 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死组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NLR、PCT、C 反应蛋白(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高于存活组,而pH值、白蛋白低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回 归分析显示,NLR(OR=1.329,95%CI:1.106~1.597)和PCT(OR=1.306,95%CI:1.012~1.685)升高是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ROC 曲线显示,NLR、PCT 和 NLR 联合 PCT 预测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 0.7,特异度分别为 0.739、0.564、0.702,敏感度分别为0.727、0.909、0.909。结论 NLR和PCT对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住院患者死 亡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评估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SAD)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例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疾病相关情况、肺功能检测结果、依从性评价、哮喘控制状况。比较2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支气管哮喘SAD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00例入选患者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SAD组(128例)和非SAD组(72例)。影响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SAD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OR=4.758,95%CI:2.043~11.081)、超重(OR=2.952,95%CI:1.428~6.105)、哮喘无临床缓解期(OR=6.140,95%CI:2.289~12.870)、近1年出现哮喘急性发作(OR=3.406,95%CI:1.430~8.117)、变应性鼻炎(OR=2.289,95%CI:1.121~4.673)。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2、0.610、0.716、0.614和0.600,以上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0...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数量动态变化对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收治的脓毒症患者,采集入ICU后14 d内血小板计数(PLT)动态数据。以第7天PLT较基线降低幅度大于20%为标准定义进行性血小板减少(PTCP),绘制ROC曲线评价PTCP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对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对合并与未合并PTCP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48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死亡组30例,生存组118例,28 d病死率20.3%。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SOFA评分、高值D-二聚体(hD-dimer)占比、TCP、PTCP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入院5 d后死亡组PLT呈进行性下降趋势,第7、10、14天生存组PLT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CP、SOFA以及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691及0.778。Logistic回归显示,PTCP是脓毒症28 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合并PTCP时28 d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PTCP是脓毒症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TCP对脓毒症28 d病死率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基线SOFA评分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7.
卞琴  杨鹏  张秋芳 《天津医药》2021,49(12):1328-1332
目的 探讨创伤后脑积水合并严重意识障碍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 模型,指导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方法 以确诊创伤后脑积水合并严重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脑 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治疗后3个月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3 分)和预后不良组(GOS评分≤3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并在该基础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 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和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共218例患 者纳入分析,其中模型组 153 例,验证组 65 例;模型组预后良好 90 例(58.8%),预后不良 63 例(41.2%)。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356,95%CI:1.101~1.639)、中度脑积水(OR=2.859,95%CI:2.325~3.212)、发 病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 9~12 分(OR=2.421,95%CI:2.056~2.857)和发病至分流术的间隔≥3 个月(OR=1.639, 95%CI:1.325~2.124)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上述因素绘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组和验证组临 床预后的AUC分别为0.896(95%CI:0.842~0.933)和0.875(95%CI:0.825~0.916)。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列线图 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模型组χ2=0.896,验证组χ2=0.567,均P>0.05)。根据列线图模型进行风险分层后,模型组和验 证组高、中风险患者预后不良比例明显高于低风险患者。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评估创伤后脑积水合 并严重意识障碍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预后有较好的价值,可指导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探讨高龄心房颤动合并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脑疝形成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于福建省老年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心房颤动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高龄患者63例的病历资料,根据病情转归分为脑疝组和非脑疝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探讨此类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和非脑疝组比较,脑疝组血LDL水平更高(t=4.09,P=0.00);血ALB水平较低(t=11.4,P=0.00),收缩压变异性更高(t=11.4,P=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蛋白水平、收缩压变异性是高龄心房颤动合并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结果,得到回归方程Y=0.24X1-0.683X2,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P=0.00。结论 血ALB和收缩压变异性是高龄心房颤动合并大面积脑梗死出现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联合使用这2种指标可有效预测病情,据此及时进行临床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袁琛  朱振刚 《天津医药》2021,49(8):833-837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疲劳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哮喘患者198例,根据疲劳严重度量 表(FSS)评分将患者分为疲劳组(≥4分,126例)和非疲劳组(<4分,72例)。分析2组临床基本特征、肺功能、呼出气 一氧化氮(FeNO)、呼吸困难分级(mMRC)、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6 min 步行测试 (6MW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过去1年急性发作次数等方面的 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哮喘患者疲劳症状的影响因素。根据筛选后的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 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疲劳组 ACT 评分低于非疲劳组,mMRC 分级、 HAMD-17评分、PSQI评分及上1年急性发作次数高于非疲劳组(P<0.01),2组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CT 评分(OR=0.644,95%CI:0.508~0.816)、mMRC 分级(OR=2.313,95%CI:1.349~ 3.966)、HAMD-17评分(OR=1.561,95%CI:1.273~1.913)及PSQI评分(OR=1.932,95%CI:1.506~2.479)是哮喘患者发 生疲劳的影响因素。基于4项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95%CI:0.902~ 0.967)。内部验证显示,C-index 为 0.929,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的观测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 哮喘患者中疲劳的发生率较高,哮喘控制不佳、高mMRC分级、负性情绪和睡眠障碍是发生疲劳的重要影响因素,根 据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建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IHs)的疗效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8年12月分别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及新疆乌鲁木齐儿童医院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IHs的患儿为建模组,通过对其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普萘洛尔治疗效果的因素并建立差效预测模型。然后收集2019年1—10月两院收治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IHs的113例患儿作为验证组(好效83例,差效30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外部验证差效预测模型的区分效度。结果 585例患儿作为建模组,根据疗效分为好效组(371例)和差效组(214例)。建模组患儿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病灶大小(病灶5~10 cm、>10 cm相对于<5 cm)及服药年龄>3个月是影响口服普萘洛尔治疗IHs差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差效预测模型:P=ex/(1+ex),其中e为自然对数,X=-1.082+0.680×(胎龄)+0.665×(出生体质量)-0.920×(服药年龄)+0.375×(病灶5~10 cm)或[+1.327×(病灶>10 cm)]。拟合度检测提示预测模型的拟合度良好(P=0.766),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0.740~0.818)。预测模型外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0.639~0.784),能较好地将差效患儿区分出来。结论 模型预测对口服普萘洛尔治疗IHs为差效的准确性高,有助于提高对此类患儿的早期识别和筛选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IAs)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术(SAC)术后氯吡格雷治疗时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的风险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模型对IAs患者SAC术后氯吡格雷治疗时HTPR风险的预测.方法:入组160例SAC术后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连续服用5 d,晨起抽取静脉血,检测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服用利伐沙班后的出血不良反应与凝血指标和出血风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提高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服用利伐沙班的176例住院患者资料,对可能引起出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85例(48.30%)存在出血不良反应,其中实际观察到的出血不良反应39例,隐匿性出血不良反应46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rothombin time,PT)、性别、联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血小板药物等4个影响因素对利伐沙班致出血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影响(P<0.05)。进一步得到出血风险联合预测因子Y=-15.087+1.115×XPT-1.468×X性别+1.645×X联合NSAIDs+1.395×X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其ROC曲线的AUC值为0.880,表明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约登指数计算结果显示PT值超过12.75 s (灵敏度为0.762,特异度为0.725)易出现出血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在服用利伐沙班时应加强患者出血风险因素的评估,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百草枯(PQ)中毒患者血清磷水平与患者死亡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确诊为急性百草枯中毒5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n=46)和生存组(n=12),比较2组患者血清磷水平以及其他临床相关指标间的差异性,并通过ROC曲线分析、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磷水平与患者28 d死亡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血清磷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患者[(0.34±0.03)mmol/L vs(0.65±0.07)mmol/L,P<0.05];血清磷水平与28d死亡事件发生存在明显负相关(r=-0.524,P<0.05);ROC曲线分析示血清磷、APACHEII评分和百草枯口服量对死亡预后的AUC分别为0.737、0.683和0.724;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磷[(≤0.032 mmol/L)OR=1.48,95%CI 0.82~3.13,P<0.05]和百草枯口服量[(≥15.8 mL)OR=2.12,95%CI 0.79~5.07,P<0.05]为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血清磷水平与患者28 d死亡率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肺部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恶性病变的数学预测模型,探讨有效检出恶性病变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南京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指标、以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部恶性小结节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数学预测模型。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灶位置(OR=4.218,P=0.042)、病灶类型为磨玻璃结节(GGN)(OR=24.625,P=0.000)、病灶类型为部分实性结节(PSN)(OR=6.228,P=0.052)、血管穿行征(OR=10.646,P=0.036)、分叶征(OR=18.162,P=0.027)及毛刺征(OR=8.054,P=0.018)为肺部恶性小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恶性预测值(P)=ez/(1+ez),Z=-2.761+(3.204×GGN)+(1.829×PSN)+(1.439×位置)+(2.086×毛刺征)+(2.899×分叶征)+(2.365×血管穿行征)。根据ROC曲线,选取预测概率0.64作为良恶性判断的临界值,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为87.0%,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54.2%,阳性预测值87.1%,阴性预测值为86.7%。结论 肺部病灶位于上叶,CT影像特征表现为GGN、PSN、血管穿行征、毛刺征和分叶征的小结节,恶性概率较高。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预测肺部小结节恶性概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杨万枝  胡章海  居靖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8):1866-1869,1894
目的:建立利奈唑胺致重症患者低钠血症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利奈唑胺的89例重症患者作为训练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用药天数、用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肝肾功能、合并疾病与联合用药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低钠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评价预测模型,另外选取2021年1-3月的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验证集,交叉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率。结果:89例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为21.33%,单因素分析提示,与未发生组相比,低钠血症发生组用药天数、肾小球滤过率(eGFR)、C-反应蛋白、高血压和丙戊酸钠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天数和eGFR是低钠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种危险因素联合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即Z=-1.751+0.313X用药天数-0.059XeGFR,计算89例患者的Z值,ROC曲线下面积为(AUC=0.894,95% CI:0.828~0.960,P<0.001),Youden指数最大时(0.711)的切点为ROC曲线上的最佳临界值(-2.09),30例患者验证该模型准确率为83.33%。结论:用药天数和eGFR是重症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低钠血症的高危因素,两者拟合模型预测低钠血症发生有一定价值,其准确率为8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